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學生雖然不如秦瀾他們畢業時那麼珍貴,數量卻還是不太多,想要招來大學生,還得走一些必要的流程和手續。
秦瀾這一次來找董書記也不算一無所獲,至在人員的招聘上他擁有了相對的自主權。
接下來的事相對簡單一點,他回到分廠就給譚校長打了個電話,說明了來意。
譚校長立即答應了這事,同意給他五個優秀畢業生,他暗暗松了一口氣。
只是這件事在畢業分配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意外,譚校長答應給秦瀾的那五個大學生,在知道邁華不景氣的況后,只有一個大學生愿意過來,其他的都不愿意來。
至于那些愿意過來,專業知識卻又學得有所欠缺的,秦瀾又看不上,這事便顯得有些尷尬。
譚校長嘆了一口氣:“雖然說分配這事學校有權做主,但是終究是雙向選擇,學生不愿意來邁華,我也沒有法子。”
秦瀾知道這事怨不到譚校長的上,真要怪的話似乎也只能怪他自己:如果邁華景氣的話,又哪里會愁招不來人?
他現在缺的不僅僅是人,還有其他的相關技,MDI設備牽扯到的東西太多,有電氣上的,化工上的,機械上的,不管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不可能功。
而化院做為全國化工院校排名靠前的學校,是擁有著自己的實驗室和專業教授團隊。
他便問:“校長,學生們不愿意去邁華,你能讓學校里的教授們幫幫我嗎?”
譚校長被他的這個大膽設想嚇了一大跳,差點沒把里的茶給噴了出來。
秦瀾仔細跟他說了邁華被人卡脖子,被老外欺負的事,最后總結:“我就不信老外比我們聰明,他們能做出來的東西我們一定能做得出來,我們差的只是經驗和知識的累積。”
譚校長之前雖然聽到了一些關于邁華買MDI設備釘子的傳聞,此時聽秦瀾仔細的說了事的經過后,把他氣得不輕:“老外實在在是欺人太甚!”
“你們要研發MDI設備,我們學校無條件支持!學校現有的實驗室你可以隨便用,要提供什麼樣的技支持,學校的老教授們都可以借給你!”
秦瀾頓時眼前一亮,有了譚校長的這番話,他的心里就有了底氣,不管怎樣,他找到了能支持他的力量。
林秀婉聽到這個消息也很高興,雖然這一次只招來了一位大學生,卻得到了母校的支持,這就是一件大喜事。
只是他們還沒有高興太久,國家又有文件下達,文件的容有點長,總結出來其實就是:將多余的職工停薪留職。
從前大家搶破頭的鐵飯碗已經不再是鐵飯碗:總廠那邊的文件已經下達,邁華這一次將要停薪留職百分之二十的職工,MDI分廠這邊效益最差,要停掉百分之三十。
總廠那邊的文件明確指出,讓秦瀾和林秀婉在一個月理完這件事。
邁華現在的負擔已經十分沉重,現在國家出臺這個政策從本質上來講對邁華是一件好事,能減輕不小的力。
但是這樣一來問題也就來了,停誰的薪?
林秀婉覺得停薪留職這事從本質上來講對絕大多數工人都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那些從一開始就在邁華上班的職工,不備其他的技能,一旦沒有了工作,那又該怎麼辦?
這事不止林秀婉愁,秦瀾也愁,因為這事一個理不好,就會引來一堆的麻煩,畢竟那是天天打道的職工,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
吳玉芝又來找林秀婉:“我聽人說城南的紡織廠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廠里上千人直接就沒了工作,據說他們的廠長連安置費都沒有給,直接就把人給轟走了。”
“那些工人沒有了工作,全家都得喝西北風,秀婉,我們廠會不會發生同樣的事?我這心里慌得不行!”
林秀婉深吸了一口氣:“邁華是國家的重點企業,雖然現在經營的狀況不太好,產品也沒有太多的竟爭力,但是還不至于連廠子都沒了,只是可能會有一部分職工要辦停薪留職的手續了。”
吳玉芝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捂住了。
林秀婉和秦瀾商量了一下后就將停薪留職的員工名單圈了出來,那些人大多都是平時做事吊兒郎當或者是不重要的工作崗位。
比如說圖書館就由原本的十人裁減到五人,直接就裁了一半!
這份名單公布的時候,吳玉芝的心口狂跳,當初如果不是林秀婉拉著學英文,把從圖書館調到外貿部的話,的名字估計就會出現在這份名單上了。
這份名單在邁華不管是總廠還是分廠,都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被停薪留職的那些員工跑去廠長室問這是什麼意思。
停薪留職這個名詞對絕大多數職工而言都很陌生,但是再陌生,他們也大概知道這是要停他們工資了。
邁華這一年多來景不算好,給職工發工資也發得磕磕絆絆,但是和其他發不出工資來的廠子一比還是要好一點,現在一下子這麼多人停薪留職,所有在名單上的職工都不淡定了,沒在名單上的職工則有一種劫后余生的覺。
秦瀾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只是這種時候這些職工又哪里聽得進去這些解釋,一個個罵罵咧咧,嚷嚷著說這事不公平,憑什麼要停發他們的工資,而其他人都好好的?
秦瀾的脾氣雖然好,但是被他們這樣圍著也頭大,他知道好好跟這些人說怕是說不明白了,便黑著臉說:“你們問我為什麼偏偏是你們,而不是別人,問這話之前,你們還是先問一下自己。”
“這些年來,你們為邁華做了什麼?又創造了多效益?可對得起你們的工資?”
這話倒把這些平時就喜歡渾水魚的職工給問到了,他們的臉上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