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掃把星 第1133章 如此朕便把太子交給你了

《大唐掃把星》第1133章 如此朕便把太子交給你了

“要先清掃諜,否則大唐的向會被吐蕃人偵知。”

這是來自於兵部的建議。

皇帝深以爲然。

但如何清掃?

沈丘無言。

“被抓捕的吐蕃。”

?我見過世間最堅的東西,但其中定然沒有人的。”

賈平安去了百騎。

吐蕃人被綁在百騎的刑房裡,此刻遍鱗傷,無力的耷拉著頭。

他聽到了有人說話,腳步聲漸漸靠近。

吱呀!

久違的線再度投進來,吐蕃人貪婪的擡頭看著

他發誓自己此生只需坐在有的地方就能幸福。

幸福的標準很多,但有閾值。譬如說妻賢子孝是不是幸福?

當然是!

但有人卻不同,當邊每日都是妻賢子孝時,他很快就是去了新鮮,也就是幸福的知閾值提升了。

這就是所謂的不知好歹。

但這就是人。

唯一的法子就是打破他目前的局面,讓他從雲端跌落塵埃,經歷各種苦難,隨即他就會懷念曾經的幸福。曾經的一件小事就能讓他回味許久。

所謂賤皮子,實則就是閾值提升後的無所謂。

“賈平安!”

息著。

“告訴我,吐蕃在長安的諜名冊,你將會得到寬恕,從此爲大唐百姓。”

賈平安的後跟著一羣人。

諜笑了笑,用力噴了一下。可因爲口乾舌燥,沒口水,反而像是笑話。

“做夢!”他用沙啞的聲音說道,大唐話很標準。

“你的堅持無濟於事。”賈平安並未被他激怒,“大唐已經決定出兵,就在先前,兵部的文書和魚符已經發出,各地府兵銳陸續進發安西。在今年的秋季,大唐將與吐蕃決戰於安西。”

Advertisement

沈丘低嘆,對明靜說道:“國公果然找到了他的弱點。”

賈平安微笑道:“大唐做出了應對,你的堅持再無意義。說出你知曉的吐蕃諜,說的越多,你未來的日子就越好過。”

諜神掙扎。

賈平安說道:“忘了告訴你,王圓圓已經在康復之中,他說了,在養傷期間準備了無數酷刑伺候你,保證能讓你飽折磨卻能活命。”

諜擡頭,“我如何信你的話。”

明靜剛想保證。

賈平安轉就走,“你別無選擇。”

出了百騎,陳進法說道:“召喚各路將領的文書已經快馬發出,十日之可集結。”

將領們都在各戍守,要想集結他們需要時間。

“無需到長安來,路上集結就是了。”

賈平安不覺得讓各路將領來長安有啥用,唯一的用就是和皇帝見一面,聽皇帝說一番話。

“凱旋時再說也一樣。”

賈師傅被召進宮中,說了自己對召集將領回京的看法。

“你倒是自信滿滿。”武有些咬牙切齒的道:“那是陛下的威權。”

接見將領,噓寒問暖一番,這是收買人心。

“阿姐,就是廝殺罷了,戰後我和他們各走各的,平日裡也從不通書信,難道還能起異心了不?”

賈平安覺得很無謂。

“高侃離的太遠,快馬到長安說一個多月,到了長安聽陛下說幾句話,隨即又得跟著大軍出……他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

這個時代沒有飛機高鐵,這些軍方大佬們年歲不小了,快馬疾馳幾千裡,和騎自行車幾千裡沒啥區別,關鍵是這一路太顛簸。

誰能承得住?

Advertisement

武后無言以對。

“滾!”

被背刺的武后惱火了。

賈平安麻溜的滾了。

“舅舅!”

李弘帶著人正在外面等候。

“太子啊!”

賈平安出了老父親般的微笑。

“舅舅,此戰我卻有許多地方不懂……”

賈平安說道:“尋個地方吧,罷了,我還有事得出宮,就在附近尋個地方。”

二人在偏殿的坐下,曾相林說道:“國公,可要地圖?”

賈平安搖頭,“無需,弄尖銳的石子來。”

曾相林去弄了一塊石頭來,雙手抱著很是辛苦。

賈平安滿頭黑線,“我要的是小石子,用來在地上刻畫。”

曾相林:“……”

小石子在手,賈平安隨手在地上畫了簡圖。

“這裡是吐蕃。”

賈平安拉了一條線,“從邏些城到律,再到蔥嶺,看,左側這裡是吐火羅,右側這裡是疏勒。”

他畫的輕鬆寫意,李弘讚道:“舅舅隨手就能畫出來,可見平日裡沒琢磨。”

賈平安點頭,“所謂未雨綢繆,所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聽著好聽……”

……

“五郎呢?”

皇帝被人扶著來了。

相迎,“剛纔不是有人說五郎來了嗎?”

邵鵬說道:“殿下在外面遇到了趙國公,二人去了偏殿。”

“胡鬧!”

皺眉。

“去看看。”

視線模糊後,皇帝的猜忌心越發的強了。

帝后二人悄然而至。

“你平日裡不看地圖,不看各國的各等況,譬如說經濟軍事糧草……你談何未雨綢繆?談何運籌於帷幄之中?”

“你是太子,如今就該是儲備這等學識的時候。沒事你看看地圖,看看外藩各況,做到心中有數,若是有事,這些平日裡的積累就能用上了,言之有。”

Advertisement

“若是平日裡不做功課,事到臨頭,帝王只能聽從臣子的建言,臣子說吐蕃不能打,不知曉詳的帝王只能聽從。爲何?因爲他不做功課,心中沒底。”

李治微微頷首。

這纔是正確的教育模式。

什麼太子目前只能學儒學,只能讀聖賢書,一羣混蛋!

沒有這等知識儲備的帝王就是個傀儡!

“不想做傀儡,就必須做功課,從此刻做起,直至你死去的那一日。”

李弘點頭,“我明白了。”

“活到老,學到老,但沒事別去深究什麼儒學,你是太子,不是大儒,你就算是道德高深到了地的境地,和大唐興衰沒有半文錢的關係,只會壞事,別本末倒置了。”

賈平安想到了宋徽宗。

“這裡是吐谷渾。看看,吐蕃周邊最強大的是誰?”

“大唐!”

“對,若是擊敗了大唐,吐蕃就能在周邊爲所爲。他們最想的是侵佔吐谷渾。你看,吐谷渾一旦被吐蕃佔據,隴右一帶就在吐蕃的威脅之下,看看這裡,這是河西走廊,一旦被切斷,安西就完了。”

“嗯,這裡是很狹窄。”

“而且吐谷渾還算是富庶,奪取了吐谷渾,吐蕃不但在低有了地盤,還能威脅大唐,多好?”

“再看西域,西域乃是東西方最重要的商道,西域諸國爲何富庶?就是因爲東西方商人不斷往來,他們僅憑著收稅,僅憑著那些商隊在本國的食住行各等花銷就能賺的盆滿鉢滿。你想想,若是吐蕃能攻佔安西,進而控制西域,每年能收穫多利益?”

李弘點頭,“攻佔安西不但能把大唐封在隴右之,還能獲取這麼多的利益,難怪祿東贊念念不捨。”

“國與國之間的衝突都帶著利益,就如同突厥與高麗,爲何與大唐衝突?”

“搶地盤?”

“這只是一面,另一面纔是更要的。”賈平安說道:“因爲我們的祖先太過強大,他們害怕立國後的大唐會再度強大起來,如同前漢一般,令異族喪膽。所以他們會不斷的襲擾大唐,想阻礙大唐的強大。”

“這便是國與國之間嗎?”

“對,國與國之間,小國會依附大國,大國之間就是赤果果的爭鬥,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讓你看史書,不是看什麼狗屁的文采,而是看帝王將相的興衰經歷,要看國與國之間的發展歷程。當你仔細去琢磨國與國之間的歷程,你就會發現,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義,有的只是永恆的利益。”

李弘仔細想想,“是了,曾經的朋友也會因爲利益反目仇。曾經的敵人也會因爲利益變朋友。原來國與國之間是這樣的關係嗎?”

他沉默良久,“有先生說要和善。”

“和善只是態度,與鄰爲善是應當的,但你與鄰爲善的同時,手中還得拎著大子,一旦鄰居衝著你齜牙撕咬,你就得一子把它打趴下了。”

賈平安舉例,“你想想倭國,從前漢就出現在中原視野中的野人之國,那時候誰會覺著這個鄰居是威脅?”

李弘點頭,“當時還給了倭國一枚印章,做漢委奴國王。當時都以爲這不過是一羣野人罷了。到了大唐時,倭人的遣唐使來了國子監求學,大唐傾囊以授。可轉眼他們就在覬覦遼東,竟然衝著大唐出手。”

“倭國對大唐有什麼利益?”

“嗯……按理隔著大海沒什麼利益。但他們卻渡海而來,唯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野心。”

帝后微微一笑,轉悄然離去。

“這便是思路,你是太子,思索臣子,思索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時,依舊要按照我給你的追溯法去思索……它爲何這般做,從源頭去追溯,如此自然不會迷茫。”

大唐太子必須要有一個思索的法子,而這個法子賈平安希李弘能傳下去。

“記住了,以後你有了孩子,要把這個法子傳授給他們。”

他想到了那些愚蠢的帝王,他們不是天生愚蠢,只是因爲在深宮之中坐井觀天變蠢的。

有了這等思路時,一切都迎刃而解。

利益纔是一切事的驅力!

……

“看看大唐周邊,盡皆是虎狼。”

李治慨頗深,“當年先帝想與吐蕃和睦相,可贊普一去,一切義都消散了,可見國與國之間並無永久的和平,只有永久的利益。”

平安越發的長進了。

的道:“這些想法高屋建瓴,平安卻毫不猶豫的傳授給了五郎。”

心中無私,自然什麼都敢教。

“可惜五郎小了些,否則此次還能跟著去觀戰。”

李治是真的心了。

“帝王必須要經歷戰陣,必須……”

這是他迄今爲止最大的憾。

“其實……五郎已經不小了。”

卻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問題。

李治搖頭,“還是太小了。”

“十三了。”武笑道:“以前軍中年歲小的不過十二三歲罷了,依舊跟著大軍出擊。”

世中人的壽命短,能活三十歲就得謝上蒼了。十歲一過,所有人都會把你當做是年人。幹活,從軍殺敵……什麼都得幹。

“五郎還小。”

皇帝看著有些意了,但依舊不肯答應。

也不催促,隨即出去。

“皇后,太子卻是太小了。”

邵鵬覺得皇后急切了些。

緩緩走在宮中,腰背筆直。

“這個世間皆是荊棘,爲太子,他需要經歷的還很多。可他有什麼?唯有一個份。他如今需要去經歷,去積攢資歷。”

邵鵬不敢言。

“帝王將相史冊中記載良多,可仔細看看關於歷代太子的記載,你就會發現太子乃是千古最危險的一個份,岌岌可危……”

“可太子仁孝。”

連周山象都忍不住了。

笑了笑,“許多時候仁孝也是無能的一種說法。”

???

邵鵬和周山象面面相覷。

皇帝的病一直拖著,無法臨朝。若是一直這樣下去,或是惡化了,那麼就需要太子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