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恐怖靈異 最後一個道士 第379章 木門

《最後一個道士》第379章 木門

季雲龍查證到的這座雪山位於西藏那座赫赫有名的神山岡仁波齊附近,同屬於岡底斯山,這裡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包括印度那座神聖的“婆神廟”據說也是仿造這座山的模樣修建的。而他們要去的那座山離神山還有兩天的路程。

在1962年那一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曾經有一支偵查小分隊到過一座冇有在地圖上標註的山,出於職業敏,當時隊中有人把這座山畫了大致的地形圖。而當年參加過這場戰鬥的一名老兵還在季雲龍所在部隊,他的份僅僅是一位傳達室的守門老大爺。以前遇到看不懂的地圖時,他們都會去請教這位大爺,因為冇有人比他還要悉藏區的地形,這裡的每一座山都曾經留下了他年輕時的腳印。而當這位大爺看見季雲龍遞過去的羊皮紙時,巍巍的摘掉了眼鏡,一行濁淚潸然而下。

在那座不知名的山腳下,曾經留下了一名戰友的生命,老人哆嗦著在高分辨度的軍用地圖上用筆圈了一個圈,那是一座至今仍然未被命名的山峰,也至今再無人去過。而在這座山所在的位置就是傳說中的孫雪,那個被譽為藏區文明起源的地方。

當紮褐得知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岡仁波齊後,一臉的虔誠和期待完全不是過去那副嬉皮笑臉的樣子,因為這座山在他的心目中也被稱為“世界的中心”。

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婆的天堂”,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它。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也認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裡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婆,就住在這裡。而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恒河的上遊都在此發源,所以每年在岡仁波齊附近都可以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

Advertisement

坐在車上的季雲龍像他們介紹著此行的目的地:“岡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還冇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或者說至今還冇有人膽敢犯這座世界的中心。”

“為什麼?”卓雄問道,他知道藏區之的不雪山都是登山好者挑戰的對象,而這座岡仁波齊的海拔和難度並不是最高的。

季雲龍聳聳肩膀道:“因為在過去四十多年裡,這座山附近就發生過多次六級以上的地震,一座隨時都可能雪崩的山,有誰敢去攀登?”

“那是神靈在告誡冒犯者。”紮褐不以為然的說道,在他的心中,那座神聖的雪山一直是莊嚴不可侵犯的對象。

對於宗教信仰者,部隊的教育一直以來就是不去衝突,儘量尊重他們的習俗,所以季雲龍並冇有反駁而是跟查文斌說道:“查先生,你知道你要取的那滴水位於哪個位置嗎?”

查文斌搖搖頭道:“不知,隻是有這樣的記載,我便想去試試。”

“一滴水真的可以救活植人?”季雲龍對於這個似乎很興趣。

“按照我們道教的說法,植人是因為三魂七魄中有一部分魂魄丟失,若是能夠找到丟失的魂魄,這個人是能夠醒的。”

因為是高原,所以查文斌有些不適應,說了幾句話便覺得很吃力。隨隊的有一人是醫務兵,他給查文斌餵了一些藥之後,查文斌便靠著座椅開始昏昏睡起來。

一路上,卓雄和季雲龍聊著以前當兵的事,那些個兵一聽是前輩,都把耳朵豎著聽他講以前在藏區遇到的事兒,什麼狼啊、蠶啊,每一樣聽起來都是那麼的驚心魄,不得暗自對這位老兵起了佩服之心。

卓雄隨手拿起一把八一杠在手中撥弄了幾下道:“不都換九五麼了,怎麼還用這個?”

Advertisement

季雲龍笑道:“這邊氣候惡劣,伺候不了那些個貴的東西,還是它好使,零下幾十度照樣槍槍響。”他是看穿了卓雄的心思,一個退伍軍人他骨子裡還是軍人,對於槍軍人有種特殊的懷,冇有槍的軍人不能被稱為軍人。

季雲龍笑道:“你知道規矩的,所以,這一次冇給你準備。”

卓雄點點頭,他明白隻要他下了那服,那麼再悉的八一杠對他來說也會變得陌生,卓雄把手裡的槍遞給了旁邊的士兵,對季雲龍道:“我已經忘記怎樣用了。”

車隊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一路上的兵站裡都有資可以補充,等他們真正到了岡仁波齊的時候已經是七天後了。

一座由巖石組的巨大山展現在了他們的麵前,剛下車的紮褐立馬就跪倒在了地上行起了朝拜儀式。這座山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這座山的南麵,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巖層構了佛教裡最神聖的圖案:萬字格!

雖然查文斌是屬道教,但是麵對如此的山脈他不得不被其氣勢所折服,不地歎道:“好一座神山吶!”

這裡還不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他們此行要去的那個地方應該還得從這兒往西麵再步行兩天,因為再往西就已經冇有路了。這裡的路基本都是由解放後的藏區部隊修築,往西麵走就必須要翻閱這座神山。

要在藏區修路,必定要破山,你要神山,且不說藏區的人民不會答應,就憑這裡一年四季頻發的地震也註定了這條路修不起來。所以,到了這兒,公路就算是斷頭了,再往裡邊是個什麼模樣,這幾十年來是冇有人去過了。

Advertisement

此行他們一共十人,季雲龍帶了六名戰士,其中一名是醫務兵。查文斌、紮褐和卓雄三人,配備的資除了食之外,還有一部軍用衛星電話和導航。這些人除了查文斌之外,全都有高原野外經驗,隻要不遇上特殊的況,此行的目的地應該可以到達。

經過幾天的顛簸,查文斌也開始適應了高原地區殘酷的環境,把行禮分配好之後,大家開始按照隊伍準備向西麵行進。因為這座山常年有人來朝拜,而朝拜的人都是選擇繞著這座山轉圈,據說隻要能轉上十圈以上的,死後靈魂一定可以升極樂世界。

朝拜的人們給他們留下了一條極小的道路,通過這條路他們順利的繞到了山的西麵。而往前一看,所有人都開始傻眼了,這一麵不知為何開始籠罩在了一片風雪中,要知道山的東麵此刻還是晴空萬裡。那朦朧的視線和灰暗的天空似乎在一開始就給他們此行蒙上了一層影,不過藏區的氣候就是這樣變幻無常,他們早就習慣了。

隻有查文斌一人獨自停滯了一會兒,他的心頭莫名的升起了一異樣的覺,他掏出羅盤想看看此地的風水,不料卻被後麵的士兵催道:“這裡是藏區,咱中原的那套東西不管用的,您隻管走,我們看著點就是了。”

風雪裡頭視線非常不好,腳下的積雪一腳深一腳淺的走起來非常慢。一行人走了約莫有三個小時,不見風雪有小的意思,季雲龍說道:“得找個地方避一避了,風雪太大了,等停了我們再繼續。”

他們找到了一個廢棄的寺廟,這種用石頭壘起來的寺廟在藏區並不見,隻剩下半截牆的建築好歹能抵正麵襲擊的風雪,殘敗不堪的院說明這裡已經很久都冇有人來過了。

兩個戰士奉命去收集一些木柴,如果在藏區的風雪夜裡冇有一個火堆,那夜裡是會遭遇到大麻煩的:要麼被凍死,要麼被狼襲擊!

他們的運氣似乎很好,兩人就在院的西北角落裡發現了所需的木頭:一堆還有些出在地麵上的木板。兩人連拉帶拽的一通猛乾過後,隻聽見“轟”得一聲,四周的地麵頓時塌陷了,驚恐的聲很快把其他人帶了過來,地麵上出現了一個黑漆漆的大,那兩名戰士正在著自己的膝蓋和手臂。

“地宮?”這是查文斌的首要反應,可是藏區的寺廟也流行修建地宮嘛?很快,這個答案就揭曉了,在那個暴出來的大坑下方還有一道梳著的木門地閉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