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0164 初見成果

《回到明朝當王爺》0164 初見成果

地面一片銀白,楊凌興沖沖地從廠回來,將馬鞭丟給家人,著手走到廊下笑問道:“今兒沒人來過吧?”

高管家替他解下黑金邊的絨大氅,回道:“昨夜下了大雪,可能幾位大人覺著路途不便,今兒一天都消停的”。

大氅除去,里邊出一蟒袍,這袍子與龍袍酷似,但袍上是四爪金龍,比龍袍了一爪。蟒袍、飛魚袍、斗牛袍均不在朝廷品服制之,屬于皇上特賞的賜服。

如今劉瑾、谷大用也已賜穿蟒袍,不過谷大用的蟒袍是斜向單蟒,楊凌和劉瑾賜穿的蟒袍是正向坐蟒,袍上共有四蟒,尤分尊貴。

于永從南方回來了,以經營米糧的徽商和茶馬為主的陜商在重利之下均答應同廠合作,至于浙商更不在話下,這些巨富豪紳背后都有極大的勢力。

有他們的加盟,再加上各地鎮守太監的配合,廠一舉蓋過苦心經營多年的東廠和錦衛,迅速在南方站穩了腳跟,并且擁有了極大的能量。

楊凌沒想到一向不被人看好的于永竟有這般大本事,喜得合不攏來,當下便邀請幾位得力心腹小年時攜家眷來家中一同飲酒開堂會,上如此款待,那是彼此形同一的恩遇,吳杰、黃奇胤、于永等人自然樂得滿口答應。

如今祝枝山已喜孜孜地往桃源上任去了,他將家中幾名會種這些南洋種的家人全部帶進京來,令楊凌驚喜的是除了玉米還有辣椒、落花生和馬鈴薯,以及一種觀賞的種子,據那農人對那作的描述,楊凌知道了那種花蕃茄。

這哪是從南洋落難回來的農夫呀,簡直就是取回了大乘真經的唐三藏,楊凌喜得眉開眼笑,這麼富有營養又易生長的水果,記得傳到西方許多年都被人認為是有毒的,如今卻要先在大明開花結果,造福天下了。

Advertisement

從祝枝山口中得知,唐伯虎幾人聽說了他的事都十分艷羨,也表達出了想仕為、報效朝廷的心愿,不過這事他卻不急在一時。

日本人是極仰慕中國文化的,楊凌瞧著這幾位畫春宮的先生實在不想做縣太爺的材料,準備將來海一開,來個文化外,有這幾位風流名士,想必可以讓喜歡附庸風雅的日本上流社會為之傾倒不已了。

他興的是,火者亞三和廠的工匠終于研制出了新式火槍,這種槍程達40丈,比原來的火銃遠了一倍,速快了六倍,其威脅力比起以前實不可同日而語。

楊凌見了那槍,裝填彈藥還是有些困難,而且他記得現代槍枝好象在槍管有膛線,子彈出膛會產生旋轉,離心力會使子彈打出更遠的距離。

楊凌試著把這原理對這些軍械專家講了,又畫出了現代子彈的基本結構,這些剛剛得了重賞的工匠立即忘我地投了新的研究當中。楊凌知道那時對于發明者的待遇簡直低的可憐,所以給予幾名工匠師傅厚的賞賜,廠許多掌班、檔頭都眼紅不已。

他本想請火者亞三再幫著改良一下火炮,火炮無論古今在戰場上的作用都非同小可,殺傷力驚人,不過研究這種大型火他手上的材料可就不夠用了,而且也犯了朝廷忌諱,看來只有待新式火槍有了近一步效,稟明皇上與軍局合作了。

楊凌跺了跺腳上積雪走大廳,心想:“今兒谷大用、張永、苗逵幾人都沒來府上,焦芳那兒也沒什麼靜,看來朝中沒什麼大事,我去看看種苗育秧怎麼樣了吧,那可是我的心尖寶貝兒呀”。

他扭頭看了看斜對面百余丈外高高的塔尖,那是新建的大教堂,已經初的模樣,由于天氣轉冷又下了雪,現在已停了工,塔尖上覆蓋著皚皚白雪,頗異國調兒。

Advertisement

楊凌微微一笑,緩緩步后庭,園中銀裝素裹,琢玉砌,假山石廊秀逸不凡。遠遠有一陣清悠的琴音耳,讓人聽了心曠神怡,如仙境一般。

楊凌放緩了腳步,側耳聽著琴音,心道:“是誰琴,聽這嫻聲調,顯然不是初學乍練的娘,若不是雪里梅那必是綺韻了”。

楊凌原想利用自已對皇帝的影響,哪怕不能全面開放海,也要強行開放一兩港口,尤其是天津衛,近在天子腳下,是一定要開放的,此地理位置不及南方,但政治位置太重要了。

這里開放對外,才能迅速開闊控制著大明命脈的文武百的眼界和觀念,只要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肯認同自已的觀念,就不愁大明不提早解除海

想不到居然一波三折,先是因解而涉及耕地,由耕地而涉及改良種,遲至今日最重要的目的還沒有提上日程,綺韻的歸程也便一緩再緩,在楊府住了下來。

花廳琴室,楊凌不由得驚訝,十指纖纖,正曼妙無比地斂眉琴的子竟是高文心。穿著銀貂鼠皮的對襟短襖,襯得姿容淡雅、紅齒白,一眼瞧見楊凌進來,高文心眸中一喜,忙手按住了琴弦。

琴音曳然而止,高文心溜下羅漢床,素凈的臉上微微泛起紅暈,微微福了福道:“見過.......大人”。

自從宮里遞出旨意,高文心食朝廷俸祿,任太醫院后,楊凌便在后院數畝地的園子里另辟了一宅院,專門給高家姐弟居住,平素日常用度仍由楊家供應,不過也算是獨門獨院了,高文心也不好日日上門,彼此見的就些了,想不到今兒卻見到了,楊凌還不知道得一手好琴。

Advertisement

高文心原來楊凌老爺,削了奴婢份后又是娘的結拜義姐,便該稱楊凌為妹夫,高文心哪里肯,這一聲妹夫出口,一個如意郎君就要沒了,所以一直按職稱呼楊凌為大人。

楊凌見穿著淺藍挑線襦,下地時底淡紅的妝花膝,金紅頭高底鞋兒。這一站定,高高挑挑的個兒,元寶般纖巧的耳下一對青寶石的墜子輕輕地搖著,別一種優雅的態。

楊凌笑道:“《風松》?娘學的就是這首,我十分聽呢,晚上聽了這麼淡雅的曲子極易眠,想不到你也喜歡這首曲子。怎麼只有你在,其他人呢?”

高文心聽的俏臉兒一紅,就是聽娘說過楊凌最喜歡聽這首曲子,手中又沒有曲譜,才來向綺韻認真學過的,這番兒心事怎好說與楊凌,向床里含笑看了一眼,輕聲道:“喏,還有一位呢,您的二檔頭也在”。

楊凌這才注意到床里,一瞧里邊床近頭兒綺韻斜倚著一床錦被,上又搭了一層湖水綠的被子,只出一張如雪似玉的臉龐,腮上兩抹嫣紅,眸迷蒙,睡的正香。

楊凌忍不住笑道:“難為了,長這麼大沒到過北方,沒過這麼冷的天氣,人說貓冬,貓冬,倒真象貓兒似的整天介睡個不停,都快了冬眠啦”。

高文心吃地一笑,隨即飛快地瞧了楊凌一眼,神有些怪異,楊凌卻沒有察覺。他過了年才二十,綺韻比他大了六七歲,瞧他這不經意間帶出的口氣似乎把綺韻看的比他還小,高文心怎知楊凌真實的心理年齡比現在大了十歲都不止。

綺韻約聽見男人聲音,雙眼微微睜開,瞧見是楊凌來了,忙掙坐起來,掀了上被子,說道:“大人回來了,卑職失禮”。

楊凌道:“難為了你,不適應北方天氣吧?現在還不算大冷呢,真冷的時候,那是滴水冰啊”。他說到這里,著那床被子微微有些失神。

綺韻腮上微熱,不自在地看了眼自已的打扮,大人怎麼這麼看我呀?

綺韻見楊凌眼神兒還直勾勾的,咬了咬,輕輕撐著手向床邊兒挪,輕輕地道:“大人,您怎麼了?”

楊凌愣怔了一下,才恍然道:“啊?哦.......”,他長長吸了口氣道:“我想起了去年這時候,比現在還冷得多呢,山里的破房子,窗欞都著風,家里就一床舊棉絮的被子,和這床差不多,娘晚上都是給我蓋在上,自已蓋床薄薄的夾棉被,就那麼熬了大半個冬天哪.......”。

“啊!”高文心和綺韻都瞪大了眼睛,尤其從來沒到這北方的綺韻,一想象比這還要冷上幾分,炕邊兒上沒有炭火盆,窗欞子還著風,那不是要人命麼?難怪.......難怪他對韓娘那般好,為了圣旨都敢不聽,砍頭都不怕。

“唉.......”,楊凌搖搖頭,嘆息一聲道:“那時候,我就想,闖出份家業來,不讓娘再那種苦,那樣我就知足了,誰知.......人心永遠沒有知足的時候呀,如今家業是掙下了,我想的也更多了.......”。

窮則獨善其,達則兼濟天下,如今站在這個位置上,有機會使大明更強大,有機會讓百姓更富足,試問一個稍有責任心的人,誰能抵抗這種

綺韻和高文心不知他的心事,只當他指的是功名利祿,綺韻微笑道:“大人想的原也沒有錯,昨日為夫人打算,那是盡了夫君的責任,今日為朝廷打算,那是盡了臣子的責任,來日還要為子孫后代打算,人的一生,總是有各種理由著你不斷去爭的,想置事外,你肯別人也不肯的”。

這一說,楊凌倒想起來了,回來一個多月了,自已辛勤耕耘,三房妻年紀不大,子稚,常常呼承不起,如今那暖窖里的地瓜秧都瘋長不停了,們的子咋還沒個靜呢,莫不是高文心的醫失敗了?

楊凌想到這里,有些怏怏不樂,他嘆了口氣道:“你們繼續琴吧,我去后邊”。

綺韻匆匆下地,趿起鞋子,海馬云紋的羊皮金沿邊褶定線子,嫣然笑道:“夫人在后院兒暖窖呢,卑職已睡的足了,陪您過去瞧瞧吧”。

暖窖里試種了些作,同時培育了許多紅薯和馬鈴署的秧苗,楊凌想到來日要在四地同時開始播種,需要大量人手指點,是以高薪聘請了數十名本地種田的行家里手跟著那一家南洋華人學習培秧栽種技,雅各思傳教士也時常過來指點些在不同地域種植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娘見夫君十分重視此事,自已又擅長農活,便時常去暖窖里幫忙,同時也學習這些作的耕種。高文心和綺韻對于這些活計一竅不通,加上對于農活確實本能的有種輕視,卻沒有那麼熱衷。

玉堂春和雪里梅無論心中怎麼看,但是夫人親自手了,們怎好坐在家中,于是兩位怯怯的人兒,也換上衫,跟著娘施澆水,侍弄起莊稼來。

后園的暖窖極大,是兵在皇家暖窖種菜師傅的指點下搭蓋起的,三分之二在地下,三分之一在地上,篷上覆了匝匝的莊稼桿兒,設有專門的通氣孔道,上邊設了六天窗,引線后在里邊折置了二十幾巨大的銅鏡,映得暖窖中亮如白晝。

楊凌和綺韻、高文心經過二十多級臺階,走下暖窖去,只見整整齊齊三排棚架種滿了各種綠油油的秧苗,這些主要是拿來試種,開春后直接移植本地的,至于其他三地就要到時派遣培訓好的農匠帶著糧種去當地培植了。

那家從南洋回來的老爺子王東懷領著幾個農夫正指著一叢地瓜秧講著什麼,然后掐下一截兒進土中,瞧見楊凌和綺韻二,他忙住了手,恭謹地了聲:“老爺”。

楊凌擺擺手笑道:“你們繼續,不用管我。夫人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