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967章 趙禎的為君之道(今晚一更,明天補……)

《北頌》第0967章 趙禎的為君之道(今晚一更,明天補……)

(4, 0);

  來人直言道:「王大將軍,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

  「滾!」

  王凱惱怒的喝罵了一聲。

  來人也不惱,只是乾一笑,離開了王凱所在的城頭。

  副將在一旁長吁短嘆的道:「這群傢伙,想軍功想瘋了,戰場上哪有互相推讓的道理。」

  王凱咬牙切齒的捶打了一下面前的垛口,憤恨的道:「他們不是瘋了,他們是想告訴本國公一聲,他們的人到了。」

  副將一愣,愕然的看向了城外,除了古北口的軍和叛軍以外,不見其他兵馬的影子,便疑的看向了王凱。

  王凱見副將一臉疑,憤憤不平的道:「你都能看出道理,姓杜的那個老傢伙怎麼可能不懂。能爬到軍大將軍位置上的,沒一個是簡單的角

  他找我放水是假,告訴我他的兵馬到了是真。

  他其實是想提醒我,讓我別一怒之下為難他派過來的。」  本章節來源於🎆sto🍍.com(5,0);

  副將一臉愕然。

  王凱沉聲吩咐道:「去,仔細挑選三千騎,準備出擊,著忠武將軍常山領隊。」

  「您剛才不是……」

  「剛才是剛才,現在是現在。姓杜的既然手了,那我們就沒辦法獨軍功,再遲疑下去,恐怕軍功都要被他搶了。」

  「卑職馬上去……」

  「讓將士們帶足了口糧,叛軍肆過的地方幾乎不會留下任何可吃的東西。」

  「喏!」

  副將下了城頭,快速的挑選了三千騎,同時吩咐忠武將軍常山領隊。

  待到在外撕殺的古北口軍腰間別著叛軍腦袋,驅趕著叛軍俘虜進到古北口以後,忠武將軍常山立馬率領著三千騎衝出了古北口。

Advertisement

  誠如王凱所料,在古北口的軍追著叛軍衝出去五十多里地以後,發現了雁門關軍的蹤跡。

  同樣是一支軍的主將,王大將軍能調三千騎便宜行事,杜大將軍也能。(5,0);

  兩支軍,總共派遣了六千騎從兩面絞殺。

  叛軍被殺的潰不軍。

  說來也是好笑,明明叛軍的數量超過了騎不知道多倍。

  可在對上的騎以後,他們本就沒想過死磕,腦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逃命。

  然而,無論是逃命,還是死磕,他們的結局都是註定的。

  騎皆是一人雙馬,都是一等一的良馬。

  叛軍中間上百人面前才能分到一匹馬,並且還是劣馬。

  論速度,本不是騎的對手。

  他們逃跑的唯一好,就是可以死的慢一點。

  因為選擇死磕的話,很有可能會死在當場。

  唯一的活路,就是投降。

  反正他們在大宋已經在最底層了,投降以後待遇也不會變。

  只是無論古北口的軍還是雁門關的軍,似乎都沒有收繳太多俘虜的意思。(5,0);

  朝廷的命令還沒有傳達到,所以他們有許多可乘之機。

  他們如同牧羊犬一般,驅趕著叛軍在一府之地狂奔。

  他pan們追在後不斷的殺伐,既不將叛軍們一口氣殺絕,也不給叛軍們任何息的機會。

  叛軍們就像是疲於奔命的綿羊,除了奔跑,再也做不了其他。

  七日。

  騎斬殺了足足三萬多叛軍。

  與此同時,朝廷下達了軍令也到了。

  王凱率領一萬兵,兵出古北口,將早已疲憊不堪的叛軍,一舉殲滅,僅有叛軍首領林文龍率領著三百親信,躲進了大山。

Advertisement

  王凱率軍山三日,找到了已經被親信砍了九段的林文龍,也擒拿了那些砍死了林文龍的親信。

  林文龍是一個貪婪的人,所以他的親信跟他一樣貪婪。

  他的親信跟著他,看不到能共闖一番大業的希,就惦記上了他搜刮來的錢財。(5,0);

  於是,林文龍被砍了九段,錢財被親信瓜分一空,準備拿著錢財去逃命。

  但卻沒有逃過王凱的搜捕,最終被一舉擒拿。

  王曾坐著老牛車日夜不歇的趕到了雁門關的時候,叛已經被平定。

  留下的只有一地的骸和殘檐斷壁。

  到都是一片焦土。

  看的王曾老淚縱橫。

  若不是不斷的有宋人從應州等地的山林里走出來,出現在了焦土上,王曾估計得哭死。

  王曾一邊帶著人安民,一邊吩咐應天府調集常平倉的糧食過來賑濟災民。

  同時,王曾寫了一份參奏杜伊和王凱的奏摺,派遣快馬送往了汴京城。

  王凱和杜伊請功的奏摺,跟王曾參奏他們二人的奏摺幾乎是一前一後了汴京城。

  趙禎拿到了三份奏摺以後,拿不定主意,吩咐陳琳請寇季宮商定。

  資事堂並排放著兩張躺椅,躺椅旁邊擺著矮幾,矮幾邊上跪坐著兩個宮娥。(5,0);

  趙禎和寇季一左一右躺在躺椅上。

  自從王曾離開了政事堂以後,政事堂就剩下了寇季一個桿司令。

  趙禎暫時還沒有庭議新的參知政事的人選。

  所以如今政事堂是寇季一個人的辦公之所。

  資事堂是他們兩個人的辦公之所。

  沒有一群老夫子圍在耳邊嘮叨,趙禎和寇季就灑了許多。

  他們二人信奉的是,只要能把朝政理妥當,他們就算是躺著理政務,也無所謂。

Advertisement

  滿朝文武對寇季一個人霸著政事堂,對寇季和趙禎霸著資事堂,沒有任何意義。

  滿朝文武心裡都清楚,如今的朝廷,就趙禎和寇季說了算。

  他們手握著大宋的兵權跟滿朝文武講道理,沒人講得過他們。

  任何企圖進到資事堂分他們權力的人,最終都會變他們的手下敗將、或者門下行走。

  呂夷簡和王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5,0);

  所以趙禎和寇季如今不出去欺負人,沒人在意他們在宮裡是如何辦公的。

  趙禎張開,靜等著宮娥將一枚杏子餵到了邊,一邊咀嚼著杏子,一邊道:「四哥,應州那邊的事有點難辦啊。

  杜伊和王凱斬首三萬多,俘虜十多萬人,算是我大宋近一年多以來最大的軍功。

  如今他們手底下的將士都盼著賞賜呢。

  可王曾上書跟朕說,王凱和杜伊明明有一舉剿滅叛軍的實力,卻一直追著叛軍跑,導致許多地方的百姓被叛軍殘害,罪大惡極。」

  寇季拒絕了宮娥伺候自己吃茶,他自己端起了茶杯淺嘗了一口,沉著道:「家是覺得兩邊都沒有錯?」

  趙禎點著頭道:「朕當然知道杜伊和王凱有實力一舉剿滅叛軍,可朕的軍令不到,他們即便是便宜行事,也沒有狄青那麼大的自主權。

  畢竟,他們派遣六千騎只能擊潰敵人,想要將敵人徹底剿滅,還差了點。

  所以他們只能追著叛軍跑,將叛軍的心神和力耗盡,等朕的軍令一道,他們就能快速的率領重兵出擊,殲滅所有敵人。(5,0);

  所以他們的做法不算是有錯。

  可王曾言之有,他在奏疏中明確的告訴朕,他已經抓到了王凱和杜伊為了貪功,驅使著叛軍殘害百姓。

  百姓們的慘劇,朕已經通過武德司了解到了。

  朕覺得他們雙方都有理。

  你說說,既然雙方都沒有錯,那錯在誰上?」

  寇季聽完了趙禎一席話,沉默了許久,最終緩緩開口,「誰都沒有錯。」

  趙禎反問道:「那百姓的慘劇怎麼解釋?」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家明明心裡清楚,何故問臣呢?」

  趙禎坐起,盯著寇季認真的道:「朕想聽聽四哥的高見。」

  寇季沉了一下,道:「朝廷為了防止武將作,所以定下了鐵律,武將無令不得擅自出擊。為了是保全家國天下。

  家能將指揮大軍的權力給武將,並且許了武將便宜行事之權,甚至將十五萬給了狄青,由狄青一人掌管,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5,0);

  至太祖、太宗、先帝,做不到家如此壯舉。

  所以家沒錯。

  王凱和杜伊遵令也沒錯。

  王曾彈劾他們也沒錯。

  因為王曾說的對,他們有足夠的兵力快速的鎮,卻坐在關口等命令,害了應州等地的百姓。」

  趙禎緩緩躺下,一臉自嘲的道:「都沒有錯?難道是那些無辜百姓的錯?朕不是那種喜歡阿諛奉承的人,也不是那種自欺欺人的人。

  是朕的問題,朕不會不認。」

  寇季看向了趙禎,「家覺得此事是自己的錯?」

  趙禎咬了咬牙,「朕要是多給他們一些便宜行事之權,百姓們也不會遭殃。」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軍如今算得上是四海之最強的兵馬,數千還看不出什麼,可一旦過萬,那就是一十分強橫的力量。

  他們若是為禍,危害遠比叛軍要大。

(5,0);

  家能容忍他們調遣三千兵便宜行事就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家不必自責。

  家若是許給他們太大的便宜行事之權,固然能護佑一方百姓平安,可也將一柄刀懸在了大宋朝所有人頭上。

  為了大宋朝大部分人的腦袋,選擇犧牲一小部分是在所難免的。」

  趙禎幽幽的道:「朕以為,在朕的治下,百姓們會安居樂業,所有的人有事做,所有的孩子有書讀,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可現在看來,朕要做的還有很多。」

  趙禎側頭看向了寇季,認真的道:「寇公告訴朕,四哥乃是天授之人,既是天授之人,就沒辦法在不增強地方大將軍便宜行事權力的況下,讓百姓安居樂業嗎?

  就沒什麼兩全其的辦法嗎?」

  寇季聽到趙禎此話,躺在躺椅上足足愣了許久。

  他怎麼也想不到,寇準居然會將自己的猜測當一個事實,告訴趙禎,讓趙禎認定自己是什麼天授之人。(5,0);

  難道趙禎這些年信任自己,將許多大權給他,就是因為相信了寇準的話,堅信自己是什麼天授之人,而非誼所致?

  寇季很想問這個問題,可最終還是沒有問出口,他只是曬笑了一聲,道:「什麼天授之人,你我君臣早已認定,這世上沒有鬼神。

  既然如此,又何來天授之人一說?

  臣一所學,皆是名師教導所致。

  只不過家師乃是山中的閒雲野鶴,久不面,所以無人知曉罷了。」

  趙禎一愣,急忙問道:「難道寇公騙了朕?」

  寇季挑著眉頭道:「家難道不問家師在何嗎?」

  趙禎搖頭直言道:「我大宋閒雲野鶴多了,於山林中,不願意為朕所用,朕也不強求。朕有你輔佐,已經很滿足了。

  再貪心,朕怕多即是禍。

  如今大宋依照朕和你的計劃緩緩前行,往後的路雖然不怎麼明朗,但你我已經有了目標。(5,0);

  若是再請高人手,恐怕會將朕和你的計劃破壞的面目全非。

  到時候朕和你多年的辛勞,恐怕就要付之東流。」

  寇季讚嘆道:「家還真是知足常樂啊。」

  趙禎苦笑著道:「朕也貪心,只是朕知道。一個人跟一個人的想法不同。朕不可能讓所有人的想法都跟朕一致。

  所以朕想求賢才,但卻不喜歡賢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朕上,或者是強加到大宋上。

  我大宋,有一個想法就夠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