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星漢燦爛,幸甚至哉 100.第100章

《星漢燦爛,幸甚至哉》100.第100章

  「兒臣早說了,五妹這樣下去是不的。唉,看看將母后您氣什麼樣了,回頭太子定然心疼。」太子妃坐在皇后榻邊,細聲細氣的說著話。;

  「母后久居深宮,好些事都不知道。五妹收容了許多遊俠兒,嘖嘖,外面傳的可難聽了。太子囑咐兒臣不要跟娘娘提,唉,可是這不提也不行啊。就是因為母后對五妹的品一無所知,這才被氣倒的。若是早有所聞,也不至於今日了兒臣不敢父皇母后的決斷,不過兒臣以為,不下重責,不見奇效。父皇心廣闊,行事果決,只盼母后莫要心才好。要知道溺無益,責罰也是為了五妹好啊。」

  太子妃說的滔滔不絕,只顧自己說的痛快,皇后卻漸漸黯然。

  商不屑一顧。架橋撥火,火上澆油,這是什麼新鮮事嗎,俞鎮上的大媽大嬸們都是箇中好手,從小見得多了。雖然太子妃適才說的話,從字面上看都沒錯,可商很清楚並非出自好意。

  於是,決定胡攪蠻纏。

  「太子妃說的太重了吧,不過是養了幾個好手的罷了,看家護院嘛,也免不了的。殿下說的,倒像是五公主都謀反作了。」

  太子妃皺眉道:「那些哪是尋常看家護院的,而是」咬住。知道是一回事,可說出口又是另一回事。;

  商一臉的天真:「而是什麼太子妃教教我,遊俠兒手好,除了看家護院,還能做什麼呀」沒嫁人,什麼都不知道。

  公主養面首有什麼稀奇的,差別在於什麼時候養面首而已。守寡後養面首,那剛需,生兒育後養面首,也算有職業道德了。前三位已婚的公主中,大公主偏好結青年吏,三公主鍾鬱郁不得志的儒生,大約只有二公主能保證乾乾淨淨了。

Advertisement

  不過像五公主這樣婚前就養面首的,的確有些過了。可既然那位未來的五駙馬也是位眠花宿柳的好手,那麼也算登對了。

  太子妃皺眉道:「那些遊俠兒大都面貌俊秀,格健壯。公主甚為寵一群男男笙歌夜宴,行獵遊玩。有些家教嚴厲的大人都不讓兒進五妹的公主府呢。」

  商嘟道:「不進就不進唄。有人熱鬧,有清淨,本就不是人人都合得來嘛。」

  太子妃怫然道:「這怎麼行倘若我等子人人都學五公主這樣,那豈不是世風大

  「殿下您想多了。公主和尋常子怎能一樣,便是與諸皇子妃王妃都不一樣。」商悠悠然道,「新婦可以換,兒能換麼。」;

  太子妃瞬時啞了。

  定定看向商,似乎在掂量孩話中的深意,商也微笑著看回去。

  投胎是門技活啊,話說怎麼不穿公主呢,不然此刻養面首的就是自己了啊,看凌不疑還能不能將自己關在宮中。唉,他現在到底在幹什麼呢。

  皇后側頭不語,角慢慢彎起。

  接下來太子妃就沒什麼可說的了,既不願留在長秋宮侍疾,便只能說兩句場面話意思意思,隨後託言不打擾皇后歇息,行禮告退了。

  商看著太子妃離去的背影,緩緩坐回皇后旁,從鼻子中重重哼了一聲。

  皇后點點的腦門:「淘氣包。」隨後,嘆道:「不過也沒說錯,五公主這樣行事,未免委屈了越家駙馬」

  商無奈道:「娘娘,咱們先別管未來的五駙馬委不委屈,先管管太子殿下吧。太子妃這樣,太子也很委屈啊您別罵我大膽放肆,誰也不是瞎子。」

Advertisement

  「太子妃並無過錯。」;

  「照娘娘這樣說,我也沒什麼過錯啊,凌大人天天看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照理說,儲君的新婦應該加倍難當才是。可如今看來,太子妃可比我過的容易多啦,太子多麼仁善厚道哪」商低聲嚷嚷著。

  皇后忍俊不,搖搖頭。

  「您再比比二皇子,太子真的委屈的。」商繼續上眼藥。不論家世,相貌,才幹,心,子嗣,二皇子妃都甩太子妃七八個馬太子妃至今膝下空空。

  皇后沉默了,復嘆:「還是當初定親太早了。」

  這是一個經典的話題:為什麼同一個爹,庶遠遠比嫡嫁的好。

  因為嫡長大時老爹還是村東頭的廩生啊,當然只能把兒嫁給村西頭秀才的兒子,門當戶對嘛;可庶長大時,老當益壯的親爹已經居高位,當然可以讓兒嫁的顯赫啊。

  所以,結論是,對於一個穩定繁榮的家族而言,前面的兒會較有利,因為可以早早掌握資源和話語權,而對於一個上升期的家族而言,況就會相反。;

  當初給太子定親時,皇帝的小朝廷還朝不保夕,因為需要拉攏地方族的勢力,就給不滿十歲的長子定下了太子妃的家族。可之後皇帝的事業節節高升,待到二皇子長大時,已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割據勢力了,並且瞎子也能看出統一之勢了。於是二皇子的擇偶範圍就能比胞兄足足高出幾個檔次。

  皇后再嘆:「君子一諾,駟馬難追。陛下是守信之人,我們不能因勢毀諾啊,世人都看著呢。」

  商只好跟著一起嘆氣。其實早發現了,皇帝老伯什麼好,文武雙全,經天緯地,還深意重,寬厚仁慈就是有些好名。

Advertisement

  「既然有幸當了太子妃,還整日委屈什麼啊。」商也嘆氣了,「我在娘娘邊這幾個月,就沒見過太子妃幾回笑臉。」

  皇后頓了一刻,才道:「其實,當初太子已有心上人了,那子家世人品都不遜於二皇子妃,可惜」搖搖頭。

  商瞪大了眼睛,更加同太子了。

  「那那那,那子如今在東宮裡麼是哪位良娣」商好激。;

  皇后道:「沒有。太子說心高氣傲,便讓另嫁了。」

  「做儲君的良娣也不算辱沒呀。」商覺得好可惜。太子妃日子過的太舒服,就是因為沒有對手吧,太子的其餘姬妾都沒有威懾力啊。

  皇后眼神悠遠,回憶道:「那年太子妃有孕,卻不知為何與太子爭執起來。太子負氣之下推了一把,太子妃腹中的胎兒就這麼沒了,侍醫說,以後也不容易有孕了。」

  商呆了。

  過了半晌,才重重的道:「這樁婚事就不合適唉,若是當初婚事沒就好了。」

  皇后覺得有趣:「這話當年有人也說過。」

  「是誰。」

  「子晟。」

  商立刻閉上

  皇后道:「當時子晟還小,卻老氣橫秋的對我和陛下說,這樁婚事不該辦。陛下不理他,他就跑去向太子諫言,讓他將心有所屬之事告訴太子妃,最好由太子妃家族提出推辭,不說齊大非偶,兩廂不般配,至太子心有所屬,將來在其他好好補償他家就是了。」;

  「那太子照辦了嗎。」商小聲問。

  「唉,太子面活心,又不敢違抗陛下。還是子晟私底下找人去告知太子妃實,再由決定是否告知家中父兄叔伯。」

  「嗯,這個辦法好。」商想了想,點點頭,「後來呢。」

  「婚期到了,婚事照舊。」皇后道。

  商覺得自己應該把人想的善良點,就問:「是不是太子妃的家族不願意捨棄這門婚事。」

  皇后笑容有些微妙:「當初陛下能與之結親,那家人品還是不壞的。是太子妃,什麼都沒說。」想來從那時起,養子就這位未來的長嫂有了看法。

  商饒有意味的搖搖頭:「太子妃想嫁皇家,這也不算是錯。不過,是有過推辭機會的」食得鹹魚抵得吧。

  估計皇帝老伯也對這位大兒媳不大滿意,自太子以下,他就再也沒有給兒子們定過親,二皇子是自由,三皇子是不婚族,四皇子五皇子排隊中,六七十皇子還在發育。;

  「不對啊。」商忽想到,「都說江山易改本難移,太子生來一副好脾氣,眾人皆知,為什麼會和太子妃起爭執啊。」

  皇后憂慮道:「這我也不知,他們都不肯說。不過」出調侃之意,「子晟應是知道的。可恨這豎子嚴的很,將來你哄著他說出來,別忘了來告知我。」

  商無奈:「行,承娘娘您吉言,我也盼著能有哄好凌大人那一天呢。」

  皇后開懷不已,直接笑倒在床頭,笑夠了,才挨著商的手臂,慢慢靠回囊。

  「好,連太子的事都與你說了,如今該到你了。我來問你,你喜歡子晟麼」皇后和的問道。

  商毫不遲疑:「喜歡。」

  「你覺得子晟為人如何」

  商沒有立刻回答,幽深的思緒像水珠一般,順著記憶的線緩緩延開去,然後水珠氤氳在腦海深,消融不見。

  許久後,才道:「起初,我以為凌大人是聖人書上說的那種古代的有德君子,大仁大義,寬厚仗義。上能輔佐君王,就盛世宏業,下能解民倒懸,鋤強扶弱。」;

  「現在你發覺他不是這樣的人」皇后輕聲問。

  商搖搖頭:「他是好人,但也不全是好人。」

  「他其實疑心病很重,但他疑心的不是麾下將領的忠臣,而是我對他的心意。我好端端的一句話,一件事,他總能想到匪夷所思之去,然後和我負氣的鬧上一場。若換做家父那樣的人,大約想都想不到。」

  蕭主任起初也不程老爹,程老爹不也喜孜孜的把日子過了下去,後來天長日久,夫妻就真的有了。更別說桑氏了,剛開始心裡還有白月呢,三叔父不也裝聾作啞了麼。

  就凌不疑特別突出,與眾不同

  「他不止多疑善思,還暴躁易怒。明明他在別人跟前都溫文有禮,哪怕一位默默無名的鄉間老者,他也能待之以禮,耐心應答。」

  商抬頭向前方,「可他裝的很好,無人察覺這些。於是便眾人稱頌他溫文敦厚,端正有禮,有古君子之風。」

  皇后靜靜的看著孩:「既然他有諸多不足,你還說喜歡他。」;

  商笑了,出白生生的可牙齒:「喜歡。仿佛比以前更喜歡了。」

  「以前我喜歡凌大人,只當他是高懸天上的明月,遠在山頭的蒼雪,書中的那些人高山仰止的先賢。可現在,我知道他是有悲有喜有的人。」

  曾想將他放在高臺上做為一個拜的偶像,可是他非要打碎的計劃。

  皇后笑意更盛。

  商是見過最生鮮妍的孩,總讓想起年時與父親在鄉間看見的那些山花野蔓,肆意瘋長,自由自在,又乾淨明的像山澗溪水。你永遠也猜不到下一句會說什麼,腦中想的是什麼以及接下來會惹出什麼事。

  「子晟到底在我邊待了幾年,我心裡有數。他心裡有個結。這個結既除不掉,也說不出。」皇后平平向後躺下,低聲道,「當初陛下擔憂子晟遲遲不肯婚配,可我卻擔憂,將來到底有沒有人能知道子晟究竟是個怎樣的人,還是永遠無人能及這些了。難道他就永遠裝著那副溫文有禮的樣子,過一輩子麼。」

  「還好有你。子晟沒挑錯人。」皇后緩緩闔上眼睛,倦怠的睡去。;

  商看著沉睡的面容,小心的為蓋好絨毯,然後挨著床榻坐到地上,以肘撐頭,閉目養神。

  大約是因為深宮寂寞,生活節奏徹底緩慢下來,最近有很多時間好好思考自的問題。兩輩子下來有了兩個母親,都是明犀利之人,知道如何獲得最大的優勢,無論最初的環境多差,最後都能為人生贏家。

  從年起,就十分贊這種人生態度。

  人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兒算什麼,以後還能生,可自己的人生卻只有一次。哪能像祖母那樣,青春守寡,為了兩個兒子是沒改嫁,辛苦孤寂一生。

  可現在想想,兩種人生態度都不能算是錯的。

  前者,固然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可難道沒有妥協的辦法嗎。俞母要追求新的人生,所以就必須像修剪岔枝一樣把兒剔除去嗎不是要生母哄著陪著親昵著,而是在最需要人生指點的時候,只要有人拉一把,也許能走上一條更明順暢的道路。

  後者,固然埋沒了自己的一生,可是為這樣人的孩子,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吧。;

  皇后其人,溫和,良善可欺,既無越妃那樣明睿冷靜的心智,也無蕭夫人那樣果決斷然的氣概,但商更願意做的孩子。果是皇后的孩子,自己一定不會像五公主那樣傷的心,會好好孝順皇后,做一個像二公主那樣的好兒。

  不知不覺,商也幽幽的睡去了。耳邊約是江南小鎮淅淅瀝瀝的雨聲,溫細緻的老婦嘮叨,可再也回不去了。

  腰酸背痛的醒來,窗外已經天黯淡了。商哎喲一聲跳起來,趕輕輕搖晃皇后。下午睡夠了,晚上該失眠了。

  興許是湯藥起效了,也許是和商聊累了,皇后這一覺睡的格外香甜深沉,醒來後竟有幾分神抖擻之態,翟媼喜不自勝,顛顛的出去張羅吃喝。

  商和皇后正商量著晚上是不是來一頓熱乎乎的羊湯餅,卻見翟媼一臉茫然的進來,沒頭沒尾道:「那個岑安知的小徒弟,面龐白淨有酒窩的,娘娘知道吧。適才他忽跑來長秋宮,跟我說了句話,然後飛快跑走不見了。」

  皇后玩笑道:「定是岑安知遣他來著傳話的。他說了什麼,莫非陛下要納新寵了。」

  翟媼道:「不不,他說,十一郎惹惱了陛下,陛下要重責陛下要打十一郎」

  商倏的立起,滿臉驚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