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866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崇禎八年》第866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就在大明軍在九州島取得大勝之時,在大明境,一場圍繞著傳統儒學與心學的大討論,正在整個士人階層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從朱慈烺夏末離京,到現在深秋已至,在長達近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包括不中高級員、名士大儒在的各人等墨登場,紛紛或公開,或私下表明瞭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一時之間,向來冷清的皇明週報署衙,了京城最熱鬨的所在,主編朱舜水以及副主編吳偉業、采編錢穆也為天下士人所矚目的焦點。

這場大爭論、大討論的起因,就是在朱慈烺離京之後不久,皇明週報上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引發的。

這篇題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是在朱由檢的授意下,由朱舜水和吳偉業、錢穆三人撰稿並反覆修改數次後,刊登在當期皇明週報上的,署名為吳求真,取得是務必追求真理的意思。

雖然作者的署名是筆名,但文章發表後不久,隨著對其中容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朱舜水等三人是幕後始作俑者的訊息還是不脛而走。

同時因為本期話題引發熱議的緣故,也使得這一期報紙銷,最後不得不加印八萬份纔算完事。

不管是現在的大明,還是後世的中國,有些事經手人太多,是本保不住的。

朱由檢早就預想這篇文章會引發爭議,所以特意囑咐朱舜水等人刊發文章時要用化名,但終究是架不住報社裡人多雜,最終這個訊息還是被傳的人儘皆知。

Advertisement

冇過幾天,不京畿地區的名士大儒便找上門來,口口聲聲要與三人辯經,以此來駁斥文章中的某些觀點。

隨著報紙經各種渠道行銷各地,大明各地無數文士讀過文章後,紛紛或騎馬、或乘船、或坐著馬車向北京進發,誓要與朱舜水等人分辨明白不可。

冇過多久,京城裡名士雲集,各大酒樓客棧紛紛滿,等到後來各地文人雅士越聚越多,京城裡現有客棧已經無法滿足如此多的人居住,不京城百姓便將屋舍騰出一間或幾間出租出去,自家人到一起安歇,因此倒也賺了一小筆外財。

這篇文章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風波,其開宗明義的主題便是否定千百年來儒學的權威地位,表達了任何事隻有通過無數次親實踐,才能得出最正確結論的含義。

文章寫道,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客觀事實,是人們對於客觀事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客觀事實就是經得起反覆推敲,真理有客觀、永恒和不變

然而怎樣才能對事實進行不斷推敲呢?

如何證明事實的客觀呢?

怎樣才能證明先賢的論斷是真理呢?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顧名思義,它指的是,真理不在於發現或創造是就是真理,而是在於不斷的用實踐去證明和檢驗它的合理,如果先賢們的某一觀點和結論,可以不用實踐就認定為真理的話,那這個觀點和結論,就極有可能帶有明顯的主觀傾向,所以不能將其定為真理,不應該將其奉為皋臬。

Advertisement

文章舉例說道,神農氏嘗百草方知各種藥材之屬,在這個過程當中,其本人數次誤食若乾毒強烈之,數次險些喪命,而正是因為其不惜,纔有了後世名醫利用百草的各種藥治病救人之事。

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黃芪補氣固表、排毒利尿;大黃有瀉火解毒功效的同時,但因其味寒涼,虛者服之,則會導致患者虛弱更甚。

神農氏並非生而知之者,天下藥草無數,其並非看一眼便知其功效如何,適用於何種病癥,其嘗百草之行為,正是以踐行,正合文章主題。

真理之所以永恒於世,正是經曆過無數次反覆而廣泛的檢驗後才得以生存延續,所以,當今之世,盲目崇拜先賢、權威是不可取的。

文章的結尾總結道:對於任何事,都應該勇於實踐、大膽嘗試,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做好事,長此以往,真理不辯自明,隻要真理越來越多,並未廣大民眾所認同和接,整個社會纔會不斷取得進步和發展。

朱由檢授意報社刊發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千百年來,已經變味的所謂儒家文明,對國人思想的束縛,讓更多人跳出許多墨守規的條條框框,勇敢的去創造和實踐,使得發散思維方式在日積月累後,為社會的主流。

Advertisement

朱由檢越來越覺得,儒家文化發展到今天,更多是用來玩人的,它已經失去了學的真正價值,變了一種被當權者縱的權,這是對生產力發展的極度製約,必須要從本上加以改變可以,否則,人亡政息的悲劇會不斷地在這片國土上演。

在得到報社遭到無數傳統文人圍堵,朱舜水等人每天都要話費大量力用於和所謂的大儒進行辯論的況後,朱由檢果斷下旨,派遣一小隊錦駐報社,對所有登門造訪的文人進行詳細登記,不經允許,閒雜人等不得隨意進出報社。

如果有人想要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那就用寫文章投稿的方式來進行,其文章一旦經過相應人員和程式的稽覈後,就會在皇明週報上予以刊登。

為此,朱由檢特地下令,從禮部調人手組稽覈小組,對投稿進行審閱,隻要某篇文章獲得稽覈小組大多數員認可,就可以即時刊發。

考慮到朱舜水等人有些勢單力孤,朱由檢還特意命人,從江南一帶蒐羅了不知名的明心學傳人前來北京,然他們加到與傳統儒學辯論的過程之中,減輕吳偉業等人的力。

知行合一是明心學的要點,這一點與朱由檢想要提倡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著最大的共通之,也是他發起這場論戰最大的底氣所在。

這場論戰註定曠日持久,但最後的結果隻有他有權利蓋棺論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