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書后女配才是五個哥哥的真團寵 第218頁

《穿書后女配才是五個哥哥的真團寵》第218頁

蘇奕的畫傳神,幾乎是把人的樣貌畫出了髓來。

蘇莞離開了十天,他已然賺到上百兩銀子。

連續多日作畫,昨日大雨休息了一日,今天的天依舊灰沉沉,蘇奕見蘇莞回來了,準備再多休息一天,他要帶去買買買。

蘇莞也正好要出門,帶了銀票,要去購買足夠的糧食放在家里。

一石一斗一升,一石米等于一百二十斤,一斗則為十二斤,一升為一點二斤。

戰爭前,一石米要差不多十兩銀子,一旦開戰,就會翻一倍,襄州還算平穩,部分地區,甚至翻了三倍不止。

蘇莞趕在漲價之前,先買足量的糧食放在家中儲備,一來求個安心,二來是沒必要到時候多花那冤枉錢。

家中人口這麼多,三年至得準備三十石吧,府的糧倉是重新翻新過的,選用的木材,位置,都是最適宜存儲大米的,可以防止老鼠,,放上三年不問題,只是新米變了陳米,口上有差距而已。

另外,面,糧油這些也會漲價,也得買一些備著,蘇莞還準備在后院隔一塊地方出來喂養豬羊。

蘇奕跟著上街,五哥神神的,蘇莞也不知道他要干嘛,他拉著自己直接進了鋪子。

Advertisement

“莞莞,五哥賺了銀子了,要第一個給你買漂亮的襦,你看上的咱們都買,再給娘親也買幾,舅母和清清表姐也買。”

五哥雨均沾,家中的人們各個照顧到。

他這銀子來的也不容易,全靠自己一筆一畫畫出來的,要耗費不力,長時間神集中。

“五哥,你何需如此破費,你賺的銀子,應該好好的存起來才是。”

可是蘇奕卻不這麼認為:

“莞莞,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賺到銀子,意義非凡,正是因為你給了我正確的引導,所以,你就別和我客氣了。”

第187章 :清遠縣令倒臺

人生中,有很多個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是意義非凡,蘇奕只是想把自己的喜悅,和最重要的人分而已。

蘇莞很認認真真的挑了兩自己喜歡的裳,又給蘇母挑了兩,還有舅母和清清。

價格都不是最貴的,但也不是最便宜的,一下花了他幾十兩。

出了鋪子,蘇奕又想帶去首飾鋪子,蘇莞不想五哥破財了,怎麼說都不愿意跟著一起去了。

直奔糧油鋪子,買米去了。

一次買三十石米,合計三千六百斤,也不是什麼大數字,在一個糧油店里面就能買到,還額外買了一千斤面,總計花了三百多兩銀子。

Advertisement

蘇奕不知道蘇莞為什麼要一次買這麼多糧食回去,他沒問,因為知道蘇莞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糧食送到家里,把糧倉塞的滿滿當當的,蘇莞又請人在后院還是修建圍欄,養了十幾頭小豬仔,還有十幾只羊。

舅舅去了一次清遠縣,回來的時候帶了一個消息,說是清遠縣令突然被罷下獄,說他在任期間治下不嚴,不堪為任,導致清遠百姓怨聲載道,而其獨子強搶民癮,惡名昭彰,被判流放三千里,貶為奴籍。

這就是報應啊,清遠縣令倒臺,舅舅一家總算是放心了,日后回家再也不用擔驚怕,清清表姐也能安安心心的擇良婿了。

說到這個還真是,楊清清馬上就要十七了,是該要找個好人家了。

趁著這個機會,蘇莞讓舅舅趕去把戶籍轉到襄州來,然后在襄州給楊清清挑個夫婿。

一來,以后舅舅要長期在襄州幫蘇莞做事,二來,襄州這麼大的地界,住在這襄州城的居民,普遍素質更高,家境更好,不說給找個大富大貴的人家,至家里要不愁吃喝吧。

皂的名聲,已然在襄州火了起來,家家戶戶廣為流傳。

Advertisement

如今,謝娘子店里,每日都要賣出上百塊皂,一個月下來要賣出幾千塊,遠遠超出了預期。

還有周邊的縣城,也是賣了,每個月至每個地方要送上千塊過去。

等到生意做到隔壁宿州和衍州,就得擴大作坊,增添人手了,平均每個月得生產上萬塊皂不止。

的羊皂和花香羊皂銷量最高,沐發皂稀罕,而且限量,想買還得排隊。

最普通的羊皂,襄州幾乎人人都用得起。

最普通的老百姓用的初代,稍微條件好的,加點錢用染的洗裳。

花香羊皂,專門用來沐浴凈手用。

最多就是下個月,蘇莞就要去蘇州開通市場了,兩個月打通宿州和衍州的市場。

……

清遠縣的新縣令上任,舅舅就拿著戶籍文書回去轉了戶籍,如今他們一家也是襄州府的城里人了。

因為楊清清要選夫婿,可是他們現在住在蘇家,不太方便,于是就想著在離作坊近的地方,租個小院子搬出去。

日后存夠了銀兩,就自己買個院子,一家人安安心心的住。

在作坊附近,還真有那種四合院,他們一家四口住足夠了,而且院落十分干凈,地板圍墻什麼的都是嶄新的青磚建的。

蘇莞帶著舅舅他們去了牙行,找人打聽在作坊附近這兩條街的合適的小院子。

有很多符合要求的,四合院是襄州最基本的建筑,但是也分三六九等,那些新建的肯定是最好的,院子里很寬敞,該有的都有,獨門獨戶的井,平時生活十分方便。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