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甜甜噠番外04
蘇長樂聽見阿娘的話,心頭驀然一暖。
這若要是旁人,定要勸要有容人之量,皇帝有三宮六院再正常不過,阿娘卻始終未曾這麼勸,只莫要多想。
蘇長樂忍不住笑道:「皇上這麼做的確有其他用意。」
蘇母微微一怔。
蘇長樂低眸看著正試圖吃布老虎小腳的長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那日兒聽聞皇上下命,讓四品員帶眷進宮參加公主的滿月宴,我實在太氣,就非要他給我解釋清楚。」
蘇母有些不敢相信地問:「皇上就告訴你了?他沒有生氣?沒有責怪你不懂事?」
蘇長樂手將布老虎拿走,小長安瞬間垮下眉眼,嗚嗚的哭了幾聲。
抱著小長安搖了搖,低聲哄了一會兒後,小長安似是玩得有些累了,懶洋洋的靠在自己母后上,又繼續吃起自己的小手。
蘇母見狀,忍不住笑道:「公主真是又乖又可,臣婦能不能抱抱?」
「小長安乖,姥姥抱你一下啊。」蘇長樂一面跟兒說,一面將放到蘇母懷中。
蘇母接過小公主眉開眼笑的抱著。
蘇長樂才又道:「皇上沒有生氣,皇上還說他就怕我不怕,還怕我他開選秀大典。」
「不過,皇上這一次之所以邀請這麼多人,的確是為了選秀大典。」
蘇長樂話剛落,冊封公主的聖旨就來了。
小公主正式賜名嘉,並冊封為福康公主。
皇后之冊封公主的名號再正常不過,不過剛滿月時,通常就只有賜名,一般要等到出嫁時才會冊封公主名號,如今小公主才剛滿月,皇上就立刻賜了封號,可說是大齊歷代以來,頭一個得此殊榮的公主。
蘇母簡直驚喜的難以言喻,蘇長樂卻是不太意外,起笑著接過秦七遞過來的聖旨。
接下來聖旨後,還不忘記待秦七:「莫要讓皇上喝太多酒。」
秦七笑盈盈地說:「是,奴婢定會轉告皇上,說娘娘十分關心他的龍。」
然而秦七不止傳了這一道聖旨,更是帶來另一道曉喻六宮的聖旨。
沈星闌並沒有後宮,但先帝後宮妃嬪眾多,還有許多太妃跟太嬪。
待秦七退下之後,蘇母才震驚的看著如今貴為皇后的兒:「皇上,皇上居然要昭告天下,說之後不會再開選秀大典,甄選任何後宮。」
此生就只有蘇長樂一個皇后。
不止在公主的滿月宴上召告文武百及眾眷,明日更會張皇榜,昭告天下。
這件事在大齊,可是聞所未聞。
蘇母雖然知道皇上待兒極好,卻也從來沒想過一國之君能為了兒做到這等地步。
帝王擁有絕對的權勢,他至高無上,天下皆在他的掌之間,哪可能只鍾一人?
可偏偏,大齊新帝登基不久,就在長的滿月宴上,毫不避諱的告訴眾人,他便是這個特例。
教那些還想著將兒送進宮裡,送到他邊的王公貴族們都死了這條心。
※
這昭告天下的聖旨一出,言老臣自然又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流跪廷。
只能說,太上皇與皇上果然是同出一脈的父子,兩人都是說風就是雨,前有宣帝強封分香郎為妃,今有新帝關閉選秀大典,拒絕任何後宮。
這對父子,怎麼一個比一個還要令人頭痛。
言大臣們苦不堪言,日日請皇上收回旨意。
沈星闌自是不理會他們,前世別說後宮無人,他甚至直接讓後位空懸,任憑言們跪斷也不予理會。
皇上不納後宮,不是件小事,言們一跪就是好幾個月。
直到除夕這天,皇上都無於衷,甚至還親自陪著皇后上承天門點竹。
文武百都知曉,蘇長樂還是太子妃時,差點被竹炸傷,還從承天門的城牆上摔了下來。
皇上顯然害怕往事重演,還特地下令,將往後每年採購竹一事,由皇后娘娘的兄長蘇天揚置辦。
不止如此,還在除夕子時,陪著皇后登上高牆。
如今蘇長樂已經出了月子,儘管沈星闌還是不想讓出來吹風淋雪,但老祖宗的規矩壞不得。
之前蘇長樂從承天門上摔下來時,帶給沈星闌的影實在太大,更何況,前世蘇長樂也是在承天門前出的事。
沈星闌無論如何都不肯同意讓一個人再上承天門,堅持要親自陪在左右。
文武百們一開始,還以為是皇后肚量狹小,甚至天善妒,皇上才會為了安,才會暫時不開選秀大典。
如今卻是從皇上不管皇后勸阻,不由分說就是陪著上承天門,點竹的舉中看出了端倪。
這哪裡是皇后善妒!這分明是皇上過分癡迷皇后,簡直一刻也離不開!
蘇長樂誕下小公主之後,可說一日比一日,不止眉眼全長開了,就連舉手投足間,都多了不自知的嫵.。
比還是與太子妃時,都要惹人眼球,看不出已是育有一的母親。
的確國天姿,傾國傾城。
除夕宮宴上,立刻有人將腦筋到了這上頭,心想,莫非是因為皇后生得太,氣質又好,皇上才會看不上一般的庸脂俗?
帝後兩人點燃竹,剛從承天門回到保和殿不久,立刻有大臣帶著自家兒上來敬酒。
郎姿綽約,姿貌不俗,還比皇后娘娘小了一歲,雖然比不上皇后,卻也沉魚落雁。
此雖然從頭到尾都不敢直視聖,更是一個字也沒說過,可明眼人一看就曉出這位大臣的心思。
如今除夕宮宴已經來到後半段,保和殿杯觥錯,人聲鼎沸,眾人的目卻都悄然落在帝後與這對父上。
皇上笑著接下了大臣的敬酒,就在眾人覺得有戲時,皇上卻笑容燦爛的當眾為這名大臣的兒指婚。
直接將指給了年紀輕輕就被封為鎮國大將軍的陸大將軍,陸珩。
當年陸珩與還是太子的沈星闌同困雁門關,為了保護太子,傷了兩條。
雖然是戰績赫赫的大將軍,容貌也極為英俊,卻因為雙殘疾,大變晴不定。
京城裡幾乎沒有人想把兒嫁給他。
這名大臣,自然也不想將兒嫁給陸珩,可是這是皇上親下的旨意,他也只能笑著應下這門親事。
只是啊,那笑比哭還要難看。
自此,眾人可說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暫時不敢再對皇上什麼歪腦筋。
皇上目前的確一心只有皇后娘娘,要是誰敢不知死活,再像今日這般試探皇上,他們的兒也會落得同樣下場。
※
宮宴結束之後,帝後兩人一同回到干宮。
小長安早就因為不堪疲累,早早被娘抱回去哄睡,如今正睡得香甜。
干宮,就只有蘇長樂與沈星闌。
今日是除夕夜,蘇長樂其實暗中準備了禮要給沈星闌。
四喜正為解下繁瑣的頭飾,剛才趁著秦七替沈星闌更時,已經稍稍將準備好的禮拿了出來。
這件禮著實令人.恥得很,蘇長樂臉頰微微發.燙,心臟也跳得快要炸開。
秦七與四喜伺候兩人換上常服,雙雙退出寢間,帝後們待會兒要浴沐用的熱水也已經備好。
沈星闌見蘇長樂莫名其妙的滿臉通紅,擔心的抬手了的額頭。
「可是剛才上承天門點竹時著了涼?」
蘇長樂心如擂鼓,紅著臉將準備好的禮遞到他面前。
「之前你說過你想看我穿──」
說到一半就.得說不下去。
沈星闌不明所以的看著,笑著接過來,打開扎著漂亮蝴蝶結的明黃包袱。
看清楚裡頭裝的是什麼之後,怔愣許久。
「這是你親手繡的?」
沈星闌看著,聲音微啞,晶亮的眸子充斥著欣喜的神采,心頭湧起一難以言喻的甜與幸福。
裡頭是一件件繡功緻的肚.兜,仔細一瞧,每一件的角落都繡上了他的名字。
星闌。
當初他曾和說過,他想看穿上繡有他名字的肚.兜,還說,最好每一件都繡上他的名字。
那時小姑娘.得滿臉通紅,還發了好一頓脾氣,他哄了許久才將人給哄好。
沈星闌以為蘇長樂早就忘了這件事,沒想到,一直都記得,還背著他準備。
他小心翼翼地將包袱放到一旁雕花木桌上,勾了勾:「待會兒沐浴完,讓孤親手替你穿上可好。」
蘇長樂一聽見他的話,覺臉頰更燙,立刻瞪著眼,彆扭的帶開話題:「皇上就算再生氣,剛才在宮宴上,也不能隨便就將人指婚,您就將人打發走不就好了。」
「囡囡又知道朕是隨便指婚了?」沈星闌低低一笑,知道在害,也不說破。
直接攔著的細腰,一邊說,一邊將人帶往浴間。
蘇長樂心裡還在.恥著自己居然這麼大膽,真在小上繡了他的名字,還拿出來送給他。
完全沒有發現男人的黑眸比平時還要幽深,甚至染著近乎瘋狂的念想,暗駭人。
直到兩人來到熱氣騰騰的浴間,瑩白的肩頭暴..於空氣之中,才驀地回過神來。
蘇長樂雪腮飛上兩抹紅雲,還沒來得及開口,沈星闌的薄已經落了下來。
含著的,扶著的後腦勺,碾轉地.吻.了一會兒。
「乖,張。」
他向來溫,總能在和風細雨中帶來極致的寵與歡.愉,當然,也不排除失了節奏時的狂風暴雨。
聽見男人低沉暗啞的嗓音,蘇長樂眸迷離,眼尾泛著的桃花意,雙眸秋水盈盈。
明艷嫵.的小臉越發燙.紅,輕輕哼出小般綿..的鼻音,小聲嘟囔抱怨:「正事都還沒談完。」
甜漂亮的小卻是如他所願。
沈星闌允住無可躲的溫熱,似是要將吞下般,霸道地攻城略地。
蘇長樂很快就不過氣來,難的推了推他,漂亮的眸氳起一層薄薄的水霧,波流轉,嫵.迷人。
沈星闌鬆開的,呼吸微沉,將人抱到一旁的人榻。
細的啄.吻.從耳,落到脖頸,如脂玉的脖頸,泛起漂亮的淺,跟著綻出朵朵扶桑。
殷紅與雪織一片,說不出的.可人。
沈星闌的手本來就大,不止大,還骨節分明,修長漂亮,此時手指更帶著略微.燙.人的溫熱。
所及之與盈盈一握的細腰截然相反,無法以一蓋之。
自從有了長安之後,蘇長樂坐月子期間不止調養子,還為了保持材及下了一番苦心。
的本就如上好的無暇玉,如今更是細膩白皙,膩似。
從肩頭到玉足,都泛著漂亮至極的紅。
大紅小被撕一團艷麗的布塊。
蘇長樂呼吸微,手指頭拽著他垂落的幾縷墨發,用力到泛白,腳趾頭的蜷起來。
人風萬種,清純中卻又帶著無限嫵.。
俊的年輕帝王黑眸沉沉,儘是滿滿的瘮人侵略。
※
今年大齊同去年一樣,都在小年那日開始,便降下瑞雪。
大雪一連下了好幾天,雪花紛紛揚揚,鋪天蓋地撒下來,整個京城銀裝素裹,到積滿了厚厚的雪。
不止京城積滿了白雪,就連位於京城不遠兩座高.聳的華峰山頭,亦是鋪滿白雪。
家族沒落後成為宮女不說,為了活命,不得不李代桃僵,做了和親的公主。 陸挽棠尚來不及感嘆一聲命運多舛,就被要挾去刺殺皇帝。 她該如何才能夠步步榮寵,擺脫控制,重獲自由?而這深宮之中,到底又有沒有真情?孫皇后,張貴妃,各色妃嬪美人,待她殺出血路,於九宮之上,看盡風光。
重生前,她的世界只有沈風宸一人,為他忤逆父親,棄三千將士於不顧,毅然決然回京助他奪太子位,就在她滿心幸福等憐愛時,卻等來了一杯毒酒……重生后,她虐渣男,踢渣女,醫毒無雙,名動天下,每天都在轟動帝都的路上……「王爺召集我們是有什麼大事要商量嗎?」 「莫非又有戰事?」 某王爺坐在高位上,面容嚴肅,一本正經道:「諸位,本王今日有一事請教」 王爺竟然有事請教他們?「王爺請講」 「諸位平常在家是如何上自家夫人榻的」 後來,帝都上到八十老人,下到三歲孩童,都知道那個殺伐果斷的晉王總是上不了晉王妃的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