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

荊州,襄,鎮南將軍府,正當秦瑱在南邊和劉磐手之時。

劉表坐在郡府之中,面沉似水,臉上看不出一

而他的手上,正拿著一紙討劉表檄文,左右便是蔡瑁、蒯越、劉先等人。

本來還有一個蒯良在列,但自去年秋天以來,蒯良便一病不起。

也是年紀大了,像是蒯良此時早過了知天命之年每況愈下。

與之相比,年齡差不多的劉表神狀況不錯,還能著怒氣看劉備發來的檄文。

在衆人的沉默之中,他看了許久,便一把將檄文丟在了案上道:

“都說說吧,眼下劉備忘恩負義,取荊州之地。”

“其人大軍將至,爾等以爲我軍該當如何應對?”

他一說罷這話,蔡瑁便直接將手一拱,沉聲道:

“主公,事到如今,劉備兵馬衆多,我軍難以與戰。”

“若要抗之,唯有北上求援,求得曹公兵馬南下。”

“如此,便只偏軍,亦可壯我軍之威,增我軍之力。”

“再者,劉備非義而伐荊州,可上表請天子降罪。”

“若有天子詔令,或可以此勸服劉備撤去兵馬!”

劉表一聽這話,自是眉頭一皺,頗爲不滿道:

“曹此賊屢次犯我荊州,致使南以北皆落其手。”

“若非此人,老夫又豈會作視劉備壯大至此?”

“再者,眼下其人陷於河北戰事,哪有餘力增援我軍?”

實際上遠在劉備討伐江東之前,他就預料到了可能會有今天。

所以他當初極爲不願意幫助劉備擊破江東水軍。

就是因爲彼時曹勢大,他纔會想要劉備與之助力。

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劉備和曹之間實力扭轉會如此之快!

Advertisement

還沒等他平定荊州南北局,劉備就已經雄霸一方。

可以說,現在的局面和曹一直制他不了干係。

結果現在又要讓他向曹求援,他自然不願意行事。

不過蔡瑁見其惱怒,便低頭一嘆,擡起頭道:

“行與不行,皆可試試,形勢如此,不得不爲爾!”

現在的局面他也沒辦法,唯一能想到的計策就是如此。

劉表見他這般模樣,索又將目投向了衆人道:

“除德珪此議之外,諸位難道皆無計策教我?”

“劉始宗,之前不是你力主我軍助力劉備麼?”

“吾之前已尊王命,現在劉備伐我,卿無言否?”

被他點到了姓名,劉先便面,連忙拱手道:

“主公不必多言,在下願往劉備軍中,勸劉備退軍!”

去劉備軍中皮子,這是他現在能贖罪的唯一方式。

劉先這麼一表態,劉表自也不好再嘲諷,又看向了蒯越道:

“異度善於軍略,必有妙計,可否與我言之?”

蒯越見其點到了自己,當即便站起來分析道:

“使君,以在下之間,德珪與始宗之言皆可行事!”

“因是劉備其人以尊王起家,若天子下詔,劉備便不得不尊。”

“故依在下之見,主公不妨遣使北上,請天子下詔令其退軍。”

“然則眼下天子遷都長安,我軍遣使前往,來回須得月餘。”

“所以先遣使前去劉備軍中求和,再以重兵攔於險要之地。”

“如此,劉備進路被堵不得進軍,又見天子詔,自然會退。”

“不過在下觀之,我軍當前第一大患,並非劉備,而是秦瑱!”

劉表聞聽這話,頓時眉頭一挑,有些不解道:

Advertisement

“異度此言何意也?劉備和秦瑱乃是一家。”

“若能阻得劉備,其麾下秦瑱又有何懼之?”

而他一問,便見蒯越嚴肅的搖了搖頭,堅決道:

“主公須知,二人說是一家,其實如今不然!”

“自秦瑱就任江東都督之後,此人便自有一套班底。”

“劉備與其假節之權,秦瑱方纔能奪取州。”

“此次劉備起兵,也未必是劉備本意,而是秦瑱所爲。”

“此人深諳劉備弱點,故先行說服張羨請之北上。”

“眼下秦瑱已經起兵駐荊南之地,即便劉備退軍,秦瑱多半也不會退。”

“以秦瑱手段,若其佔據荊南四郡,則我軍當永無寧日。”

“故我軍之患不在劉備,而在於荊南秦瑱!”

“若不能驅逐秦瑱,則我軍便說服劉備,亦無大用!”

在他看來,劉備雖然兵馬衆多,可這對他們並不致命。

畢竟江夏還握在他們手中,全力阻擋之下,劉備很難站住腳跟。

可南邊的秦瑱不同,這貨奪取州之後,天然就對荊南有威脅。

而如果荊南被秦瑱奪手中,那就能威脅荊州腹地。

這樣一來,他們就算擋住了劉備,早晚也要被秦瑱蠶食吞併。

且秦瑱不是劉備,這貨不講什麼仁義道德!

恐怕劉備親自勸解秦瑱退軍,這貨都會來上一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拒絕。

到時候這一對君臣唱起雙簧來,你劉表就等著煩吧!

聽著他的分析,劉表自也意識到了事的嚴重

“可秦瑱此人用兵了得,又兼善於治政,該當如何置?”

秦瑱這一個名字,可算是他噩夢一般的存在。

若是別人在南邊也就罷了,以劉磐領軍在南就能堅守。

Advertisement

可秦瑱不一樣,這貨打仗很厲害,劉磐未必是對手。

而除了打仗之外,秦瑱又極爲善於治理地方,且頗爲善辨。

可以說打也打不過,罵也不罵不過,沾著就像牛皮癬,本別想甩掉。

對付秦瑱這種人,他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剋制?

在他的問話之下,蒯越沉片刻,便直言道:

“要想對付秦瑱此人,正道絕不可行,唯有離間之策。”

“眼下秦瑱威脅雖大,可其人權柄過矣。”

“我軍不妨散播流言,言說秦瑱有意自立!”

“如此行事,或可讓劉備撤換秦瑱,只需此人下馬。”

“我軍堅守城池,早晚定有反攻之機!”

而蒯越一說完,蔡瑁便皺了皺眉頭,瞇眼道:

“可劉備以秦瑱爲魚水之,信任不下關張。”

“我軍如此離間,劉備當真會信麼?”

“正是衆口鑠金,無論劉備信不信,此計都可行也!”

蒯越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看向了蔡瑁笑道:

“因是眼下秦瑱已然功高震主,無人可制。”

“其左右親近之人皆居要職,豈爲人臣之道?”

“我軍若行此計,無論劉備信與不信均無大礙。”

“只要劉備軍中有人信此,便會軍心浮!”

“即便劉備不會在意,秦瑱亦需謀劃自,或會主退!”

“除此之外,斷無計策能謀秦瑱退軍!”

劉表聞得此言,一時須沉思,但就在這時,卻見一軍士前來報道武陵已被秦瑱攻陷。

聽著劉磐兵敗秦瑱之手,衆人皆是大驚失

唯獨蒯越一臉堅定的朝著劉表一拜,再度諫言道:

“秦瑱此人屬實難制,還主公儘快行事。”

“不然荊州之地恐早晚必陷於敵軍之手。”

劉表見此,當下不再猶豫,令人開始散播流言。

言說秦瑱自持功大,早晚必將挾江東、州、荊南等地自立。

又使傳播謠,言說秦瑱之能蓋劉備,不畏徵東,但畏秦君。

與此同時,他又調集三萬兵馬予文聘率領前往江夏助陣。

讓蔡瑁這個南郡太守南下與劉磐共同收江陵城。

做完一切,他方纔遣使北上關中面見劉協,又讓劉先前往劉備軍中出使求和。

另一邊,卻說劉備自一月下旬時起兵討伐劉表。

其人先至廬江匯軍,調令趙雲等人合軍七萬大軍西征。

至於二月中旬,兵馬總算集結完畢,便朝著江夏殺來。

又說江夏太守黃,本無文治武功,聽得劉備殺至,便忙閉城門,下令各縣死守。

然則劉備麾下兵強馬壯,水陸並進,一路攻城掠地。

短短十幾天時間,相繼攻克了下稚、蘄春、鄂縣、邾縣等地,眼見便要殺至西陵。

而就在這時,卻聽到了秦瑱傳來消息,言說已經佔據武陵、長沙等地,荊南已其手。

聽到消息之後,劉備大喜,忙令麾下猛攻西陵城。

見之,一時抵抗不住,險些丟了江夏郡治。

幸得文聘領著三萬兵馬及時殺到,方纔擋住劉備攻勢。

一時間,城兵馬突破了四萬大軍,死死擋在劉備面前。

劉備猛攻幾次皆不得破,只得下令暫時止住兵馬。

而在這時,使者劉先也抵達了劉備軍中,詢問劉備爲何擅自軍。

劉備也聽過劉先之名,自然十分禮遇,當即便道:

“乃聞劉表聯合袁紹叛逆,故而伐之。”

劉先聞言,便是一陣辯駁,直接搖頭道:

“劉牧爲漢室肺腑,居牧伯之位。”

“因昔日袁紹討伐董賊,乃爲盟主,因有此義方纔尊之!”

“後聞袁紹叛逆,劉牧便未再舉兵響應。”

“想來徵東將軍不知,故有這等誤會!”

劉備被他駁斥,自是有些不悅,忙問道:

“吾聞劉景升有祭祀天地之舉,不知何意也?”

劉先一聽,想也不想,當即又開口答道:

“因是王道未平,羣兇阻道,抱玉帛而無能獻天子,書奏章不得奏朝廷。”

“劉牧念此事,因而郊天祀地,表明自己的赤誠之心。”

劉備見又被此人辯駁了過去,不由沉聲道:

“昔日天子在許,劉景升居於荊州,未見禮敬,何也?”

“此亦徵東將軍不知爾!”劉先須一笑道:

“天子臨許之前,宮室乃爲我荊州所修。”

“臨許之後,主公亦是時常上供,未曾有何不敬之!”

劉備幾番詢問,皆被劉先辯過,一時沉默不語。

只得下令先帶劉先下去休息,又招衆人前來議事。

然則還沒等衆人說話,便聽一士兵來報道:

“主公,營外有一士人自稱龐統龐士元,意圖面見主公!”

聽得這消息,劉曄便即大喜,對劉備笑道:

“昔日軍師與我論及荊州俊才,曾言有一雛。”

“此人名爲龐統,乃龐德公從子,有奇才,名傳州郡。”

“善觀者傅公悌曾言,此子乃爲半英雄也!”

“而今我軍伐荊州得此人來見,必有妙計教主公!”

劉備亦是聽過裴潛等人言說雛之名,當即忙帶著人出營迎接。

待至營外,只見一年輕士人著道袍,立於轅門。

雖然容貌平平,氣度卻是不凡,劉備見之甚喜,忙上前道:

“先生莫非雛龐士元否?早聞先生之名,恨不得見!”

龐統見之這般禮遇,自是心中一驚,奇異道:

“劉徵東遠在淮南,亦聞過在下之名?”

可他一說罷,劉備便將他手抓住,一臉笑意道:

“吾雖在淮南,亦知荊州俊才,乃識卿名!”

說著,他便將龐統請詳細談,隨之談及劉先之事,劉備便道:

“吾不在荊州,未知此地詳,不知劉始宗之言然否?”

而龐統一聽劉先在此,便是一臉笑意道:

“此人乃我州中善辨之士,徵東將軍自然辯之不過。”

“既是在下來此,當爲將軍解困,且喚他來,我與他辯!”

劉備聽得此言,心中甚喜,忙又將劉先請了過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