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漢室麒麟,開局迎娶蔡琰 第1卷 第125章 劉琦升官了!

《三國:漢室麒麟,開局迎娶蔡琰》第1卷 第125章 劉琦升官了!

李儒聽到虎牢關傳來消息,心頭頓時張起來。

劉琦聰明有才華,這一點不可否認,可是在戰場上,最沒用的就是小聰明和詩才。李儒的心底,其實是不相信劉琦的。

尤其劉琦剛到前線,李儒不認為劉琦能取勝,送回的很可能是壞消息。

故而,士兵剛取出虎牢關送回的書信,李儒就急匆匆的接過來,迅速遞到董卓的手中,開口道:“岳父,恐怕是壞消息。您快瀏覽,我們好做撤離的準備。”

董卓瞬間明悟,也有些張。他拆開書信迅速的瀏覽,剎那間臉上繃的神消散,眉宇間的愁容舒展,胖嘟嘟的臉上出愉悅笑容。

“哈哈哈……”

帶著一尖厲,卻夾雜著男特征的渾厚聲音響起,回在房間中。

董卓爽朗的大笑了起來。

李儒眉頭一挑,一顆心隨之落地,知道是好消息。可是他的心又有些復雜,劉琦這小子竟然取得了勝利,擊敗了袁紹等人,還真是出人意料。

李儒等董卓的笑聲停止,問道:“岳父,虎牢關是個什麼況?”

董卓把書信遞過去,吩咐道:“看看吧。”

李儒接過來查看,他迅速看完,也忍不住深深的吸了口涼氣,很驚訝劉琦的黃忠和典韋武藝出眾,更驚訝呂布竟然被劉琦使喚,呂布太沒骨氣了。

Advertisement

李儒看完了戰事,想著書信后的容,開口道:“岳父,劉琦這小子公然把張遼調他麾下,還中飽私囊擴軍,實在有些不妥。”

董卓心大好,擺手道:“都說驕兵悍將,一個悍將,怎麼能中規中矩呢?不能用普通人的標準衡量劉琦。文優啊,你能給本相解決問題,本相也給你諸多特權。”

李儒面頰,無言以對。

沒辦法,劉琦打贏了。

董卓站起道:“劉琦這小子在書信中,為李傕、郭汜和呂布等人請功,偏偏毫不提他自己。可是,本相卻不能賞罰不明。這一次,不僅要滿足劉琦犒勞大軍的請求,提供食、糧草和酒水,還要給劉琦嘉獎,要加進爵。”

李儒道:“岳父,戰事才剛開始,只是打贏了第一戰,加進爵合適嗎?”

董卓哼了聲,很不滿的說道:“文優啊,男人的心要開闊些。好了,你去忙吧,老夫進宮面見陛下,談一談劉琦加進爵的事。”

說完,董卓大踏步就離開。

李傕神無奈。

面對劉琦,他生出了捉襟見肘的覺。這小子有出有背景,而且有心計有才華,還能打仗,讓他實在不知道怎麼掣肘。

李傕搖了搖頭也離開,管他的,打贏了總歸是好事。

董卓宮覲見,本沒等侍去通報后回來傳達消息,直接就闖宮殿。他見到正在看奏折的劉協,一手摁著腰間的佩劍,一手握拳,昂首道:“陛下。”

Advertisement

劉協心中厭惡,臉上卻堆滿笑容,詢問道:“董卿今天來有什麼事呢?”

董卓開門見山說了劉琦在前線取勝的消息,迅速道:“陛下,劉琦立下大功,理應嘉獎。”

劉協心中振

皇兄取勝了,也就安全了,不需要遷都長安。

雖然長安是大漢朝的西都,可長安靠近西涼,距離董卓的大本營太近,劉協莫名的覺得不安全,還是好。

劉協心中對董卓雖然不滿,可是涉及劉琦的事,卻達了一致的意見,問道:“你認為該怎麼嘉獎呢?”

董卓直接道:“回稟陛下,臣認為劉琦擋住了袁紹等逆賊的大軍,還一戰擊潰,俘虜萬余人,斬殺數千人,必須重賞。臣建議提拔劉琦為威武將軍,賜爵平侯。”

劉協皺起眉頭,一副不滿意的模樣,說道:“董卿啊,威武將軍是雜號將軍,平侯也不夠響亮。尤其是這次袁紹等逆賊來襲,來勢洶洶。如果不是皇兄出面,虎牢關已經陷危機。這一次的嘉獎,必須破格獎勵。”

董卓心中仔細的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他耐人尋味的看了劉協一眼,明白劉協是要大力提拔劉琦。只不過,他也要大力提拔劉琦,以便于穩固自的地位。

董卓沒有立刻回答,試探著問道:“陛下認為該怎麼加獎呢?”

Advertisement

劉協沒有表態,又把問題拋回去,說道:“以卿家的意見為準,畢竟朕年不懂朝政。”

董卓順勢道:“臣建議,任命為鎮東將軍、舞侯。鎮東將軍一職,備一定的影響力。舞侯的爵位,是樊噲曾經的爵位。”

劉協仍然搖頭道:“鎮東將軍雖然有,卻不是欽定的武將職,不合適。”

董卓是急子,聲音拔高,質問道:“陛下認為呢?”

劉協嚇了一跳,舐了一下,強迫自己鎮定,迅速道:“朝中以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四征將軍,和前、后、左、右將軍為最高,也最有影響力。朕打算,讓皇兄出任左將軍一職,不高也不是最低。”

董卓眼神贊許,說道:“陛下說得對,可以用左將軍,侯爵呢?”

劉協眼中掠過一道,果斷道:“昔日,霍驃騎封冠軍侯,年僅十八歲。皇兄的年紀,比霍去病大一些,也立下大功,朕打算賜爵冠軍侯。”

他有些忐忑。

生怕董卓拒絕。

劉協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極力的提拔劉琦,讓劉琦在朝中為有影響力的漢室宗親,盡快為參天大樹,為他遮風擋雨。

董卓明白皇帝的心思,可是提拔劉琦也符合他的利益,所以董卓直接道:“陛下圣明,就遷劉琦擔任左將軍,封冠軍侯。”

他話鋒一轉,開口道:“劉琦的書信中,說李傕、郭汜和呂布等人也立下功勛,理當嘉獎。”

劉協毫不猶豫的擺手,笑著說道:“這些人的功勞,董卿按照功勛大小排定,朕不手,直接用印。”

“陛下圣明!”

董卓笑著贊許。

實際上,他就是征求一下皇帝的意見,走一個程序。皇帝同意了要批準,皇帝不同意也得批準。前線取得了勝利,他提拔嫡系是順理章的事。

董卓安排人擬定詔書,再讓皇帝用印,最后選擇蔡邕作為朝廷的使臣去前線。而且蔡邕去宣詔,也是帶著犒勞的資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