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細說紅塵 第736章 古來聖賢皆寂寞

《細說紅塵》第736章 古來聖賢皆寂寞

第736章古來聖賢皆寂寞

秋風已經從原本卷著夏熱殘留的火力,變為現在的帶著寒涼。

「來人。」

譚元裳平靜地喊了一聲,幾乎是一息之後就有人在不遠

「老爺您有何吩咐?」

「我這把老骨頭想了」

老僕一聽就知道譚元裳的意思了,不由擔憂道。

「老爺,您的.」

譚元裳擺了擺手。

「再不,以後就沒機會了,備船,我們去茗州。」

「是!」

老僕不再相勸,自家老爺已經決定的事旁人是本勸不的。

當天晚些時候,譚元裳的馬車停在了江邊一小港旁,而小港的碼頭已經有一艘樓船停泊在那。

幾乎是已經在家靜養了十幾年沒出過遠門,在這偏僻大宅獨自靜養的譚元裳,今日再一次踏出家門,不過不是去看兒孫,而是向著茗州而去。

雖然現在的譚家早已經大不如前,譚元裳也已經不問世事很多年。

但譚元裳畢竟還是譚元裳,僅僅是看《四海山川志》上的前面一段容,他大概就推測出了一些事

假若書中一些事確實發生過,那麼在茗州能讓各方來賀,讓許多人都十分敬重,就連當年知州都與其結的老叟,自然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書中老叟確實是寫了個很籠統的概念,既不指名道姓,也不歸於行業,就連時間都模糊化了,甚至可以說是陸海賢以自己為藍本的虛構。

畢竟古之大家多以自為依據虛構一些故事,撰寫一些文章。

但譚元裳跳開這些思路,以自己的想法來構建假設,追到底會有什麼結果呢?

這等地位崇高的老人,要麼曾為,要麼是大世家,但在茗州還有一個特殊之,那便是商!

雖然商賈在一些書籍經典中被視為不如讀書人地位高,甚至不如普通百姓,但大庸朝立國以來的風氣比之古時好得多,茗州則更加特殊。

Advertisement

而茗州之商,跳不開的就是茶市,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而今說到茗州茶市,真正行商者自然知道跳不開墨家。

於是僅僅片刻,譚元裳腦海中那位醉臥自己壽宴的老叟,其原形已經呼之出。

除了茗州的墨奕明還能有誰呢?

路海賢書中前言都說「念起於十幾年前」,那麼十幾年前在茗州為知州,十幾年前好像也正好是墨奕明的大壽。

有些事,在很多人那想不到太細,只要陸海賢自己打哈哈,自己找些推之詞,哪怕京城員都很難想到一些況,也不太會刨問底。

讀書人亦或是大儒大的思維,見秀文章,自然以文章之理去尋。

但在譚元裳這裏,其實也就這麼點事,不過是念頭一轉就能想明白的。

只不過這種「念頭一轉」也不容易,需要知道很多事記得住很多事才行,用灰勉的話來說,就是也只有譚元裳這種「妖怪」才輕鬆能做到。

當然,譚元裳覺得自己也可能是錯的,不過他本也不是為了印證對錯,只是覺得自己這把老骨頭最後也該,訪一訪友也是不錯的。

真論起來,墨奕明也算是譚元裳為數不多同時代留下來的人了,即便不算是什麼至好友,但兩人至還算是有些行商的。

或許能算是訪一訪友人吧?

譚元裳作為曾經真正意義上富可敵國之人,本該是天下間遍佈朋友,事實上也似乎確實如此,可是真正心的又有幾人,如今還能想得起來值得尋訪一下的又有幾人?

去茗州給自己一個借口罷了。

大船在開江上行駛,譚元裳就在上層甲板一角擺著的桌椅前坐著,迎著秋風看著《四海山川志》。

船還在半道,譚元裳的書已經快要看完了。

Advertisement

不得不說,這一部描繪山川地理的奇書堪稱氣勢磅礴,通過那一場曠世大水領略天地間的山川水澤之秀麗,見證了日月華天地靈秀。

待到這一天傍晚,水面折著夕的紅輝,譚元裳放下最後一冊《四海山川志》,微微皺著眉,略顯吃力地撐著椅子扶手站了起來。

旁邊的僕人本想要過來攙扶,但還是忍住了。

此刻開江上的風漸漸大了起來,譚元裳看此江段遠近的浪濤,心中聯想著書中的大水。

這大水自然不可能是真的,畢竟若是真這樣的大水過境,天下各災的地方可就多了,免不了生靈塗炭,自然不可能十幾年來無人知。

可是這《四海山川志》中的種種山川河流地理風貌又是如何寫得如此詳細的呢,譚元裳不太相信是胡謅的。

莫不是真的有仙人夢中帶老叟遊歷天下?

「老爺,天寒了,注意,看書的話,還是去倉中吧!」

家僕此刻為譚元裳披上了一件大氅,後者笑了笑,看著前方江面和浪濤,心思卻暫時離開了《四海山川志》,好似隨著江水翻滾湧向了過去。

「開江《河神落》.」

譚元裳的眼神中閃過些許傷

「往事雲煙皆散去,如今只有譚元裳一人了」

譚元裳又坐了下來。

「上些酒菜。」

「老爺,我讓人送倉室裏面去吧?」

譚元裳擺了擺手,緩緩閉上了眼睛。

「不用了,就在這,迎著秋風賞江濤景更好些。」

旁邊的老僕點點頭,但不需要他,附近自然有其他人也聽到了譚元裳的話,樓船后廚已經開始準備。

老僕站了良久,追隨在譚元裳邊,也算是對自家老爺有些了解,或許老爺是覺得孤獨了。

此刻老僕猶豫著問了一句。

Advertisement

「老爺,是不是通知一下譚氏子弟?」

譚元裳睜眼看了老僕一眼。

「我這一生樹大招風,譚氏子弟如今散於天下各,也都安穩下來,就不要隨便驚了,死的時候來個人收斂骨就行了。」

譚氏子弟何止是安穩下來,有人依舊從商,也有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生存,甚至還有人改名換姓的。

眼睛再次閉上,似乎是沒過去多久,香味飄來的時候再睜眼,旁邊桌上已經擺了幾盤小菜一壺酒。

譚元裳自斟自飲,微醺之刻桌上略顯狼藉,回憶當年,尤其是這開江上則更有

除了最初陪伴明宗整頓天下的時候,當年也是京城火的《河神落》故事而結識了易先生,歲月蹉跎之間,故人相繼離去。

明宗如是,易先生如是,李相如是,鄒都督如是,楚相如是

譚元裳又倒上一杯酒,手持酒盞出木欄桿,從樓船一側向著江面倒下。

「醉臥江濤囫圇宴殘生余故人面.酒以邀蟹將軍.心寄白波意隨念.」

譚元裳手中玉質杯盞落,「噗通~」一聲落江中。

一邊的老僕分外張,立刻上前幾步,看到譚元裳只是醉酒而眠才安心幾分。

隨後老僕看向江面,老爺最喜歡的玉盞就這麼丟江中了麼?

老僕很確信,自己老爺並非是握不住,只是任由杯盞落去而已。

不再多想什麼,隨後老僕同旁人一起將譚元裳安頓到船艙中的床上。

真要躺在外面,非病了不可。

而此刻樓船行駛的江面下方,開水神蟹將軍謝慶,正握著那一隻玉盞靜靜站在水底。

向那正在遠去的樓船,蟹將軍微微嘆息一聲,旁水流隨其心意而,猶如一條無形游龍去往那艘樓船。

已經落山,殘餘的晚霞抵擋不住昏暗。

大樓船一旁的波浪翻滾之間,一道影在無聲無息之中從水中浮現,帶著的風落到了樓船上,而船上護衛譚元裳一眾高手則無人所覺。

持本心,妖不忘,守神道,正心不改,多年以來修行日益進,如今的蟹將軍早已今非昔比。

人間已是三代皇帝,而蟹將軍經過這些年的沉澱,毫不誇張的說即便是年朝生在世也無法與如今的蟹將軍相比。

所謂正神之位本該強大,與心皆是,失了一個正,就會如年朝生那樣徒有其表。

此刻謝慶走那邊船艙,這樓船里可謂是秀其中,雖然不算很寬敞卻裝點得十分舒適,而譚元裳休息的房間就在最裏面。

似乎僅僅只是幾步,謝慶就在那房門之外了,又是一步,房門緩緩打開,謝慶看向那安穩躺在床榻上的老人。

這就是富可敵國的譚元裳麼

謝慶走到了床前,看著譚元裳嘆息一句。

「譚公啊譚公,你邀我前來,寄思念於白波.只是你心中之願,就算我是開水神,且有心相助,怕是也無法滿足.」

說話間,謝慶看向床邊的桌子,上頭擺著一部書。

「四海山川志?」

謝慶將譚元裳的杯盞放到桌上,隨手拿起桌上書籍的第一冊翻閱了一下,原本平靜的臉上微微變,心中不由升起一震撼。

竟然是北海化龍大典,竟然是白君走水!

為開水神,謝慶當然是知道北海之事的,甚至也收到了請帖,但如水神山神之流,很會真正離開自管轄地界,當然也就沒去。

甚至事後也不會馬上知道北海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是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蟹將軍當然也知道了當年之事,只是他沒想到竟然有人能以此為依據出書!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