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后真千金開始做綠茶 第265頁

《重生后真千金開始做綠茶》第265頁

一時間,眾人的目都落在黎枝枝上,各不相同,長公主是一言難盡,景明帝則是意味深長。

黎枝枝被迫了焦點,登時窘迫不已,恨不得迅速拔逃離,自是不可能去怪蕭如樂,便只好輕瞪了蕭晏一眼,要不是他之前教唆,蕭如樂哪懂這個?從來都是向長公主告狀的,這下好了,倒累得自己在當口不尷不尬的,真是一二三五六,沒事找事。

蕭晏:……

他心中開始思索起來:看來以后確實不能蕭如樂的頭了,竟真的變聰明了?

第144章

蕭如樂中了毒, 到底是子虛弱,說了一會兒話,神便出幾分疲憊來, 眾人便都出去了,好讓安心休息。

黎枝枝走在最后, 聽景明帝和長公主談:“阿央中毒的事,先不要聲張, 朕自會派人去查。”

長公主應下, 又道:“宮中人多混雜,要不要讓阿央去臣妹府里住?”

景明帝略一思索, 道:“不必了, 朕自會安排妥當的。”

聞言,長公主也不再多勸, 又說了幾句話, 就帶著黎枝枝告退了, 等出了乾清門,三人順著長長的宮道走,一邊談,長公主語氣怒道:“不知是誰這般可恨,去害一個心智不全的孩子, 還想嫁禍給你, 真真是歹毒至極,等皇上查出來,非他凌遲死不可。”

Advertisement

黎枝枝蹙起眉,不解道:“可是為何要給阿央下毒呢?那樣的子, 也能與人結仇麼?”

“誰知道呢?”長公主冷嘲道:“總有那心思險惡之人, 你多看他一眼都是錯的, 阿央又率真,直來直往,不知忌諱,想來是了誰的霉頭,人記恨上了。”

說到這里,嘆了一口氣,道:“后宮就是這般,哪怕是有口無心的一句話,指不定就得罪了人,如今皇上這還是好的了,你是不知道從前,先帝還在的時候,那宮里頭的嬪妃都斗得跟烏眼似的,三天兩頭折騰,不知多人白白送了命。”

長公主還在年的時候,就沒看那些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腌臜事,包括的母妃,亦是死于宮闈傾軋的爭斗之下,紅枯骨,瘞玉埋香,這也是不愿意黎枝枝嫁給蕭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想到這里,長公主不無怨懟地瞪了侄兒一眼,又仔細叮囑黎枝枝道:“今日之事,不論那背后之人究竟是沖著阿央來的,還是沖著你來的,你往后到底要多加小心,謹慎為上。”

Advertisement

黎枝枝應道:“我明白了。”

長公主依舊是憂心忡忡,蕭晏見如此,便道:“姑姑放心,我會護著枝枝的。”

長公主:……

忽然就更不放心了。

……

卻說蕭如樂中毒之事,景明帝并沒有大張旗鼓地去查,除了原就知道的黎枝枝和長公主、蕭晏三人以外,再無一人得知,乾清宮就如一個鐵桶,把事瞞得風。

又過了幾日,忽然有一個消息悄悄地傳了出來:景明帝中毒了,有人意謀害天子。

僅僅小半天的功夫,一傳十,十傳百,風聲不脛而走,霎時間朝野震,人人驚惶,趙丞相等一應臣子立即宮覲見,皆被拒在乾清門外,值守的侍衛也是三緘其口,只說陛下在休息,不見外人,其他的事一概不知。

正在眾人憂心忡忡,一籌莫展之際,太子蕭晏也到了,眾臣連忙圍了上去,話里話外都是打探,蕭晏道:“孤與諸位大人一樣,也是剛剛才得知消息。”

然而哪怕是太子殿下,景明帝也沒有格外破例,把他攔在了外頭,還讓人傳話道:都跑來看朕,是打量朕快要死了嗎?

Advertisement

這話不可謂不重,眾臣皆是惶恐起來,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帝王那喜怒不定、猜忌多疑的子,又見蕭晏站在原地,不有些憐憫起他來。

雖說皇上近來對太子的態度好了不,也讓他參與朝事了,可父子之間到底還是有隔閡在的,也不知以后究竟會如何……

臣子們各自在心中揣測著,紛紛散去。

……

寧王府。

“皇上中毒了?!”

蕭汶猛地坐直了子,神驚訝,問下人道:“此事果真?什麼時候的事?”

下人垂首答道:“是宮里剛剛傳來的消息。”

蕭汶想了一會兒,將桌上的酒一飲而盡,忽然笑了:“這可是天降之喜啊。”

他說罷,站起來往外走去,步子有些不穩,整個人看起來懶散無比,一路到了花廳,里面傳來人聲談,蕭汶抬手攏了攏散襟,這才舉步進去。

“爹。”

寧王正坐在太師椅上和王妃說話,見了他來,下意識皺起眉,斥責道:“看看你這幅不修邊幅的模樣,統?”

蕭汶不以為意,只敷衍地理了理裳,在椅子上坐下來,開口就問:“聽說皇上中毒了?”

寧王看他一眼,淡淡道:“只是一些捕風捉影的消息罷了,是真是假,還未可知。”

蕭汶道:“您去見一見不就知道了?”

寧王皺起眉,道:“談何容易?今日去乾清宮求見的人,沒有幾十也有十幾,盡數被攔下來了,哪怕是太子也沒有例外。”

蕭汶嘿然一笑,幸災樂禍道:“這不正好麼?可見皇祖父心里忌憚他呢,我看這中毒十有八|九是真的了,只是不知是誰做的……”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