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

卻說文聘應對劉備軍猛攻,連日疲憊,得了黃接替,便回到府休息。

他本來並未對黃生疑,思慮黃雖無才幹,但劉備兵馬亦是疲憊,夜間應該無事。

故而他回到府之後,也未多想,便即焚香沐浴,沉沉睡了過去。

不料才至半夜,便聽府外一陣喧鬧,文聘被吵得翻來覆去,難以睡。

正想起喝罵,哐噹一聲便見伊籍疾步行,直接對他道:

“將軍怎的還在此安睡,豈不知黃已反,迎了劉備已!”

文聘一聽這話,但覺腦一蒙,反應過來後便起大喝道:

“賊子安敢如此?言說助力守城,原是爲誆本將不?”

而他話音未落,伊籍已然急忙上前取了與之,忙道:

“將軍即已將其人囚,何必又將放出,以至如今之禍!”

“眼下敵軍已,將軍切莫多言速速更,率兵離去!”

文聘聽罷,自也來不及惱怒,急忙穿上披掛即與伊籍行出屋

可他們剛一行出屋子,卻見前門火起,喧鬧非常,顯然敵軍已至。

文聘見得此狀,心知前門已然難以逃,忙拉著伊籍便道:

“前門已被敵軍阻攔,我等且退從後門方可出!”

二人說著又朝後門方向行來,然則由於黃帶路,前後門皆被阻攔。

文聘見狀,看著遠牆下立著草料,一個健步便即翻上牆。

至於牆上,便見劉備軍正在猛攻院門,但府旁小巷之卻無人看守。

看清楚了況,他又忙回想要帶著伊籍翻牆而走,可他連聲呼喝,卻見伊籍也不

“現在敵軍即將突破院門,先生現在不走,又待何時?”

Advertisement

而伊籍聽得此言,卻搖了搖頭,對著文聘一陣擺手道:

“籍手無縛之力,如今兵荒馬,決計難以出此地。”

“將軍材矯健自去便是,不必管我,劉徵東仁義,必不害我命。”

若非他特地前來報信,憑這話,文聘幾乎要以爲是伊籍投敵了。

但他也知道,伊籍所言乃是實,帶著伊籍只會讓二人都逃不掉。

可留下伊籍,不僅伊籍不會出事,他也可以隻逃遁出城!

思慮清楚之後,他便不再猶豫,忙對伊籍一抱拳便翻牆而出。

至於巷,他知自己披掛礙事,索了披掛沿路潛行,這般來到城門所在,卻見城門已被劉備軍把守,。

正逢一個騎士路過,他即伏於巷,趁著騎士近前,猛地向前一衝,將騎士撲下馬來。

得手之後,他也來不及殺人,急忙翻上馬朝著城門行來。

還未抵達城門,士兵連忙喝問,他答也不答,快馬加鞭而出。

士兵擋之不住,心知事不對,忙以快馬城通報。

卻說張遼自劉備麾下之後,就了一個邊緣之人。

雖然在徐州四討伐賊寇,可終究寸功未立,立足不穩。

故而此次他隨劉備出戰,便藉此機會建功立業,在劉備面前顯顯眼。

正逢他在城抓捕潰兵,便聽士卒來報有人逃出城

張遼亦是膽大心細,聞聽此言,便對左右親信諸將道:

“眼下城兵馬已潰,卻未見文聘其人,吾聞三將軍方圍其府,而今便有一人出城。”

“吾料定是文聘得,從此門出城而去,此乃天與之功。”

“諸位繼續在此搜捕潰兵,待某卻將此人擒來,與諸位領功。”

Advertisement

一番言罷,他便帶著數十騎朝著西門行去追蹤文聘去向。

另一邊,文聘行出城後,便一路向西,路上遇得不潰卒,報其名號,紛紛將其收攏。

也是因爲這一次乃是攻城戰,導致潰退逃遁的士卒不多。

如此行出十數裡,麾下只收的百餘潰兵,他心中自是傷

慮及自己麾下三萬大軍現在只餘百人相隨,便得回到襄,又該如何向劉表代?

然則還未等他傷心,忽聞後方響起一陣馬蹄疾馳之聲,而後便聽一聲大喝道:

“文聘小兒休逃,雁門張文遠在此,可敢與某一戰!”

文聘聽得此言,自是大驚,本想逃遁,卻見潰卒皆無馬匹。

獨他一人有馬,他若是逃走,衆人便免不了被殺的下場。

想到回去無法代,他索暗道:今番死矣,死國可乎?

思慮之間,他便取過士卒手上長矛,朝著張遼即迎上前來。

二人戰在一,只聽金鳴之聲不斷作響,文聘起,竟有意以命搏命。

因他知道今天多半是死,既然兵敗索幫劉表再盡一次力。

可他顯然是選錯了對手,因爲他面前的戰將不是別人,而是張遼張文遠。

無論是在演義還是歷史上,張遼都是智勇兼備的大將。

但相比起其統兵之能來說,張遼的武力值是被低估的。

須知在歷史上,曹被困白狼山,邊只有量兵馬卻遭遇大量烏桓軍隊。

是張遼力排衆議,帶著量兵馬萬軍叢中斬殺蹋頓,擊敗了數萬烏桓大軍。

再後來的淮南,也是張遼帶著八百人登鋒陷陣,擊退了孫權,斬殺數十員戰將。

此時他來捉拿文聘,自然想獲全功,將其生擒回去領功。

Advertisement

見得文聘以命搏命,他便保存實力,生生接了文聘數十合。

直到文聘力盡,他方纔施展全力對敵,刀勢極爲兇猛無匹。

文聘本以爲張遼武力不行,豈料張遼竟然保存了實力,一時不備,便被拍落馬下。

擒獲文聘之後,張遼自是大喜,帶著文聘便朝著西陵城返回。

此時,西陵城的戰事已經結束,劉備也帶著衆人進了城中。

由於黃的帶領,加上文聘並未及時反攻,導致戰事一開始就一邊倒。

在黃的勸降之下,大片大片的士兵放下抵抗投降了劉備。

所以劉備這一戰只用了兩千餘人的代價,就奪取了西陵城。

降兵加上俘虜超過三萬人,其中還有留在文聘府的伊籍。

實則在此之前,劉備並未聽過伊籍之名,然則在見面之後他便意識到這是一個人才。

玩三國志的兄弟大都知道,遊戲之中有一個數據名

當相不合之時,人才就十分難以招募,而相相合那招募難度就會降低。

如果說秦瑱和曹是相相沖的話,伊籍和劉備就是相契合的那種。

但在劉備放出了想要招攬的意思之後,伊籍卻忙對劉備搖了搖頭道:

“在下雖仰慕明公之仁義,可年時卻得劉景升照顧。”

“蒙得明公不棄願意收錄,然則此恩尚在,在下卻不敢背之!”

劉備聞得其言,不僅不惱,反倒越發看重,當即對伊籍笑道:

“卿乃君子,備不當強求,既不願降,吾亦不願囚之,可速離去!”

伊籍見劉備要將他放了,一時不已,但他卻也不走。

“將軍便不囚,乃是仁也,在下現在若去,乃違仁道。”

“去之又與將軍作對,乃是不義,再下不願爲不仁不義之舉!”

劉備看他氣度不凡,越發欣喜,索便將其留在軍中。

理完了伊籍之後,他又詢問主將文聘的去向。

說實在的,這一戰文聘的表現讓他極爲看重,有意收之爲己用。

可負責捕捉文聘的張飛見之,卻行出列來,一陣慚愧道:

“小弟將其圍在府,不意此人翻牆而去,獨有伊先生在府。”

劉備聽著走了文聘,自是嘆氣不已,心想去了文聘來日必要大戰。

這還不止,他們日後卻再難有這一次這般容易抓住文聘的機會了。

然則他正在慨,卻聽人來報道,言說張遼已擒獲文聘前來。

聽得此信,劉備大喜,忙令人請張遼帶著文聘一同相見。

待張遼著文聘營,劉備便上前拉著張遼的手笑道:

“吾以三弟圍困其府,卻此人去,文遠安得又將此人擒回?”

張遼急忙將之前發生的事連忙說了一遍,又解釋道:

“因彼時此人已經出城,在下報之不及,便待數十騎往追之!”

他本意是不想讓張飛誤會,可劉備聽他帶數十騎就將文聘抓來,便喜道:

“以往子瑄常謂某雲,文遠乃爲大將之才,今日方可見也!”

一番言語說罷,他便以功勞任張遼爲牙門將軍,爲此戰首功。

封賞之後,他便又問文聘願不願降,文聘聽著卻是一語不發。

如此勸解之後,見文聘沒有說話的意思,劉備又是慨:

“此亦是忠義之將,不可欺辱,與我帶下去好生待之!”

一衆士兵將其拉走之後,劉備便將衆人召集前來問計道:

“之前文聘在此地領大軍阻攔我軍,故我軍不得前進。”

“眼下文聘已破,西陵已我軍之手,不知當如何進軍?”

他們這一次出征,戰前並不像以往秦瑱那般會做戰前規劃。

也因爲荊州地形並不難攻取,所以破了江夏之後當如何進攻也沒有計劃。

此時江夏一打開,他們就像是強盜進了家門,前途一片明亮。

這使得衆人反倒還沒有什麼計策,獨有劉曄出列拱手道:

“主公,眼下既是江夏已破,我軍當以水軍先行,攔住漢水,防止劉表退往南。”

“另可分兵兩路,一路往北取章陵,一路往西殺南郡。”

“如此三路進擊之策,若是都督能取江陵,則荊州便可得手。”

劉備聽罷此計,當即從之,分兵三萬與張飛讓其北上章陵。

他則是帶著主力兵馬,直接進軍襄方向,又分兵與甘寧西進。

爲了謝黃氏這一次的幫助,他便讓黃繼續擔任江夏太守,又讓麾下大將陳到等人來幫助黃整訓麾下兵馬。

不過在這途中,張飛北上之前,卻把龐統要了過去當做軍師。

也不知道二人在路上是不是達了什麼易,龐統欣然應之。

如此安排之後,於建安六年三月中旬,劉備再度軍朝著西邊進發。

而在文聘兵敗之後,荊州軍基本上一路再沒有抵抗之力。

安陸、南新、雲社相繼陷落,水軍都督蘇飛率衆投降甘寧。

至於三月二十一日,劉備軍奪取了整個江夏郡的控制權,徹底打開荊州門戶。

三月二十三日,張飛依照龐統之計奇襲章陵縣,數日之相繼奪取隨縣、復、襄鄉等地。

與此同時,甘寧也率領著水軍攔在了漢水之上,死死擋住了劉表北上之路。

從出兵到現在兩個月多時間,荊州近七土地落劉備之手。

而就在這時,一個極爲特殊的客人,來到了南郡江陵城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