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央視大樓。
趙健的手機響了,他低頭看向來電顯示上的“尋”二字,忍不住出笑容,這小子果然是個爲了角、爲了戲份、爲了出彩而不擇手段的傢伙。
但這樣的人並不討厭。
接通電話,趙健笑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啊,找我是爲了《寶蓮燈》的事兒吧,剛剛在總導演那看到你的資料了,我說你現在可是金鷹獎的得主,公司沒給你量定做一部男一號?”
“我拒絕了。”
另一邊的尋開口道。
趙健微愣,旋即慨道:“不愧是拿了金鷹獎的年輕藝人,換個好高騖遠的,恐怕立刻就著手準備男一號挑大樑的角了,偏偏你如此耐得住子。”
是的,《寶蓮燈》是央視戲。
但男二號畢竟不是男一號,如果換個人站在尋的位置,恐怕早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公司給自己開一部挑大樑的新戲了,其實跟好高騖遠無關,年輕人總是難免想用這樣的方法證明自己!
這個時候。
恐怕整個娛樂圈都以爲,拿到金鷹獎的尋,要即將開始自己男一號的電視征途了,畢竟什麼出彩的配角、存在極強男二,永遠都比不上挑大樑的男一號更耀眼,那是整部戲的中心,百分之八十重要戲份的戲眼所在,佔據著最得天獨厚的優勢!
甚至,公司也這麼想的。
可偏偏,尋仍然沒有急於出演男一號挑大樑,而是選擇出演一個男二號的角,哪怕是央視劇的男二號,這個選擇也註定會有很多人不理解吧?
電話那頭的尋笑了笑。
他當然也想演男一號,但對他而言,如果男二號足夠出彩,足夠有挑戰,那出演男二號也不失爲一個不錯的選擇,前世的胡歌在可以挑大樑演男一的時候刻意在《軒轅劍之天之痕》以及《風中奇緣》中出演了男二號,也是因爲角更有趣——
更典型的例子。
梁家輝這樣的演技之神可以演什麼角都信手拈來,做到傳說中的“千人千面”,這纔是尋嚮往的境界,而非絕對男一號。
當然了。
尋也知道,可能拍完《寶蓮燈》之後,他就再也沒有選擇配角甚至男二號的權利了,公司和周圍的人都會替他選擇真正的核心男一號,否則就是一種自我傷害以及資源浪費了——
尋厚著臉皮想。
電話那頭的趙健道:“剛剛我看導演的意思,他對你其實還是有幾分興趣的,不過他也有擔心的地方,就是你能否演出那種年齡,畢竟你只是個二十幾歲的小年輕,而楊戩可是當舅舅的人了,苦心孤詣爲了妹妹爲了外甥籌謀劃策忍辱負重……我是不是劇了?”
趙健懊惱。
尋不由得失笑,他怎麼會不知道劇呢:“沒關係的,反正這個角非我莫屬了,如果導演只是在擔心年齡的問題——”
“也是。”
似乎想到了什麼,趙健表示同意:“既然這樣,咱們回頭聯繫,如果劇組最後選你的話,我會親自打電話通知你的,如果沒選你,你也別指我替你言,畢竟該說的我都跟導演說了,還推薦他去看你在《天龍八部》中的表演,剩下的我莫能助,他會有自己的考察方式。”
“足夠了,謝謝趙導。”
“謝什麼,我看到你其實有點頭疼,本來拍完《天龍八部》,我還以爲我們這輩子都不會再有什麼合作與集了,孽緣啊,孽緣。”
“……”
尋記得趙健的確這麼說過。
掛斷電話之後,尋的心放鬆了很多,有個應的覺確實不一樣啊,難怪娛樂圈那麼多人對人脈如此看重,有時候不知道是誰,就可以幫你拿下關鍵的一票。
年齡……
如果說,《天龍八部》總導演在擔心這種事的話,那可真是小看尋了,整個娛樂圈,同一個年齡段的演員裡,沒人能比尋更能拿好年齡的分寸!
原因很簡單!
藏在尋這個皮囊裡的靈魂,事實上就是一個前世已經活到了四十歲左右的大叔,當然這位大叔和當下的尋只是不同時空的同一個人罷了。
所以,唯獨年齡!
尋是一點也不會慫的!
趙健與尋合作過《天龍八部》,所以也知道尋在年齡的拿上非常優秀,當初尋能夠輕鬆的拿好三十歲的慕容復,也是這個原因,對於一個前世活到了四十歲左右的演員而言,從高中生到小老頭,尋都敢斗膽嘗試一下。
年齡越!
是他的大優勢!
否則尋也不會鐵了心要拿下楊戩這個角了,正是經過了深思慮之後,覺得自己能夠駕馭的角,尋纔會去爭取,如果一看就知道是自己演不來的角,又何必佔著茅坑不拉屎,反倒是毀掉了經典呢?
當然了。
能夠駕馭和彩發揮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尋還沒有自大到自己一定可以超越原版焦恩郡扮演的二郎神楊戩,那是無數人的年回憶,某種意義上而言更是爲了二郎神的代名詞,但尋想做這樣一個嘗試,也許他也可以就一個經典呢?
接下來。
尋在等待。
而就在尋靜心等待的時候,一個對他而言不算很好的消息出現了,之前陳然提到過的四大小生評選,終於有結果了——
尋,落選了。
不僅僅尋落選了,同樣有一定呼聲的皇小明也落選了,從最終名單的結果來看,皇小明和尋似乎都輸在了資歷不夠的缺點之下。
陳昆,陸繹,聶元,佟大衛。
最終名單就是這四個人,比起尋和皇小明,都是名有段時日的當紅小生,巔峰期皆是娛樂圈萬人矚目的存在,其中的聶元更是和皇小明一樣,獲得了平行世界的加強,巔峰期比之前世的影響力還要更大一籌,出演的作品也比前世尋所知曉的更多了些……
陳然大呼可惜。
尋對此倒是淡然了很多,他當然也想選,但無奈確實咖位不如人家,一時的熱度很難和長期的積累相提並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的尋,拍戲的片酬,一集高達兩萬!
幾乎和很多準一線相差不大了。
但這只是暫時的,是加了金鷹獎的熱度以及《紅郎》造的關注纔出現的這個價格,很可能半年後就會回落,重新變一萬一集的小咖……
這種事很常見。
但那些一線小生不同,哪怕一兩年之類,他們沒有拿出什麼太優秀的作品,價也依舊是有個大差不離的數,這就是沉澱和資歷,是一時熱度永遠無法比擬的。
這是圈子裡的規律。
但儘管如此,被短暫的熱度遮住了眼睛從而膨脹的明星依然有太多太多,尋可不想爲那樣的藝人,況且哪怕是短暫的熱度,他也不覺得這種程度的熱度有什麼了不起的。
第二年。
打破了新秀牆。
尋的自信心也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