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3294章 變化當中的不變項目

《詭三國》第3294章 變化當中的不變項目

(4, 0);

  第3293章 變化當中的不變項目

  半夜的時候,曹休趕回了孤峰山。

  快到孤峰山的時候,曹休還特意在土坡上停頓了片刻。

  他仰頭而

  月下的孤峰山,有一種別樣的

  在河東運城盆地中間,孤峰山相對比較突兀的矗立在大地之上,在夜空之下就像是一個沉思者,靜靜的思索著什麼。

  夜幕低垂,沒有經過後世污染的蒼穹是純淨且通的,星辰點綴著深邃的天空,仿佛是神靈在夜幕上灑下了無數顆璀璨的寶石。

  孤峰山不高,卻因為當下角度的原因,讓曹休覺像是一個登天的塔,亦或是人間與天際之間的一座橋樑,連接著現實與夢想。

  孤峰山夜間的景,是一幅寧靜而深遠的畫卷,它以獨特的方式訴說著自然的麗和生命的和諧。在這裡,時間仿佛凝固,讓人忘卻塵世的喧囂,只想沉醉在這一片寧靜和好之中。戰爭是殘酷的,可是這一瞬間的麗,卻是令人心的。

  『如果……』

  曹休心中不由得冒出了一個細微的念頭,但是很快就被他自己所掐掉了。

  這就是他所想要的麼?

  在進攻關中之前,他以為這就是。

  可是在進軍到了河東,在遭了挫折之後,曹休才開始漸漸的思考,在心底有一個細微的聲音,就像是早些年落下的種子,如今在的澆灌之下發芽了。

  是為了大漢天子在作戰?

  還是為了天下蒼生黎民百姓在搏殺?

  亦或是為了其他一些什麼?

  曹休看著不遠之的孤峰山,就覺像是看見了一個沉默的巨人,此時此刻也正在回著他。

Advertisement

  夜空雲彩流,時而遮住月亮,山峰廓朦朧。雲層散去,月再次照在山石上,勾勒出和線條。夜晚的孤峰山每塊石頭、每棵樹都似乎擁有生命,它們正在月下靜靜沉睡,等待新的一天到來。

  而曹休的新一天呢?

  或者說,曹軍的新一天呢?

  亦或是,大漢山東的新一天呢?

  曹休的眼角臉頰不由得了一下。

  『呼……』

  曹休深呼吸,將那些煩的念頭丟在腦後,繼續策馬向前。

  戰局,不可能是一不變的。

  坡下營地被斐潛迅速擊破,帶來了整個戰局的變

  原本的計劃現在看起來……

  就連曹洪都不敢拍脯打包票了。

  所以,如果萬一真的曹洪在安邑站不住腳,擋不住驃騎的犀利進攻,那麼曹休所謂夾擊策略,也就為了一個五彩的泡影,虛幻麗但是空虛乏力。

  所以曹洪和曹休就必須應著戰局的變化,及時的進行調整,即便是這種調整顯得有些倉促,有些不夠周,但是對於當下來說,已經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極致了。

  努力,鬥,吃苦,耐勞,這些都不算是什麼問題。

  問題是……

  曹休策馬而行,特意包裹的馬蹄聲,微微有些沉悶,就像是在曹休心頭上的鼓點。

  轉過孤峰山腳下的壑,經過了設置的警戒哨卡,就可以看到在孤峰山的南面山坳之中,在坡地下面約約的點了不的篝火。

  曹休的營地就藏在這些山坳之中。

  因為需要蔽,所以曹軍營地並不是修建得正正方方的那種,而是沿著山坳的形狀,鬆散且零碎。

  篝火是曹軍兵卒唯一能夠在夜間得到的最廉價的溫暖。

Advertisement

  曹休下了馬,將戰馬丟給兵卒去照料和餵食,他則是帶著護衛沿著不太明顯的坡道往上走。

  夜風之中,傳來了腳下那些曹軍兵卒的閒言碎語。

  還沒有完全熄滅的篝火,殘存的火搖曳著,照亮了那些曹軍士兵憂鬱的面容。

  他們或坐或臥,或是圍一圈圈,低聲說著一些什麼。

  『算起來,出來幾個月了?半年有了吧?』

  『有了。』

  『這仗……什麼時候才算是打得完啊……』

  『不知道。不過……我想我娘了,想我娘做的湯餅……』

  『唉。我也想家裡的飯了。這天天一口黃土一口湯,真不是人過的日子。』

  『聽說峨嵋嶺對面就是臨汾平,打下了平,我們就能回家了。』

  『呵呵,打下平?拿什麼打?』

  『別說了……睡覺罷!』

  夜風輕拂,將他們的談話飄散在風中。

  隨著戰事的遲緩和不利,曹軍營地里的氣氛也就日益顯得沉重起來,連那些平日裡最為喧鬧的士兵們也漸漸的變得沉默寡言。 (5,0);

  忽然,有些細碎的吹葉聲響起。悠揚而哀傷,像是在訴說著每個人心中的那份鄉愁。

  樹葉,是最簡單、最古老的樂

  漢唐時期,甚至是宮廷之樂。也被稱之為『嘯葉』。據說擅長吹葉的樂師,甚至能同時吹兩片葉子,不用手指幫助,同樣可以奏出人的曲調。

  樂聲一響起,曹軍兵卒便紛紛側耳傾聽,不再言語。

  在曹軍之中吹奏的,當然是沒有經過什麼聲樂的學習的普通兵卒。聲調沒有那麼多的婉轉變化,但是蘊含的樸素,卻是共通的。

  在後世之中,人心太雜太,所以不僅要有多彩的畫面,還要有激烈的音樂,甚至還需要有挑逗的作,才能讓後世的某些人覺得有意思,而那些單純的樂聲只會讓他們覺得是噪音。

Advertisement

  在大漢相對缺乏娛樂的環境當中,樂聲絕對不是普通百姓能夠的東西,所以能有這種簡單的音樂,便是已經可以讓這些曹軍兵卒忘卻了當下的憂愁,聯想起他們家鄉的那片金黃的麥田,那條蜿蜒的小河,還有那座悉的小村莊。

  音樂聲不久之後,就漸漸停歇。

  曹軍兵卒們默然無言。

  『等戰事結束,我們一起回家。』有人提議道。

  『好!』

  『那是自然!』

  眾人異口同聲的應答著,雖然知道前路未知,但這份承諾,似乎在這個夜裡,多給了他們一的安。在這漫長的夜晚,他們的夢想託付給了夜風,飄向著那片遙遠的土地。

  曹休站著,沉默著,就像是孤峰山上的一塊石頭。

  他們需要蔽,不能引起驃騎人馬的注意,這種樂聲無疑是會給曹休等人帶來不確定的風險……

  原本曹休護衛是要上前去喝止這些曹軍兵卒的議論和吹奏的,但是被曹休攔了下來。

  曹休雖然姓曹,但他的家庭並不好,早年也是多災多難,多也算是從底層起來,對於這些底層的曹軍兵卒來說,也多了一份的理解和寬容。在沉默了片刻之後,曹休便是默默的走開,並沒有去制止這個無名的演奏者。

  或許在曹軍的這些普通兵卒裡面,還依舊抱著一種想法,或者是一種幻想,就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戰之後,就一定可以勝利,然後等驃騎人馬敗走之後,他們就可以返回家鄉……

  至於整個戰局的變化,這些普通的曹軍兵卒本就不清楚。

  而清楚戰局的人,又是絕對不會和這些普通曹軍兵卒去說什麼。

  就像是曹休,也頂多就是和自己邊的心腹護衛說一說,至於對於那些普通的曹軍兵卒,曹休便是只告訴他們兩個字——

  執行。

  他們是割裂的。

  曹休已經算是儘可能的去會底層兵卒需要一些什麼的將領了,可是曹氏家族就曹休這樣一個將領,就能改變當下曹軍的狀態?

  更何況,有一些習慣是很難改正的,即便是當下曹休有些慨,但是在下一刻,亦或是在新的一天,又會如何?

  如今整個大漢都在斐潛的帶領之下產生了新的變化,而在這變化之中,依舊還是有些人固執的試圖站在原地。

  片刻之後,曹休什麼都沒說,繼續往上走。

  『將主辛苦了……』曹休的心腹上前,迎接曹休,借著月瞄向曹休的面,然後心中便是一沉,連忙將水囊遞上,『將主要不要先休息……』

  曹休喝了兩口水,瞄了一眼心腹,便是說道:『坡下營地被擊破了。』

  『什麼?!』雖然其實大家心中都多有些預,覺得坡下營地遲早是會被攻破的,但是這麼快的被擊破了,也確實是讓人意外,『這才不是……兩天?』

  曹休哼了一聲。

  他沒說實際上就連一天都支撐不住,要不然可就是太那個啥了……

  『莫非是……懶懈怠,沒有修築好工事?』曹休心腹又是給坡下營地的潰敗找一個理由。

  這種找理由,找藉口的方式,其實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和恐懼。

  曹休不置可否。

  戰事到了當下,似乎勝利越來越遠,曹休他也不忍心打破自己心腹的那些架構的幻覺。

  『將主,那麼我們現在還是在這裡伏擊驃騎?』心腹問道。

  曹休將馬鞍放到了自己後,躺了下去,『不,明天一早,準備移軍……這裡就留些疑兵……』

  『那……那是要去哪裡?』心腹問道。

  『聞喜。』

  一個時代當中,個往往到所時代和社會環境的深刻影響,他們的行為和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意志的現,也是這個時代特徵的反映。

  每個人都覺得仁義道德和自己無關的時候,整個社會也就沒有了仁義道德。每個人都覺得責任都是在旁人那邊的時候,整個社會也就同樣沒有了任何責任。 (5,0);

  曹休還有責任。可是很可惜,他的問題依舊是山東的習慣問題,他不會和底層的兵卒通。

  曹軍兵卒是不是沒有人察覺到了戰局的變化?

  並不是,可是這些曹軍兵卒可能對整個戰局的了解有限,不清楚他們是否有利。而對於高層的軍校來說,則是用虛假的信息蒙蔽著這些曹軍兵卒,使得他們無法做出相應的判斷,只能是盲目的跟著大部隊走。

  ……

  ……

  相同的,一樣也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自己現在和未來都要做什麼的人,還有聞喜這裡的河東民眾百姓。

  張繡驅趕了殺死了一些曹軍兵卒,破壞了聞喜的曹軍營地,但是對於路昭的營寨沒有什麼有效的破壞手段,只能是先行撤軍。

  同樣的,路昭也對於在野外的張繡騎兵沒有什麼辦法……

  雙方就像是在馬路上相互囂的漢子。

  『有種你出來!』

  『有種你進來!』

  然後兩人怏怏而分。

  張繡回到了峨嵋嶺上,路昭躲在了營寨之中。

  在確定驃騎人馬離開之後,曹軍兵卒便是分出了很多的小隊,像是邊牧驅趕走散的羊群一樣,又將那些逃走卻沒有逃多遠的『牛羊』給重新趕了回來。

  這些『牛羊』哞哞咩咩的著,明明氣力也不比那些曹軍兵卒小多,可是依舊乖乖的簇擁著,挨著,然後又重新回來了,回到了用簡易籬笆紮起來的營地之中,回到了他們曾經逃出去的藩籬之

  對於這些被趕回來的『牛羊』,路昭連多看一眼都欠奉。

  在這一次波折當中死傷了多『牛羊』,路昭不會在意,曹同樣也不會在意。

  就連那些在山東之地,天天高呼『民心民意』的文人墨客,甚至都不願意在青史上多寫兩個字……

  『積盈路』,或許就已經是這些人對於百姓死傷最大的描述了,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這種描述往往是為了襯托某些人的殘暴而誕生的,否則就簡簡單單的『亡數萬』,『死無算』,『傷亡者眾』了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