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梁適一愣,急忙道:「依照規矩,有錢、布、人參、皮草,以及一些海邊出產的珠類。」
寇季詢問道:「價值幾何?」
「七萬貫左右……」
「……」
依照大宋如今的規矩,藩屬中,國主一下的藩王,朝貢的歲貢價值超過了十萬貫。
韓地之所以給的,是因為趙禎將其中一部分劃給了自己的閨當例錢。
「七萬貫,不多不剛剛好。」
寇季笑瞇瞇的道:「不過細細算起來,應該還是家吃虧。我祖父修築的那一座學宮,雖然只是修建核心的部分,花費恐怕也在百萬貫以上。」
梁適哭笑不得的道:「寇公的學宮就營造一次,但是朝貢咱們得歲歲獻上來,不一樣的。」
寇季瞥了梁適一眼,沒好氣的道:「歲歲上貢,不吃虧。歲貢就是穩定邊市的基。只要歲貢在,邊市就在。每一年,是邊市,就能給韓地帶來大批的商稅。遠遠超過了歲貢不知道多倍。 立即訪問STO ⓹ ⓹.COM,獲取最新小說章節(5,0);
回頭你回去以後,讓天賜學著渤海府,在海邊開設一些碼頭。
一是為漁民們提供便利。
二是為水軍們提供便利。
三是吸納過往的商客。
大海是一片寶地,只要我們學會利用,會賺的更多。
所以不要把目放在七萬貫上面。」
邊市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東西。
就拿很久之前大宋和遼國開通的邊市講。
大宋每一歲向遼國進獻二十多萬貫的歲幣,向遼國表示臣服,同時也藉此打開了遼國門戶,跟遼國建立起了通商。
大宋每一歲向遼國進獻二十多萬貫,但是通過邊市能賺回來十數倍。
遼國看似拿了二十多萬貫歲貢,占了大便宜。
但卻不知道民間更多的資產流向了大宋。
所以以歲貢敲開門戶,開設邊市,到底是誰吃虧,誰占便宜,很難說。(5,0);
史書上,李元昊在建立了西夏以後,大概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果斷的關閉了西夏和大宋的邊市。
但西夏大多數土地都十分貧瘠,更有大片土地是沙漠。
所以產出永遠跟不上需求。
最後不得不重新開放邊市。
大宋給西夏的歲幣,只不過是西夏民間的錢流到了大宋,然後大宋取了幾乎七八傭金,再把剩下的給了大宋而已。
只是名頭上不好聽。
若不是西夏和遼國經常發戰爭,通過戰爭從大宋掠奪的話。
他們估計能被大宋借著邊市給死。
畢竟,西夏和遼國的商人,本不是大宋商人的對手。大宋商人往往可以用極低的價格,從西夏和遼國拿到價值很高的東西。
比如一個陶鍋換人家一隻羊。
如今韓地跟大宋易也是如此。
只不過雙方都收取稅收。(5,0);
雙方都是明的人在做易。
中間不存在價格上的欺騙,也不存在好東西賤賣的事。
所以易比較公平。
韓地人口,需求低、產卻富。
大宋人口多、需求多、產也富。
雙方易,韓地會稍微占一點便宜。
梁適聽完了寇季的話,趕忙躬道:「老王爺教訓的是……」
寇季對梁適擺了擺手,「下去休息吧。回頭我會派人將國書遞給家,到了除夕夜,你帶著人直接宮覲見就是。
你可以在汴京城走走,看看韓地缺什麼,可以購買一些帶回去。」
梁適鄭重的點頭。
梁適下去以後,寇季就吩咐人將寇天賜書寫的國書送進了皇宮。
然後自己向書房走去。
一進書房門,就看到劉亨坐在哪兒。(5,0);
「有事?」
寇季詢問。
劉亨鄭重的點頭,「伯敘差點被人架空了……」
寇季眉頭一擰,「你這兩天不見人影,是不是泡在驛館,跟東過來的人了解伯敘的近況?」
劉亨面凝重的點頭。
寇季坐到了劉亨邊,詢問道:「仔細說說,伯敘怎麼被架空了?」
劉亨咬牙道:「那些大儒們欺伯敘年,想攬了西所有權力。」
寇季皺眉道:「既然是大儒,就應該去教書,不應該手政務。」
劉亨瞪著眼道:「我手下的人宰了半數,算是將他們這個心思下去了。不過我害怕他們捲土重來。」
寇季問道:「還有其他問題沒有?」
劉亨點頭道:「我手下的那些人,都是棒槌,只知道打打殺殺,不懂得文治,不懂得經營。那些大儒們又只顧著爭權。
所以伯敘在西遲遲打不開局面。」(5,0);
寇季思量了一會兒,道:「你回去一趟吧。」
劉亨搖頭道:「兵馬在伯敘手裡握著,他們翻不起大浪。只要那些人有異,伯敘就會下殺手。我需要一些信得過的人,去幫伯敘打開局面,順便幫著伯敘經營西。」
寇季沉聲道:「你真的不去看看?」
劉亨再次搖頭,「只要手裡有兵,足以震懾住所有人。遷移到西的宋人不多,所以西大部分都是倭人。
倭人崇尚力量,只要我力量一直是最強的,他們就會自覺的跪到我膝下。
種世衡是個聰明人,只要你我還活著,他不敢打伯敘的主意。
所以我只需要派遣一些信得過的人幫伯敘打開局面足以。」
這就是底蘊的差距。
雖然劉亨這些年積攢了一些底蘊,可是跟其他幾家,本就沒辦法比。
加上劉氏的人被趙禎殺了一茬子,底蘊就更。
同樣是武將,朱能、高恭、李昭亮幾個人那邊就不缺人用。(5,0);
寇季思量了一下,「竹院的管事,還有以前寇府的管家,雖然算不上什麼大才,但是做幕僚綽綽有餘。
伯敘要統治西,就不能假借他人之手。
所以他需要的是幕僚,而非王相。
我府上的兩個人過去做伯敘的幕僚,必然能幫伯敘打開局面。
我寇氏在韓地用的政令,也可以謄抄一份,讓他們帶過去,給伯敘參考。
我再調一批生意上的管事過去,幫伯敘將西的生意做起來。」
劉亨聞言,鄭重的點頭。
寇府的管家,那可不是什麼小角。
無論是以前的寇忠,還是現在的寇福、寇閔,都不是什麼簡單的角。
他們坐鎮人前,或許底氣不足。
但是他們居於幕後,出謀劃策,絕對要比一般朝堂上的員厲害。
幫著劉伯敘治理西,綽綽有餘。(5,0);
最重要的是,忠心可靠。
寇季見劉亨點頭答應了,繼續道:「你再給伯敘去信一封,告訴伯敘,那些不聽話的大儒們就別用了。
讓他們去教書,讓劉府的部曲去盯著。
有異就砍了。
其他的讀書人可以挑選著用。
首要的是忠誠,其次是能力。
門下的漢人要占絕大多數。
倭人不能超過三。
要鼓勵跟伯敘過去的漢人跟當地的倭多生孩子。
用溫水煮青蛙的法子榨那些倭國男子。」
劉亨遲疑道:「伯敘手下的漢人兵馬不過一萬,倭兵卻有五萬。榨的太狠的話,會不會使他們反叛?」
寇季面冷峻的道:「只給他們發刀,不給他們著甲,將他們打分配到地方上,讓他們去幫你榨其他的倭人。
相信他們會比我們做的更好。(5,0);
伯敘手裡的兵馬,配馬、配刀、配甲。
其首要的任務就是守衛伯敘。
其次是從各地的倭人當中,挑選那些無主的倭生孩子。
只要他們能讓倭懷上他們的孩子,那些倭就能為他們的妻子。
供養在城,由王府出錢。
並且將倭和孩子放在城。
將其他人分布在城外。
讓他們勞作,繳納重稅,供養那些倭和孩子。」
劉亨猛然起,瞪大眼,「那他們還不全反了?」
寇季冷冷的笑道:「我會頭從韓地調遣一萬鐵甲去西幫你。他們要是安心勞作,還能活命,不安心勞作,就全宰了。」
劉亨聽到寇季要調遣一萬鐵甲過去幫忙,頓時放心了不。
梁適不知道韓地那些兵馬的底細,劉亨卻清清楚楚。
別看他們到了韓地以後像是普通的地方兵似的,弱的可憐。(5,0);
那是他們褪下了自己常用的戰甲和軍備,換上了普通軍備而已。
等他們穿上了鐵甲,拿起了鋼刀,背上了火槍,那一個個都是悍卒。
他們從伍起,到現在,就沒經歷過多練。
因為他們一直奔波在戰場上。
倭人什麼鳥樣,劉亨可是清清楚楚的。
別說是一萬巡馬衛了,就是三千巡馬衛,就足以從西東邊打到西西。
劉亨站在原地,思考了許久,盯著寇季問道:「就不能吸納倭人嗎?」
寇季聳了一下肩膀,淡然笑道:「當然可以,一個倭若是能誕下兩個嬰,就能帶著嬰一起住進城裡。」
劉亨倒吸了一口冷氣,沉聲道:「你這是要絕戶啊。」
寇季反問道:「不好嗎?西遍低漢人的話,你管束起來會非常容易。」
劉亨直直的盯著寇季道:「我總覺得沒那麼簡單,我覺你心中對倭人充滿了惡意。倭人明明已經很謙卑了,就像是奴隸一樣謙卑,為何你對倭人有這麼大的敵意?(5,0);
那種骨頭,值得你生出敵意?
現在的你,只需要開口說一句,我不想看到這個世上還有倭人活著,那這個世上就不會再有倭人。」
寇季盯著劉亨愣愣的問道:「我有那麼大殺?」
劉亨翻了個白眼道:「世上已經沒有沙州回紇了,你說你殺大不大?」
寇季一臉真稱的道:「我其實對倭人沒有半點惡意。我只是覺得,倭人骨頭太了。這種習慣若是一直延續下去,不便於伯敘統治西。
你不希你的子孫以後率領的兵馬,見人就跪吧?」
劉亨遲疑了一下,坦言道:「我封地上的兵馬真要是見人就跪,那我大概會氣的從棺材裡爬出來。」
寇季攤開手道:「所以,趁著我們現在還活著,應該趁早解決這個問題。免得我們死了,我們的子孫沒能力解決。
我之所以對倭人用這種辦法,也是為了伯敘著想。
畢竟,作為伯敘的伯父,一想到伯敘以後率領著骨頭的兵馬,我就充滿了擔憂。」(5,0);
劉亨不是婆婆媽媽的人,在通過寇季的話權衡了利弊以後,果斷咬牙道:「那就這麼辦……等你的兵馬到了西以後,立刻就辦。」
說完這話,劉亨看著寇季道:「只是西的漢人不多,讓他們跟倭結合生子的話,會耗費很長時間。」
寇季翻了個白眼道:「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往返於大宋和倭國押送銀礦的那些將士,你可以讓他們參與進去。
還可以弄幾個大船,從我大宋載一些想去倭國遊玩的男子過去。
倭可以不遠千里趕到我大宋來求種,我大宋的百姓也可以過去送種子嘛。
他們去了西,還會為西帶去貨、帶去錢財。
西沒辦法像是韓地一樣開設邊市,但是可以通過海上進行貿易啊。」
劉亨咬咬牙,捶頓足的道:「還是有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