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十五章 事不宜遲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第十五章 事不宜遲

第十五章 事不宜遲

府的城門外不的流民聚集在那裏,守城的差攔著不讓流民城。馬上 就到秋闈考試了,城門守著這麽多的災民,他這個南府府尹若是放置這些災民不 管,任由災民在城門外死,他這個南府府尹說出去的名聲也不好聽。

自古當大多的為名為利,為的是自己的名聲和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為民謀利 ,姚大人為自己也是自己的名聲著想。

在考慮到種種原因之後,南府府尹姚大人還是讓人在城外搭建了兩個棚子,

派了幾名差在外面負責給流民施粥。每日城外就有許多災民在等著領吃的,最 有一口吃的他們就能活下去,不會活活死。

大鍋的粥水一擡出來,等在外面的災民們一哄而上,手上拎著大勺子的大漢喊 道:“排好隊,統統都排好隊……”

“胡占位的都趕出去!”

前面的漢子占著強力壯的,把老弱婦孺到後面去,他們排在了前頭。帶著 孩子的婦人攬著懷裏的幾歲大的孩子,拿著個破碗排隊領吃的。

“大爺,給多一點吧。”

“下一個。”拎著勺子的差舀了一勺粥上來,喊道。

這段時間讀書人說的最多的就是太子殿下去往平洲賑災一事,說的有板有眼, 就跟親眼所見一樣。

在知道姚大人的給災民施粥一事之後,學子們在誇太子殿下的同時也梢上了一 位南府府尹姚大人。

不過李問在知道這一位姚大人的這種行為之後,并不是太贊同他的這種做法。 你能施舍十天半個月的粥,能施一個月的粥,難道還能施舍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嗎 若是知道躺著就能有飯吃,那不是所有的人都躺著等著別人給施舍一口吃的了, 這是助長了這些難民們的懶惰

Advertisement

李問從來就不贊人可以不勞而獲,不勞而獲只會造就人的懶惰。

現在只有部分的流民到了南這裏,伴隨著更多的流民到來,就需要的糧食 就更多,到時候哪裏能拿的出這麽多的糧食?而且還有馬上就要秋了,這一秋 就是冬天的到來,天一冷,這些聚集到城門外的流民連一個安的地方都沒有,豈 不是是活活的凍死在外面?

李問不是不贊同那一位姚大人給災民一口吃的,只是他不贊同姚大人用這樣的 方法來幫助災民罷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臨近八月秋闈了,他這段時間都是全力在準備考試的事,是以李問這段時間 也沒什麽空到莊子那邊去,有什麽事都是讓莊子那邊的人的直接到他這邊來,他吩 咐下面的人去做。

在知道城門外聚集了流民之後,李問的心裏對此還是有點想法的,他便讓小廝 過去通知管事的過來一趟,有些事吩咐管事的去做。

“你每日點時間到城外去看看,若是遇到合適的人,可以多招幾個短工回去 莊子那邊幹活吧。能幹活的,人老實本事的都行,莊子那邊不是還有一些沒人住的 舊房嗎,就安排人住在那邊去,每日負責一日兩頓飯吃。”李問讓莊子那邊負責的 管事到城外去走走,莊子那邊需要人手做事,若是遇到好的,多招幾個回去幹活都 行。

前期是要考察一番,酬勞不必多給,這些人要能幹活的就給地方住、給一口飯 吃。若是幹的好的,人品也不差的,再挑出來另行安排,李問把這些事和管事的 清楚,知道管事的就理好。

“是,還是小公子想的周到,我明早就過去瞧瞧。”管事的知道他們小公子心 善,不然也不會對莊子那邊的農奴和佃農們那麽好了。就連他們這些管事做的好的 ,一年還能提一次工錢,還有各種的獎勵。

Advertisement

可不就是,他們莊子那邊現在缺人幹活,至于住的地方也有,現在去招回來的 人能給一口飯吃,就能給他們幹活。如果是做的好的,再按公子說的挑出來另行安 排。

“哦,是了,還有一事,你看看莊子那邊還是悃農那裏,有合適的人,挑幾個 腦子聰明的,學東西快的,會幹活的,往每個區的負責人那裏加派兩到三個人過去 跟著學習做事。”區域那邊的管理人太了,李問是覺得要多調幾個人上去跟著學 習,他有預,日後這些人沒準還會派得上別的用場。

這天底下種地的農民很多,但是真正的能種的好地、懂得如何去種出更多糧食

的農民,他可以說除了他這裏之外,整個大都找不出幾個了。他手下這一批人是 他花費了好幾年的心才培養起來的人才,這一個個都是種地的好手0

好人才就要多培養出幾個,免得日後要用人的時候找不到人手來用。

“行行,

“我剛才說的幾件事你記得就行了。我這兒沒什麽事了,你回去忙你的事吧。 ”吩咐完了事後,李問就讓人回去了。

這會兒大家都忙,等到七月莊子那邊的糧食也要收了,到時候地裏的活計多, 往後的這兩三個月要做的事多,需要的人手也多。往年讀書沒那麽忙的時候,他還 會下地去幫忙幹活,其名是跟著驗生活,學習各種種田知識。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很多事還是要親自去做了才知道怎麽做。

“小公子說的我都記得了,小公子這裏沒什麽事的話,我就回去做事了啊。” 管事的把小公子說的話一一的記在心裏,對小公子行了一個禮,就往外面出去了。

把事給管事去忙後,李問就不怎麽去關注莊子那邊的事了,把全部的力 都投到了讀書當中。

Advertisement

六月都過去了一半,坐等右等,李問才接到了家中的來信。

信中告知他阿爹平安回到了家中,家裏人知道他馬上就要參加科考,他阿爹還 想到南來陪他考試。李問接到來信,趕的就寫信讓人加快送回去,讓他爹不要 過來。

現在外面還著呢,路上肯定是不太平,哪怕他阿爹是從家裏那邊過來是乘船 走水路,李問也不想他阿爹這個時候跑來南。這個時候不管是走水路還是陸路風 險都太大了,前面他才擔心的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直到接到他阿娘的來信,知 道他阿爹是平安到家了才放下的心。

李問的信寄出去沒幾日,清平鎮那邊就收到了南寄過去的信件,信是送到了 李家餅鋪。

掌櫃的接到人送來的信,正準備差人送進去村裏給他們東家,就見到他們東家 到店裏來了,掌櫃的把信給了他們東家,笑著說道,“老爺,是南來的信,想必 是大公子那裏來的。”

“哈哈,應當是了,這一次三寶的信回的這麽快。”李山谷接過掌櫃的信,往 懷裏一揣,等著回家再看。

這幾年李家餅鋪的生意是一年好過一年,鎮上各府的夫人小姐們都是李家餅鋪 的常客,李家鋪子做出蛋糕和餅子之類的小點心都很大家的歡迎。每年一到七月 往後,店裏的生意就會更好些,每年都有經過清平鎮的商家到李家鋪子來預訂月餅 ,運到外地去賣。

外面不是沒有人打李家餅鋪做餅方子的主意,只不過這些人在知道李家的大公 子年紀輕輕就考了秀才,因而一些人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了。

在鎮上忙完了這邊的事之後,李山谷的懷裏揣著兒子寄回來的信,匆匆的往 家中趕回去。

等到大家都回來齊了,孫怡展開了兒子寄回來的信念給一家人聽,信的開頭如 同往常一樣同家中人問好,而後便是提起了科考的事,信裏提了流民一事,讓家裏 人近來不要到南去。

來信還提醒村裏人要注意防範流民一事,若是流民到了他們村中乞食,讓他們 如何理會更好。

“三寶告訴我們,他在南一切都好。孩子阿爹,三寶這信裏說讓你不用到南 去,外面現在不太平,這事你怎麽看? ”讀完了兒子寄回來的信後,孫怡從信中 得知現在外面不太平,在村中很聽到外面的事,是以也不太清楚。

不過既然兒子特意的寫信回家告知,這個當娘的從信中看出了兒子的張和 擔憂。

“南邊的事我從過路的商人那裏也打聽到一些,我在鎮上也遇到過幾個南邊來 的流民。既然如此,我就晚些時候看看,什麽時候再過去南看看三寶吧。”李山 谷每日來往村中和鎮上,他在鎮上是見過幾個外地來的流民,在鎮上乞討。

他從南邊的商人那裏知曉了一些外面的事,外面現在是不大太平。如果是按照 這樣說的話,流民可能很快就會到他們附近的村子來,他們李家村如今是大家口中 相傳,這十裏八鄉日子過的最好的村子,怕是到時候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李山谷說到了這個事,心中就起了警惕,當即就說道,“等明日我到村長那裏 去說說,咱們村子最好是建一道護牆起來,夜裏咱們還能睡個安穩覺。”

他們的心裏都知曉,流民固然可憐,但是這些人裏面也不乏一些壞人,三五 團就會了盜匪,殺人奪食,人一旦了肚子,什麽事都會做的出來。

“嗯,這個事是要的。只是我們現在才工,會不會時間上來不及了啊? ”聽 到夫君的這一番話,孫怡的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等明日我與村長他們商議商議,大不了我讓作坊那邊停工幾日,把人手都調 過去建護牆,不夠的話再從外面請一些人過來做。”一想到這個事,李山谷的心裏 就有點等不及了,他站起了,準備往外面出去,說道,“趁著這會天還沒黑,我 現在過去與村長他們說說這個事吧。”

“這個事事不宜遲,那你快去吧。”李王氏的心中也是擔憂,說道。

“行,阿娘,小怡你們在家中,還有你小子在家裏,不要到跑。”李山谷 了一把小兒子的腦袋,大步的往外面出去了。

李浩鵬小朋友仰著小腦袋,眼睜睜的看著他阿爹大步流星的走了。

“你阿爹去村長爺爺家了,咱們在家裏頭。”孫怡也小兒子的小腦袋 ,跟小兒子說道,“你要在外面見到不認識的人,不要與他們說話,知道嗎?”

“壞人是會吃小孩的,你長的這麽可,很可能是會被壞人抓走吃掉的,那這 樣以後就見不到阿爹和阿娘,見不到,也見不到你哥了,怕不怕?”

小兒子從一出生家裏的日子就過地好了,小孩吃的好,從小就養的好,白白胖 胖的,模樣長的也可,萬一這要被壞心的人瞧見了,可還真的會了壞心思。孫 怡覺得這個當娘的有必要告訴孩子不要相信陌生的人,更不要靠近陌生的人,誰 知道會不會有打小孩主意的人販子。

會見不到哥哥?

“怕! ”李浩鵬一聽到被壞人吃掉會見不到他哥,忙的點頭,一臉認真的跟阿 娘保證,“阿娘,我見到不認識的人一定不和他們說話,不要被壞人吃進肚子裏。

李王氏聽到兒媳對小孫子說的話,也出語嚇唬小孫子兩句。

“阿娘,我怕。”李浩鵬撲進了他阿娘的懷裏。

“不怕不怕,阿娘在這兒,會保護好小寶。”孫怡看到小兒子的模樣,知道兒 子是把的話聽進去了。他們夫婦兩就只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小小年紀就去了那麽 遠的地方讀書,只有小兒子是養在跟前,一家人都是疼的很。

小兒子雖不如大兒子聰明,在讀書上也肯用心,事事都跟著親哥學習,打小就 立志像哥哥那樣考中秀才。

孫怡的眉眼帶著笑,小兒子若是能考上秀才就最好了,若是以後不想讀書,留 在家中跟著阿爹做買賣也是的。大兒子必定是一個有出息的,這一次參加科考沒 準還能考中一個舉人回來,到時候也沒人敢欺負他們。

這幾年的日子過的一年好過一年,孫怡是希這日子能繼續好下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