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縉實行“鹽鐵營”,各家若想販運鹽鐵謀利,需先花錢向府購買“鹽引鐵引”。
原州本地鹽產量小得微不足道,全州百姓消耗的食鹽,有六是遂州運來的井鹽,四是沅城來的海鹽。
也就是說,藺家在原州做販鹽生意,首先要從遂州或沅城的府買到“準許購鹽”的鹽引,再在原州這邊買到“準許售鹽”的鹽引。
雖是兩頭開銷的本,但鹽是民眾生活必須,做販鹽生意通常是只賺不虧,藺家倒是完全不吝嗇下本錢。
可惜鹽引這東西不是想買多就能買多的,每份鹽引所準予買賣的鹽量是有律法規制的,且必須以府規定的價格上限來售賣給百姓。這就意味著,藺家想在販鹽這件事上獲利更多,只有“增持鹽引”這一個辦法。
原州州丞府鹽鐵司會在每年冬天開始售賣次年鹽引,總數通常是一千份。
這一千份鹽引,其中過半數會通過幾次掩人耳目的轉手,最終落進田家的口袋。
剩下的四百來份,藺家大約能到手兩百份,其余再給田嶺的心腹黨羽們各家分。
藺家雖與田家有故,但如今無人出仕,對田嶺助力不大。他也就是看在藺家老爺子還有幾分聲與人脈,才不不愿從指里出這兩百份來的。
云知意笑覷他一眼:“田大人,您可說了在均田革新上會鼎力支持我的啊。您給我個準話,鹽引的事,您能對藺家讓步多?我心里有了數,才好和藺家談。”
“每年加五十份,連續五年。若要再多,那就是為難我了,”田嶺冠冕堂皇道,“你也知道,鹽引這東西各家都盯著的。若我對藺家偏袒太過,別家不得鬧個天翻地覆啊?”
“是,知道您為難,”云知意沒有穿他,乖巧笑笑,“五十份就五十份吧,我多花點功夫與藺家老爺子討價還價就是。之后我再請各城各鎮的當家人到鄴城,只要有藺家率先松口響應均田革新,想來各家都會跟進。”
田嶺滿意地點點頭,旋即又叮囑道:“對了,槐陵就不必管了。那地方你去過,想來心中有譜。多是些堿地巖山,若真要歸公,州府倒平白捧了塊燙手山芋。”
云知意眼珠子轉了轉:“槐陵北山不是山高林嗎?我就一直奇怪,槐陵是個人口大縣,守著偌大北山卻常年食不果腹,怎麼就沒人想著去墾山開荒呢?”
田嶺笑瞪:“你倒是年輕氣盛、敢想敢說。北山深與松原、臨川都界,自開國起就沒明確劃過界碑,三地府向來有默契,誰都不那一塊。若咱們這邊墾山開荒,松原、臨川不得跳起來搶地盤?屆時若起了沖突,算誰的?”
“是我考慮不周了,多謝田大人提點。”云知意面上帶笑,腦中卻有靈閃現。
槐陵北山,或許藏著田家什麼?
——
云知意本想將自己對槐陵北山的疑告訴霍奉卿,可惜從那天起霍奉卿就忙得不見人影,自己也一直忙到六月下旬。
半個月里拜訪了藺家老爺子五次,又在田岳的協助下,持續與原州各地的家主先通過書信接。
期間還要不停與農田與戶籍兩署頭,核對各地閑置三十年以上的土地存量、失地農戶的戶數等等。
忙到焦頭爛額,每晚回去后累得飯都不想吃,有時還泡在浴桶里就睡著了。好幾次都是小梅替干頭發后,武侍鄭彤將撈起來背回寢房的。
累得可憐兮兮,慢慢也就忘了要去找霍奉卿說槐陵的事了。
直到六月廿日,藺家老爺子終于開誠布公,對云知意亮出了藺家想用“鹽引換荒地歸公”的底牌。
但老爺子狡猾,依然沒有明說藺家想要加持鹽引份額的數目,云知意便耐著子回去等第六次面談。
雖還沒有最終談定,但老爺子既亮了底牌,這就是下定了決心的信號。
云知意明白,只需等到第六次面談,屆時必能一錘定音,于是總算稍稍松口氣。
可惜天不遂人愿,次日午飯才吃到一半,章老就將堵在了州丞府飯堂。
章老開門見山:“今日有旬會合議,你得去坐鎮。”
云知意放下筷子,出個苦哈哈的笑臉:“章老啊章老,您看看這都幾時了?還有不到一個時辰旬會就正式開始,我連今日合議什麼事都不知道,去了也是干瞪眼啊。”
“那你也得去,”章老焦急道,“今日要議聯合辦學的實施細則,醫署那邊出了個古怪提議,我總覺著哪兒哪兒都不對勁,不知該同意還是該反對。田大人不在,我只能找你,你務必跟我去一趟。”
早在六月初,原州雍丘縣出了一樁滅門慘案,當地縣府一直到中旬都還沒有查到兇手的蛛馬跡,致使民日漸激憤。
田嶺接雍丘縣府上報后,在六月十七那日出了鄴城,親自趕往雍丘安人心。
也就是說,做為州丞府第二把椅的左長史云知意,這幾日算是州丞府說話最有分量的人。
見章老急得吹胡子瞪眼,云知意只能認命:“我這才稍稍得閑一天,您就來給我派差事,哎。”
章老立刻道:“云大人可不要說啊。你堂堂州丞府左長史,是我的上,我怎麼能給你派差事?我這是請!”
“老人家怎麼不經逗呢,”云知意笑著替章老拍背順氣,“好好好,您是請的,是請的。今日代表學政司出席旬會的人,是陳琇還是您老人家本尊?”
前世的顧驚瀾將一顆心都捧給了慕容卓,滿心籌謀只為助他奪嫡登位,最終卻換來滿門盡滅,被剖腹殺子,受盡折磨而死。今生她懷著驚天恨意歸來,亂江湖,動朝堂,戰沙場,梁國百年來首位以女子之身成為三軍統帥之人,在這群雄并起,英才輩出的時代,顧驚瀾之名傳…
【正文完】翁璟嫵十六歲時,父親救回了失憶的謝玦。謝玦樣貌俊美,氣度不凡,她第一眼時便傾了心。父親疼她,不忍她嫁給不喜之人,便以恩要挾謝玦娶她。可畢竟是強求來的婚事,所以夫妻關系始終冷淡。而且成婚沒過多久永寧侯府來了人,說她的丈夫是失蹤許久的永寧侯。情勢一朝轉變,怕他報復父親,她提出和離,但他卻是不愿。隨他上京后,侯府與京中貴眷皆說她是邊境小城出身,粗俗不知禮,不配做侯府主母,因此讓她積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