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而且後期孫權還想辦法再次,三次補充了『兵卒』到前線去,林林總總加起來,總兵力至也有十萬以上了!
即便是後期補充的兵卒和第一批的有些差距,可那些人也並非是完全不中用的啊!
再說了,就算是不中用,也同樣是需要刀槍兵甲,箭矢弩矢,戰船樓船,旗幟服裝,糧草鹹菜,這些可都是錢!
結果呢?
結果就這?!
孫權幾乎是出離了憤怒。
大漢的江東之地,可比不上冀州豫州,湊出十萬兵卒,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當然,什麼兵家勝敗之事云云,孫權也不是不懂,可問題現在這一場戰事,可謂是江東有沒有資格去爭霸天下的重要一戰,如果不能攻克川蜀,那麼江東就本談不上什麼二分天下,只能是被挨打,直至滅亡!
江東勢力,經過兩代孫氏擴張,現在已經漸漸顯出了一些頹勢。往東是大海,往北是老曹,往南是南越,唯獨有機會的就是突破西面,將川蜀和江東連一線,二分天下。如此一來,江東才會有更多的機會,不管是消化自部的士族鄉紳也好,還是組建侵吞南越所屬也罷,都是要相當的財力和時間的,而現在……
早知道,就讓周公瑾去……
孫權想到此,便是一愣。
急急又將桌案上朱治發回來的戰報重新拿起來,仔細重新看過。
『折損數百……』
『傷亡千餘……』
『嗯……』
孫權盤算著,然後沉起來。
他之前太過於憤怒,以至於忽視了一些細節。
現在這麼一盤算,似乎只是敗落,而折損的兵卒並不多啊!
如此一來……
孫權又是沉起來。
如果局勢非常危險,那麼孫權就會毫無二話的讓周瑜去統領兵馬,挽救危急,可是如果說局勢並沒有像是想像當中的那麼糟糕呢?
孫權是一個怎樣的人?
後世許多人都對於孫權比較鄙視,但是實際上歷史上的孫權,就算不提軍事,他在政治、外方面還是有一流水平的。
孫權對周瑜不僅僅是依賴,信任,其中還有一忌憚,而且周瑜似乎也到了孫權這份忌憚。這種忌憚是伴隨著孫權年齡的增加而同樣在增加的,然後隨著周瑜的死亡而消散。
孫權還記得當孫策死的時候,周瑜雖然和張昭一起將他推上了江東之主的寶座,但是當時周瑜可是帶著兵來的!
周瑜出生於世家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經擔任過東漢的太尉之職,他的父親周異,也曾擔任過令,所以說周瑜家完全是個宦之家,非常有權勢。在這種環境長起來的周瑜,不僅人長得高大帥氣,而且頗有才能。
可以說周瑜確實是符合『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形象,可是孫權就不是了……
雖然說三國演義當中孫權的相貌頗有些非人,但實際上孫權的容貌只能算是普通人,方面闊口而已,真往周瑜邊上這麼一站,孫權就有些抬不起頭來。
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孫權至今在夜裡有時候做噩夢都會想起…… (5,0);
當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瑜曾經解釋過,說帶著兵卒前來是為了以防萬一,可孫權心中也就落下了一刺!
要知道如果當時周瑜的念頭一歪……
而且孫權覺得,周瑜當時就沒有『領兵爭權』的嫌疑麼?
周瑜不是孫家人,即便是他和孫策關係多好,也是外臣。作為一個外臣,領兵吳,是幾個意思?這就好比當年董卓領兵進雒啊!
孫策剛死,周瑜帶兵前來,說是來奔喪,可萬一不是呢?
誰能保證周瑜當時,沒有過其他方面的心思?
孫權無法確定。
也不敢確定。
這事,還是爛在肚子裡更好,就像是陳舊的傷患,或許平日裡面也沒有什麼事,但是被什麼東西一引,於是原本爛在肚子裡面的舊患,漸漸的發酵出了味道。
時空穿梭,魂回漢末,一覺醒來成了皇帝,這個可以有,隻是這皇帝的處境貌似跟說好的不太一樣,外有諸侯裂土封疆,山河破碎,內有亂臣脅迫,不得自由,劉協表示壓力很大,為了改變自己悲慘的命運,為了能夠享受帝王應有的待遇,劉協覺得自己應該拚一把,名臣猛將,必須有,三宮六院……咳咳,這個可以有,總之,這是一個傀儡皇帝一步步崛起的故事
現代青年孫途因故帶倉庫係統穿越到北宋末年,從而開始了一段精彩曲折,前途難料的生存與救亡之旅。 在這裡,不但有昏君權奸,還有忠臣名將,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這還是一個有著水滸群雄的世界。 孫途將與他們如何相處?一切答案,盡在帶著倉庫到大宋!
劉琦穿越成劉表的兒子,開局迎娶蔡琰。貂蟬一臉崇拜:天下才氣十斗,郎君獨占八斗。郭嘉:主公的謀略,天下無雙。曹操抬頭望天:論狡詐多謀,我不如劉琦,他才是真的亂世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