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藏玉納珠 第124章

《藏玉納珠》第124章

124初一自開杠一條龍

當太后的青鸞輦終於朝著寺院行駛而來的時候,眾人早早地跪伏在地叩拜恭迎。

玉珠也隨在堯夫人之後伏地行大拜之禮。

當太后在眾位太監宮的環簇下,慢慢下了馬車時,才不急不緩的:「諸位夫人平。」

當眾人謝恩紛紛起後,玉珠才半抬起眼看著太后走過跟堯夫人說話:「許久不見你宮了,可安好?」

堯夫人之前的確是一直稱病,聽聞太后這般說便謝恩道:「先前染了熱寒,總是頭痛,為及宮向太后請安,現在將養得好多了,謝過太后的掛念。」

太后說了一半,目轉向了後的玉珠,堯夫人連忙說道:「此便是犬子敬棠的未婚妻袁玉珠。」

聽堯夫人介紹了自己,玉珠再次施禮請安。

因為觀公主鬧出的那一場風波,徐太后早就對這位出卑微的玉匠甚是好奇了。

如今得以細觀倒是好好打量了一下。只見此儀態弱,同姐姐蕭妃的明又是另外一番不同的姿。不過雖則矣,但是那堯太尉先前的紅們又有哪一個不呢?由此可見,此談吐行事定然另有一番出眾之,倒是要慢慢地琢磨一番。

但是堯家放棄了堯白聯姻,而選擇了這麼個小宅門裡的子,真是大大出乎太后以及皇上的意料之外。

對於皇家來說,重臣娶妻若個個如此,而不是繼續與其他名門纏繞捆綁利害干係,當真是人舒心的事。是以太后對這玉珠雖然是初次見面,但覺得看著很順眼。

於是徐太后打量一番後,便笑著道:「看著怪惹人的,應是個端雅賢良的,堯夫人你啊,一輩子的福氣,家宅安寧,兒子是國之棟樑,如今這兒媳看著也省心,只差他們二人婚,早些給你添個金孫了!」

Advertisement

堯夫人笑著看玉珠微微紅的臉說:「那臣妾便借了太后的吉言,若真是如此,的確是我松一口氣,不用再跟那老二再心扯肺了。」

二人說話的功夫便是一前一後往寺院的門口慢慢走去,若是拋開二人金貴的份不提,閒聊的話題其實與府宅裡兩個中年婦人閒話著兒家常無疑。

是以可以看出,堯夫人與太后的關係倒是很親近的——起碼比較著也跟其後,卻一直不上話的白夫人要親近許多。

眾位夫人都是隨在太后後一同了寺院的,直到在寺院裡特意開闢出來的茶廳裡坐下,徐太后才不急不緩地對白夫人道:「這些日子,也是忙壞你了,人看著都清減了些,且得注意子啊。」

白夫人連忙說道:「這是臣妾應當的,說起來修繕廟庵看著容易,真做起來可真是千頭萬緒,可是臣妾只要想到太后賜下玉的聖恩,就是瀝勞神也要將事做好……」

白夫人意猶未盡,還想再表白一下自己這幾日的辛勞。可是太后卻看似不經意地打斷了的話,笑著對在場的諸位夫人道:「眾位夫人也都心了,如此功德,菩薩自然都會記下。雖然我們這些個眷不能如將士一般殺敵為國,但是用自己積攢的己錢修繕廟宇,弘揚善德也算是大大的功勞,百姓們心中向佛,懂得善理,開化惡念,市井清明,也是你們的功勞一件啊!」

這一番話語,自然說得那些捐了修繕善銀的夫人們都笑逐開,自覺的確是做了件偉業功德!

白夫人本有心在太后面前臉,可是現在太后卻將的這一份功勞盡是分給了眾人,心難免有些不快,須知這次修繕的款項,白家才是大頭,至於其他各個府宅的錢銀加在一起,雖然也不,可終究不及白家出風頭啊!

Advertisement

玉珠在一旁看得分明,只覺得白水流那般狐貍狡猾一樣的男子,怎麼會有這等顯的母親?

此番修繕慈雲庵是白夫人大大的功勞一件,可是功德碑上,又怎麼會記下太后的名姓?那麼罕見的一塊玉石,就這麼被人要走,若是換了沉不住氣之人,恐怕早就變臉發難了。

這位徐太后的肚量倒是甚大,若不是細細琢磨,看不出對白夫人的不滿。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太后對於這件事,興趣乏乏,今天來此,也不過是給眾位貴婦的面子,走一走過場罷了!

果然太后誇讚完了眾位夫人便道:「近些日子哀家乏累怕是久挨不住,還請寺中的高僧快些舉行開儀式,莫要耽擱了吉時。」

聽到太后這般言語,寺中的僧人們也不敢耽擱,連忙請眾人移步弘德殿,為玉佛進行開儀式。

那一尊玉佛披紅布,早就被安置在了法臺之上。寺院主持披□□在法聲聲裡念誦經文、眾位院僧一起低誦陀羅尼咒語,一時間大典之籠罩,梵音清遠。

就在經文念誦完畢後,有僧人小心翼翼地揭來了紅布。出千手觀音的真

可是當紅布落地的一刻,眾人皆是倒吸了一口冷氣,暗自驚詫不已!

只見原本說好的千手觀音,如今竟然是剩下四個手臂。其中兩隻修長圓潤,形狀好的手臂展向上,各自執握著一串念珠和一株盛開的八瓣白蓮,而另外兩隻手則雙手合十,置於前。

這尊觀音寶相莊重,額頭飽滿鑲嵌著一顆紅的玉石,湛的鑲嵌工藝不見抓握玉石的腳爪,介面自然,眉眼慈悲,角微微翹起,似乎含笑地看著世間凡塵……

Advertisement

但從雕工技藝來說,這是一尊完的作品,無論是還是造型的設計,最後的打磨,都現了這塊天然玉原本得天獨厚的紋理。

可是在場的每一個向佛之人哪裡見過這等四臂觀音?一時間都是茫然驚詫,不知這位是哪一卷佛經裡的邪神。

白夫人事事追求完,如今竟然在太后以及眾位貴婦面前丟了這麼大的醜,說好的千手觀音一下子了現在這個樣子,只強忍著怒火道:「主雕著佛像的胡工匠呢?請他來給諸位解釋一下吧!」

其實胡萬籌立在殿門口,也被這觀音像給嚇著了。按照他原來的設想,這千手觀音無非是雕琢得難看一些,倒時候問起,只將這收尾手臂的事一併推給袁玉珠便好。到時候任誰也說不出什麼來,而太后也不會怪罪,頂多心鄙薄著此技藝不,白白糟蹋了玉石而已。而他背後的靠山是白家,如今堯白兩家的不睦也是暗流湧,加上那人甚是自傲,絕不會借此與他對峙,就算那子舍了臉哭哭啼啼告狀,堯家也不會為了這等雕刻不的小事對峙白家,打於他,再與白家惡。他正好借此噁心一下那個搶了他生意的子!

可是誰想到這人也太膽大了,竟然將這佛像改的面目全非。因為兩隻手臂在前面的緣故,就連他之前雕琢好的佛也經過了大刀闊斧的改

這四臂觀音,他連聽都沒聽說過,也不知是什麼地方的邪神,這個子難道是覺得自己將要為堯家的兒媳便這等恣意狂妄?竟然敢招呼都不打地私改了佛像!

所以當白夫人喚他的時候,他的聲音都哆嗦了,道:「這件玉佛乃是小人與袁小姐兩人分工,我原本只雕琢了佛而已,剩下的手臂臉部,皆是袁小姐的差事了,而且小的先前定稿下來的,的確是千手觀音,可是不知為何,袁小姐連小的先前雕刻好的佛都大改了!在法臺案子上有小人的原稿樣圖,還請夫人明……明察!」

說話間,有人遞來的樣圖,展開一看,果然是千手觀音,與現在的四臂觀音大相徑庭。

白夫人再次強著怒氣,繃著臉問道:「既然是袁小姐的手臂,就勞煩袁小姐解釋一下,您雕刻的是哪一路的神仙?」

玉珠不急不緩地出列說到:「佛教本是從天竺之國引中土,翻越千山萬水,一路佛力無邊傳了中土。然而佛像與天竺本宗相比,也變得失了些原來的樣貌,更加中土了一些,然而佛有千面,既可以是天邊的一道晨曦霞,也可以是腳下一片落葉,開悟之人當知,心中有佛皆佛。」

說到這,又緩了口氣道:「此佛像,也不是玉珠異想天開,它乃與天竺一高山脈相隔的雪域之原上寺廟中最是常見的菩薩,名曰‘四臂觀音’是也,據先人遊記記載,當地人將它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合而供奉,三佛分別代表了大悲、大智、大力。合十的二手,代表智慧與方便的雙運,手持的念珠,每撥一顆念珠便是救一蕓蕓凡生跳了六道回的無邊苦海,而那一株聖潔的八瓣蓮花,則表示清淨而剔除了煩惱。玉珠斗膽如此,也是想要還原天竺之佛的本尊,並非什麼歪路邪神。」

雖然玉珠解釋得明白,可是白夫人卻依然發惱,見慣了千手觀音,怎麼也看不慣這造型怪異的四臂觀音,只冷冷道:「袁小姐見多識廣,我等深宅夫人自然是比不上,但是這尊的佛像的面相單薄實在是……」

正要說沒有佛像的莊重時,立在後的袁熙卻輕輕地一下,白夫人心雖然詫異,卻也及時地住了口。

回神看時,卻發現袁熙微微搖頭,同時將目輕輕遞送到了正觀佛像的太后那裡。

白夫人初時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就在這時堯夫人笑著開口道:「我看這佛像卻不錯,寶相莊重,眼含慈悲,又看著了幾分眼……若不是玉珠先前沒有見過太后,我都疑心這乃是太后的佛寶印象了呢!」

聽堯夫人這麼一說,眾人在定睛去看,心頓時一愣,可不是嗎!這個袁小姐的雕工著實不錯,那尊佛像竟然有七八分太后的模樣,沒有盡是相像,也全因為那觀音的面相太年輕了而已,可是太后雖然老了些,但也能大致想像年輕時的模樣,跟在太后後的嬤嬤更是記太后年輕時的樣貌,開口讚歎道:「還是堯夫人眼睛厲害,可不是嗎!真真就是太后年輕時的樣子!」

其他幾個老臣之妻,也是記得太后年輕時的貌的,當下也紛紛驚異地附和著。

太后卻搖了搖頭,眼看著菩薩玉像,笑著道:「都是胡說,這菩薩怎麼可能隨了我的樣貌?」

就在這時,一旁的老主持開口道:「方才那位袁施主說得不錯,佛有千面,既可以是天邊的一道晨曦霞,也可以是腳下一片落葉,心中有佛皆佛。太后的仁之心世人皆知,當年京西洪水,百姓流離失所,太后發京中貴婦籌備善款,解救了災民無數,民間多百姓稱呼太后為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如今這位袁施主,心考證,求來了與天竺毗鄰之地的菩薩,儘量還原了佛的本宗,卻恰好是太后的樣貌,由此可見,菩薩此番是以太后的樣貌親臨中土,廣降恩澤,化世人啊!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老主持的這一番解釋,也開通了眾人的靈竅,久浸宦之地,拍馬捧屁都是升堂室的必經之課,一時間讚頌佛跡聖顯,太后乃是菩薩轉世普度眾生之說此起彼伏,眾人皆是高聲頌揚。

太后臉上的笑意也愈加明顯。

那白夫人也是尷尬的一臉帶笑,與眾人紛紛點頭稱讚,同時暗自慶倖袁熙及時阻止了自己,沒有說出「佛像刻薄」的話來。同時又著惱地了一眼,那解釋完便默默退回到了堯夫人後的袁玉珠。

心道,可是終於知道這小婦能了堯家的本事來了!單拍馬捧屁的本事,這小婦人當之無愧是大魏第一人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