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阿鬥之智近乎妖 第753章 都是空話

《阿鬥之智近乎妖》第753章 都是空話

阿鬥問道:“你是段灼吧?現任何職?”

    年輕員沒想到皇帝陛下認識自己,激道:“回陛下,臣敦煌段灼,現任敦煌郡功曹一職。”

    阿鬥通過係統知道了此人姓名,還知道在另一個維度裏,段灼是鄧艾麾下的鎮西司馬,因破蜀有功被封關侯。

    “朕剛剛聽你說閣的任務?你細說。”

    段灼高聲道:

    “回陛下,自從李閣老主持閣以來,閣的政令繁重,遠超出了敦煌郡的實際承能力。

    敦煌郡地邊陲,資源有限,百姓生活本就艱辛。然而,閣卻不顧實際況,一味追求興建水利、開墾農田的業績。

    直接加重了徭役和財稅負擔,讓員、將士和百姓都苦不堪言。為了完這些不切實際的政令,我們不得不虛報政績。

    陛下,臣深知弄虛作假非長久之計,也非忠臣之道。然而,在如此重之下,實在是無奈之舉。”

    阿鬥問道:“你剛剛說的是李嚴?”

    段灼回答道:

    “正是!李閣老主持閣以來,所製定的政策雖有其初衷,但實施起來卻過於嚴苛,未能充分考慮到各地實際況。

    敦煌郡因地邊陲,資源匱乏,百姓生活已是捉襟見肘,再加上如此繁重的徭役,實在是難以承。”

Advertisement

    這時,又一人站出來道:

    “陛下,閣要求我們興建20座村莊供6萬人定居,每村落都要有水渠、耕田、石板路、學堂、診堂和廁衛設施。

    哎……敦煌本就大戰方歇,存糧不多,人口稀,匠人屈指可數,我們本無力進行這麽大規模的建設。

    經贖罪侯提議,我們便做了一個樣板村落,應付朝廷督查!”

    阿鬥看著他道:“你張恭是吧,朕知道你,前些年張進、黃華起兵,你和你子張就,統兵據守,靜待蘇則援軍,保下一方安寧。”

    張恭沒想到劉禪知道自己,亦是一臉激

    忽然,一個年輕人噗通跪下,高道:

    “陛下,臣冒死勸諫,請朝廷據敦煌的實際況,對閣的政令進行審視和調整。否則,當世將再現暴秦之苛政!”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

    拿當朝比作暴秦,這個愣頭青可真敢說啊!

    阿鬥看向跪在地上的年輕人,問道:

    “你是皇甫隆吧!”

    皇甫隆臉漲紅:“正是。”

    阿鬥心道:

    “史書有記載:【至嘉平中,安定皇甫隆代基為太守。初,敦煌不甚曉田,常灌溉滀水,使極濡洽,然後乃耕。又不曉作耬梨,用水,及種,人牛功力既費,而收穀更。隆到,教作耬梨,又教衍溉,歲終率計,其所省庸力過半,得穀加五。】

Advertisement

    這人算是個屯田的人才。”

    想到這,阿鬥心意一轉,琢磨道:

    “李嚴確實有極重的權力,他可能是想在我回師前做些顯眼的政績,留住閣首輔的位置吧。”

    阿鬥一歎,看著敦煌員,臉和了一些:

    “朕會詳細調研此事,而後據實際況對閣的政令進行審視和調整。既保證朝廷的政令得以執行,又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敦煌眾員聽後,激涕零:“陛下英明。”

    樓過長舒一口氣:“保住命了……”

    這時,阿鬥又道:“今日之欺君罪,暫記之,俟他日查明事之原委,而後定爾等之刑!”

    樓過聞言臉又垮了下去:“還得罰啊……”

    阿鬥說完揮揮手:“你們自去吧,朕再轉一轉,明日回城。”

    馬岱還想勸說,但看阿鬥的臉,將勸辭咽了回去,行禮後帶著眾文武趕回敦煌。

    阿鬥帶著黃皓離開澤,在敦煌郡各地巡查,心裏思索:

    “治邦國,必賴舉國上下之同心協力。為帝王,我應籌劃遠圖,輔以中道調和,方可保邦安民、長治久安。

    隻是國家實在太大,這個時代的通訊效率太低,‘同心’容易‘協力’難,‘籌劃’容易‘落實’難。

Advertisement

    ‘中道調和’一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更是難啊。”

    ************

    兩日後。

    阿鬥回到敦煌,立刻召見諸葛亮、蘇則、諸葛瑾、馬謖等人。

    眾人早已知道了澤村的事,都靜等阿鬥開口責問。

    誰料阿鬥沒提此事,反而問道:

    “參與封禪的員都前往自個的駐地了麽?”

    諸葛亮應道:

    “回陛下,毌丘儉已經抵達富樓沙,主持西域全境的政務。

    糜芳昨日傳來消息,他已經在樓蘭展開了商路貫通工作,各族商人很是雀躍。

    經草原東歸的劉晨、李靖等人此時已經回到了鮮卑草原;魏延和鄧艾還在草原上趕路,大概還有半個月才能回到遼東。

    他們沿途勘察的適合建城和適合建商驛的地點,已經分批送往長安。”

    阿鬥點頭,又問:

    “文師,酒泉、張掖等郡的況,是不是和敦煌一樣,有極重的政令負擔?”

    蘇則知道重點來了,謹慎的答道:

    “臣離開涼州趕赴昆侖時,政令沒有現在這麽重,現在看敦煌的況……嗯……酒泉等郡的負擔隻會更重。”

    阿鬥端坐於主位,眉宇間出深深的思慮。

    諸葛亮等人見了,心道:“正題來了!”

    果然,阿鬥輕輕咳嗽了一聲,緩緩開口:

    “諸卿,據朕這兩天的了解,近期閣的政令繁多,地方政府疲於應付,導致許多好政策未能真正落地,反而損害了百姓的利益。

    你們拋開李嚴,分析一下此事?”

    不讓提始作俑者,很明顯,阿鬥沒有怪罪的意思,也不給眾人攻訐的借口,隻是要就事論事,從而梳理帝王、朝廷、地方在理政務上的關係。

    諸葛亮取出一遝子羽扇,每人分了一個,才開始輕輕搖

    “陛下,臣認為,敦煌近期收到的政令,確實不切實際、難以實現。但地方員隻維上不維下的思想,很危險啊!”

    阿鬥心神一,心道:此話偏袒閣了,而且避重就輕,離了本質問題,諸葛亮是要拋磚引玉麽?

    諸葛瑾點了點頭,補充道:

    “這說明朝廷缺一套有效的監督機製和考核標準,尤其缺針對百姓獲益的量化。”

    蘇則捋著胡須說道:“臣認為閣應該深了解百姓的需求和意願,確保政策真正符合他們的利益。”

    阿鬥聽後,無奈一笑:

    “諸卿所言皆有道理。但都是空話……還是說說該如何作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