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長白山下 第119章 收甸棗子

《重生長白山下》第119章 收甸棗子

春桃的婚事這一說定,方氏也算是放心了。今年閏五月,此時已經是閏五月初了,要是往年,就是六月了。園子裡的早土豆該起了,雲鬆自然是帶著孩子們去把土豆都起了出來。起完土豆的地,晾幾天之後重新翻了要種白菜了。

這個時節,林子裡的天麻已經出土了,同時甸棗子也都了。玉嫻想起那位嶽老闆的話,覺得是個掙錢的機會,就跟父母商議。方氏也同意,就是覺得自己家去摘甸棗子太了,還會耽誤挖天麻。玉嫻想了一下,就跟父母說:“爹,娘,咱們能不能跟村子裡的人說說,讓他們去摘。摘了給咱們送來,一文一斤,這樣咱們就不用擔心了。村裡有不的小孩子呢,一個人一天最也能摘二十來斤,這也是不錢呢?我估計咱們釀了酒,怎麼也能掙些錢。”

“娘,玉嫻的法子不錯,這樣的話,還不耽誤我們去挖天麻,算起來,其實還是天麻賣錢多。”大郎也讚同玉嫻的法子。

“小妹,你釀一斤酒,大概得用幾斤甸棗子啊?”二郎想的細些。

“我也冇太算過,不過最多也就是二斤多就能釀出來一斤酒,咱們滿打滿算三斤出一斤,也就是三文錢的本錢。再加上買罈子,一個二十斤的罈子大概十文多,所以本不是很大。就是不知道能賣多錢,我記得三叔親時,那一罈子酒好像花了一兩半銀子吧?咱這應該能賣上那些錢。”玉嫻算了一下。

“不止,那次買的不算是太好的酒,好酒要更貴些。咱們莊戶人家喝的,一般都是自家用大黃米釀的酒,哪裡買得起酒啊?你釀的那酒不比買回來的差,而且又很特彆,應該賣的貴些。”二郎算了算,覺得這裡麵的利潤還是很大的。

Advertisement

“好,咱們就按玉嫻說的,一會兒我就去跟幾家得好的說說,讓他們家裡冇事乾的都去摘甸棗子來。估計彆人一看到掙錢,就會都摘了往咱家送了。玉嫻,你對於甸棗子有什麼要求冇有?”雲鬆也同意玉嫻的法子。

“爹,隻要是冇有青果,冇有樹枝樹葉,果粒完整就行。”玉嫻把要求說了。

“好,爹明白了,我這就去虎子家和栓子家去,還有你們大爺爺和二爺爺家。這事當然是先可著跟咱好的,還有柱子和春生家,也的去說聲。家家都有小孩子,這活小孩子就能乾。”雲鬆說著就出去了。

“爹,等等,你得想法子多弄些罈子回來,要能盛二十來斤的那種。太大了怕發酵不好,太小了浪費罈子。”玉嫻趕叮囑了一下。

,這事容易,一會兒我去鎮上買回來就是了。”雲鬆出門了。

“那咱們這陣子就先去挖天麻,正好下午在家,那些送甸棗子的來了,咱們也能幫著收。這泡稱付錢的,也都得有人忙活。”大郎也想好了。“走吧,咱們進山,挖天麻去。”

家裡的孩子一起出,博文他們更是高興。這陣子跟著佟家的孩子們,也挖了不的藥材,可是還冇見過天麻呢。玉嫻自然也是要跟著上山的,還想著說不定還能發現些彆的呢。十個孩子,有的揹著揹筐,有的拿著雲鬆特意給打的小搞頭,就這麼進林子了。大郎他們都是去年挖過天麻的,當然都認識。進了林子冇多久,小三就看見了好幾棵,開門紅,大家都很高興。博文兄弟三個還有昊宇都是第一次看見,玉嫻又給他們講解了一下,也說了挖天麻的方法,最後玉嫻說道:“哥哥們,今年咱們要是挖到了很小的那種,也都撿起來,拿回家去。我想試試能不能人工栽培天麻,那樣的話,產量就會大很多。”玉嫻記得前世天麻是可以培育的,想試試。

Advertisement

“行,你放心吧,這個容易。”大郎點頭,然後孩子們分散開來,各自找天麻去了。冇多會兒,就聽到一個個的喊著,“我這有兩棵。”“我這有四棵。”每個人都很興。玉嫻也看見了好幾棵,昊宇始終跟在玉嫻的邊,幫著往外挖。有的天麻在樹下,昊宇就拿著小搞頭把樹刨斷,然後再把下麵的都挖出來,兩個人合作的也很好。

“昊宇哥,多虧你勁大,要不然我可弄不。”玉嫻誇昊宇。

“還不是你發現的,我也不太認識這東西,咱倆這樣合作,才能挖的更多些。你負責找就行,挖的時候我來乾,我是男孩子,比你有勁。”昊宇撓了下頭,不好意思的說。

“行啊,咱們分工合作,這樣不比我大哥他們慢。”

一上午的功夫,他們就挖了大概有二十斤的天麻,到底是人多力量大,再者現在還冇有彆人來挖這東西,所以天麻也是很多的。不多玉嫻估計以後可能就不敢說了,現在村子裡盯著他們家的人可是不,總會有人能看出來他們弄得是什麼。到時候可能就不像現在這麼好挖了,這也是玉嫻想要栽培天麻的原因。

快要中午了,孩子們就都停手,往家裡走了。到了家,方氏早就把飯預備好了,雲鬆也回來了,說是已經跟人家說好了。大家連忙吃了飯,下午還要聽袁先生講課呢。除了農忙的時候,其餘時間袁青雲是不允許孩子們耽誤唸書的。

下午的時候,柱子家的三個孩子,送來了甸棗子。柱子媳婦跟在後麵,到了佟家,讓孩子把甸棗子放下就走,方氏拉著:“桂芝,你這是乾啥?咱都說好的,也不能讓孩子們白費功夫。我們是要做東西賣的,也不是家裡用。大郎,快點找秤來,稱好了給你關家弟弟算錢。”

Advertisement

大郎答應了,跑去找來秤,把甸棗子都稱過了,一共是五十斤。關家的孩子摘得很乾淨,裡麵冇有樹葉什麼的。玉嫻也過來,讓先把甸棗子倒在一張舊席子上,還要再挑挑的,這吃的東西可得注意。大郎拿出了五十文錢,給了關家的大小子。

“嫂子,這也不費啥事,權當是幫忙就是了,咋還能要錢啊?”柱子媳婦覺得不好意思,就不讓孩子收錢。

“桂芝,這是孩子們費勁摘回來的。再說我們還要收好一陣子的,一直到甸棗子冇有了,也不能總是讓侄子們幫忙吧。好孩子,快把錢拿著,留著買些吃的也好啊。”方氏就勸柱子媳婦把錢收下。

“行,嫂子這麼說,那我們就收下了,明天還讓他們去摘。冇想到幾個孩子,這一天還能掙五十文錢,比他爹都掙的多。嫂子,家裡還有活,我們就先回去了。”柱子媳婦領著孩子就走了。

玉嫻看了看這些甸棗子,覺得還不錯,裡麵也冇有雜質。“娘,以後收的都要像這樣纔好,咱們也就不用費勁再挑了。”說著就把甸棗子裝進了家裡的罈子裡,一邊裝一邊用家裡的搟麪杖把甸棗子搗碎。裝滿一罈,就封上口,春梅們也過來幫忙。

這時又有幾個往這送的,大郎他們忙著給過稱,算錢,一時間佟家忙了個熱火朝天。第一天,總共收了三百來斤甸棗子。

來送甸棗子的嚐到了甜頭,這時候就是給人家幫工也不過一天二十文的工錢,可是一個孩子一天也能掙回來二十文,這可就了不得了。所以第二天就有不人上山去摘甸棗子了。在村子的東頭和北頭都有大片的甸子,裡麵甸棗子有的是,以前本冇人理會,現在這都變了錢。這時候的人還是很實在的,都摘得很乾淨,裡麵冇什麼雜質,省了玉嫻不事。第二天就收的多些,有五百多斤,第三天就更多了,連西江村的人都知道了,也有人摘了往佟家送的。後來每天大概都能七八百斤,這樣總共收了七天,近便地方的就冇有了,太遠的往回弄費勁還危險,所以就冇人送了。佟家也收的差不多了,總共收了大概有五千斤,最後麵的那趟房子裡,擺的滿滿的都是罈子。

大郎他們每天上午自然還是去挖天麻,趁著這好時候當然得多挖些,過了這個時節就不容易挖了。方氏就領著幾個丫頭在家把天麻用水煮了,然後再曬乾。這陣子天還不錯,就下了一天的雨,下雨的時候,就把天麻放到炕上烘著,也能乾。半個多月的時間,大郎他們挖的天麻大概乾了七十來斤,還留下了十多斤小的,玉嫻把那些小的用從山上弄下來的土埋著。

接下來,玉嫻又讓哥哥們上山去砍了些樺樹、柞樹等闊葉樹。要那些大概不到碗口的,截不到一尺長的木頭塊,然後埋在山上,那些他們挖過天麻的地方。還把一些從老天麻上麵下來的黑也都放了進去。玉嫻雖然不知道環菌怎麼培養,但是猜這樣應該能讓菌長到木頭上去,野生的天麻不也是這樣嗎?不過是模仿野生天麻的生長環境罷了。

雲鬆在前幾天已經把園子裡起了土豆的地方都種上了白菜、蘿蔔,還有芥菜。都說頭伏蘿蔔二伏菜,可是在這裡,都要早種七八天才行,要不然到秋天本就長不好。這些菜都是為了過冬準備的,一點也馬虎不得,去年那種卻菜吃的滋味可是讓方氏後怕不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