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97章 臣天生獨具慧眼!

《北頌》第0797章 臣天生獨具慧眼!

川府境多小部族,朝廷的政令很難影響到他們,那麼將川府設為新政的試點,不代表

趙禎聽完了寇季的分析,疑問道:“那四哥覺得,該選何?”

寇季沉道:“三秦之地。”

“三秦之地?”

趙禎一愣,疑的道:“為何選三秦之地?”

寇季坦言道:“因為三秦之地夠窮。”

在秦漢唐時期,三秦之地絕對是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

可是到了宋朝,三秦之地了一個十分貧窮的地方。

窮到什麼地步,窮到用鐵當錢。

時至今日,大宋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三秦之地依然有鐵錢在流通。

足可見,三秦之地的百姓們有多窮。

三秦之地百姓窮的原因是什麼?

是經濟政治心的轉移、是軍功製被取締、是職業兵代替了府兵、是經過了千百年過度榨以後土地貧瘠等多種因素。

“夠窮?”

趙禎一臉錯愕。

寇季直白的道:“不錯,夠窮……越窮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績。隻要新政在三秦之地出現效,使得三秦之地的百姓逐漸變富裕。

那麼天下間的百姓都會看得到。

到時候朝廷再向地方推行新政,會變得十分容易。”

為什麼越窮越容易出政績呢?

因為.asxs.低。

隻要朝廷的資源稍微傾斜那麼一點點。

三秦之地的百姓能以眼可見的速度富起來。

像是江寧府那些富庶的地方,朝廷資源傾斜一點點,本翻不起什麼大浪。

所以選擇三秦之地,更容易出政績,也更容易讓百姓們接新政。

趙禎自然知道寇季口那句‘越窮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績’是什麼意思。

“那便選三秦之地試行。”

趙禎已經被寇季說服,所以毫不客氣的選擇了三秦之地。

寇季在趙禎說完話以後,問道:“家準備讓誰去擔任三秦之地的知府?”

Advertisement

趙禎看著寇季道:“四哥有可推舉的人嗎?”

寇季坦言道:“範仲淹可擔當此重任。”

趙禎一愣,思量道:“範仲淹在河西治理地方的時候,頗有建樹,也十分能吃苦,更扛得住力。李公曾經奏過許多奏疏,稱贊範仲淹。

讓範仲淹去擔任三秦之地的知府,確實是一個十分好的人選。”

說到此,趙禎盯著寇季道:“但範仲淹擔任了三秦之地的知府,永興軍路的轉運使,可無安放了。”

寇季沉了一下道:“調他去河西擔任轉運使,看他和李迪誰能鎮得住誰。”

趙禎聞言先是一愣,隨後失笑道:“朝堂能有幾個人鎮得住李迪的。調永興軍路轉運使去河西,必然會被李迪不過氣。”

寇季淡然道:“臣若是沒有記錯的話,他在永興軍路任職轉運使,快十年了吧。十年時間過去了,三秦之地還是那麼窮。

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調他去給李迪當副手,已經是便宜他了。

他若是不願意,讓他去北邊吃沙子,吹冷風。”

趙禎哭笑不得的搖搖頭,卻沒有反駁寇季的話。

此事定下了以後,趙禎又找呂夷簡三人商量了一下。

呂夷簡三人對寇季的提議不贊,也不反對。

他們三人分別選擇河西、江寧府、川府,也有各自的用意。

呂夷簡選擇河西,是因為河西之地多俘虜之的百姓。

朝廷如何在河西折騰都行,真要出了問題,大軍往河西一派,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王曾選擇江寧府,是因為朝廷在江寧府推行新政的話,會遭到很大的阻力。

隻要朝廷能夠扛著阻力,將新政推行下去。

那麼以後在其他地方推行新政,會輕鬆許多。

張知白選擇川府,大致的想法跟呂夷簡差不多。

Advertisement

張知白覺得,推行新政,必然會遭到人反對。

一旦鬧出了事端,駐紮在大理的十數萬大軍,可以快速的趕到川府境平定。

他們三人雖然各有用意,但是在跟趙禎商討此事的時候,並沒有堅持己見。

因為此事背後真正的謀劃者是趙禎和寇季二人。

趙禎和寇季二人的想法和選擇,遠他們三人的重要。

他們三人現在要做的是頂住此事,避免出現紕

他們三人對寇季提出的三秦之地沒有表態,但是對寇季推舉的人選,倒是舉雙手贊

他們三人十分的欣賞範仲淹。

範仲淹京以後的所作所為,他們三個人都看在眼裡,知道範仲淹是一個能擔當大任的人。

若不是範仲淹跟寇季走的太近,他們三人甚至還有心提拔一下範仲淹,將範仲淹當儲相培養。

一個在他們眼裡有儲相之姿的人,去三秦之地擔任知府,主持新政的推行。

他們很滿意。

此事定下來以後。

趙禎下旨調任了永興軍路的轉運使等一類的主管員。

隨後,趙禎再次下旨,該永興軍路為陜西府,府城定於長安。

設知府一人,主管民政;設監察使一人,主管監察;設鎮府將軍一人,主管地方兵馬。

府下設立十州七十二縣。

設知州、巡查、鎮州校尉。

設有知縣、觀政、縣尉。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佐和六曹吏若乾。

在趙禎旨意下達以後,範仲淹打點了行囊,隨同新任陜西府監察使龐籍,一起趕往了長安。

在臨行之前,範仲淹特地拜會了寇季。

寇府新宅。

花園。

寇季和範仲淹麵對麵的坐在毯,麵前擺放著一張矮幾,矮幾擺放著一桌酒菜。

範仲淹一邊為寇季斟酒,一邊道:“先生,聽聞學生能夠出任新設的陜西府知府,是您推舉的?”

Advertisement

寇季端起酒杯,淺嘗了一口,撇撇道:“朝野下皆知的事,還需要問?”

範仲淹苦笑了一聲道:“學生不是這個意思。學生的意思是,先生既然推舉學生去出任陜西府知府,那麼必然有什麼事需要學生做。

學生是想問問,先生打算讓學生做什麼。”

寇季聞言,似乎來了興致,他放下了酒杯,盯著範仲淹笑道:“知道昭陵不?”

範仲淹緩緩點頭,“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陵墓。”

寇季點頭笑道:“聽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本,在李世民的昭陵之。你去了陜西府以後,帶人挖了李世民的墓,將裡麵的蘭亭集序真本拿給我。”

範仲淹聞言,一臉驚恐的看著寇季。

寇季見此,哈哈大笑。

範仲淹見此,意識到自己被耍了,哭笑不得的看著寇季。

寇季笑了許久,止住了笑聲道:“你認識我也有些年了,知道我不喜歡朝堂那一套行事規矩。我推舉你出任陜西府知府,是看了你的才能,並沒有其他目的。

你在我麵前說客氣話,恐怕並不是真的想幫我做什麼吧?”

範仲淹坦言道:“朝廷突然改路為府,學生為朝廷新設的第一府的知府,所要麵對的都是未知的東西。如何治理一府,自然得向先生你請教一番。”

寇季猜到了範仲淹找門會問這個問題,心裡也有腹稿,他對範仲淹道:“朝廷改路為府,旨在推行新政。新政是自而下的,也是自下而的。

朝廷治府、府治州、州治縣。

數縣為一州、數州為一府、數府為一國。

所以,你到了陜西府以後,需要做的是指引府下各州的知州,治理各州。

各州再指引州下各縣,治理各縣。

如何指引,不需要我教你了。

你曾經在地方任職過很長一段時間,知道如何治理地方。

你在河西也學習過如何帶領百姓發家致富,知道如何帶領百姓發家致富。”

範仲淹聽完了寇季的話,若有所思。

範仲淹又不是什麼盲,他為的時間寇季還長,寇季一點,他明白了府治的關鍵。

也開始思索起瞭如何依照新政治理地方,帶領百姓發家致富。

寇季在範仲淹思索的時候,繼續道:“隨後我會將汴京城的紡織作坊,遷移到長安,助你一臂之力。”

範仲淹聞言,緩緩回神,他沉聲道:“先生厚,學生愧不敢領。”

汴京城的紡織作坊,算是汴京城的一大支柱產業。

算其他各地的分作坊的話,算得是大宋的一大支柱產業。

其產出的布料,不僅供應給大宋百姓,也遠銷到了青塘、西州回鶻、趾、遼國,以及海外諸國。

每一歲的歲收,多的驚人。

如此一大支柱產業,從汴京城撤出,紮到長安。

長安必然能以眼可見的速度富起來。

寇季此舉,等於是在他任的時候,送了他一樁大功績。

以紡織作坊如今的規模,遷移的話必然會有所損失。

所以範仲淹覺得寇季的恩,他領不起。

寇季笑著道:“我也沒說一下子將紡織作坊遷移到長安。我會先派遣人去長安設立分作坊。然後借著分作坊,招工、引商。

等到長安的分作坊有了效以後,我才會將汴京城的紡織作坊全部搬到長安去。”

範仲淹聽到這話,臉好看了不,他盯著寇季道:“先生,學生不明白,紡織作坊在汴京城辦的好好的,為何要遷移到長安去?

若僅僅是為了照顧學生的話,那大可不必。

學生承蒙家和先生厚,此去陜西府,一定會引領著陜西府的百姓發家致富。

學生不才,但也在河西跟著先生學習了許多牧民之道。

有先生教授的牧民之道,學生一定能夠讓陜西府的百姓富起來。”

寇季笑道:“將紡織作坊搬到長安去,有照顧你的意思,但更多的是為了紡織作坊的發展。”

範仲淹狐疑的看著寇季。

寇季坦言道:“當初初建瑞安鎮的時候,瑞安鎮的百姓,一個個窮的叮當響。所以們做事十分認真,乾活十分賣力。

紡織出的布料,遠其他地方的布料要好不

可近些年,們做工沒有以前賣力了,紡織出的布料也出了瑕疵。

已經漸漸的影響到了紡織作坊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信譽。

所以為了紡織作坊的以後,必須得給它換一個地方了。”

範仲淹臉一變,眉頭皺了一團,沉聲道:“們……忘恩負義?!”

寇季失笑道:“胡說八道!們始終記得我的恩,也始終記得朝廷的恩。”

範仲淹沉聲道:“們既然沒有忘恩負義,紡織作坊紡織出的布料為何會出現瑕疵。”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因為們現在有錢了,做事沒有以前那麼認真了。”

瑞安鎮的百姓,以前是一群災民,一個個窮的叮當響,為了討一口飯吃,什麼都能做,什麼都會認真做。

可如今不同了。

隨著寇準在瑞安鎮創立了昌學館,吸引了大批家有薄財的讀書人的家人移居到了瑞安鎮。

瑞安鎮借著跟這些人做買賣、出售、出租屋舍,漸漸的富了起來。

再加寇季幾次出征,都帶著瑞安鎮的青壯。

他們跟著寇季撈了不軍功,也撈了不浮財,所以更加富裕。

外加鍛鋼作坊不斷升級,作坊的勞力們的報酬不斷的提升,使得他們更富。

瑞安鎮富裕的人多了,人心也變了。

男子們幾乎都想著進鍛鋼作坊,或者去戰場搏一個富貴。

子們都想出去做生意,想多賺一點補家用。

所以子們在下了工以後,一個個都乾起了兼職。

不是挑著擔子在汴京城賣各種零碎的東西,是在汴京城外、或者瑞安鎮擺一個小攤,給過往的商客提供吃食。

一些子們做生意賺的多了,乾脆離開了紡織作坊,一門心思的做起了生意。

如此風氣下。

紡織作坊工,不斷的在銳減。

工紡織出的布料質量,也不斷的在下降。

如今,一心一意為紡織作坊出力的工,已經是極一部分人了。

有鑒於此。

寇季才生出了將紡織作坊遷移到其他地方的心思。

寇季之所以敢將如此龐大的一個紡織作坊遷移到其他地方,是因為除了汴京城紡織作坊,其他設在保州、雷州、西寧州三地的紡織作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