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展現出梅雨征兆的細雨中,睢水北岸的一樹林,戰斗忽然就開始了。
平心而論,竇小娘雖然天賦異稟,人生經歷也算富,但單純的軍事經驗還是有些不足,尤其是缺乏正經的戰場帶隊經驗。故此,猝然遭遇伏擊之下,眼瞅著前直接有人被弩矢攢落馬,這名年輕的巡騎隊長不免驚駭,只是連番呼喊本隊數十騎帶上傷員撤離,卻又親自持長劍反撲向前斷后。
此舉反而有了奇效……埋伏的軍欺是個年輕娃,更兼是在樹林中,似乎覺得可以生擒,便棄了弩機第二攢,紛紛撲出,嘗試搏。
然而,這些人既小看了這位小娘的馬武藝,也小瞧了對方的修為,竇小娘在馬上揮舞長劍,七八尺的離火真氣順著劍鋒揚起來,既如實與對方鐵甲金戈相,又有火焰不停逸散熏烤對方口鼻,居然是以一對多毫不落下風,搞得這些軍也很快就沒了氣勢。
隨即,竇小娘只是窺到一個破綻,縱馬一躍,飛過一個大樹樁,在樹林中轉了幾個彎,便功逃離。
而其人既逃出樹林范疇,在外面遇到了等待自己的部屬,不由劈頭蓋臉來問:“荀參軍,可有人戰死了?傷了幾個?戰馬呢?”
“回稟隊將!”相當于副手之一的隨隊參軍在雨中勒馬相對,立即回復。“沈二郎與李大哥當場便死了,馮十五郎的馬傷了,其余有人丟了些資械,還有趙七郎幾個人因為路摔了跤落了馬,但總應該無礙……其余就再無了。”
“就再無了?”被雨水淋了頭發的竇小娘明顯一愣。
“確實再無了。”參軍努力來對。“除了沈二郎與李大哥的事,這軍還不如這淮北的雨厲害!”
竇小娘還是不能理解,如果軍是廢,如何能策劃這麼功的包圍,而且功完弩矢攢?如果他們不是,為什麼就造了這點傷亡?而且,兩名隊友當場亡又算什麼,這本跟沒有其余傷亡對不上好不好?
實際上,若非是包括沈二郎這位準備將在的兩人當場落馬,竇小娘也不至于驚慌到那份上。
不過,這參軍此時明顯有了計較,立即給出了猜想:“隊將,我們一起看了下,都覺得可能是弩機的問題。”
“弩機?”
“不錯,他們應該是弩機。”參軍解釋道。“大家不是沒有中弩矢,但按照各人說法,大多數都偏了,然后遇到掉的甲胄了過去;還有幾個是掛到蓑上的,我們則親眼查看了,似乎也了些力道,連蓑都不……而沈二郎跟李大哥就是純粹倒霉,正中要害……沈二郎是咽,李大哥是腋下。”
這解釋似乎可行,但竇小娘還是不解:“弩機也會?”
“木頭弩機會。”參軍進一步補充。….
竇小娘愣在雨中,許久方才抹了一把臉:“軍也用木制弩機?”
“不然如何會這個樣子?”這一次,參軍只是攤手。
小娘勒馬原地轉了一圈,想到此番南下接到的新命令,便立即下令:“派人將這個事送回后十里鋪!天王與李龍頭都在那里!其余人將尸首暫且撇下,隨我回去,務必搶幾個弩機到手!”
這次到參軍有些茫然,但還是迅速輔助下令,大約兩三騎特意先后出發,往十里鋪而去。
待到這些信使離開,其余人也都重新裝備整理完畢,臨出發前,竇小娘看了看頭頂本不停的雨水,卻又補充了一個命令:“全都套上蓑,再進去搜尋。”
巡騎們自然依令而為。
事實證明,剛剛抵達睢水北岸的李定對這個報的重視遠超想象,他幾乎是第一時間便從剛剛落腳的十里鋪出發,而且只帶了十幾騎,還讓雄伯南也只騎馬,不做招搖。
十里鋪,不是得名于距離某座城池十里,而是距離睢水一淺灘十里,所以距離其實頗近,再不顧及馬力與雨天風險的況下,距離之前那場埋伏戰不過半個時辰,黜龍幫前線地位最高的兩人便帶著隨員冒雨馳馬來到了這個小樹林的外圍。
然后,雄伯南立即就察覺到了樹林中的靜,便要手。
“天王不要。”李定當即阻止了對方。“也不要其他人支援,我們就在這里等。”
雄伯南一時不解:“李龍頭何意,不是要看弩機嗎?”
“弩機不會跑,人會。”李定面無表。“既然來了,他們又沒跑,何妨看看這群軍戰力如何,軍心如何?讓他們跟這隊巡騎打便是,生死各安,咱們不要手,只看結果。”
雄伯南一面醒悟過來,一面卻又忍不住當場蹙眉……有些事就是這樣,照理來說,這是軍隊統帥測試雙方部隊戰力,找出破綻確立戰的正常行為,屬于戰偵查的一部分,所謂慈不掌兵嘛。唯獨明明自己都過來了,還要放任幫自家兄弟平白拿命做驗證,不爽利就是不爽利。
而就當雄天王有些焦躁的看了眼面無表的李龍頭時,心中卻又微微一,因為他剛剛順理章的想到了張行張首席……李定視人命為勝負之余料,自己覺得兄弟更重要做不出來這種事,那張首席呢?
答案非常簡單,張首席肯定是不到萬不得已時絕不做這種事,非要做了,也一定要跟上下說清楚,講明白做這種事的必要。但是,張首席在這里見到李定這麼干,怕是也不會阻止,只不過要替李定做解釋,安自己這種人。
仔細想想,張首席不顧下面兄弟們的緒,一意將李定這個降人擺在了這個位置,很多人都拿這位李龍頭和張首席之前的說話,卻恐怕落了下乘……是有的,但如果說,為什麼秦寶只是個舵主領隊將職務?要知道,賈閏士沒放出去前,可是以頭領份來作為的,那賈閏士那個年齡,都能因為要照顧濟水下游降人而給一個頭領,憑什麼秦寶不行?….
所以,淮北初夏標志的綿綿雨中,連胡子都沒沾到水的雄伯南微微瞇眼,一個念頭呼之出——張首席就是知道這麼做是對的,但包括他自家在的幫里人都不樂意這麼做,所以才把這個人請過來,然后擺在這個位置上的。
就是要這個人做這個事。
不過這又何妨呢?
陳斌、謝鳴鶴當年也是如此,但如今如何不是幫中干城?便是自家,當年幫,難道沒有類似說法?
既得幫,便如這雨水綿綿,終究要匯河流的。
李定不知道雄伯南的胡思想,也不曉得雄伯南總能自信的繞到黜龍幫本的強大上,只是勒馬在樹林外等待,而樹林,戰斗也果然有些激烈——事實證明,軍的弩機確實多為木質,只有數還是之前的鋼弩機,這使得他們在樹林中對付騎兵的最大利其實無用,最終演變為了白刃搏。
而一旦展開白刃戰,雙方其實各有優劣。
巡騎有馬,哪怕樹林中加雨中機優勢被大大削弱,也依然有高度優勢,還有竇小娘這個強點;軍則干脆一些,就是人多,他們有足足一百多人,這是正經的一整隊人,巡騎卻因為是騎兵編制只有數十人。
不過,樹林的戰斗還是迅速結束了。
原因很簡單,這里是睢水以北。
睢水并不寬大,夏日雨水沒有存起來之前,浮橋淺灘多得是,非常容易往來。但是,已經持續了足足三四日的頻繁小規模戰斗,還是制造了一條雙方心照不宣的分界線,就是這條睢水。
故此,敢過睢水挑釁作戰的自然是好漢,是英杰,可反過來說,睢水對岸對自己一方還是過于危險。
于是乎,樹林中這支埋伏不然后又被反撲的軍在持續進行了大半個時辰的激烈戰斗后,在付出了大約四五條人命和七八個傷員的代價以后就撐不住了……不是不能繼續打下去,實際上,對面的騎兵也被他們打殺了兩三人,打下去未必誰勝誰負,可問題是若是再打下去,耗到天黑,或者等來黜龍幫的其他援軍,那可就沒法回對岸了。
這群軍可不知道,外面有個腦子有病的黜龍幫龍頭,不準援軍過來的。
李定立在馬上,看著這支軍隊伍有序撤出了樹林范疇,往睢水方向而去,一面勒馬緩緩跟上,一面頭也不回吩咐:“現在還是不要,看看追擊效果,看他們渡河是否迅速,等他們跑到河對岸再手截下來。”
吩咐完了,才察覺到自己語氣不對,因為這個吩咐是直接對著雄伯南的,而依照人家雄天王在黜龍幫里的地位與威,怎麼都不是在自己這個降人龍頭之下的。
于是,其人便要回頭稍作緩和,但甫一回頭,正看見對方坦然點頭,反而又懶得說話了,只將注意力迅速重新放回到了前方的戰斗中。….
樹林外,軍全伙逃了出來,前頭大約百十人,乃是維持了一個大略陣型,用幾頭驢子兜住自家傷員放在最中間,弓弩兵、短兵環繞先行,后面則分了兩組人,每組都有約莫二十來人,各持長兵盾牌,番接應,以作斷后。
而黜龍軍騎兵追出,上來便因為戰與對方后衛混做一團,完全沒有繞行側擊前方虛弱方陣的意思。
如此巨大的戰素養差距,莫說李定,便是雄伯南也蹙眉頭,難得主開口:“怪不得戰到現在,我們敗多勝。”
“到底是匯集天下華而的東都驍銳。”李定卻只是嘆氣。“也算意料之中……否則的話,小作戰,巡騎里又有那個小娘在,早該分出勝負的。”
雄伯南掃到揮舞真氣愈發勇猛的竇小娘,立即點頭……這種級別的戰斗,只要這個修為頗高的小娘不顧一切迅速殺傷個幾人,對方會立即撤退才對……拖到現在,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不過……
“那是……竇龍頭的兒?”雄伯南忽然認出了那小娘。
“不知道。”李定反過來皺起眉頭。“竇龍頭兒手這般俊俏嗎?”
“確實是。”雄伯南嘆了口氣。“巡騎隊長的份對得上……之前沒說,還以為是別的巡騎隊。”
“若是這般,雄天王還須看顧些,不要讓人家出了岔子。”李定依舊蹙眉。
“我還以為李龍頭依舊大公無私呢……”雄伯南不由失笑。
“不是說要私,而是若為這事平白讓人死了,惹來后不穩,反而廢了局面。”李定也主稍作解釋。
而也就是兩人說話期間,前方戰斗局勢漸漸發生了變化。
要知道,雖然戰高下立判,但到底是軍在撤退,黜龍軍巡騎在追擊,后者在平原地帶仗著騎兵優勢始終咬住不松口,而前者在兩后衛連續兩三次替后,終于因為雨天與沉重盔甲影響到了戰作,以至于兩后衛合為一,再難展開。
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被雨水淋蒙了,竇小娘今天一打起來就忘記思考,現在也是如此。不過,戰場之上的要素不止是指揮的及時思考,依舊能夠維持某種微妙的戰場——當對方兩后衛混為一后不久,這位年輕的巡騎隊長便察覺到了對方陣型的散,以及對方后衛作的沉重與遲疑。
相對而言,憑借著對馬力的消耗,以及上的蓑,巡騎這一方居然保持了一部分力。
片刻后,聽到對方明顯沉重的呼吸后,剛剛完馬一合的竇小娘忽然掉頭加速,朝著前方敵軍唯一一個騎馬的軍再度沖鋒過去。
后者并非是這支軍的隊將,而是隊中一位戰斗經驗富的奇經高手,此時其人見到竇小娘迫不斷,一時心驚,卻還是憑借著戰斗本能舉起長矛,準備再度迎上。然而只是一舉矛,他便察覺到自己雙肩的酸痛,以至于當場嚇得腦中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