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我能復制戰略物資! 第006章 論道!吳三桂心靈通達

《大明:我能復制戰略物資!》第006章 論道!吳三桂心靈通達

吳三桂愣住了,想了想,拱手說道;“請王爺賜教。”

李建安道;“似是而非,有些說法聽上去是對的,可不住你細細思量。”

“就拿你舅舅祖大壽來說。他們一萬兵馬被困在錦州城一年多,彈盡糧絕。”

“沒有柴火,他們拆百姓的房子,沒有糧食,他們就吃百姓的。”

“幾千百姓被他們吃得尸骨無存,家族盡滅,何其悲慘!”

“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實話,那些幸存者來京城告狀,就是本王派船送去的。”

吳三桂聽得驚心魄,一

李建安接著說;“那些幸存者來京城告狀,如同石沉大海,投告無門。還有許多所謂忠臣義士,上疏為你舅舅辯解。他們說你舅舅是為國守城,死戰不降,可謂大忠大義。”

“三桂,你以為如何?”

吳三桂還跪在地上,臉沉靜。他猶豫片刻,這才說道;“自古先賢所言;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今日黃宗羲又說,民為主,君是客。”

“如此說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兩句倒是錯誤的。”

Advertisement

“華夏大地方圓萬里,終歸還是蕓蕓眾生的。滾滾紅塵,興衰榮辱,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舅舅忠于先皇,卻辜負百姓,未能兩全,總歸是不忠的。他雖是為國守城,然放縱手下吃城中百姓,于國有功,于百姓卻是不義的……”

李建安等了片刻;“還有嗎?”

吳三桂子伏在地上;“屬下愚鈍!”

“起來吧。”李建安道。

“謝殿下!”兩個人起了。

李建安道;“祖大壽的事你說的對,道理卻沒說。”

“國何以國?萬千百姓匯聚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聯合在一起就能抵風險。”

“民眾組,是為了更好保護個人。”

“個人并非群的工,而是群的一部分。”

“如果為了群,強迫個人犧牲。那這個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和意義。”

“群要保護個人,不能鼓勵,更不能鼓個人犧牲。否則失去公平,反而會遭反噬。”

“就拿李自和闖軍來說。朝廷為了給你們關寧軍提供糧餉,連年加征三餉。用閹黨的話來說,加征三餉是為了抗擊韃虜,是為了保護國家,是大義之所在。”

Advertisement

“可是先帝爺不聽民意,不經百姓同意就擅自加派,于道德理法都是說不通的。”

“三餉加在一起,每畝十二三斤,看似不多。可是在每一個窮苦百姓上,都會榨干他們最后一滴!”

民反,一個個窮苦漢子放下鋤頭拿起刀,西北大,以致天下沉淪。個反噬群,莫過如此。”

“兩位先帝以朝廷為手臂,以百姓為工,本想抗拒強敵于國外,反而引發禍于國,以至國破家亡,死道殞。”

究其本錯誤,就在于不敬生民,不畏天理,以百姓為工,視國人為財貨。萬民皆有智慧靈,豈可隨意擺布?大明朝名存實亡,也就在所難免。”

吳三桂陷深刻思索,慢慢點頭。他發現李建安話停了,這才抬起頭來,拱手說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殿下一番肺腑之言,令三桂茅塞頓開,猶如撥云見日,萬流歸海之。得蒙殿下不吝賜教,桂三生有幸,益良多,必當銘記五,沒齒難忘。”

李建安道;“本王說這些,是因為沒拿你當外人。我們靖海軍十年來聲名鵲起,戰無不勝,靠的是什麼?”

Advertisement

“外行人說我們靠盔明甲亮,靠船堅炮利。你應該明白,我們靖海軍靠的是團結。”

“十年間,我們靖海軍南征北戰,大小戰役幾十場,到現在為止沒有出現一個逃兵。這份團結你們寧遠軍做得到嗎?”

“團結靠什麼?靠的是公平,靠的是敬畏。”

“你可以看看,我的大帳里沒有小灶,將士們吃啥我吃啥。”

“往日訓練,哪個兄弟不達標,我們軍中沒有罰,沒有辱罵。大伙陪著練,幫著干,這才有了今日的鐵軍!鋼軍!”

“你關心我的傷勢,其實不重要。就算我今天死了,靖海軍還是靖海軍,非但不會消失,反而會更加強大。”

“三桂,你帶著寧遠軍繞過京城,回到關外。讓你我和手下兄弟們都好過,如何?”

吳三桂一顆心完全放下來,他長出一口氣,整理冠,慢慢跪伏在地上;“屬下重歸國朝,依附殿下,從今而后,絕無異心!寧遠軍上下數萬弟兄,無不欽佩殿下,后路如何,全憑殿下做主。”

“好!”李建安道;“本王就給你們安排安排。聽說你們寧遠軍繳獲三千多馬匹,還有不大車資。資朝廷就不要了,你們送來兩千馬匹,外加一千大車,剩下的留給你們寧遠軍。”

吳三桂拱手;“王爺容稟,那三千馬匹大多是挽馬,戰馬不多。這次我們關寧鐵騎損失不,能否一些?一千匹如何?”

李建安道;“好,就一千匹,下午就送來吧。”

“是!”吳三桂答應了。

李建安又道;“這次敖九命立下大功,朝廷另有重用,以后就不在你們軍中了。他手下的一些兄弟也好,朋友也罷,愿意跟著回京城的,你們不要阻攔。”

吳三桂高興了,敖九命這個眼線要走,那是最好不過了。他控制住笑容;“那是自然。敖兄弟帶走多人都是他的本事,屬下絕不阻攔。”

李建安接著說;“你們休整兩天就拔營吧。韃虜兵敗,有不潰兵北逃。你們追上去,如果能夠全殲,那是最好不過。”

“尤其要注意蒙古諸部那幾千騎兵。如果不能全殲,就讓祖大壽放開關口,讓他們出逃。切記不可把他們打了,打散了,以免他們禍害鄉野,流毒關。”

吳三桂拱手;“殿下所言,屬下謹記在心。敢問大帥,云營現在與我軍聯營,不知唐通去向如何?”

李建安道;“他的事你不用心。本王自有安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