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掃把星 第1131章  遠方的鼓聲

《大唐掃把星》第1131章  遠方的鼓聲

“以後要看家裡人,但凡發現誰打著賈氏的名頭在外面弄鬼,不管是誰,一律拿下!”

賈平安召開了賈氏第一次全員工大會。

那些管事是他重點敲打的對象。

“你等平日裡結頗廣,這是生意所需,我也不囉嗦,但看好自己的腳下,莫要踏錯了地方。”

這事兒他難辭其咎,隨後進宮請罪。

“此事你倒是機警。”

很是讚賞,“敲打家中僕役很要,和你比起來,有的人卻得志便猖狂。”

這話說的是李義府。

賈平安這陣子沒怎麼關注這個必死之人,問道:“阿姐,李義府可是不妥了?”

難掩怒,“最近百騎報,李義府一家子從他開始,妻兒婿都在瘋狂賣,更是手刑名之事,爲人困……”

李義府是吏部尚書,執掌帽子,賣就是靠山吃山。手刑名之事卻和吏部尚書的職位沒關係,而是靠著自己皇帝寵臣的地位施

這不就是活生生的貪嗎?

,包攬司,

賈平安也不打聽,知曉李義府時日不多了。

他目前的重點是研究吐蕃。

稍後他去尋了李勣。

“老夫老了。”

李勣含笑搖頭,“老夫此刻還在值房中,不是說還能做事,只是陛下需要旁人知曉老夫還在,僅此而已。”

曾經的大唐名帥老了。

鬚髮斑白,眼神平靜的讓人想到了一潭死水。

“人到了這個年紀,自然看淡了一切。什麼榮華富貴,什麼高厚祿,唯一牽掛的只是兒孫。”

李勣人泡了茶水來。

“你來此定然是爲了吐蕃之事。”

賈平安點頭。

李勣笑道:“爲何要來請教老夫?”

Advertisement

賈平安一怔。

“心中沒底?”李勣說道:“老夫當年獨領一軍縱橫世,剛開始也心中沒底,可沒人能幫老夫,於是老夫只能拋開一切顧慮,殫思竭慮,這纔有了後來被稱爲名將的老夫。沒有開始的難,哪來後面的出?”

“是。”

賈平安明白了。

“老夫不能領軍了,薛仁貴此戰老夫也琢磨了許久,猛!”李勣淡淡的道:“可何爲名帥,名帥從不是猛將,就算是猛將,名帥也不會親自率軍衝陣,而是會坐鎮中軍,調兵譴將,這纔是名帥該做的事。”

這是晦的告誡,告誡賈平安最好改掉自己喜歡率軍衝陣的習慣。

“薛仁貴猛則猛矣,可謀劃卻不及你。”李勣苦笑,“當初薛仁貴一襲白袍縱橫遼東,先帝喜不自,說遼東之戰最大的收穫便是出了一個薛仁貴。先帝這般說,便是未雨綢繆,擔心老夫等人老去後,大唐再無名將。可薛仁貴……哎!”

薛仁貴還是無法和李勣等人相提並論。

歷史上他敗給了欽陵後,大唐和吐蕃之間的局勢驟然開始傾斜。

“好生去做,老夫看好你。”

李勣很是愜意。

“此後這等事別來尋老夫,若是來,那便帶著酒來。”

李勣想退了。

“陛下,臣老邁,不堪驅策……”

皇帝慨萬千的看著他,“卿於朕有大功,於大唐有大功,朕離不得卿。”

英國公告老被皇帝拒絕了。

不是客套的拒絕,隨後三次請辭後批準的套路。

而是很認真的拒絕。

朕離不得你!

這堪稱是臣子的巔峰。

“陛下的意思是說……阿翁就算是要死,也得死在值房裡。”

Advertisement

李敬業和賈平安在平康坊飲酒,有些牢

這只是一種極端的說法,李勣真要病倒了,自然該回家躺著,等著宮中最出的醫來診治。

“兄長,吐蕃那邊如何?”

李敬業不滿的道:“祿東贊莫非是卵了嗎?這些年一直蟄伏著。若是吐蕃不冒頭我該去尋誰廝殺?”

這個棒槌!

賈平安說道:“廝殺什麼?水軍正在琢磨出海去探尋各,那些海島上有食人族,要不你去?”

李敬業一個哆嗦,“兄長,別啊!大海茫茫,我怕。”

許多沒坐過船的人都會懼怕大海,就算是坐過船的,當看到那一無際的大海,看到那恍如無底深淵的海水時,都會懼怕。

李敬業突然心中一,“兄長,那些此人的子可?”

賈平安忍住毒打他一頓的衝

“我覺著……祿東贊應當要了。”

李勣算是不管事了。

程知節等人目前就是養老等死的狀態,此次躲在家中不出來,不只是行不便,還是名將不肯讓人看到自己衰老的模樣。

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薛仁貴挾大敗突厥之功回朝,可卻不被老帥們看好。

裴行儉等人還不能獨當一面……

賈平安走進朝堂時,所有目都投向了他。

“吐蕃諜送來消息,邏些城糧草不斷轉運,是往西。”

沈丘的聲音迴盪在朝堂中。

李治今日來了,但卻是佝僂坐著,眼睛微閉。

武后問道:“往西是何?”

賈平安說道:“皇后,往西是律。”

武后皺眉,“律……”

賈平安深刻研究過那一帶的地圖,“律一過就是蔥嶺。過了蔥嶺,左邊是吐火羅,右側是疏勒。”

Advertisement

在座的是文,武后也不可能整日盯著地圖研究吐蕃和大唐的地形。但隨著賈平安的介紹,他們的腦海中都出現了一個大致的地形。

“也就是說,祿東贊盯住了安西之地。”武后眉間多了凜然之

“是。”

這是必然。

“多久?”皇帝突然開口。

賈平安說道:“這要看祿東讚的決斷,在與阿史那賀魯大戰之前,大軍隔斷了周邊,所以吐蕃獲取消息會滯後。若是如此,今年不一定能打起來。”

皇帝淡淡的道:“你言又止作甚?說!”

果然是帝王,雖說看不清了,可琢磨人的本事依舊無人能及。

“但祿東贊乃人傑,吐蕃能如此強盛,說大半功勞都是他的。他早已得了大唐攻伐阿史那賀魯的消息,若是他斷定阿史那賀魯會大敗,臣擔心此人會果斷起兵……”

“朕知曉了。”李治捂著額頭,目茫然看著那一個個人影。

竇德玄說道:“趙國公所言並無差池,可不能憑著估算來出大軍吧?若是去撲個空……”

大軍撲空會耗費無數錢糧,而且士氣也會損。

李義府馬上補刀,“是啊!大軍一,錢糧靡費無數不說,可若是無功而返,吐蕃人會嘲笑大唐,周邊藩屬也會嘲笑大唐……”

皇后對他的態度變化很大,從早些時候的信重到現在的冷漠,讓李義府惱恨不已。

他覺得自己被背叛了。

連許敬宗都覺得這事兒不靠譜。

衆人反對聲中,賈平安說道:“此事關乎國運。祿東贊若是兵,必然會雷霆萬鈞,一舉橫掃安西。安西有駐軍,也有移民,可難以抵吐蕃大軍。”

這不是玄宗時期的安西,此刻大唐經營安西的時日太短,基不牢。

“若是安西被掃,祿東贊就能順勢掃西域,西域諸國皆是牆頭草,定然會臣服於吐蕃,如此大唐將會面臨一個龐然大……”

賈平安的聲音迴盪在殿

在看著。

當年他第一次進了朝堂時,記得後來有人說很是張。

現在的他卻侃侃而談,從容不迫。

“一旦形這等局面,大唐需耗費更多的力和錢糧,方能恢復原先的態勢。可移民呢?”

賈平安提出一個問題,“一旦安西被攻破,那些移民怎麼辦?他們會被吐蕃人殺死,或是淪爲俘虜,男爲奴,爲婢。這等慘狀之下,後續朝中如何再鼓百姓移民去安西?”

前面的死一批,後續的誰樂意移民?

這是個嚴峻的問題。

“此事……”

皇帝離開朝堂許久,今日特地出現,便是爲了此戰的謀劃。

“陛下,要不令人前出律去盯著?”

劉仁軌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律一旦發現吐蕃大軍向,諜自然能察覺,隨即快馬報信……”

“也來不及。”

賈平安一句話否決了劉仁軌的提議。

李義府說道:“調集一些人馬去駐守。”

這依舊是折中的方案。

“安西不小,吐蕃大軍一說二十萬,量人馬進駐安西無濟於事,只能眼睜睜看著祿東贊席捲安西,隨即大軍圍城,被切斷了補給的守軍能堅守多久?”

賈平安再度駁回了李義府的建言。

竇德玄不是專業人士,只是從財政的角度提出了建言,“花銷可能省一省?”

連李治都爲之莞爾。

“竇公,許多事不能省錢。此刻省錢,若是後續安西被破壞,耗費的錢糧會更多。”

許敬宗不大讚同小老弟的意見,但卻不想拆臺,所以沉默。

李勣閉著眼,彷彿在打盹。

但誰都知曉他在傾聽,只是從許久之前開始,非大事他不再說話。

李治突然心中微

大唐和吐蕃之間的征戰是不是大事?

當然是。

但李勣卻不說話。

爲何?

難道他真的萬事不管了嗎?

李治覺得不會。

那麼……難道李勣覺得賈平安的分析是對的?

李治說道:“英國公說說此事。”

別人問李勣可以閉眼不搭理,他有這個資格。但皇帝問話他得給個面子。

“陛下,臣老邁,如今朝中年輕俊彥不,臣可安心休養了。”

李治明白了。

賈平安知曉這等大規模調的困難,以至於讓大唐君臣難以選擇。

這也是吐蕃能佔據戰略主的緣故……大唐沒法打他們,但他們卻可以在任意時間和地點對大唐發進攻。

愜意之極啊!

賈平安說道:“陛下,此戰若是說要出五萬府兵。”

大唐也就是那點府兵,能戰的大多在關中一帶。

五萬府兵爲核心,這是傾國之戰。

你要說薛仁貴領軍十多萬和欽陵決戰,那十多萬裡銳能有多

李治容,“五萬府兵……”

李勣微不可查的點頭。

“那是吐蕃。”武后提醒道。

這個時代中原周邊堪稱是羣狼環伺,突厥,高麗,吐蕃,後來的大食,每個勢力放在後世都是能橫掃當世的存在,但他們全了大唐的敵人。

此刻的吐蕃氣候宜人,養和種植能養活不人,頗爲富庶,這纔有了輒出數十萬大軍的底氣。

而且吐蕃軍隊的戰鬥力不容小覷。

“陛下,吐蕃軍隊比突厥有過之而不及。”

相比之下,突厥軍隊的韌差遠了。

許敬宗說道:“若是突厥出二十萬大軍,朝中說得用三萬府兵吧。這是更爲強大的吐蕃,人馬更多。”

李治沉良久。

“此事朕再仔細想想。”

賈平安沒有毫不滿,反而覺得如此才正常。

傾國之戰的決策一言而決,那不是爽快,也不是果斷,而是輕率。

……

公主的生活其實並不快活。

因爲公主並沒有摻和朝政的資格,所以父兄們對們總是多一些寬容,但許多時候寬容就意味著無視。

先帝疼兒,竟然在新城八歲時把衡山作爲的封號,而且給了實封,外加湯沐邑。這林林總總都破了當時的一系列規矩,可見先帝對這個兒的疼之心。

李治對這個同母妹妹也頗爲關,出宮時增加了五千食邑,加封爲新城長公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