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0163 劉瑾變法

《回到明朝當王爺》0163 劉瑾變法

劉瑾見楊凌目瞪口呆的模樣,心中更是得意。憑心而論,臣只是別人對他所作所為的評價,臣本人可不這麼想,劉瑾何嘗不想做出一番事業來?只是......

楊凌接過劉瑾那本厚厚的奏折打開來一瞧,還別說,劉瑾的奏折絕對沒有那種又臭又長、拐彎抹腳的病,奏折中開門見山便提出朝廷機構臃腫、政令不行、以權謀私、違法紀的形十分嚴重,既而針對時弊,提出變法。

比如任用私人、帶升現象極為嚴重,員不在原省任職的舊制早已無人遵循,正德即位后曾按照劉瑾和楊凌的建議重申此事,發付吏部執行,劉瑾對這一措施極為得意,此次舊調新彈,建議列為朝廷律條,作為考核員的一項制度。

再比如,朝廷對地方錢糧的查盤一直不怎麼詳細,以致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大明稅賦極輕,國庫收,但下層的百姓卻苦不堪言,蓋因朝廷監管不力,下邊層層盤剝加碼,是以瑾決定改變戶部員臨時查各地庫存錢糧為經常制度,且每年盤查達十二次之多。

其外,重新丈量屯田、打擊走私商人、整頓鹽法、酷刑治貪、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文治軍等等林林總總,不但提出了問題,而且每條都有相應的辦法。

楊凌細細看來,不覺大是驚奇,這其中許多觀點都是針貶實弊、一針見,或許是因為劉瑾自已就出貧窮,他那個智囊又是個小小的落第秀才,許多到了朝廷上就被遮掩住的問題卻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劉瑾笑瞇瞇地抿了口茶,耐心地待楊凌讀完,才問道:“楊大人,你覺得咱家這些政策可行麼?”

他雖問著楊凌,卻已得志意滿等著楊凌夸獎了,他的策略中許多都是正確的,但真要執行起來,執行的員本就是個大問題。

Advertisement

比如那條峻刑酷法制貪,楊凌看到那兒就有些想笑,劉瑾做了相后,自已就沒收禮,而且同外廷猜忌廷一樣,劉瑾也信不過外廷,將此事在條陣中明確注明有東廠執行,試問一堆敲詐勒索的子執法肅貪會有什麼效果呢?

重新丈量田畝、依田地數量納稅這一條楊凌是贊同的,他在鳴驛時就遇到過這種怪事,大明建國初的地主,如今已淪落貧農,可是方記載的田畝數還是一百多年前的,依此納稅差點兒沒把那戶人家的上吊。

至于文領兵,楊凌是堅決反對的,不過劉瑾這麼做,是從維護君權出發,楊凌現在已不是初京時的頭小子,不會在面文章上和別人稚的爭個你死我活,聽了劉瑾詢問,楊凌沉一下,嘆道:“公公這番理論,實是大有道理,不過......實行起來大有難度呀”。

劉瑾見他贊同,心中大樂,至于難度......劉瑾樂觀的很。他笑瞇瞇地道:“大人,你覺得我這般呈于皇上,可行嗎?”

楊凌趕道:“呃......有些小問題,比如說,公公認為戶部應該每個月盤查一次各地錢糧,這個......就過于頻繁了,舟車鞍馬不勝勞頓呀,這一撥員出了京,還沒等回來呢,第二撥就得下去了,再說糧賦大多按年收,臨檢頻繁,地方員迎來送往哪還有時間理政務?”

劉瑾聽了連連點頭道:“是了是了,咱家倒忘了那各地的倉不在京里,這個要改,改為一年兩次”。

他拿過奏折了標注了一下,又問道:“還有何不妥?請楊大人多多指教”。

楊凌指著那條文領兵的條文道:“在鳴驛時,那位使大人為文人,不懂軍事,對行軍布陣卻干涉,害得大軍被困葫蘆谷,最后葬軍之中,公公也是深其害呀。

Advertisement

你看這里,這里說設文總制九邊,鎮、巡以下皆節制,如果韃子再來襲邊,讓一個文臣在上邊胡言語一番,豈不壞了大事?”

劉瑾聽的臉一紅,當初他也是胡言語的人之一,最后卻只讓何參將背了黑鍋,他心中也知道外行瞎指揮有很多壞,這一條本是為了表示忠心,那個秀才公自作主張替他加上的。

劉瑾提起筆來,將這一條重重涂去,問道:“大人說的是,還有麼?”

楊凌指著那條“罰米例”,說道:“這個罰米,楊某擔心......”。

劉瑾不以為然地道:“這個還是必要的,洪武年間,貪污六十兩就剝皮塞草,咱家以米銀代刑,已經算是輕的了,吏治之腐敗,必以重刑酷典嘛”。

楊凌似笑非笑地道:“其他的麼,就沒有了,不過......公公還是不應之過急”。

劉瑾以為楊凌有與他爭功之意,怕自已治政有了效,所以只是笑笑,心下不以為然。楊凌知道劉瑾新上任,那番熱忱自已是勸不住的,再者他現在掌著廷中樞,實權比自已要大得多,要不是自已在皇上面前說的上話,恐怕劉瑾會更加不以為然。

楊凌想起當初黃奇胤進諫裁減員落得的可憐下場,不憐憫地了劉瑾一眼,此人雖不可與黃奇胤一個小小使相提并論,可是他這般激進的搞法,勢必要得罪無數的員,那些人縱然不敢當面反抗,時日久了,散沙就會凝礫石,到時候......楊凌輕輕搖了搖頭。

劉瑾又欣賞地看了看手中的奏折,這才問道:“對了,大人來尋咱家可是有甚麼要事?”

楊凌笑道:“正是,楊某尋得兩種異國作,比起大明現有的種,抗旱高產,病蟲害也輕的多,只是......要推廣種植,勢必要先在各地試種,同時培養出一批種糧、教會一批會栽種的農夫。

Advertisement

我已在湖南、蘇杭和京師三地選擇了一縣之地試種,其實這作的效果本是知道的,此舉不過是給朝中百一顆定心丸吃。目前玉米種子暫時只夠各地試種,不過那蕃薯藤極易繁,一塊蕃薯可培植栽種數目的薯藤。

陜西荒蕪,且十年九旱,年年皆有災荒死的百姓,所以本想與劉公公商議,先在陜西一省之地全面播種,除了那些一二等的良田繼續栽種原有莊稼外,可在瘠地、山坡和新開墾的生田栽種,到時百姓不再忍,必然激公公的恩德,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劉瑾聽的怦然心,要是真有這等奇效,救活家鄉無數百姓,我姓談的還不了萬家生佛?這要是回鄉省親......

劉瑾想了一想,卻又謹慎地道:“楊大人,這作真的適宜栽種麼?若是顆粒不收,那時再栽種其他莊稼已經錯過了節氣,陜西一省的鄉親......咱們何不也擇一地試種,等確有效果再推廣也不遲呀”。

楊凌解釋道:“這話原也不差,不過這作是了解的清清楚楚,要眼睜睜等到后年,不但還要有許多百姓苦,咱們解通商的大計就要到影響了。

況且我們只是挑選些收的貧脊土地和原本不栽種糧食的坡地、生地,對陜西一省影響極,我已估算過這些換種新作的土地去年的收,如果公公應允,我可以從其他各地購買相應的糧食運往陜西,先付給種地的百姓,這樣他們沒了后顧之憂,就沒有人會反對了,等來年收后再折糧還來,你看如何?”

劉瑾一聽有這樣旱澇保收的辦法,立即道:“好,一言為定,既如此,就請大人早作準備吧,我回頭知會陜西布政使曹元,大人送去糧種和栽種師傅后他全力配合便是”。

兩個人正在那兒商議著,外邊一個小太監道:“這是哪座宮里的姐姐,怎麼隨便兒往里闖......。哎喲,我的媽呀,奴才參見皇上!”

外邊“噗嗵”一聲,跟著門簾兒挑開,一個紅子大步闖了進來,往堂中一站,雙手掐腰道:“氣死朕了,這皇宮真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誰瞧著朕都不順眼,朕瞧著誰......還是不順眼”。

人兒看見了楊凌,牢發完,才一甩袖子,氣地道:“楊侍讀來了?怎地不侍去告訴朕?”

劉瑾一臉若無其事,利索地出溜下地跪倒在地道:“奴才拜見皇上”。

楊凌瞧著那紅人兒卻發了半天愣,這姑娘烏溜溜一雙俊眼,面桃腮,鼻如懸膽,腰兒扎得細細的,盈盈高高聳起,說話間滿頭青上釵頻搖,倒有六分神似永福公主。

人兒瞧楊凌發怔,忍不住“噗哧”一笑,把纖腰一扭,水袖一揚掩住了口,答答地道:“楊大人忒地無禮,怎麼這般瞧著奴家?”

楊凌心頭一陣惡寒,這時他才認出這扭怩作態的姑娘是正德皇帝扮的,看來他還是下過功夫的,水袖兒一揚,眼兒一飛,那臺風臺步......嘔......

楊凌哭笑不得地拜了下去,說道:“臣楊凌參見皇上”。

這當口兒門簾一掀,又闖進一個人來,如黃鸝鳴柳的聲音急道:“皇兄,皇兄,你倒是換了服......”。

想必那人也看到有外臣在場,頓時住了口。楊凌悄悄抬頭,只見眼前鵝黃曳地,前邊出一對纖巧的靴尖,鼻端已嗅到品流極高的淡淡幽香。

楊凌暗想:“皇兄?這是哪位公主?”

正德哼了一聲道:“換什麼換,偶爾唱個戲開心一下嘛,有什麼丟人的?二十四孝里還有人彩娛親呢,朕這不是演給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哄們開心麼?楊卿,起來吧,這是皇妹永福,不必拘禮”。

楊凌連忙磕了個頭,道:“臣楊凌拜見長公主殿下!”

那雙靴尖微微地退了一步,湖水般波的鵝黃曳地宮,然后才傳來一個淡淡的聲音:“平”。

楊凌頭一回這麼近向下跪,平素和皇帝下跪都象是做戲給旁人看了,隨意的很,可對著人家公主這禮就不敢疏忽,楊凌別別扭扭站起來,飛快地掃了一眼,幾個月不見,永福象了芽兒的柳枝,段兒裊裊的顯得更高了。

似乎喜穿黃,今日仍是一襲鵝黃宮裝,烏發宛宛,黛眉如畫,杏眼如星,俏如畫,只是神氣質比起初見時的稚多了些矜持。

手中捧著龍袍金冠,那眸子與楊凌一就攸地移了開去,婉言向正德勸道:“皇兄,太皇太后也是一番好意,你是一國之君,登臺唱戲自娛一番也罷了,反正都是在宮里面,可你偏要扮作人,莫說太皇太后看不順眼,你沒見母后也神不愉麼?”

正德哼道:“晦氣,下回再唱戲,朕不請們來便是了,還有皇后和貴妃,統統不請”,他余怒未息地說著,一扯腰間绦,將那宮裝了下來,劉瑾忙從地上爬起來,過去幫著他著裝。

楊凌瞧見正德里邊用五彩線系在前兩團東西,撐起來時滿象高聳的口,不好笑地咳了兩聲,勸道:“皇上,您只是閑來尋些解悶的游戲,自然是算不得甚麼的,可是畢竟您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這要傳到外廷耳中,可就驚世駭俗、離經叛道了。

皇上您想想,莫說是您,臣要是扮人,在家里開個堂會上去唱上一出兒,恐怕百彈劾的折子立刻就遞上來了,不罷了我的才怪”。

正德哈地一聲笑,上下打量他幾眼,笑道:“你敢那麼做,娘......你的夫人不生氣才怪。不過......你的扮相一定沒有我俊”。

永福公主看了楊凌一眼,想象他穿裝的樣子,忍不住“吃”地一聲笑,隨即覺得有些失儀,不暈了俏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