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玄幻奇幻 黜龍 第二十七章風雨行(27)

《黜龍》第二十七章風雨行(27)

雨水果然如當地農人所言變得更急了。

渦河東岸一鄉野渡口的臨河窩棚下,張行、李定、徐世英、柴孝和圍著一個借來的大方桌而坐,后還擺了兩個桌子,虞常南帶著一幫文書圍坐了,秦寶、白有賓帶著一群準備將連桌子都沒有,只全副甲胄坐在后面幾排十幾條條凳上,然后各方各面的信使便將數不清的復雜訊帶到此窩棚下。

至于絕大部分頭領,則無一例外,全都被發了出去。

“芒大頭領來訊,他渡河后不過三里,便攻下了當面一個寨子,里面有軍兩隊三百人,已一戰而勝……”一名披著蓑掛著鈴鐺的信使從專門預留的船只渡河過來,拱手匯報了第一個軍,說著便去腰中文書。

“這類軍報我們干嗎?不是有規制嗎?五百人以下戰,沒有預料之外、重大變況的軍訊息直接去找虞舍人歸檔,然后我們會看!”李定眼瞅著對方將用牛皮封著的文書送上,非但不接,反而嚴肅起來。“都過來,耽誤了正經軍怎麼辦?”

那信使嚇了一跳,明顯不知所措起來。

“是虞文書。”徐世英坐在一旁,低著頭來看地圖,順口一提,狀若提醒。

李定愣了一下,回頭來看。

這個功夫,那信使反應過來,趕解釋:“芒大頭領的意思是,那個寨子規制較大,防比較好,是不是可以運一些軍資過去,作為繼續攻擊的大營?”

“有道理……”柴孝和恍然,立即表達了贊同,同時示意對方將文書給他。

“不可以!浮橋、渡口數量是有限的,船只數量也是有限的,現在必須以轉運軍士為主,其余種種最要等到渡過去二十個營以上再做考量。”李定從徐世英上收回目,順便瞥了眼一聲不吭在寫什麼的張行,給出自己的答復。

Advertisement

“原來如此。”柴孝和也隨之轉變了態度。

“今日肯定是渡不完的,夜間要繼續渡河嗎?還是趁機用船只送一些許資過去呢?”倒是徐世英抬起頭來問。

“夜間船只也要盡量渡人,這個時候一點兵力過去都是好的,比之資,同樣能救了前面人的命,倒是浮橋,夜間經過確實危險,也就算了。”張行終于開口。

“那就速速回他吧……”柴孝和回頭將手中牛皮袋直接遞給了后面桌子。

信使立即就往棚子后面去了。

人剛走,又一人過來,卻只是拱手:“張頭領有訊……”

“哪個張頭領?”李定蹙眉頭。“文書何在?”

“張世昭頭領,沒有文書。”信使趕低頭來答。“只是口信。”

“張頭領送什麼口信?”張行這個時候倒是主了一點。

“他說跟著大魏前太后、皇帝一起來的還有一群員,以跟過去的六部文為主,他跟這些人聊過以后得了當面軍最新的一些人事報,跟之前的報對照后發覺多了薛萬論跟牛方盛,應該是軍在徐州置了趙后缺人領兵頂上去的。”信使忙不迭言語。“還有,他說馮無佚大約明日到。”

….

“知道了。”李定面稍微緩和。

“薛萬論……是薛常雄的長子?”徐大郎若有所思。“牛方盛……是那個南衙牛相公的兒子?”

“是。”棚子最后面,白有賓立即起大聲回應。“其實不好說這兩人是頂的誰……徐州之后,加上在下,最了三個領兵將領,加上趙行部,就是四個,誰也不知道是誰頂上去了……首席、兩位龍頭、徐帥,請許在下即刻渡河,去尋一尋在下與家父的舊部,必能起到奇效。”

“讓你在此便是這個意思。”徐世英揚聲來答。“只不過,若讓你第一波便渡河,必然如無頭蒼蠅一般,撞到哪兒是哪兒,而若是等一等前線報,今晚或明日再出發,找到你舊部的形就多許多……”

Advertisement

“原來如此。”白有賓立即應聲,坐下以后卻還是顯得有些躍躍試。

李定看了白有賓一眼,沒有吭聲,他原本想說晚一點出發,找到舊部可能大點是沒錯,但依然是無頭蒼蠅,大概率是撞不到,這種規模作戰也不可能是因為他的舊部就如何如何……但是,這個聲明沒必要,甚至恰恰相反,正需要此人不計回報的去做這種事

換句話說,正該有徐世英這種人說出這種看起來可靠其實虛無縹緲的陣前話語出來。

想到這里,李定又去瞥了眼對面正在寫信的張行,按照對方以前的習,不管是道出真相以誠待人還是像這樣鼓勵對方,反正他都一定會主來做這種事的,現在這般從容,卻是有了徐大郎和自己為他做事的緣故。

不管如何,人從眾果然才是做大事的出路。

“牛方盛倒也罷了,薛萬論那里要不要讓前頭人注意一下,留他一條命,畢竟轉就有大用?”正想著呢,柴孝和已經繼續開口。

“沒必要,現在是打仗,打仗千萬不能束手束腳。”李定口而對。

“可以告知天王,讓他留意,若有機會和條件就活捉,其余頭領就不用通知了。”寫信的張行了句

“天王在哪里?”柴孝和繼續來問。

“天王在對岸,往西北方向去了,還是要查看軍可能的援軍況……”徐世英立即告知。

“西北是司馬正……司馬正果真會來嗎?吐萬長論呢?我怎麼覺得連吐萬長論都不會來?吐萬長論按道理是三日距離,可若是他明日得知了戰況,真會來嗎?他不怕天王?不怕‘伏龍印’?”柴孝和連番來問。

“來不來都要防備……吐萬長論來的概率大些,司馬正小些……但都要防備,尤其是司馬正,他若真的已經來了,必然是大麻煩,甚至是我們優勢兵力下唯一要防備的要害,算是不得不防。”張行看出了柴孝和的張,主來做解釋。

Advertisement

“吐萬長論不說,魚皆羅呢?魚皆羅在后面,肯定會拼了命的來救吧?淮右盟那群人又靠不住!要不要分兵阻擊?”柴孝和繼續來問。

….

這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已經看出來了,柴龍頭明顯是第一次參與指揮這種大戰,而且是兼有第一次參與軍事和第一次履行龍頭的份,確實張。

“不用管他,因為咱們是自東向西攻擊,魚皆羅跟上來,我們也在往前走,大不了把渦水東岸全扔給他。”李定也解釋了一下。

“不錯……雨水是最好的阻擊,派人去不是不行,但是投兵力了不行,多了又不值得。”張行繼續來言。

“還是給淮右盟吧!”徐大郎也隨口來勸。

“淮右盟會聽話嗎?”柴孝和稍微放松下來,但還是張。

“這次還不聽話,就回頭往徐州去,一次解決杜破陣!”李定冷冷下了言語。

“說的也是。”

“不好整。”徐大郎忽然幽幽開口。“關鍵是,誰都知道這淮右盟的人名義上屬了咱們,實際上全須全尾都是他自家的,不然為什麼會前有輔伯石現有李子達?下面都說,這是淮右盟給咱們的兵稅,剩下的若是再要管,就要有兼并的名頭了。”

“兼并又如何?”李定反駁道。

“話不是這麼說,既了命,便該是統一指揮的,但眼下戰事為先,其余都可以暫時不提。”張行中止了可能會外擴的爭端。

“我其實就是因為戰事才提及此事。”徐世英正道。“首席,不只是淮右盟不清不楚的,此戰之后,對外自然是掃河北,對卻要整治起來了……”

李定微微瞇眼。

“說的不錯。”就在這時,柴孝和明顯是誤會了徐大郎的意思。“咱們黜龍幫這五六十個營的頭領里面,不是人人都是打仗好手的,許多人就是因緣際會……譬如我,我如何懂打仗?這次之后,地盤再擴大幾個郡,立兩個新行臺,便該收一收一些頭領的兵權了,讓能打仗的人去打仗,不能打仗的去做個郡守、分管、總管,就好。”

“話雖如此,行臺總指揮總要有一營兵的。”李定看向柴孝和,雖然還是有些邦邦,但了解他的張行知道,這廝是在努力讓自己語氣顯得和善。“就好像一衛將軍也好,一個郎將也好,行軍打仗時總要有三隊四百五十人的兵馬隨時跟在邊,再加上直屬的銳衛隊,才能有效指揮、靈活應對。”

“原來如此……這又是什麼?”柴孝和眼見著徐世英接下了一個信使。

“徐大頭領來信,他提議前十營渡河后單營行,后十營不妨改為兩兩行,這樣也好銜接。”徐世英打開牛皮袋,拿出紙來瞅了一眼,便給了后。

他所說的徐大頭領,只能是徐師仁了。

“有道理嗎?”這一次柴孝和謹慎了許多。

“不行!”

“不是這樣的……”

李定與徐世英幾乎同時開口,然后二人對視,到底是徐世英做了解答:“李龍頭之前安排是對的,因為單營行會讓不清我們的兵馬數量,還以為是之前擺在一線的十五六個營,依舊陷麻痹……而如果過早集中兵力,他們容易察覺到異樣,直接逃了,反而麻煩。”

….

“原來如此。”

“這樣回給徐大頭領,麻煩他跟大營里其余準備出擊的頭領做好解釋。”徐世英一邊說一邊回頭待文書。

“這又是什麼?”而這個時候,又一份訊息抵達。

“王大頭領請戰,希帶知世軍渡河參戰。”

“可以,讓他在稽山休整一夜,明天跟著單大郎一起出發。”

“單大郎在何?”

“他跟伍驚風去找伍常在那個營了,伍常在之前打的就特別靠南……現在跟魚皆羅部已經接戰了。”

“要不要派人去找一下、提醒一下,讓單大郎跟伍大郎明早之前回來,不要耽誤大事?”

“他們倆要是連這個都耽誤了,那也是活該王五郎出頭了……要是單大郎趕不及,就讓王五郎留在最后陣。”

“什麼事?”

說話間,又一個牛皮袋子從加急的雨幕中撞了出來。

“韓二郎部剛剛到對岸站點匯報,雨中混,他營在當面路上撞到了一支軍,數量最兩千,很可能有三千,應該是由一位郎將(鷹揚郎將)帶領的整府(鷹揚府)敵軍。”信使氣吁吁,遞上了牛皮袋。“雙方激戰。”

滿員全編制狀態下,軍一衛下轄左右兩翼各三位鷹揚郎將,每將以府兵制組織結構鷹揚府為單位帶領兩千到五千不定的人員……當然,一般而言是三千人,對應的正是黜龍軍一營的設置。

這意味著戰場上發生了建制對抗,戰局進了新的階段。

“知道了。”李定平靜了下來。

“開始了。”柴孝和似乎也平靜了下來。

“我們幾個,挪到對岸去吧!”就在這時,張行收起剛剛寫好的信,霍然起

眾人都不反對,黜龍軍指揮中樞隨即渡河。

船只不大,渦河上的船也不大可能有多大,船只數量也很張,這里到底不是渙水,哪怕是黜龍幫按照可能的計劃提前控制了不船只,此時依然顯得捉襟見肘。

柴孝和修為低,第一個乘船先渡,而剛剛渡河,他便收到了一個巨大的壞消息,一時心中沉下,然后強作鎮定,立即向河東送去。

而信使尚在河中,張行便與李定一起出發了,李定乘船,張行直接冒雨騰躍過了河面,而也就是冒雨騰躍過河面的時候,這位首席忽然意識到,此戰的要害在哪里了。

“李四!”

落在西岸,頭頂雨水急促,散了護真氣的張三立在河堤上,任由雨水落在上,卻是掃視了河面上正在分批趕來的那些準備將們,看過了對岸尚未登船的人群,最后落在了剛剛坐船過來正要登岸的李定上。“你想到了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