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初的照進皇宮,翹起的飛簷將彎彎的弧線投影進廊中。天子石重偉坐在肩輦中,目從悉的樓閣殿宇掠過,原本顯得頹敗的宮殿整葺、修繕、塗漆後重新煥出金碧輝煌的彩,呈現出生機。
與父皇在世時相比,後宮已經煥然一新,母後移居雁山別苑休養,劉太妃和黃太妃出宮,一批、宮出宮,讓後宮變得冷清了許多,不過等到九月,後宮將迎來許多妙齡貌子,比以前更熱鬧、更生氣。
肩輦在紫辰殿的東側停下,石重偉進殿中,在寶座上坐下,掃了一眼跪拜的大臣。玉階下了石重傑,視線都開闊了許多,心也舒暢了許多。
隨著一聲「免禮平」開始了紫辰殿中的常朝,能躋於紫辰殿中的除了孔相外,便是六部尚書、九卿卿正以及有要事奏報的五員大員。馬遂真被石重偉趕出京去後,石重偉一直沒有任命右相,由吏部尚書段次宗暫時幫著孔相理朝務,眾人皆知,等朝堂變時不出意料段次宗就要變為右相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人事變是必然的,有許多位置空了出來,馬遂真留下的右相沒人爭,史大夫黃平的位置可是不人眼紅,如果段次宗為右相,吏部尚書可是缺,還有戶部尚書餘知節數次上疏請致仕,天子駁回了,不過這老爺子去意已決,估計他的位置也會讓出來,還有二十七州的刺史,肯定要變幾個,風傳化州刺史方仕書的接替人都選好了。
一切都在醞釀中,朝堂上、場中暗流洶湧,多狼更多,百們各找門路,各州的員紛紛派人進京找關係,相互串,相互提防。酒樓、青樓的生意異常地紅火起來,在笙歌聲中易著……
高坐在寶座上的石重偉對此瞭如指掌,暗衛督統黃喜每兩日便會將京中態詳細地呈報到他的案頭,「……宣武侯暗中遣散家人,不族人前往楚州,史大夫黃平閉門謝客……太常卿程明道府門前有如集市,門子每日收取的紅包超過百兩……」,目從臣子們上掃過,石重偉覺一切盡在掌握。
屁底下的寶座深有講究,前朝含元殿、宣政殿以及紫宸殿在一條中軸線上,這條線統率皇宮全域,是皇家龍脈所在,可保江山平安。寶座設在龍脈的節點上,隻有真龍天子方能坐得,石重偉覺他在寶座上與殿下的諸臣有無形的氣運線連線著,而諸位臣子的氣運則連著天下百姓,這大鄭國的一草一木都隨著他的呼吸生長飄搖,難怪說「雷霆雨皆是聖恩」。親近自己的給些雨,疏遠違逆朕的給他們的便是雷霆,程明道雖然貪了些,但是明強幹,比起多數臣子來要得用得多,為自己撈些好朕隻當不知。
目落在黃平上,這位史大夫站在朝班之中,雙目下垂,一語不發,這幾個月來黃平都是這個樣子,大概知道自己在朝堂上呆不久了,哼,朕是太子時黃平沒替石重傑搖旗吶喊跟朕作對,等朕騰出手來把他打發得遠遠的。
念頭轉到三弟石重仁上,石重偉微欣,這個三弟雖然跟自己不親,但對自己的旨意毫不敢怠慢,出京時朕暗中吩咐他去化州看看,他剛到武府王府都沒有修好就去了化州,還給朕寄來了一封詳細的奏報,辦事還算忠謹。石重仁在信中說王府中員空缺,讓朕派人前往任,比起石重傑一到楚州永寧府就張招賢令,弄得天下臣民議論紛紛,其心可誅。三弟跟他相比,謹守君臣大義,微有逾越便向朕請奏,他若能堅持下去,朕自會在史書上留下兄友弟恭的譽。
奏章中提到的化州興旺富庶讓人心喜,但江安義在化州威過高讓人憂,石重偉的眉頭微微一皺,江安義是個能臣,父皇說他是國士,確有國士之能,可是他待朕之誠遠不如父皇,給太後的祝壽銀這麼久還不見奉上,朕要好生敲打敲打他,讓他盡心為朝庭賣力。
「萬歲,臣方林賓有本上奏。」祿寺卿方林賓出班稟奏,將石重偉神遊的注意力了回來,石重偉在寶座上直了直腰,今年朝會的重頭戲來了。
「臣稟萬歲,祿寺左卿陳因與漠人和議已定,現有和約呈上,請萬歲覽。」方林賓雙手將和約高高舉起,秉禮太監張謹接過和約,呈到了龍書案上。
這份和約石重偉早在兩天前便接到了陳因的奏,對其中的容十分清楚。肅帝征北失利,抱憾而終,二十萬漠人在利漫的率領下不斷地向漠北城發進攻,大帥齊新文據城而守,漠人憑藉霹靂車之利,鎮北城北麵數次出麵險。齊新文率重騎突擊,斬刀隊押陣,才將頹勢穩住,等工部將改進的霹靂車運到鎮北城,北線已穩。漠人不再攻打鎮北城,而是四搶掠,那些歸降鄭國的部落重投漠國,或者紛紛進鄭國關。
利漫擊退鄭軍後,在漠人心中聲日高,多數部落首領都要求利漫繼承汗位,隨著冬季來臨,不宜兵,利漫率軍返還王庭,謀求汗王之位,而昆波不甘失敗,竭力拉攏部眾與利漫抗衡。鄭漠相爭,兩敗俱傷,肅帝死、數十萬鄭軍敗亡,國庫為之一空,而漠人的日子也不好過,牛羊消耗將盡,戰死的青壯近二十萬,許多部落因此消失。渠逆道在王庭會議中提出與鄭人議和,向鄭人索要賠償,重啟榷場,通商貿,恢復元氣。這個建議得到法王和聖支援,於是漠庭遣使告,重啟和談。
恰逢石重偉登基,國庫空虛,急於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漠使的到來讓石重偉有了臺階,立刻同意派祿寺卿陳因為使前往鎮北城談判。臨行前,石重偉召陳因奏,暗授機宜,劃了二個條件一是鄭國佔據的漠土絕不可讓,鎮北城以南的土地絕不允許毫退讓;二是漠人如果索要金銀財,不妨許之。石重偉讓陳因便宜行事,儘快締結和約,安定民心。
石重偉召陳因奏時沒讓孔省在場,因為孔省的態度是不肯退讓的。孔省認為,花了這麼大的代價去平定北患,鄭國難漠人更難,漠人青壯戰死四,實際上已經無力南下,而且利漫與昆波爭奪汗位,國不穩。鄭國家大業大,眼前雖有艱難,但休養兩三年元氣會恢復,而漠人卻拖不起,鎮北大營牢牢在漠人的,終有一天會放乾漠人的,屆時不戰自勝。
陳因進宮奏,孔省已知,等他出宮後派人來到左相府詢問況,陳因不敢瞞孔省,把天子所說的不棄土可花銀的條件告訴了孔相。孔省聞後搖頭嘆息,道「天子急於平息外患,就怕漠人抓住天子的心理獅子大開口索要無度,陳因,老夫不管天子許了你什麼前程,此去與漠人談判,地不可失是其一,金銀糧草等折銀不能超過百萬兩,否則老夫會領滿朝文武向天子彈劾你賣國求榮,斬你以謝天下。陳因,你好自為之。」
等陳因離開,孔省戚容滿麵,與漠人和談這樣的大事天子居然不與他商量,分明是怕自己反對。天子急於構和的心理他能理解,可是此時賠償漠人財分明是在資敵,肅帝兩次北征的果除了些許土地賠得乾淨。漠人得中原財後可藉此緩過氣來,等三五年新一代漠人長大,北境怕是戰火再燃。天子想安定北境,恐怕事與願違。
鎮北城,陳因與漠使卡多希(卡律上人)會談,通過線卡律已經對鄭國急於達和約的心理瞭解得一清二楚,和談時態度強,大肆索要,私下裡與陳因相甚歡,送給陳因不珠寶,從醉酒的陳因中得知了鄭國的底線所在。
五月初,耗時三個月的和談終於達,雙方約定以鎮北城以北二十裡為界,界北屬漠,界南屬鄭;為補償漠人所失,鄭國每年資助漠國糧食百萬石(大鄭糧均價三百文一石,百萬石折銀三十萬兩)、瓷茶葉綢等五十萬兩、各種匠人五百人折銀二十萬兩;恢復邊市,允許雙方百姓易;約為兄弟國,漠為兄鄭為弟等等。
接到陳因的奏後,石重偉大喜,區區百萬兩的財對大鄭算什麼,便是下州一年稅賦也能抵上,隻要鎮北城不失,這份和約對鄭國來說大大有利,陳因居功甚偉。
將孔省召進書房,石重偉洋洋得意地將這份和約容告訴了孔省。孔省暗嘆,漠人若是要金銀綢等不妨多與些,可是百萬石糧食可以讓漠人渡過冬季難關,更不用說匠人漠給鄭國帶來的危害。
可是,石重偉滿麵喜,心意已定,孔省提了提擔憂被天子駁斥了便沒有再開口,得了宰相的默許,石重偉將這份和約在朝堂上正式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