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大臣面面相覷,蔣琬猶豫著說道:「陛下,大漢十三州盡在我手,漢室已復,民心思安,百廢待興;臣以為,此時應當秉承先帝和諸葛丞相願,還於舊都,還請陛下下詔!」
「陛下,蔣大人所言甚是!」譙周附和道:「益州通不便,政令下發極為不便;反觀,它地中原腹地,自有祥瑞之氣,通便利,有八關鎮衛,實為國都之最佳選擇,請陛下速速下詔!」
「章武元年,先帝為承續漢統,定都都,這確實是權宜之計。然,我大漢經歷兩次興衰,再度崛起於都,由此可見,都乃多大漢的福地;朕,居於都三十餘年,早就習慣了這裡民風和氣候,更喜歡這裡的食,暫時不打算遷都!」
「陛下!都地西南偏隅,並非國都的最佳場所,還請陛下慎重三思啊!」
「還請陛下三思!」眾臣齊刷刷地跪地請命。
劉閃正在為難之際,想起了歷史上的唐代和宋代。
唐代,在眾多的封建王朝中,其經濟和文化高度發達,讓同期的世界各國所仰。然而,或許很人知道,唐朝在名義上有三個都城。
李唐崛起於太原,這裡是抵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因此,李唐十分重視太原的地位,認為太原是自己的福地;
除太原之外,長安是李唐最重要的政治中心,位於中原腹地的糧食富足,各代皇帝經常往返於長安和之間。
北宋時期也與唐代類似:皇帝雖然多居住在開封,卻在名義上擁有四個都城,分別是東京的開封,西京的,北京的大名府和南京的應天府。
想到這裡,劉閃正說道:「秦代末期,天下紛,我高祖皇帝推翻暴秦,終結楚漢之爭,定都於長安;后逢王莽政,我武皇帝力挽狂瀾,定都,延續大漢之輝煌;在朕看來,長安、、都皆是我大漢的都城,遷都與否並不重要。」
「可是……陛下,若是經常輾轉於三個都城,路途遙遠,並非長久之計啊!」
「費大人,你不必擔心!」劉閃哈哈大笑道:「馬鈞大人正在改良蒸氣機。不久之後,它不僅能安裝在戰船上,還能安裝在車上。屆時,我大漢可以修築幾條鐵路,在三個都城之間往返,最多不過幾日路程。」
「鐵……鐵……鐵路?這是何?」
「諸位大人,知鐵路為何,可去大漢科學院,向那些太學生多多請教,哈哈哈……」
眾臣滿臉懵,劉閃剛剛回到宣室殿,又逢劉璿、姜維引著一群武將求見。
「父皇,兒臣與大將軍商議過,我大漢雖已一統,但周邊不穩;我三路大軍遠征在即,父皇徵兵二十萬的同時,為何又裁軍十五萬?」
「陛下,太子所言甚是!」姜維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依末將看來,這次三路遠征,至需要六十萬大軍,何故只撥四十五萬?」
「璿兒,大將軍,諸位將軍!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劉閃哈哈大笑道:「朕發兵四十五萬,這已經綽綽有餘!縱觀周邊諸國,誰能與我大漢爭鋒?」
「陛下,話是如此,只是……還需穩妥為上啊!」
「陛下,據郭淮將軍所說,西域三十六國路途遙遠,西邊還有一個…………貴霜的強國,我西征的漢軍才五萬騎兵和十萬步卒,若是有什麼閃失,末將擔心……」
「陸將軍,你多慮了!」劉閃不不慢地說道:「自先漢以來,西域三十六國皆臣服於大漢,臣服於中原政權;今,我大漢驅逐纂逆,平定中原,重奪傳國玉璽,西域諸國民心思漢,不需一兵一卒就能平定。」
陸遜和魏延猶豫著點點頭,劉閃接著說道:「諸位將軍,你們可能還不知道,現在的貴霜國已是憂外患,他們無力與我爭奪西域!」
「陛下,此言當真?」魏延半信半疑地問道:「從地圖上看,貴霜國距離西域數百里,距離都卻數千里,陛下何以肯定?」
劉閃沒有回答魏延的話,不不慢地說道:「大約在六十年前,我大漢群雄紛爭之時,貴霜國正是胡毗伽二世在位,此時的貴霜國已有衰敗的跡象:康居、大宛、呼羅珊、花剌子模紛紛離貴霜統治。」
「在這之後,貴霜國由波調繼位,他雖然重新控制了花剌子模,卻被薩珊王阿爾達希爾一世率軍攻,這已經給了貴霜國致命一擊,貴霜國王波調、迦膩伽二世相繼去逝,現在的貴霜國王是婆伽,此人不過是平庸之輩,不足為慮。」
「陛下在都,卻能知曉千里之外,末將佩服!」郭淮心悅誠服地說道:「陛下所言不假!去年,匈奴、鮮卑、氐人和貴霜進犯涼州之時,貴霜國能派出的騎兵不足五百人,戰鬥力遠遠比不上我大漢騎兵,確實無力進犯西域;我軍平定西域之後,只需稍加休整,一戰可滅貴霜國!」
「既然陛下早已運籌帷幄,末將再無憂慮!」
劉閃點點頭,滿意地說道:「陸將軍,你與魏將軍平定西域之後,將西域三十六國劃為三十六郡,各國國王降為郡王,各郡兵馬和糧草由漢軍統一調度,然後休養練兵,等候太子和大將軍的兵馬趕到。」
「陛下,貴霜國一戰可滅,何故拖延?」魏延不解地問道。
劉閃轉著大圓球,指著貴霜國的周邊和西面說道:「這些地方還有許多小國,它們對我構不威脅,任其自生自滅即可。不過,這裡有一個更加強大國家,它才是我最大的威脅,這就是羅馬!在我先漢時期,它被稱為「大秦」。當時,羅馬人曾派出使者到,與我漢廷建立了初步的貿易往來。」
眾將聽說還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全都兩眼放,劉閃呵呵笑道:「我大漢乃是仁義之師,所求者只是貿易。然而,要保證與西邊諸國的貿易安全,我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做為保障。」
「陛下!」鄧芝擔心地說道:「末將查閱過先漢時期的史料,這個羅馬國……當時就有六千多萬人口,與我先漢時期基本相當。然,我大漢經歷了黃巾之,人口銳減,已經不到羅馬的三分之一,如何與之抗衡?」
「鄧將軍,朕讓陸將軍和魏將軍屯兵西域,休養生息,等候太子和大將軍的兵馬前來,正是為此!我需要讓羅馬人從心理上到恐懼,他們才會死心塌地地與我貿易。如果他們敢於阻擾兩國貿易,那……你們再等朕的蒸氣大船前來,兩路夾擊……」
「末將明白!」
被派往西域的陸遜、魏延、張紹和郭淮等人再無憂慮,劉璿又疑地問道:「陛下,在你的計劃中,兒臣與眾將北擊胡人,何時才能與陸將軍匯合於西域?」
「璿兒,如果朕沒算錯,遲早半年,慢則一年,兩軍定能會師!」
劉璿有所遲疑,劉閃有竹地說道:「璿兒,你可知道,自秦代以來,任何一個諸侯都能吊打胡人?只因先漢崛起於世,以經楚漢之爭,國力衰微,這才讓匈奴暫時猖獗;我大漢國力稍稍恢復,北匈奴就被武帝擊敗,遠遁漠北,再一路西逃;在這之後,南匈奴和鮮卑只有依附於曹魏,這才暫時得以生存。」
「如今,我大漢一統,憂已除,兵強馬壯;在這之前,匈奴和鮮卑不停地向曹魏上繳戰馬,他們再也無力抵擋我大漢鐵騎;據北邊的報所說,此時的匈奴和鮮卑正在逃往漠北,再也不敢覬覦中原大地;你只需一路追趕,迫其像北匈奴那樣西退,讓他們去禍貴霜和西方諸國即可。因此,你部的十萬鐵騎,快就能與陸將軍會師!」
「原來父皇早有籌謀,兒臣再無憂慮!」
劉璿、夏侯霸、鍾會和趙廣等人退下后,姜維又上前問道:「陛下,倭奴國那邊……那麼大一片土地,若等到末將與陸將軍匯合,恐怕得數年之後了……」
「大將軍,朕將剿滅高句麗和倭奴國的大功送給你,你難道沒有把握?」劉閃呵呵笑道,姜維自然是滿臉的窘迫。
「大將軍,朕將關索、毌丘儉和眾將給你,再給你二十萬水師,這完全足夠了!」
姜維仍然面難,劉閃哈哈大笑道:「大將軍,你難道忘了朕說過的話?此時的倭奴國,看似有幾十個國家,其本質不過是「村長打架」,哈哈哈!」
劉閃笑得前俯後仰,笑聲停止後繼續說道:「此時的倭奴國境,實力稍強的是邪馬臺國,王是卑彌呼;其次是狗奴國,國王是卑彌弓呼,這兩國共計不到四十萬人口,兩國還在征伐不止,以石頭和棒做為武,你為何懼怕?」
「陛下,可是……畢竟……孫權去了邪馬臺國……我軍渡海遠征……」
「大將軍,朕已經問過步騭,孫權逃走匆忙,只帶去三千兵士,另有嬪妃宮和奴隸三千,武和戰船極度缺乏;然,朕給你兩條蒸氣大船,另有樓船二百艘、艨艟戰船四千條,騎兵一萬,步卒二十萬,武裝備、藥品糧草應有盡有,何愁不勝?」
「陛下,若是遠征倭奴國,末將自然有信心,只是……要征倭奴國,就要先擊敗高句麗,恐怕……」
「大將軍啊大將軍!你平時只關注魏國,卻忽略了這些小國,實不應該!」劉閃自信地說道:「高句麗,全國兵卒不過三萬!這幾十年來,他們被遼東的公孫氏打得抱頭鼠竄,不得不向孫權和曹魏求救,有何懼哉?再說了,朕將悉遼東的毌丘儉將軍撥給你,有他相助,你破高句麗就易如反掌!」
得知高句麗和倭奴國的真實實力后,姜維信心大振,恨不得馬上就發兵。
或許只有劉閃才知道,歷史上的高句麗,在中原王朝的三國時期,已經被滅了一次:
公元237年,司馬懿平定遼東之後,趁著公孫氏土崩瓦解之時,順手將高句麗揍了一頓,收服了樂浪、帶方二郡,在原公孫氏所轄地區設平州,轄遼東、昌黎、玄菟、樂浪、帶方五郡,並置東夷校尉於襄平,以統管遼東半島;
然而,此時的魏國正與漢軍和孫權相持,司馬懿並未在遼東駐軍,高句麗又死灰復燃,頻頻襲擾遼東;
元246年,毋丘儉帶領步騎萬人,東出玄菟郡,向高句麗進發。高句麗東川王領兵兩萬迎敵,被毌丘儉大敗,被斬首數千級,狼狽退回丸都城。
不久之後,毌丘儉大破丸都並屠城,高句麗東川王在逃跑途中去世,高句麗幾近滅國。
毋丘儉的此次東征,是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征討,中原政權的勢力,遠至一千多年後的俄羅斯濱海地區,朝鮮半島的嶺東穢貊地區,也被歸樂浪、帶方二郡。
在這之後的幾十年,高句麗再也無力寇遼東,並頻頻向魏、晉納表稱臣,雙方長期保持和平狀態,直到五百多年後,終於在唐高宗時期被滅國。
因此,劉閃派姜維、關索、諸葛恪為平倭都護,以毌丘儉、張嶷、廖化等二十名大將協助,引兵二十萬東征,先滅高句麗,再以此為跳板征討倭奴國,勝負並無懸念。
姜維轉著圓球,滿臉堆笑地說道:「陛下,既然大漢的水師全部在末將手中,那……末將討滅倭奴國之後,引兵去往這裡可好?這片土地似乎更大!陛下,這裡不是有玉米嗎?」
「呃……現在……這裡只有一群土著在狩獵,你去了也沒用!再說了,咱們的蒸氣大船尚待改進,而且……大漢科學院還沒有做出牽星板,你去了會迷路。」
「陛下,那……如果有了蒸氣大船和牽星板,這裡能去嗎?這片土地也大呢!你不是說……這裡有金礦麼?也有土豆……」
「這裡也不行!可能連土著都沒有,去了更虧!」
「唉!難道……末將只能去羅馬?」
「不錯!」劉閃正說道:「在未來的幾百年,唯一能威脅我大漢的,只有羅馬!」
此時,夜幕已經降臨,眾將陸續退出宣室殿。
劉閃仍在轉著大圓球,一個地歐、亞、非的「大漢帝國」正在誕生!
(全文完!謝謝閱讀!)。
景曆115年,天下紛亂,三國鼎立。昏迷三年了的壽王世子葉灼在這一天睜開了眼睛...葉灼本隻想安安靜靜的當一條鹹魚,做一個聲色犬馬的紈絝,可奈何,人太優秀了,到哪裡都會發光。且看葉灼如何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條隻屬於他的賢王之路!
蘇涼穿越後,嫁給同一個男人,三次。 第一次,只是交易。 第二次,還是交易。 第三次,又是…… “事不過三,我們假戲真做吧。”顧泠說。 【女主視角】 軍醫穿越,成了被豺狼親戚害死的苦命村姑。 報仇雪恨之後,無處可去,便跟美男相公搭伙過日子。 相公是個神棍,字面意思。 日子過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跌宕起伏,伏伏伏伏…… “要不,散伙吧?”蘇涼認真提議。 美男說,“下輩子再說。” 【男主視角】 天生特殊能力,讓他選擇離群索居。 從來都是讓身邊的人離開,第一次開口挽留的人,就是她。 顧泠覺得他和蘇涼天生一對,注定要在一起。 有人反對? 他一直在救人,偶爾殺幾個也無妨。 【霸氣睿智成長型穿越女主vs仙氣地氣並存異能男主】
王林看見一個男人,前幾年他還活得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現在的他,酒氣沖天,渾身煙味,倆眼無光,滿臉憔悴。 王林很想心疼一下他,于是,他伸手摸了一下鏡子。 ——命運讓王林穿越到了1988年。父母雙亡,初中學歷,機修工人,還有一個嫌惡他的新婚嬌妻。 這一年,且看草根王林如何逆襲!
【1V1寵文,雙潔,超甜】 偶碰一古秤,向青檸穿越了,還招惹上了一個權傾朝野、惡貫滿盈的人。 好在,她很快發現了他的弱點——對她反胃。 攻其弱點,她便有了保命秘訣——噁心他! 哪怕他要殺她,她只要深情款款、視死如歸地跟他說上一句“能死在王爺手裡,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他便會噁心得連殺她的興致都沒了。 所以,她說的最多的,是情話。 而他說的最多的,是警告。 “一介婢女,誰給你的自信覬覦本王?” “既然王妃心中有人,就當守住本心,本王對王妃毫無興趣。” 只是,後來—— 三月三猜謎節,王府眾人出一謎面:春日來,桃花開、杏花開、梨花開,百花開。 打一兩字詞。 王爺久猜不中:“是什麼?” 眾人曰:“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