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玄幻奇幻 黜龍 第三十四章風雨行(34)

《黜龍》第三十四章風雨行(34)

馮無佚低頭想了一想,認真來問:“聽說幫已經宣告了大魏覆亡,然后要將太后和皇帝送到幫治下以平民份安置?”

“是,你有想法?”

“有。”馮無佚懇切道。“如果可以的話,請首席開恩,讓太后與皇帝送到我那里去供養……不是信不過首席,而是說一方面算我個人對兩位的恩,另一方面是要借這兩位來震懾薛常雄……薛常雄到底是沒能真正割據,沒能離大魏窠臼,總是有效的。”

“可以。”張行略一思索,便給了答復。“但不是供養,而是安置……他們既是平民,可以按照孤寡照顧,卻不能再養尊優了。”

“好。”馮無佚立即起。“如此,老夫現在就回河北,盡量替幫牽扯薛常雄,讓他無法出手。”

“老馮。”張行見對方如此痛快,南北往來不計辛苦,也起懇切給出承諾。“你告訴薛常雄,只要他這次沒有出手,日后又沒有發瘋,我們心里是會有個計較的,總會讓他面。”

馮無佚點點頭,居然直接拱手離去。

目送對方離開,眾人好半天沒反應過來,半晌,還是李定出言:“不對,軍不是還有一部嗎?讓老馮試一試如何?”

“不必了。”張行先是擺手,復又抬手指向了譙城。“諸位,我剛說議和前還有一事要做,正是說要將譙城了斷……待下午援兵到了,借兵勢之威,先讓城搖,然后晚間突襲,天王與十三金剛都要準備妥當,務必置了司馬兄弟,復借此來威懾司馬正,以圖議和。”

弄死了人家爹和叔叔,好達議和?

許多人尚在懵懂,另外許多人卻也醒悟,這些天不停寫信什麼的,卻也讓不人記住了司馬正的尷尬政治立場。

Advertisement

當然,也有人本來就明白,只是計較別的事罷了。

“下午還有援兵?”張世昭略顯詫異。“有多?”

“四萬!”張行口而對。

這一次反過來了,除了極數人外大多數人都知道。

張行沒有扯謊,確實是四萬大軍,有之前去支援淮右盟的四個營,還有淮右盟自己的三萬多人,只不過淮右盟部隊那個尿,除了一萬太保軍和幾千長槍兵外,其余各部將將與對面的淮郡卒相提并論罷了。

但也足夠了,尤其是眼下,尤其是淮右盟的部隊本是黜龍幫常規員力之外的存在。

實際上,本沒有到下午,中午時分,便已經有淮右盟的先頭部隊迫不及待抵達了,而最先發覺這個的敵軍陣營部分,赫然是譙城上的最后一軍殘余。

不知道是不是天熱的緣故,司馬化達居然沒有著甲,只一立在了城頭上,正著這另一支南來的、旗號分明的、本一眼不到頭的援軍若有遐思。

這一支部隊,足以改變兩軍的實力對比,最起碼讓黜龍幫從所謂局部劣勢上徹底翻轉過來。

有意思的是,立在那里的司馬進達居然沒有半分不安之態。

甚至反而有一釋然的覺。

“七將軍。”也不知道看到什麼時候,忽然間,有人小心翼翼來請。“丞相請你去喝酒。”

司馬進達回過頭來,笑了笑:“那就去喝一杯吧。”

那人似乎有些愕然于對方態度,但還是應了一聲,而司馬進達已經走了下去,步城墻的影中。

這一支南來的援軍,加上上午抵達的北面援軍,黜龍軍陡然獲得了近五萬之眾的援護,兵力當場翻番,立即引發了全面震,到了下午時分,東都軍察覺以后,更是全面收,完全放棄了與黜龍軍的小規模纏斗,相對應的,黜龍軍上下則士氣大振,徹底從昨日金甲巨人的影中走了出來。

Advertisement

而這個時候,張行接到了一個意外的、奇怪的,卻似乎又不怎麼意外和奇怪的要求。

“首席,能不能趁著這一戰將老杜留在你邊?”

第一個抵達的淮右盟核心人是帶領數千淮西長槍兵的輔伯石,他來到之后,直接請張行借一步說話,剛一轉到邊角,卻語出驚人。

張行愣了數息的時間,終于意識到是怎麼回事:“你怕他落不得好下場?”

夏日烈下,輔伯石低頭黯然以對:“這是在下唯一能想到的法子了……而且,不是他,也是為了淮右盟的其他兄弟。”

張行嘆了口氣。

坦誠說,他并不確定輔伯石這番話到底幾分是為了杜破陣的前途,幾分是為了自家前途,或者兩者并不沖突,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如果按照對方的要求來做,一來依杜破陣的格和威,肯定不服,甚至會鬧出事來,包括輔伯石在淮右盟那里說不得也會出事;二來,黜龍幫確實需要一個有活力的集團來為黜龍幫做針對江南勢力的緩沖。

所以,他注定不可能答應。

當然,這不妨礙他對輔伯石從此高看一眼。

片刻后,輔伯石明顯失離開了這個將臺側后方營帳的拐角,在許多人的詫異目中回到了將臺,而隔了許久,張行方才緩緩踱步而出。

其人也沒有直接上夯土將臺,只是在下方來看,只見周圍紛紛擾擾,幫數不清的頭領們在相互勾連,也不知道是革命友誼還是私橫行,而絡繹不絕的援軍部隊使得大營陷到了一種近乎于焦躁的境地,所謂到都是塵土飛揚,到都是人。

一切都顯得那麼庸俗,就連今日的風兒都顯得有些喧囂。

但張行只是看了一看,便迎上幾人的目走了上去,然后安然坐在了那面已經被夏風卷起的紅底黜字大旗下,重新加到勸說與討論中去。

Advertisement

“所以,你要我看的是這個?”相隔頗遠的渦河河堤上,司馬正似乎察覺到了真相。“黜龍幫的援軍遠超咱們想象?淮右盟舉全盟之力來援?咱們此戰已無太多勝算?”

“我帶你來這里,真不是為了看這個,而是真為了看風景。”坐在河堤上已經有些微醺的李清臣有些無奈的、被的開始了自己蓄謀已久的表達。“司馬二郎,你覺得這夏日風景如何?我是認真來問。”

司馬正聞言強行收斂心神,四下去……雖說渦河兩岸雙方兵馬犬牙錯,營寨、壘、城池布,數不清的軍士隊列往來不停,甚至他修為高深,就在此時此地也能聞得大營外本方部眾的不安與焦躁……但拋開這些,去了前幾日雨季渾水的渦水卻也清澈了起來;河堤河下花草俱盛,爭奇斗艷;再往遠去看,軍馬營地之外,曠野之中全盤綠意盎然,既是綠木,更多的則是這片膏之地上的莊稼。

當此時也,夏風一,綠浪翻滾,花樹齊搖,河水碧波漾,推陳出新著就往下游而去。

這是雨季之后,典型的夏日的中原地區生機競發之態。

司馬正看了片刻,回頭正道:“夏日風景怡人,可惜我不通文學,難以描述。”

“那就好,那就好。”帶著酒氣的李清臣聞言居然咋喜。

司馬正自然不解。

“我聽人說,天人,一個人,若非心如死灰,斷不會視夏日風景為無的。”李清臣隨即解釋。

“十二郎說的什麼話,我怎麼會心如死灰呢?就憑淮右盟那幾萬在我手下走過殘兵敗將?”司馬正一時無語。“還是說你已經心如死灰了?”

“我若心如死灰,如何要強撐著東都等你來?又如何要帶著最后一口氣來幫你取淮又至于此呢?”李清臣臉頰微紅,失笑反問。“只是覺得你既還能觀風景,便是還能聽勸罷了,否則也不說了。”

司馬正頓了一下,然后正來對:“十二郎,你有什麼話不妨直言。”

“司馬二郎。”李清臣平靜言道。“大概是曹皇叔重傷的同時,我大概也就發覺自己一年半載必死無疑了,那你覺得我這將死之人為什麼要拼卻命又收攏東都等你,又南下淮助你鉗制趙佗呢?反正要死了,在家里躺著,這個時節正是都中酸梅湯盛行的時候,喝湯也好喝酒也罷,一邊喝一邊等死不好嗎?”

司馬正想了一想,略顯猶疑:“前一件事是因為曹皇叔之恩,后一件事是因為……因為你想為東都多存幾分折沖余地?我著實慚愧,不能盡言。”

“都對,但太了……籠統來講就一句話,我覺得做這些事比留在家里等死有意義,哪怕我要死了,這些事也是有意義的。”李清臣娓娓道來,卻漸漸激烈起來。“司馬二郎,我想說的也就是這個,你做事想的太多了,不要老是覺得這麼做值不值得,或者那麼做哪里沒有顧忌好,然后耿耿于懷……要我說你從出仕以來,做的所有事,都是明正大理直氣壯的!

“移鎮東都這件事上,你覺得忠孝皆不得,可我卻覺得乃是忠孝皆得,因為那個人皇帝在那里,你們司馬氏于軍的影響在那里,你留下要麼是父子相殘要麼助父弒君……更不要說,你回到東都,使數萬軍得以歸鄉,使東都百姓和千上萬的大魏得以安頓!

“你想一想,若你不來,東都是不是要淪為白橫秋與張行戰的戰場?他們便是畏是不是也都要著頭皮去爭?最后東都化為鬼蜮?

“所以,你來東都,功莫大焉!

“這件事上,哪怕你父親怨恨你,哪怕大魏已經實際上亡了,哪怕張三那里整日鼓搗他的一份道理拉走了那麼多人,你也是忠臣孝子!你沒有讓自己跟父親一起去弒君,沒有讓自己跟那個皇帝去作孽,反而護住了那麼多人!足夠好了!”

司馬正依舊一言不發,只是盯住眼前將死之人。

而后者在了幾口氣后繼續緩緩來言:“司馬正,人生于世太難了,如我這種本沒有多天賦還自以為是的人,年浪費,中年蹉跎挫,一輩子能在死之前做點事……就是你說的,能替有知遇之恩的曹皇叔維持幾日局面,能讓東都不死人的把你迎進來,能替你鉗制一下趙佗讓他降服,我已經很知足了!

“這幾件事,在張行李定思思姐和你這種人看來本什麼都不算,但那又如何?我盡力而為了!我雖死,做的事卻能影響下去,哪怕后來人不知道我是誰,我也使一些人一些事往好了去。更何況,還有安一舍之丈夫;救一命之良人;鳴一怒之豪杰……這些人難道不該稱贊,難道活的沒意思?而你呢?與我相比,與這些人相比,你空有這般能耐,行事卻瞻前顧后,輕重不分,糾結這個,纏怨那個,這算怎麼一回事?”

“慚愧。”司馬正終于勉強開口。

“司馬二郎,我這里有一番道理,你且聽著。”下午下,李清臣面紅的有些不正常。“這天下事有一舉必有一得,不過這個得并不定是立即就能得,可能會先失再得,可能是己失他得,可能是死后再為生人得……所以,你有舉天下事的能耐,就不該不舉,你有使天下得的本事,就不該不做……你說對不對?”

司馬正看著對方,終于低頭:“那該怎麼做呢?”

“張行愿意換將軍以下所有俘虜,外加東都北面的大半個河,換取兩家罷兵,修約不戰三到五年。”李清臣緩緩給出了條件。

話到這里,李清臣如蒙大赦,整個人都萎靡了下來,干脆躺倒在了河堤上……他已經盡力了,若是司馬正還鉆牛角尖,那他這個廢人、死人就真的沒法子了。

司馬正聞言站起來,遠遠著南面的喧嚷,過了許久方才都沒有吭聲,但似乎是意識到這麼做的不妥當,意識到后等他答案的這個人都快死了,他還是嘆了口氣,說出了最后的癥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