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時期,國家設有管理全國財政經濟的員「治粟史」,至漢代時期,這個職逐漸演變為「大司農」,主要掌管國家倉廩或勸課農桑之事,現在蜀漢的大司農由孟擔任。
劉閃初聽「孟」時,還以為是典故「舉案齊眉」中的那個子,細問之後才明白,原來這個時代還有另一個孟的男子。
孟,字孝裕,曾任符節令、長樂府,現任大司農之職;此人格有些古怪,經常與朝中眾臣爭執,他的很多觀點又與諸葛亮不同,所以經常借故不來上朝。
劉閃本想傳孟到宣室殿,眼看天已經不早,只得作罷,並讓黃晧傳其明日上朝議事。
董允和郭攸之剛剛離開,掖庭的侍就送來一個牌子,看來今天下午是蘇采輸得最多,劉閃懶腰,徑直往蘇采所在的雲臺殿走去。
秭歸,西周時為夔子國,戰國後期稱「歸鄉」,地長江中游,為、楚之門戶,地勢非常險要,一千多年後的三峽大壩就在這裡。
據說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曾特地趕回來寬弟弟,其其景,人至深。後人為表達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為「姊歸」,后演變為現在的「秭歸」。
蜀中地勢難行,而秭歸以東以平原地形為主,出了秭歸之後,地勢就變得相對開闊起來,就像喇叭口一樣。如果吳軍丟了秭歸,死守夷陵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再丟了夷陵,東面的宜都、丹、江陵等城將無險可守,荊州也將門戶大開。
上次夷陵之戰時,孫權也清楚秭歸的重要,令孫桓堅守秭歸一個月,結果張苞勢如破竹,僅用三個時辰就攻下秭歸,吳軍一時非常被;此戰之後,吳兵加固了秭歸的城牆,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自古以來,攻城為下。
兵力較弱的姜維肯定不會傻到強行攻城,他布好陣勢后,屢屢派人到秭歸城下辱罵挑釁,一連罵了好幾天,兵力佔優的朱然仍舊閉門不出。
每次蜀兵罵陣時,朱然也不放箭,就站在城頭笑呵呵地盯著城下的蜀軍;蜀兵又罵了一日,還是只能口乾舌燥地退回營寨。
次日晨,蜀兵再也不罵陣,吳班令兵士將數口大鍋搬至城下大張旗鼓地造飯;城上吳兵氣得咬牙切齒,紛紛請令出戰,朱然倒也不急,將手裡的啃后,使勁把骨頭扔到城下蜀兵附近,哈哈大笑著離去。
姜維隨諸葛亮多次北伐,他見識過司馬懿的氣量,眼前的朱然跟司馬懿相比,恐怕不分伯仲,弄得姜維也沒了脾氣。
此時姜維手中只有1.8萬兵士,就算強攻也不可能拿下秭歸,只得另作打算。他讓梁虔、梁緒帶2000兵士,大張旗鼓地將城中糧草悉數運往永安方向,只留下了5日口糧。
另一方面,姜維讓吳班和高翔每日按時去城下罵陣,同時讓張嶷、廖化、鄧芝各自領兵3000,分別攻下建平郡的空虛的建始、恩施、利川、咸各縣,不過並未留兵駐守,大肆劫掠一番後退回永安。
由於幾路人馬攻城時都打著姜維的旗號,全琮生怕自己被姜維捉住,本不敢做出抵抗,蜀兵未至就早早地領著3000人馬風而逃,並順著夷水一路逃至長城,然後逆江而上,繞了個大圈后回到秭歸城中。
朱然得知建平郡西南各縣已被姜維挨個洗劫,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注意到今日蜀兵沒來罵陣,急忙登上城頭查看,借著淡淡的月,這才發現秭歸城外的蜀兵營寨已經人去一空,心頭頓時懊惱不已。
前幾日探馬報告,說蜀兵正在轉移東城的糧草,並且郡南各縣都有蜀兵活,朱然一直以為那是姜維的敵之計;現在看來,應該是姜維知道攻城不下,想要退兵又擔心自己追趕,於是就襲擾各縣以示強,藉機暗中退去。
朱然詳細詢問了全琮與姜維對陣時的詳,再結合各路探馬的報告,朱然仔細分析了蜀軍各路人馬的運行軌跡,終於得出結論:姜維手上最多只有2萬人!
自己的2.9萬人被對方幾千人嚇得城,若是傳出去定會貽笑大方。蜀兵罵陣時朱然可以一笑置之,但他確實不了這種辱。
全琮得知真相后也愧不已:吳皇給自己3萬兵,不僅沒攻下永安,損兵2.7萬不說,還連丟東和巫縣,若不能拿下永安,恐怕只能提著腦袋回建業了。
探馬來報,說姜維的1.9萬人已經撤回永安,朱然和全琮決定直奔永安,命令丁奉率3000人馬先行,太史、孫桓、周舫各率5000人馬墊后,分別間隔1個時辰起行;確認沒有蜀兵埋伏之後,朱然和全琮再率秭歸城中剩餘的1.5萬人緩緩往永安進發。
這樣的行軍方式類似於變相的「一字長蛇陣」,各部可相互掩護,如此行軍可謂萬無一失,就算中了埋伏也不會損失太大。
現在的蜀漢效仿北方的曹魏實行過「屯田」制度,主要以民屯為主,不過效果不佳;孟多次在朝上提出「軍屯」,皆遭到朝中眾臣以及丞相諸葛亮的反對,所以他很上朝,偶爾上朝也是一語不發。
劉閃詢問后得知,曹魏的「民屯」,是以50人為1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收與國家分:使用牛者,6民4;使用私牛者,民對分,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自己的屯田。
「軍屯」則是以士兵屯田,60人為1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曹魏的屯田對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復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曹統一北方創造了有利的質條件。
曹睿繼位后,魏國減了軍屯的規模,對民屯的剝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達8民2的程度,引起了參與屯田的百姓逃亡和反抗。
另一方面,不論是魏國還是蜀國,屯田的農民都被束縛在土地上,份不自由,並且屯田的土地又經常被門閥豪族所侵佔。近來連年征戰,參與軍的士兵則更加艱苦,於是軍屯和民屯都很再有。
現在的蜀國人口數較,糧食產量又不高,賦稅已經達到7民3的程度,所以老百姓種糧的積極都不高,他們只是基本保證一家人的口糧即可,這就是都城外眾多土地荒蕪的原因。
如果加上一些老弱殘兵,蜀國的現有兵士已近20萬,而真正能打仗的也就10萬左右。由於連年征戰,現在實行「軍屯」本不實際。
蜀中一共才105萬的人口,其中軍隊就佔了20萬,只有收取高額賦稅才能保證軍中的糧餉供應,然而這樣又限制了國的糧食產量,就算有更多的人口也不能擴充軍隊,這就形了一個惡循環。
現在看來,當初救下魏延確實是個明智之舉:蜀道難行,漢中易守難攻,駐守漢中的魏延2萬人馬足以抵北邊的曹魏;從這段時間的戰況來看,東邊有姜維在,如果要固守永安城,給他5萬人馬足矣!
正所謂不破不立,劉閃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兵簡政!整個蜀國只留下10萬兵,將其餘的10萬軍士發放半年口糧後退回各郡縣的原籍。這些「退役」的士卒既可以從事農業生產,也可在治所充當「警察」的角,協助剿滅流寇或維持當地的治安。
另外,在各郡縣實行「2民8」的輕賦稅政策,百姓多手中多餘的糧食可按市價賣給方,並且讓武庫暫停武生產,儘快趕製一大批農免費發給百姓,鼓勵其大量種糧。
同時,劉閃還讓蔣琬向魏國和吳國派出細作,向當地百姓放出消息,凡是到蜀中定居的百姓,每人可獲得大量的土地,並且免征5年賦稅。
劉閃的這個計劃實在太過前衛,並且非常冒險,除了大司農孟贊之外,朝中眾臣全都極力反對,他們甚至還搬出吳太後向劉閃施。
現在的劉閃可不是懦弱無能的劉禪,也不是那種沒有實權和主見的皇帝,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毫不搖。
當然,劉閃並非獨斷專行,他與眾臣商議了整整2日,並且做了一大堆「數學題」,這才基本說服了眾臣,使自己的新政策在最快的時間裡落實到蜀中的所有郡縣。
「姜維鼠輩!快快出來送死!」
「姜維!有膽就出城,老子要跟你單挑!」
「賊子姜維!頭烏!滾出來給爺爺磕頭!」
……
「閉上你們的狗!」張紹站在永安城頭大喝道,突然又換了一副溫和的語氣說道:「幾位將軍,這沒幾個菜吧,你們怎麼醉這樣?你們是不是找錯地方了?咱們的衛將軍一直在秭歸,難道你們上路時沒看見?」
「哈哈哈!朱然小兒!沒想到你聰明一世,自以為萬無一失,還是中了咱們衛將軍之計!哈哈!」
「全將軍,姜維正在秭歸城中吃烤呢,你現在回去應該還能趕上!」
城樓上,張紹、傅僉、趙統和趙廣哈哈大笑,朱然終於恍然大悟,頓時臉大變,大聲吼道:「遭了!又中計了!撤!快撤!」。
阮素是被抱錯的真千金,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卻是要代替假千金嫁給一個植物人。 假千金重生歸來,她知道前世季明崇一直沒醒過來,而且沒多久后季家就會破產,于是她設計將與季家的婚約推給了阮素。 她等著阮素被惡婆婆磋磨,結果人家婆媳親如母女。 她等著阮素守一輩子活寡,結果季明崇醒了。 她等著阮素窮困潦倒為生活奔波,結果季明崇咸魚翻身,成了所有人都仰望的大佬。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 沒有人知道,季明崇車禍昏迷的這五年里,快穿了無數個世界,在殘酷的末世廝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出人頭地,終于練得一身技能,退休后他回到原來的世界, 卻被告知有了一個妻子。 剛開始,他媽說:“素素是個好女孩,你要對她好一點。” 他說:“我們沒領證,我可以把她當妹妹。” 后來,他媽說:“你那個朋友,我看著跟素素挺般配,要不……恩?” 阮素一開始嫁給季明崇是為了報恩,等到他蘇醒,看著他越來越強大,她覺得是時候離開了。 結果季明崇在找到她的那個夜晚,卑微的抓住她不放,聲音喑啞:“…別離開我。”
蘇晚,堂堂現代女軍醫,因墜崖穿到了正被浸豬籠的傻子小農女身上,雖家徒四壁,但好在公婆爭氣,相公雖傻,卻勝在人美心善。蘇晚表示這都不是事兒,看她妙手回春,藥到病除,然而,傻子夫君卻越來越不一般……蘇晚皺眉:“相公,昨晚半夜,我好像聽見有人喊你將軍了。”徐青云:“不,娘子,你聽錯了。”蘇晚:“哦。”蘇晚攏一攏衣袖,默默藏好了從某人身上發現的虎符和帥印。徐青云松了口氣,幸好娘子沒發現……
林楓穿越了,仙帝之子。無敵的背景,最強的天賦,看似是完美開局。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原主是個舔狗,剛剛穿越而來,就遭遇狗血的退婚……既然如此,那便讓我教你這仙帝之子怎麼當!廢女主修為,滅其族,毀其宗門。一切在我麵前,都是螻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