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天唐錦繡 第二千零三章 義之所在

《天唐錦繡》第二千零三章 義之所在

;

  第5069章 義之所在

  大理寺卿戴胄更是一口喝掉杯中茶水,起便往外走:「此等宮之事,吾等外臣不便摻和,中書令既然秉持聖意、而出,自去做便是了,我無意見。」

  腳下不停,不顧劉洎呼喚,快步離去。

  資歷老、威高,就有這樣的特權,不想摻和的時候便置事外,誰也拿他沒法子。

  劉洎無奈,看向馬周:「賓王以為如何?」

  馬周略作沉,搖頭道:「茲事大,影響深遠,如中書令果真起草詔書,至門下省時,會全討論、以茲待定。」  前往S𝓣o55.C𝓸m閱讀更多

  雖未明說,反對的態度卻表,只是顧忌劉洎的面未斷然拒絕而已,門下省負責中書政令之審核,他這麼說,幾乎表達了門下省肯定將詔書封駁回去的決心。;

  劉洎面沉,看向裴懷節:「右僕之意呢?」

  裴懷節猶豫一下,道:「君命不可違,若陛下執意如此,吾等臣子只能遵循。」

  皇帝有命、我自當遵從,縱使被罵做「佞臣」也在所不惜,可你劉洎算老幾,居然讓我給你背鍋?

  你在陛下那邊領了旨意,辦好了都是你的功勞,卻讓我跳進坑裡沾一泥?

  想當初我以河南尹之職回京擔任尚書右僕,雖然只是虛職,可說到底那也是右僕!誠心實意認投於你門下,結果你卻將我棄若敝履,如今還想讓我給你衝鋒陷陣?

  憑甚!

  劉洎盯著裴懷節看了好一會兒,這才點點頭,又轉向裝死的劉祥道:「亞臺說說看。」

  劉祥道直腰桿,好似史臺剛剛移栽過來的柏樹一樣剛直:「首先,冊封妃子雖然無需皇后同意,陛下可乾綱獨斷,但皇后乃六宮之主,意見很是重要,否則后妃不合、起於帷幄之中,勢必影響朝政。其次,九嬪雖皆為三品,卻有先後,而將沈婕妤直接越級晉升為昭儀則有僭越之嫌,於禮不合,若中書省制誥,無論門下省是否封駁,史臺都會啟彈劾程序。」;

Advertisement

  劉洎面極其難看:「就因為越了那麼幾級,況且還是後宮之事,史臺便將聖意置於不顧?」

  劉祥道毫不退讓:「法度、律例、規矩皆放在那裡,史臺的職責便是維繫秩序,誰無視法度、誰擾秩序,史臺就彈劾誰。陛下乃天下之主,自然可以任意晉升妃嬪,但在此之前,請陛下改或者廢黜法度、律例,否則,史臺不敢從命。」

  劉洎明白劉祥道的心思。

  雖然被陛下視作心腹、大力拔擢,可其本是有政治追求的,堂堂史大夫、當朝亞臺,豈能毫無原則認做陛下鷹犬?

  此前學子叩闕鬧事已經使得史臺灰頭土臉、威大跌,劉祥道急於挽回聲譽,而這件事正好可以為向天下展示其「剛正不阿」「維護規則」一面的好機會。

  「稍後,中書省會擬定冊封昭儀之詔書,還請門下省封駁、史臺彈劾!」;

  劉洎起,丟下這麼一句話,拂袖而去。

  留下政事堂諸位宰輔面面相覷,這一言不合便掀桌子的做派,可不是劉洎一貫的作風……

  ……

  回到值房,劉洎發脹的太,喝了一口濃茶,神略有振

  直至剛才面對門下省、史臺、以及一眾宰輔的反對,可謂群起而攻之,他才忽然明白陛下的用意。

  陛下是否當真要冊封沈婕妤為昭儀?

  是或不是,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藉此想要表達出來的態度。

  陛下當然知道此舉會招致朝野反對,卻為何還要一意孤行,甚至著他這個中書令出面?

  陛下素來重視威,這回卻反其道而行之。

  就是要將自己置於一個「弱勢」之地位,讓世人皆知他這個皇帝「威淺薄」「眾叛親離」,就連冊封一個昭儀都要遭朝臣之反對、攻訐、甚至彈劾,引起其餘人之同。;

Advertisement

  然後呢?

  自然是以一種決絕之姿態強無比的將此事推行功。

  門下省封駁?

  史臺彈劾?

  大臣們不同意?

  沒關係,只要陛下意志堅定,難道大臣們當真會為了一個昭儀的名分與陛下死到底?

  不愧是太宗皇帝的兒子啊,平素看似優寡斷,但手段卻一點不缺。

  先將自己表現得很是「弱勢」,既留有衝鋒的餘地,又能在反轉局勢之後予人一種手段明、立場強覺,威不減反增。

  可在這其中,他這個中書令卻徹頭徹尾了反派,淪為「帝王鷹犬」,聲譽大損。

  而這或許也在陛下綢繆之中……

  聲譽損、朝野攻訐,他就只能牢牢抱住陛下的大,否則中書令必然因為遭彈劾而罷免,對陛下言聽計從。;

  一石二鳥。

  做一個忠臣是很難的,忠於君?忠於國?忠於禮?還是忠於義?

  取捨之間……其實不難。

  陛下既然能將自己置於「弱勢」之地,承朝野上下之詆毀、攻訐,他這個臣子又豈能自珍羽、臨陣退

  君辱臣死!

  朝野上下都將陛下視如無,豈是人臣之道?

  這一回,拼卻半生清譽、一生功名,就陪著陛下闖上一闖!

  報效君王,縱然一以敵天下,又有何懼?!

  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抹了一把臉,讓人將中書侍郎任雅相了過來,吩咐道:「陛下意冊封沈婕妤為昭儀,你且起草一份詔書,稍後送去門下省請侍中審核,明發天下。」;

  任雅相武將出,文采不凡,龍行虎步、淵渟岳峙,頗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的氣度,聞言卻嚇了一跳:「婕妤與昭儀雖然只差一個品級,但其間尚有諸多位分,一下子越了這麼多級,是否合適?若沈婕妤誕下皇子之後還好說,眼下只是有孕,便如此僭越,將來當真誕下皇子,豈不是要直接冊封為貴妃?於禮不合啊!」

Advertisement

  一個婕妤只因誕下皇子便直接晉升為貴妃,其中的政治意味便是傻子都明白,這是要與皇后、東宮分庭抗禮嗎?

  要出大事啊!

  劉洎冷著臉:「陛下心意已決,吾等只能奉命行事。」

  任雅相搖頭:「吾等自是忠於帝國、忠於陛下,為陛下效死義不容辭,皇命所至、赴湯蹈火!然則事有對錯、令有正,中書令不辨是非,唯名而從呢?為宰輔,當秉公持正、犯直諫,方不負這袍,一味諂於上、何其謬也!下不敢茍同,萬萬不敢起草此等名之詔書!」;

  言罷,看也不看劉洎鐵青的臉,拂袖而去。

  「砰!」

  劉洎狠狠拍了下桌案,又捂著疼痛難當的手腕倒吸一口涼氣,半晌,愁眉苦臉的長嘆一聲。

  雖然惱怒於任雅相的倔強不留面,卻也無可奈何,中書侍郎雖然是中書令的副手,但本已經是正四品上的高,算得上是高級員,其任免、調需要吏部提請然後在政事堂討論最終報由陛下裁決,不可能由他這個中書令一言而決。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一容一在一一看!

  換言之,他頂多給任雅相穿穿小鞋、多多刁難,卻不能從本上搖其基。

  越想越氣,乾脆喚來書吏,鋪紙研墨,手持筆飽蘸墨,略微思索,便揮毫潑墨,洋洋灑灑一封詔書一揮而就。

  待墨,加蓋了中書省璽印,對書吏道:「即刻送去門下省,請侍中審核通過、明發天下。」;

  「喏。」

  書吏上前將詔書小心翼翼的捲起,空瞥了兩眼容,頓時嚇得手腳發,不敢多言,出門向東穿過太極宮前廣場,快步去往門下省。

  劉洎則去後院茅房小解,力頓消、渾舒坦之後回到值房,坐在那裡閉目沉思,等著書吏待會門下省的決議。

  若無差錯,必然是被駁回的。

  到那時,他便親自出馬。

  ……

  中書省、舍人院在太極宮之西,門下省、弘文館在太極宮之東,由地理位置便可見這兩個衙門遙遙相對、相互制衡,而尚書省則在太極宮外、皇城之

  值房,馬周將中書省詔書看了一遍,遞給一旁站立的黃門侍郎崔神基:「你且看看。」

  「喏。」;

  崔神基接過詔書,仔仔細細看了一遍,詢問送詔書前來的書吏:「此中書令所撰寫?」

  「正是。」

  「中書令好文采啊!」

  崔神基將詔書放在書案上,束手站在一邊,再無言語。

  馬周失笑道:「我是讓你看此詔書之文采嗎?有何想法,說說看。」

  崔神基道:「冊封妃嬪乃陛下家事,非吾等臣子可以置喙,然添天家無私事,若因冊封妃嬪而導致後宮不穩,進而影響朝廷,則臣子要秉持公義、犯直諫。」

  這般逾矩冊封昭儀,明擺著將來還要晉升妃子,卻是將皇后置於何地?

  子憑母貴,一旦今日之沈婕妤明日為貴妃,其子自然水漲船高,便有了覬覦儲位之資格。

  馬周便將那份詔書封存,告知前來送詔書的書吏:「回去轉告中書令,此份詔書於禮不合、有所僭越,門下省經由商議,予以封駁。」;

  那書吏對這個結果早有準備,不敢多言,躬施禮之後,退出門外,返回中書省。

  崔神基嘆氣,道:「陛下一意孤行,中書令唯命是從,此事怕不會如此簡單。」

  馬周讓人沏茶,沉聲道:「本等著中書令前來理論。」

  崔神基愕然,便聽到門外有書吏來報,說是中書令親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