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3309章 分冷豬肉,攜手共贏

《詭三國》第3309章 分冷豬肉,攜手共贏

(4, 0);

  第3308章 分冷豬,攜手共贏

  面對魏延的咆哮,曹應哆嗦了一下,但是沒有退,而是頂了回去。

  『鄴城丞相府你攻不進去!』曹應很直接的就說道,『而且丞相府的布防,外人本無從知曉!』

  『能不能進去是我的事!』魏延也不含糊,『有這個外牆城防有屁用!』

  『你之前不是說不想進城麼?』曹應又問道。

  『想不想和做不做,難道不是兩個事?』魏延好整以暇。

  『你……』曹應半響無語。

  魏延到了現在,也收了怒容,笑瞇瞇的重新撿起了半張鄴城布防圖,仔細看了起來,『嘖嘖,還是有些東西的麼……也不知道這城防誰布置的?』

  『陳長文。』曹應回答。

  『誰?』魏延問道。

  『陳群陳長文。』曹應說道。

  魏延哦了一聲,點了點頭。

  曹應斜眼看了看魏延,多覺到了整上有些尷尬,咳嗽了一聲之後便說道:『陳長文領兵已至清河……』

  魏延放下了手中的巾帛,瞇著眼,『這意思是……要我去殺了陳長文?』

  『非也,非也!』曹應連連擺手,『說好兩家罷兵,怎能再添殺戮?』

  『說好?』魏延敏銳的抓住了其中的關鍵,『曹縣尊啊,你這是和誰說好了?』

  『這……』曹應眼珠轉幾下,

  魏延原本只是隨口一問,結果沒想到還真詐出了點東西,旋即盯著曹應,『說罷!都到了當下,還有什麼不能坦誠相見的?』

  曹應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說道:『將軍有聞沮廣平否?』

  『也聽說過。』魏延說道。

  『沮廣平有子……』曹應低聲說道,『找到了甄氏……』

Advertisement

  魏延忽然覺得這個事越發的有意思起來,便是嘿嘿笑著,『呦呵,詳細說說,說說……』

  魏延當下所在的這個莊園就是甄氏的一產業,但是掛的是旁人的名號。

  在華夏場之很常見的手段,七大姑八大姨總是可以掛一些產業上去的。

  也正是有這麼一層關係,所以魏延才略微放心在此休整。

  畢竟在長安之中,魏延也多多聽聞了一些甄宓和驃騎之間那什麼,反正有沒有那回事,魏延不清楚,但是他清楚據說黃夫人不喜歡甄宓,所以麼……

  但是不管怎麼說,魏延也不能明目張膽的就這麼住,對吧?

  陳群不來清河也就罷了,現在若是讓他真到了此,仔細一查,恐怕怎麼都是瞞不住的。於是不管是曹應還是這段時間和魏延『傾合作』的其他冀州友善人士,都是有些坐不住,不得魏延趕快離開,也才有了這『半份』的鄴城城防圖。可是又不能賣得太徹底,要不然就真的對不起自家牌坊了。這就像是某些人賣的茶,你說是這玩意了上面下面,賣的真是茶麼,某些人就正容說是自己真是賣茶的……

  於是眾人一合計,只能賣了曹丕,哦,不,鄴城。

  一來冀州士族對於曹氏政權並沒有多,更談不上什麼忠誠不忠誠,另外一方面曹在前線,曹丕在鄴城之中也沒有做出什麼像樣子的事來,反而這個也要那個也要瞎搞了一陣,再次拉低了冀州佬的耐心值。如此局面之下,各方面迅速媾和,就連陳群都派出了他孩子陳泰四下遊說,中立派保守派激進派等等達了共識——

  冀州必須要全面停止戰爭,恢復生產。

Advertisement

  而想要最終達這個目標,其中就涉及到了最為關鍵的兩個人,一個是魏延,一個是曹丕。

  半份的鄴城城防圖就新鮮出爐了。

  其中蘊含的意思,惹人深思。

  次要的人就是陳群和崔琰,以及曹應等一大幫子想要在這一次事件當中撈些好,分一杯羹的人……

  反正分豬麼,這可是聖賢定下的規矩,參與者人人有份。

  至於這究竟是誰出的,又從誰上割下來,那就是本不值一提的問題了。

  ……

  ……

  鄴城。

  每一個龐大的城市,都離不開之中層層迭迭的各種節點的有效運作,任何其中一個節點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混的產生。

  這是袁紹開始建設的大城鎮。

  原本袁紹是想要將其建造為自家登基的大本營,卻沒想到為曹做了嫁裳。

  曹掌控冀州之後,也將此地作為重要據點,在袁紹的基礎上修建了丞相府,實際上也就是鄴城的城。

  鄴城城牆高聳,堅固雄偉,城牆外表皆為青磚砌,整整齊齊彰顯氣派非凡,城池四周環繞著寬闊的護城河。只不過現如今天氣大旱,護城河也多數乾涸,出了些裂的底來,多有些大煞風景。否則平日裡面河水清澈,映照著城牆的影子,旌旗飄飄,簡直就是河北境地一流雄城,風流去,政治商貿的中心。 (5,0);

  城門上方鑲嵌著巨大的石質匾額,上書『鄴城』二字,筆力遒勁,據說是曹老同學的手筆,更顯現出此地對於曹氏的重要來。

  城門口有士兵嚴把守,進出的行人和商隊絡繹不絕。即便是天旱,可是城的達貴人們依舊還是要吃飯喝酒唱歌跳舞的,所以各類商品資依舊不能

Advertisement

  陳群一離開,鄴城之中便是沒了主心骨一般,所有人都不管事,什麼問題都往丞相府上報,攪得曹丕心如麻。發了幾次火之後,曹丕也就知道發火沒有用,依舊是一大堆的事,只能是咬著牙抗,然後才明白有一個好下屬的重要

  不僅政事上錯繁雜,連帶著這幾天湧城中的流民也是越來越多。

  按照往常的潛規則來說,這些流民會早早的被在車站……呃,咳咳,呸,在哨卡被攔下來,然後一窩蜂的趕到其他的城鎮鄉村當中去,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些腌臢污了達貴人的眼。

  可偏偏這一次,所有人都沒管這個事

  當然,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這些流民也是大漢子民,災了沒飯吃了來鄴城之中避難,有什麼問題?

  陳群離開鄴城,人走政歇。

  曹丕忙得焦頭爛額,加上又居於丞相府,對於街道上的事自然不甚了解。

  某些小吏察覺有些不妙,當想要提及這個流民理的問題的時候,就會被某些悲天憐人的大義所打斷……

  難道這些不是生靈麼?怎麼能這麼沒有心,沒有良善?

  在這種大義面前,哪個人扛得住?

  於是乎,上一次四設立哨卡攔截流民,還是在上一次。

  這一次就像是完全沒有哨卡這回事。

  流民多了,問題自然就多了,尤其是在鄴城之中,還有很多地方是燈紅酒綠,夜夜笙歌之所。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每當天災人禍,刀兵臨近的時候,越是有人會宛如行一般沉浸在這些麻醉品裡面,完全不顧周邊的變化,也不管大廈將傾之後他們會如何。

  一邊是被人販子宛如豬狗一般挑選售賣,另外一邊則是酒佳肴歌舞昇平的景象,仿佛構了一幅荒誕不經,並且經久流傳的畫卷。

  鄴城之中,城的街道上,行人匆匆,每個人似乎都有忙不完的事,每個人心中似乎都在說著,能顧著自己活下來就很不錯了,大漢天下,離開了誰都一樣。

  十字街頭的酒樓戲臺之中,文人墨客依舊高談闊論,詩詞歌賦不絕於耳。他們所談論的,也不都是江山社稷百姓苦痛,也有很多是爭辯著哪家青樓的子更為妖嬈,哪園林的花開得更為艷麗。

  丞相廨之中,所有人都在忙碌,但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碌什麼。或許對於這些吏來說,忙的就是爭權奪利,勾心鬥角,他們在廨之中高聲爭論,卻無一人提及如何應該抵外敵,又應該如何保全百姓的命。在他們的眼中,只有權力和財富,大漢興亡,曹氏興敗,也似乎與他們並無多關聯。

  sᴛᴏ𝟻𝟻.ᴄᴏᴍ

  城外的難民如水般湧來,越來越多,他們流離失所,迫,而城的達貴人卻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仿佛斐潛和曹的戰爭距離他們十分遙遠,眼前的也只有他們的太平樂。

  聰明人早就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藉口跑路了,留下來的可不就是醉生夢死麼?

  可是這些傢伙的醉生夢死,又再次刺激了那些迫的流民。

  一場不知道是有心的,還是故意的衝突事件,就這麼突然發了……

  至於整個事件發的原因,或許就只是爭搶一個染的饅頭。

  燈紅酒綠之下,達貴人扔一兩塊饃饃,讓那些流民像是狗一樣的爭搶,不也是一種讓這些上流階層的士族子弟覺到快意的事麼?

  看啊,這些狗,為了那點饅頭,打得頭破流!

  哈哈哈哈!

  可當鮮流出的時候,又有誰記得其實不管達貴人,還是下里人,其實都是紅的,流幹了都會死……

  誰知道?

  有誰又在乎?

  鄴城左近,有臨近城池所設立的護衛兵營,專門負責守護鄴城。

  現如今見到鄴城之煙火升騰,喧囂,這護衛兵營裡面也是立刻敲響了示警的銅鑼,在營寨之中的兵卒不明就裡,然後左等右等,就是沒等來長號令!

  原因很簡單,營寨長喝醉了,然後一頭撞在了柱子上,昏迷不醒……

  這營寨臨近鄴城,平日裡面一向都是太平無事,所以營地的主又需要日常應酬,吃吃喝喝什麼的拉近,畢竟只會埋頭搞軍事搞訓練的也當不了這裡的營地主事。結果麼,現在吃醉了酒,又傷昏迷,本聽不到什麼喧囂示警,也就不可能給營寨之中的守軍護衛下達什麼號令。

  沒有號令,就不能出,擅自出兵就算是平定了,回來後也說不得要人頭落地。所以當鄴城之中漸漸而起的時候,原本應該急行起來的營寨,一時之間竟然沒有任何的反應! (5,0);

  鄴城街道之中,市坊之,也開始漸漸了,有火沖天而起,紛紛的不斷有人四散奔逃,每個人都驚慌失措。城中也是只有最底層的一些隊頭還在試圖控制著局勢,讓手下的兵卒閉城門,上城牆,披盔甲,找兵刃……

  嗯,沒錯,盔甲兵刃都是要領取的。山東兵卒,在休息的時候要執行人甲分離制度,刀槍要統一保管,並不能隨攜帶,以免萬一新兵蛋子什麼的,出現什麼緒上的波,半夜起來捅誰一刀怎麼辦?

  於是乎,在城外的沒起來,在城的又是紛紛的找這個要那個,下令的聲音既多且雜,每個中層吏似乎都在扯開嗓門大吼,都急切的想要讓別人知道什麼去做什麼,而自己只需要證明自己在這樣的況下,已經是發出指令就完事了。

  要做決策,請示上級。

  要做理,等待研究。

  要做應對,正在開會。

  ……

  ……

  當魏延看到如此形的時候,不由得忍不住懷疑是不是一個陷阱?!

  怎麼可能會如此的順利?

  天啊,要是當初他知道鄴城就是這般德行,便是直接出了太行山殺來鄴城不就是完事了?

  但實際上,有句話做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促當下局面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