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

劉磐其人,乃是秦瑱在荊州遇到的第一個對手,也是現在劉表麾下僅存在外的大將。

隨著江夏、江陵被破,黃投降、文聘被擒、蔡瑁遁走,整個襄以南,便只剩劉磐一支兵馬!

可以說,只要劉磐也被擊破,秦瑱便能揮軍北上和劉備匯軍,包圍襄城。

不過劉磐此時尚不知江陵已被秦瑱奪取,甚至他不知道秦瑱已經悄悄北上。

因是昔日他一個不備,被秦瑱連敗兩次,一番損兵折將,兩萬餘兵馬便只剩兩萬不到。

與之相比,秦瑱帶來四萬兵馬,收取了長沙、武陵萬餘兵馬,還有桂、零陵作爲後盾。

雙方實力差距已然大到了足以劉磐不能忽視的程度,所以他只能堅守不出!

即便秦瑱派太史慈率領萬餘兵馬進駐作唐,他也不敢主進攻秦瑱這支偏軍。

這就使得秦瑱可以悄悄帶兵北上,他卻全然無知無覺,只以爲秦瑱主力還在南邊。

不料這日,卻收到信報,言說江上發現異,有支兵馬乘船自西向東而去。

這一支兵馬自然是蔡瑁派出的霍峻一部,劉磐先是一驚,隨後又聽有一支兵馬自東向西而來。

雖然兩支兵馬都打著他們的旗號,但西去的兵馬遠沒有返回東邊的兵馬要多。

這裡便得提一句,孱陵地江陵正南方向,也在江岸西邊,故而在這裡設置崗哨,可以輕易探查江上兵馬向。

收到此信劉磐心中不由暗想,船隻自西向東,說明這支兵馬多半來自江陵。

但船隻自東向西,那這支兵馬多半就是劉備軍,兩軍相向,就說明江上有戰爭。

這種況不由讓他大驚失,急忙將黃忠、潘濬等人招來議事,然則二人未至,便聽士兵來報,言說東邊對面江上起火。

Advertisement

劉磐一聽,急忙來到城上,便見東邊火滔天,大火沿著江岸林向著西邊燃燒。

如此景象,正好說明他的推斷沒錯,北邊發生了戰爭,秦瑱很可能正在進攻江陵。

正逢此事黃忠潘濬趕來,他便忙對二人訴說了自己猜想,又皺眉沉聲道:

“眼下天正黑,我軍又無多船隻,若秦瑱奇襲江陵,可當如何是好?”

他麾下本來是有大量船隻的,但在被秦瑱襲之後,船隻皆被秦瑱俘獲,使得他現在麾下沒有足夠船隻北上,

而在他看來,秦瑱兵馬雖多,可孱陵未取,難以奪取江陵,所以堅守此地。

沒想到秦瑱會選擇先取江陵,這瞬間就讓他停駐孱陵防守秦瑱的想法破滅。

不僅如此,因爲沒有多船隻,現在見北邊異,他也不敢輕易北上助力。

那二人聞得此言也是一驚,可隨後潘濬思考了一會兒,便急忙建議道:

“雖不知北邊發生何事,卻當先以兵馬助力,既是東邊起火,秦瑱應在東邊。”

“我軍或可自西方北上,若是蔡府君兵敗,便可助力,若是無事,亦可助之”

劉磐聽其建議,當即便率領兵馬出城,可黃忠一聽這話,卻搖頭道:

“我軍兵馬本就不多,孱陵小城難以堅守,將軍若去,秦瑱如攻此城又當如是?”

“既是眼下秦瑱先取江陵,我等何不徑直渡江,去對岸與蔡府君掎角之勢?”

在他看來,現在秦瑱渡江北上,孱陵也就沒了戰略價值,與其分兵堅守,還不如退回江北。

這樣他們就能和蔡瑁互相策應,不至於讓秦瑱各個擊破,像現在這樣無比被

劉磐聽著此言,自是一陣猶豫,可黃忠見他猶豫不決,便繼續建議道:

Advertisement

“將軍若懼秦瑱回軍追擊,只管帶大軍北上,末將願代兵馬守備此。”

“若其中道追擊,末將便襲其後路,若他不,待將軍渡江之後,末將自行隨之!”

劉磐見他意留在此牽制,自是,當即留下了兩千兵馬與黃忠。

他見北方火起,索連夜行出,一路朝著西北方向進軍,意圖從江陵西邊渡江。

如此行了天方明,便見一士兵從北而來,渾污,一見他兵馬,便高呼道:

“敢問可是劉磐將軍領軍至此,萬萬不可北進,江陵已被秦瑱所取!”

劉磐一聽江陵僅僅一夜便即陷落,不由忙將那士兵喚上前來詢問道:

“江陵蔡府君尚有一萬五千餘兵馬,守備嚴,如何便被秦瑱所取?”

士兵聞之,忙將蔡瑁中計兵敗之事說出,又給出了一封帶著印章的文書道:

“因昨日秦瑱扮做我軍兵馬詐城,又奇襲北門,府君抵抗不住,已經撤去!”

“臨走之前,特地讓小人前來報信,言說將軍不可輕易北上。”

“若是秦瑱派兵前來僞書求援,讓將軍救援,不可輕易信之,”

劉磐看著文書之上印信與蔡瑁筆跡便信了八分,又聽其人告誡,一時皺眉道:

“吾常聞秦瑱善造僞書,自不輕信,唯慮江陵已被奪取,我等又當如何兵?”

現在況對於他這支兵馬來說,算是進了十分可怕的境地,一邊是劉備不斷進軍襄,一邊是秦瑱堵住了他的去路。

隨著江陵一陷落,現在他的兵馬就困在了南岸,幾乎陷四面包圍之中!

面對這種況,他現在又該如何作,才能安全帶著兵馬出這種困境?

Advertisement

不過他一問這話,那士兵便搖了搖頭,表示蔡瑁並未給出任何指示,只是讓他不要北上,一旁的潘濬見狀,不由對劉磐嘆道:

“蔡府君丟了城池,秦瑱必然追擊,現在能派信使前來知會已是難得。”

“要如何帶著兵馬撤退,卻須將軍決斷,依在下之見,我軍不如繼續西進。”

“若有機會,趁著秦瑱還未反應,可從夷道東邊先行渡江北上。”

夷道也即是後世的宜都市,從此地往東,有幾沙洲,正適合建浮橋渡江。

劉磐聽此,當即允諾,思慮江陵陷落,黃忠繼續堅守也就沒了大用,索傳信讓黃忠棄守孱陵。他則是繼續帶著兵馬朝著西方行進,

然則他並不知道,這個被派來通信的士兵,並非蔡瑁所派,而是秦瑱派來。

之所以要特地派兵馬前來知會劉磐,一是爲了獲取劉磐向,二是爲了引導劉磐北上的方向。

那士兵見劉磐有意東去,便將消息帶著回到了江陵,告知了城的秦瑱。

秦瑱聞聽此言,便將霍峻來詢問南郡周邊伏擊地點,霍峻是枝江人,極爲悉地形,忙道:

“若從夷道北上,定要經過枝江,此地地勢平坦,無地可以伏擊。”

“幸得從此往東,有一水通楚江,乃上游漳水、沮水匯流而。”

“若是劉磐東進,這可半渡而擊之,但都督即已奪取江陵,劉磐必不敢從枝江過。”

秦瑱聽罷此言,看了一眼地形圖,便是一陣搖頭,指著地圖笑道:

“既是此水不可伏擊,吾自在上游設伏即可,吾以蔡瑁引他往當,則必經河水之間!”

如此說著,他也不多言,徑直讓太史慈往西奪取枝江,又鮑隆領軍往上游攔河築壩。

待得枝江被他奪取之後,便又令人南下去知會劉磐前往當與之匯軍。

這個當也算是三國時期一個著名景點,歷史上劉備便是在此被曹追上。

之中,是趙雲帶著阿斗和甘夫人從此殺出,與劉備主力匯合。

可在這個時間線上,卻爲了秦瑱爲埋葬劉磐親自挑選的墳墓所在。

劉磐與黃忠等人來到夷道,方纔渡江,便見“蔡瑁”信使再度來到。

直接對劉磐言說枝江已經陷落,蔡瑁正率領殘軍在當秦瑱,讓他前去匯軍。

聽到這個消息,劉磐便準備直接從枝江邊上繞過,可潘濬一聽便道:

“秦瑱眼下已取江陵、枝江等地,定要防備我軍北上,從枝江過,若被獲悉秦瑱必出兵阻截!”

“不如北上先渡沮水,直往當之西再度漳水,可保敵軍難以追擊!”

劉磐依照其計策徑直北上,帶著兵馬繞過了枝江,又泅渡過了沮水。

如此連行三日,總算到了丹以西,眼見當就在眼前,劉磐便下令士兵搭建浮橋。

由於河水甚低,河岸了出來,士兵不一會兒就建好了一座簡略浮橋。

劉磐見之大喜,忙令麾下渡河,然則黃忠見得此狀,卻急忙拉住劉磐道:

“將軍且慢,我等之前渡過沮水時,河水雖,徑流卻大,此河更寬,安得如此水淺。”

“恐是上游有異,方至此,將軍不可輕易過之,謹防敵軍有詐!”

而劉磐眼見當便在眼前,急著渡河,哪裡顧得許多,當即便不悅道:

“眼下冬春之際,雨季未至,水也是尋常,再者敵軍北上蔡府君安能不知?”

“今得渡過此河便是當,府君便在眼前,莫非汝阻我前往匯軍不?”

一番言語說罷,他便不理黃忠勸阻,直接下令麾下士兵經由浮橋渡過河去。

黃忠見得勸阻不住,只得跟劉磐左右,時刻戒備周圍環境,然則此時,忽見遠一陣塵沙飛揚。

劉磐還以爲是蔡瑁派軍增援,急忙令人迎接,可一秒,便見一支書寫著秦字的大旗出現於塵沙之間。

但見秦瑱騎著馬匹,左右便是太史慈和徐盛等將,來到衆人軍前,即停下高呼道:

“劉將軍,現在貴軍已被我軍包圍,蔡瑁已歸襄,此地獨有汝一軍。”

“何不領麾下士兵早降,不僅可免殺戮,亦可免得擒獲被辱,豈不哉!”

眼見秦瑱突然出現,諸將自是神一震,黃忠和潘濬皆是面煞白,唯獨劉磐大怒道:

“主公與我重任,豈可投降於汝,諸將聽令,隨我殺將上前,生擒秦瑱!”

如此言罷,他便帶著兵馬準備衝殺上前,秦瑱見之不由一嘆,微微擡手。

而後便見河道兩側站起大量弓弩手,朝著劉磐兵馬便即來,劉磐麾下急忙舉盾擋住。

然則他麾下才過一半,並未結陣,秦瑱一陣擊,其麾下兵馬即陷

太史慈與徐盛見之,忙掩軍殺上前來直取劉磐,黃忠見之,忙帶領兵擋住二將。

劉磐看衆人來勢洶洶,急忙喝令麾下兵馬後撤,此時浮橋又狹又窄,如何後撤?

劉磐纔到橋上,看得前方擁堵,連忙喝罵,而這時,上游方向忽如雷震。

劉磐擡眼一看,便見一大水正裹挾著大量流沙自上游傾瀉而下,勢不可擋。

看著大水流下,劉磐頓時慌,忙令麾下親衛將周圍士卒推下河道,用以快速過河。

可大水忽然前來水勢極洶,橋上士兵皆是慌,人推人攘難行一步。

忽然之間,洪峰過境,劉磐見之,一聲大呼,便被裹挾水,被送了黃泉之中。

隨著劉磐一死,黃忠獨木難支,也被二將擒獲當場,再無抵抗之力。

至此,劉表麾下外駐諸將皆已被破,只有劉表尚在襄一地茍延殘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