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月兩樣看,屯田新政頒發到安南屯帥府,安南屯帥劉維看過政事堂寄來的屯田新政後,怒哼一聲,將那道公文重重地拍在了桌上。
安西屯軍屯田初見效,兩年後肅帝仿效安西屯軍同時設立了安西和安北兩屯軍。安北屯軍設在登州和雷州,就近安置安北都護府退役以及與漠人作戰傷殘的將士,整個安北屯軍有六萬餘人,不過傷殘之人過半,帥府設在雷州;安南屯軍的設立主要是考慮到安南、安東都護府的退役屯兵前往安西屯田路程太遠,而且水土不服易造人員死亡,兼之苗寨時降時叛,所以在黔州和韶州界設立安南屯帥府,歸安南都護府管轄。
安南屯軍僅有兩萬三千人,規模在三大屯軍中最小。由於黔州、韶州多山地,屯軍分到的多為坡田,因為缺水,種植的稻米僅有鬥的產量,納一半公糧外,所餘不足二十石,遠不能與安西屯軍相比。當地米價鬥米三十錢,一人所食不過七石,安南屯軍隨軍家眷極,多出來的糧食也能賣個四五兩銀子,寄回家中補家用,屯軍還算安定。
屯田自有不的油水,劉維能坐在屯帥的位置上自然離不開安南大都督寧滔的信任。他是安南大營的遊擊將軍,多年駐守在苗寨附近,寧滔就任安南大都督之後,一改封鎖嚴防政策,鼓勵與苗寨通商,不準無幫侵害苗人利益。安南大營不軍將習慣了從苗寨獲取好,而劉維卻嚴格遵照大帥所令,他所駐軍鎮從未發生過傷人之事,寧滔特意奏請朝庭將他提為屯帥,而劉維不負所,保障了安南大營十萬人的糧食。
劉維在軍中二十餘年,自然不會一清如水,虛報屯軍人數、暗中裡組織屯軍與苗寨通商、販賣糧食等等,一年得利亦有三五萬兩。去年朝庭派來清田督查組,僅清理出匿農田二百來頃,其實這個數目二十倍尚不止。安南屯田分佈廣,多在山中,兼之劉維有意無意地向清田使灌輸苗人為患殺死鄭人的事,那些清田使在縣城周圍隨便轉轉便差了事。
石重偉登基後,有傳言說要更換四大都督,甚至有傳言右武衛大將軍張源會取寧大將軍而代之。劉維知道,屯田之利瞞不過人,這是個差,如果張源就任安南大帥,自己這個屯帥的位置不用多久就要換人了。
目落在桌上的公文上,劉維心中一,他能想像出新政讓屯軍得知後定然會引發喧嘩,一糧約合四至五石,一鬥虧二十文,一石便是二百文,四至五石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了。對於普通屯軍來說,可是一下子了二收,肯定不幹。
劉維著鬍子想著心事,若是趁機鬧出點事來,寧大將軍肯定要讓自己出麵擺平,自己不妨等事鬧大一點,驚了朝庭再出手,這樣朝庭就會知道離了自己屯軍可不服管。自己手下有三個屯軍長,這三人吃用可都是從屯田而來,那些匿田地由屯軍耕種,好多數落到了他們的口袋。劉維吩咐道:「來人,請趙、徐、楊三位將軍明日到帥府敘話。」
第二天,三位屯軍長來到安南屯帥府,趙秉忠笑道:「劉帥,眼看就是中秋了,您老是不是大發慈悲給大夥發節賞啊,老趙代表手下八千弟兄謝過劉帥了。」
劉維冷哼一聲,道:「節賞,別做夢了,朝庭下旨要咱們以十文一鬥的價格賣糧,籌建糧倉以備不時之需。這是公文,你們看看吧,回去後按朝庭旨意行事。」
徐明德首先炸了鍋,吼道:「十文一鬥收糧,朝庭怎麼不去搶,這是不給咱們活路。劉帥,你要向寧帥進言,讓他替咱們作主,向朝庭陳。」
劉維冷冷地道:「安西屯軍已經實行了新政,據說一下子賣了六十萬石糧食,江經略使和馮定忠得了天子褒獎。有先例在,咱們要是違旨,恐怕板子很快就要打下來了。」
「咱們能跟化州比嗎,化州都是田,咱們都是坡田,安西屯軍一畝能產一石六七半糧食,咱們一半都沒有。」趙秉忠氣惱地道:「安西屯軍吃飽了,有錢來拍朝庭的馬屁,咱們守著窮山惡水,就這點糧食朝庭不打主,這田索不屯了,咱們各歸家。」
楊思玄看完公文,往下傳給徐明道,沉片刻道:「朝庭十文一鬥收糧僅佔一,倒不是什麼大事,頂多咱們從別補些給屯兵便是,關鍵是朝庭要收走屯兵家中分配的二十畝田地,恐怕絕大多數屯兵不能答應,這裡的屯田多是坡田,哪抵得家中田地,家中二十畝地至能抵這裡四十畝。這些屯兵拋家棄子遠在黔州、韶州屯田,無非是讓家中能多有口吃食,如果朝庭將家中田地收走,恐怕很多人會想回家種地。」
「不錯,安西屯軍有江安義照應,聽說一年補的銀子就多達十萬兩,而且屯田靠近邊關,就是靠在路邊賣水都有賺錢,所以安西屯軍的家眷多數去了化州,家裡的田地要不送了親戚,要不租種給了別人,朝庭要收回也沒有什麼。」徐明德放下公文,冷著臉道:「但是咱們不一樣,許多弟兄指著家裡二十畝地混個溫飽呢。」
劉維道:「弟兄們的難我不是不知,你們現在就隨我一同前往安西都護府見寧帥,把咱們的難說給大帥聽,請大帥為我們做主。」
安西都護府離屯帥府有半天路程,申正時分劉維等人進了黔州懷仁府,安西都護府就設在此。寧滔聽聞劉維等人到來,眉頭一皺,朝庭推行屯田新政的公文他先看過,知道劉維等人是來述苦的。可是寧滔有自己的難,肅帝駕崩,新帝對他的信任遠不及先帝,他已從京中朋友多次得知張源要來接替他的訊息,這個時候劉維等人前來,肯定是讓他出麵向天子求反對屯田新政,這樣做的結果隻會加快自己的離任,而且於事無補。
聽完劉維等人的述說,得知新政推行可能造屯兵要求返鄉,寧滔道:「屯田之政安軍固邊,大營因之不缺糧草,絕不能因新政而廢。劉維,你們幾個寫明推行新政可能在屯軍中造的後果,本帥簽名拜發,力求能使朝庭收回命。不過,設立糧倉之事不可耽誤,此事有益國家百姓,可以先做起來。」
有些事明知其難也要迎難而上,第二天安南大營和安南屯軍的奏本從懷仁府寄出,送達京城是九月份的事了。朝庭推行屯田新政的事果然在屯軍中引發了風,在劉維等人的默許下,風越演越烈,連寧滔也驚了,專程到各安屯軍,聲稱已經向朝庭奏本,不會收回眾軍家中的田地。
九月初八,政事堂收到了安南屯軍的奏本,收文的主事讀過之後不敢耽誤,當即向右相段次宗稟報。左相孔省年歲漸大,力不濟,細務多由段次宗來理,段次宗看過安南屯軍的奏本,再看寧滔的奏本中寫道「……兩萬餘屯軍不過四萬餘頃田地,收回於國並無大補,而收回田地軍心則,安南屯田之政必廢,朝庭籌措安南大軍軍糧所耗亦不止此數,臣請萬歲收回命,暫緩收回屯軍家中之田……」
天子拍屁想出的屯田新政段次宗和孔省其實皆不贊,可是在安西屯軍推行順利,天子覺是完善了肅帝推行的屯田之政,沒在眾臣麵前自贊,兩位相爺也不好給天子潑冷水。然而這盆冷水終究由安南屯軍潑來了,段次宗想了想,拿了奏本來找孔省商議。
孔省看過之後嘆道:「寧滔的奏本說的極是,收回屯軍家中田畝必然引得屯軍歸鄉,甚至引發屯軍軍變,因小失大,屯田新政之事咱們還是一起勸勸萬歲,讓他暫緩一緩吧。」
紫辰殿,石重偉看過安南屯軍和寧滔的奏本,孔省和段次宗相繼勸說,石重偉沉著臉道:「屯田新政在安西屯軍順利推行,效果極佳,怎麼到了安南就推不了,要發生兵變,朕就不信了,朕的大軍會舉旗反抗朝庭,分明是主帥無能,以此為藉口。」
段次宗剛要開口,石重偉站起道:「朕不是聽不進諫言之人,既然兩位相爺都認為此事應該暫緩,那便到明年再說。孔卿和段卿與太尉府、六部議一議,該如何緩步推行為妥。朕有些乏了,散朝吧。」
一拂袖,石重偉走了,留下孔省、段次宗等人麵麵相覤。書房,石重偉怒氣難消,吩咐道:「讓朱太尉、丁尚書進覲。」
一柱香功夫,兩人都奉旨來到,紫辰殿中兩人皆在場,自然明白天子召他們來的用意。石重偉徑直問道:「先皇在時曾稱安南大都督寧滔是名驍將,將他放在黔州實在大材小用,朕想調進鎮北大營為副帥,兩位卿以為如何?」
朱質樸這個太尉可不如他爹來得氣,天子有命隻是唯唯。兵部尚書丁大為知道天子有意更換自己,石重偉即位以來剛愎自用,聽不進逆耳之言,自己但求平安致仕,何苦惹天子發怒,當即點頭同意。
於是,寧滔調任鎮北大營為副帥,右武衛大將軍張源接任安南大都督的旨意很快從朝庭發出。
一場席捲天下的大,即將由安南屯軍而始。
一個城府極深的刑警,莫名重生來到民國時期,被邀加入軍統后,開始憑著兩世為人的經驗與智慧,追查日本間諜組織。總是隱藏在墨鏡之后的雙眼,觀察入微,與細小處發現日軍間諜的線索。在戰線后方,與日軍間諜,展開殊死較量。…
柳父:“志兒,去讀書吧。” 柳明志:“我,江南首富長子萬貫家財,開玩笑嗎?不去,打死都不去。” 柳父:“管家,取訓子棍來。” 柳明志:“且慢,牽馬來。” 齊韻:“夫君,男兒若無乘風志,空負天生八尺軀,去考狀元吧。” 柳明志:“我?嬌妻在懷,日子美滿,去考狀元,我瘋了啊。” 新 皇:“柳愛卿,北方已定,新軍三十萬是不是該移交兵部了?” 柳明志:“柳明志奉先帝之命鎮守邊疆二十七府一百五十二州,願世世代代為陛下效力。” 皇帝:“.......” 柳明志坑殺完最後一個對手,看著來東方尋找黃金的西方人咧嘴一笑:“來了老弟!”
武朝如詩篇,風姿美如畫。 穿越了?還是庶子?沒關係,因為方正只想過悠閑的生活。 可越不想參與朝廷的事情,它就越就越陰錯陽差的糾纏你。 武朝有江湖,空有一副行俠仗義之心,卻無練武之資。 不過一切都沒有關係,擁有超時代知識的方正能在爾虞我詐的朝廷活的如魚得水,在武力為尊的江湖,他能收強者為己用。 有才子,就有佳人,朝廷丞相之女、書院院長之女、武林聖女、神女圍繞其間,到底他又會選擇誰呢?還是一網打盡?敬請期待!
簡介: 林七,天生不詳,一生流七淚,渡九劫。幼時被父母丟棄;被寡婦收養,寡婦卻在他十歲的時候自殺,究竟是什麽樣的原因讓她自殺?18歲的林七卻因為過失殺了高官弟子,而不得不逃向國外,開起他的雇傭軍生涯!那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判官,活躍在各個戰場! 鄧琪琦華夏最年輕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但這卻是她一輩子的痛,她與林七又會發生什麽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