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團寵小女喜種田 第122章 容易得來的不金貴!

《團寵小女喜種田》第122章 容易得來的不金貴!

眾人都是驚訝,紛紛閑話。

“這可是難得,誰家燒的大暖房,才能種青菜吧。

夏日看著普通,冬日就金貴了。”

“是啊,若是有暖房,種幾盆花最好。

這樣的時候,賞雪賞花。

再小酌一杯,豈不是風雅?”

他們說的熱鬧,倒是讓坐在一旁的曲書生握了茶杯。

想起他之前的安排,他心里稍稍好過一些。

“說起來,也是巧合。

這個安居大院的主家,我倒是認識。

他們家里也有人在學院讀書,簡大

先前我們也時常來往,更吃過這些暖房里種出的青菜。

若是我沒記錯,他家暖房好似真的種了不花兒。

等我有空閑去拜訪,到時候一定鬧他擺酒宴。

咱們去喝酒賞花?”

“當真?”眾人沒想到曲書生居然這麼說,都是高興。

“哈哈,還是曲賢弟游廣闊。”

“那到時候,咱們就沾賢弟的兒了。”

眾人說笑,很是熱鬧。

至于事,他們都沒在意。

畢竟了,他們有地方吃喝賞花,不也沒有損失啊。

再說怡安和鄒桓在大院蹭了個午飯,馮老太就不準他們多留了。

畢竟是市井之地,來往的都是人,后門口還是賣下酒菜的。

萬一有誰不開眼,出丑態,嚇到孩子呢。

Advertisement

怡安紅齒白,越長越靈秀麗。

簡家上下潛意識里都開始把當閨秀要求了,不愿多拋頭面。

怡安倒是沒有抗議,老老實實回了家。

畢竟生意太忙了,幫不上。

還要和喜鵲分神照顧,實在過意不去。

馬蹄踢踢踏踏,一路碾著積雪到了家。

刀老二眼尖,就道。

“姑娘,桓哥兒,咱家來客人了。”

怡安好奇,下車趕往院里走。

畢竟家里有客都是在北院招待,很帶到南院來。

結果進院就見簡大帶了曲書生和牛書生,從廂房出來。

立刻就明白了。

牛書生第一次見到冬日種菜,很是興佩服。

“大真是好巧思,這樣的法子都能想出來。”

曲書生也很滿意,方才他親眼見到那半池子的花苗。

算計著年后一定能開花,到時候…

怡安和鄒桓上前行禮,瞧著爹爹眼神里著幾分不耐,就彎了腰。

果然,簡大立刻問道,“這是怎麼了?”

“許是肚子里灌了風,有些疼。”怡安一臉虛弱的可憐模樣。

牛書生是個憨厚的子,趕告辭。

“大,我們也坐了半晌了,這就告辭。

你好好照顧孩子,有事需要幫忙就派人去家里說一句。”

曲書生心里不舒坦,他們才來了半個時辰,還沒蹭頓酒菜呢。

Advertisement

他雖然百般看不起簡家逃荒出,卻不得不承認簡家的飯菜味。

無論是火鍋還是烤,或者炒菜,都比酒樓要好。

他午飯都沒吃,就等這一頓呢,結果泡湯了。

但這時候,他也不能唱反調,同樣說道。

“是啊,我們先告辭了。”

簡大惦記閨,就送了他們上馬車。

待得馬車走遠,再回就見閨躲在屋門后做鬼臉。

他真是無奈又好笑,“你這丫頭,嚇了爹一跳。”

怡安跑行前抱了爹爹的胳膊,一臉笑嘻嘻。

“過完年,爹就要考試了,何必為了他們浪費功夫。”

倆人進了屋子,怡安又問道,“姓曲的說起花籽了?”

簡大冷笑,“當然了,他還找借口親眼看了才罷休。”

“這麼說來,年后開花,他一定會來找麻煩?”

怡安眼珠兒滴溜溜的轉,囑咐老爹,“爹盡管好好讀書,其余給我。”

簡大點頭,他雖然也不放心,但年后開考,他想一口氣考個秀才回來。

這個時候,倒是不好分心。

很快,他回北院去用功了。

留下怡安興致開始琢磨反擊…

當晚,又落了一場小雪。

早起時候,馮老太等人照舊忙著準備東西,然后趕去大院。

老太太得了兒子和孫的充分信任,居然發了做生意的天分小宇宙。

Advertisement

想起昨日大院的熱鬧,就道。

“以后青菜就按照一日五十把兒準備,不能更多了。

最好讓那些大戶人家的管事每日跑來排隊!

另外,果子也不能拿去太多,一日一兩筐就

我讓人買了一些小籃子,一次一人一籃子,不能買多了。”

“哎呀,,你真厲害啊,這是要限購啊。”

怡安趕拍馬屁,給老太太添加更多信心。

老太太琢磨了一下限購倆字,怎麼都覺得切。

于是一拍大,笑道,“對,就是限購。

好東西不能隨便買。”

眾人都是跟著笑起來,“過年時候,還要漲價。”

“必須漲,過年時候賣芝麻糖的都要貴幾文呢,何況咱們家的好東西。”

“但蘿卜白菜不能漲,省的大伙兒說咱們家不地道。”

“對,這個要記得。”

不得不說,環境熏陶很重要。

原本都是山上的獵戶婦人,如今說起做生意都頭頭是道了。

老太太和喜鵲,一心撲在城里大院。

包子鋪就托給了桂枝,山貨鋪子則是胡老二父子倆在打理。

大伙都是忙的厲害,開始也總有些小岔子,這時候已經都鍛煉出來了。

很快,吃了飯,眾人各自忙碌,新一日就開始了。

怡安照樣是跳繩,繞著院子小跑,累了就進屋寫寫畫畫,完善的莊園改建。

有了大將軍的五百兩賠償,不缺錢,也可以大展拳腳了。

但這是寒冬臘月,泥水不合,只能紙上談兵。

另外,簡大出了正月要考試。

總想等爹爹考完再建設。

不想讓爹爹跟著分心,惦記家里土。

鄒桓跟著李師傅,每日練刀,練騎,很是刻苦。

大冬日,每次回來,汗水都能把大半。

怡安心疼,暫時放下的改建計劃,化小廚娘。

骨頭湯,鯽魚豆腐湯,老鴨湯,參湯。

總之,凡是補補腦子的湯湯水水,每日一樣。

鄒桓要喝兩大碗,北院也要送去滿滿一罐。

眨眼就是半個月,這些湯水是不是補腦,還不好說。

但家里所有人幾乎都胖了一圈兒…

城北安居大院的名頭在萬仞城也是徹底打響了。

眼見還有二十多日就是過年了,家家都為了年禮頭疼。

安局大院的青菜和果子就被列上了單子。

怡安自然不會放過這樣斂財的機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