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玄幻奇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第110章 與孔夫子論道,名揚天下!(求訂閱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10章 與孔夫子論道,名揚天下!(求訂閱

這是王朝的宿命迴,是難以改變的況。

人心。

終究是極其複雜的,慾是無止境的,得隴蜀之人,簡直不要太多。

蘇澈所追求的“天下大同”,其實也是孔夫子的終極目標。

爲了這個終極的目標。

孔子所行的道是仁道。

他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系:在個層面主張“仁、禮”之德與德行。

德道思想系是以善論爲基礎,以立人極爲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爲方法論的完足思想系。

孔子所做的這一切,就是爲了走向他理想中的世界“大同”。

在孔子的理想世界中,那個大同的世界裡。

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爲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而是相互敬天下所有的人。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人有滿意的歸宿。

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

如何能做到這一切呢?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可以說,孔子是比蘇澈更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爲了這個理想,他終其一生,都在付諸行,做出自己的努力,即便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學問並不適合這個時代。

聖人之人,豈是浪得虛名?

孔子搖了搖頭說:“我也想讓天下大同,可大同之路,何其遙遠,這是難以實現的目標,我爲此行我的仁道,就是想著能逐漸走向這個目標……”

“所以,我無法解答你的問題,因爲這個回答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或者說,沒有一個能實現的答案。”

Advertisement

“你對此有什麼見解嗎?”

很顯然,孔子看出了蘇澈的意圖,看出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聽著孔子的話,正坐的蘇澈稍稍直起子,開口道:“我有一些淺薄的見識,想說給夫子聽一聽,請夫子能指點一二。”

“請說。”孔子聞言,表認真了許多,同時也儘量坐直了,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蘇澈緩緩說道:“我認爲您的道路並沒有錯,所謂“大同”,只是一種模糊的願景,與其說是政治制度的重建,不如說是神上的涅槃。”

“您推崇仁道,推崇公心公行,推崇天下爲公,這並沒有錯,可是,我認爲這很難做到!”

“既得利益者往往很難做到真正的共,也做不到公心公行。”

“富人和掌權的人永遠無法會到窮人的境和緒,他們不會理解爲什麼會有人死,既然吃不到糧食,那吃不就行了嗎?”

“爲什麼會貧窮?把閒置的宅邸,租借出去,把閒置的馬車讓下人拉客,不就行了嗎?”

“他們哪怕公心公行,天下爲公,也不會想到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人能那麼慘!”

這話一出,孔夫子皺起眉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他並沒有說什麼,繼續聽著蘇澈的話語。

然而一旁,孔夫子的弟子們聽到這些言語,紛紛變了臉……

只聽蘇澈繼續說道:

“儘管天下所有人都是連通的,但心不同,聲不協,行不一,是礙心礙行的事。”

“您認爲天子和君王,卿大夫,是天下大同的核心,您一直宣佈您的使命是在這禮崩樂壞的社會中克己復禮,使天下重回盛世。”

“但我認爲,真正的天下大同的道路,從不是復古,恰恰相反,是破而後立。”

Advertisement

“舊有的秩序無法維持,纔會產生禮崩樂壞的況,這段時間固然是糟糕的……”

“但天下大同理想只有經歷長期痛苦的過程才能在短期實現。”

“禮崩樂壞,並非是天下的世,反而是天下的機會。”

“舊的秩序已經潰散,無論如何都無法復原,那爲什麼還要去修復這秩序呢?”

“我認爲與其復古復禮,還不如重建秩序,做到真正的破而後立。”

“我認爲您宣揚的‘仁’、‘和’、‘德’、‘天下爲公’,可能會對底層人產生神上的奴役……”

這話一出,聲若平地驚雷,原本晴空萬里的屋外,迅速變得烏雲佈,狂風呼嘯,大雨傾盆而至。

燭火飄搖,原本還在靜坐著的子路、冉有、子貢、子羔等人,一個個站了起來。

他們臉鐵青,一個個雙眼瞪的滾圓,已經有人忍不住拔出隨佩戴的劍。

刷刷刷!

一羣人紛紛拔劍,指向了蘇澈。

“狂徒!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你在對誰說這些話!”

“狂妄,你懂什麼儒,你竟然敢說出這種話!”

“你是哪家學派的人?竟然敢在這裡放肆!”

“竟敢如此詆譭儒學,其心可誅!”

他們質問著蘇澈,一言不合,就要將他殺死在這裡!

蘇澈這一番話語,幾乎將孔夫子此前這一生所做的一切全部否定。

甚至否定了整個儒學,這對於他的一衆弟子而言,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這是何等的狂妄!

你是誰?一個低賤的庶人,孔夫子不嫌棄你鄙,將你放在邊聽學,只是聽了幾日,竟然就敢說出這種話語,這真是無法無天了!簡直沒有任何道理!

Advertisement

孔子的學問是大道之行,天下爲公。

這是他們認爲讓天下走向大同世界的唯一辦法。

可蘇澈卻說這會爲天下普通百姓的枷鎖,讓他們神上的奴隸……

這樣的暴論,自然無法讓他們接

他們死也不會承認,公心公行,人人仁,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樣的好憧憬,竟然會導致社會變得更加糟糕!

就像是說“只要人人充滿”會導致世界滅亡一般,這是什麼歪門邪道,什麼奇怪言語!簡直不可理喻!

這樣的暴論,直接將他們激怒了!本聽不下去了!

實際上,這確實是蘇澈“唯結果論”了。

因爲歷史會慢慢證明他是對的,所以他就直接以結果來反推這是錯誤的道路,別人怎麼又怎麼會接呢?

這個時候的人,誰會知道大儒會慢慢變賤儒、腐儒呢?

他們都是公心公行的大儒,是一心爲天下的賢士。

蘇澈這一番話,自然無法得到他們的認可。

孔夫子正在皺眉聽著蘇澈的話呢,忽然聽到自己的弟子怒罵,不由得皺起眉頭,有些奇怪的問著:“你們在做什麼?”

“夫子……他……”子貢還想說什麼,卻被孔夫子再次打斷。

“我問你們,你們在做什麼?”孔夫子平靜的問著。 wωw ⊕тт kān ⊕C ○

“此人狂妄,我殺之!”子路說。

“這是想法與理念的鬥爭,你們卻要用刀劍,這是對我的侮辱?還是對這位先生的侮辱?如果你們要殺他的話,那就先殺我吧。”孔夫子平靜的說道。

這話一出,一羣弟子不由得面面相覷,只能惡狠狠的瞪了一眼蘇澈,隨後原地坐下。

他們平時的格並非如此,實在是因爲蘇澈這些話太過於石破天驚了,直接挑戰了他們的底線,不發作那纔怪了。

“還請先生繼續說。”孔夫子轉過頭看向蘇澈,微笑著說道。

蘇澈能到孔夫子的真誠,他這一生的行爲被直接否定,卻並沒有惱怒,而是讓蘇澈繼續說下去,這是何等的氣度?

蘇澈深呼一口氣,繼續說道:

“或許您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些理念,這些學說,恐怕會慢慢爲統治者的工爲他們控制底層民衆的手段。”

“您的本意是教化世人,但問題是……這個世界很多事都是事與願違的,最終的結果往往會偏向另外一個結果。”

“我認爲想要進步,就必須經過殘酷的教訓,克服一個個問題,建立起一個新的秩序,一個全新的社會理念,不同於以往。”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都是互相矛盾的,因爲這個世界的本質就是不平衡。”

“所謂人定勝天,就是將一切的不平衡變爲平衡,儘管後來又會從平衡到不平衡。”

“這是天道,也是人道。”

“可我們只要循環往復,不斷持續,讓每一次循環比上一次更高級,那一切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不平衡是經常的,絕對的,平衡是暫時的,相對的。”

“一次次讓不平衡歸於平衡,最終的目的地,大約便是大同。”

蘇澈說得很籠統,說得也很晦,一旁的幾個弟子聽得雲裡霧裡,可聽到平衡二字,便猜測原來這人是老子的學派,過來砸他們儒學的場子的!真是可惡!

然而孔聖人卻是聽懂了。

可正是聽懂了,反而讓他有些困……這到底是哪一派的學說呢?

平衡之道是老子的道,道德經第77章中說: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而不,其不見賢。

然而蘇澈所說的平衡,卻和老子的平衡,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老子講究無爲而治,他說的平衡和蘇澈的平衡,可不是一個東西!

所以孔夫子也一時間不太清楚眼前這個年輕人到底是出自哪個學派?

孔子推崇天下爲公,而蘇澈這一番話的意思,卻是“以人爲本”,和孔子某些方面的言論不謀而合,這種理論雖然糙,但卻爲孔夫子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孔夫子開口問:“何爲平衡?”

蘇澈回答:“平衡即是綜合平衡。”

“綜合平衡?”孔夫子有些不理解:“這又是何解?”

蘇澈繼續說道:“諸侯與諸侯之間,卿大夫與卿大夫之間,士與士之間,民與民之間,都是不平衡的,因爲不平衡是普遍的客觀規律。”

“想要達到綜合平衡,僅有理論還不夠,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不斷的進步,不斷的變革,最終達到天下平衡。”

孔夫子:“……”

這是何等的志向?

讓天下諸侯平衡,讓天下卿大夫平衡,讓天下士大夫平衡,讓天下之民平衡,這比他的“天下爲公”還要更難一些。

孔夫子搖了搖頭,緩緩說道:“這太難了,非一人之力、非一國之力,縱是霸主,也做不到這點,也無法做到這點,你又如何去做?如何能做到?”

這的確很難。

可蘇澈也不是那些狂妄的頭小子,敢說出這些話,他是有底氣的。

他歷經了三個世界,在三個世界中用不同的方法,讓原本混的天下再次強盛,達到某種程度的“綜合平衡”,儘管這種平衡不久之後依舊會被打破。

可問題是,世界上本就沒有一勞永逸自解決所有問題的制度。

能短暫的達到綜合平衡,這已經是蘇澈能做到的極限了。

他需要做的,就是將這種思想總結起來,然後傳達下去。

讓薪火永不息。

“此乃何人之道?”孔夫子看著蘇澈,緩緩問道。

“此乃我之道。”蘇澈說。

孔夫子又問:“你這學派,如何要做到這些?你這學派,核心又是什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