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去書房趕制一套哄磨大法出來。最好明日就把哄好,以免每夜都氣得睡不著。
余嫻探著腦袋看門口人影,他約莫站了一刻鐘,就偏頭往書房的方向去了。回到床榻,裹大被,合眸卻怎麼也睡不著,睜開眼睛,握拳錘在掌心,對著帳頂嗔怪,“還以為多喜歡我呢,也才站一刻鐘麼?”語罷,又忍不住低聲說道,“你那麼聰明,最好今晚就領悟到我為何生氣,然后想出個能與我暢通無阻圓房的法子來,跪下念個三千字的《悔改書》,最后還要同我講清楚,究竟是誰饞誰!誰先提圓房的!”
方才不曾察覺,只覺得小腹頻頻有脈脈暖意流淌,如今空下來,余嫻才察看了一番,恍然明白,是前段時間生病,小日子不準,旋即喚了春溪來。
春溪一看,好麼,姑爺又去睡書房了,小姐又氣鼓鼓冷著臉說還是眼不見為凈。聽及此,遂忍不住在心底作了一首小詩《吃飽撐》:別來寂夜好事,誰料冬風多惱人。夜半分居飲恨,不如春溪吃飽撐。
嘖,好詩啊好詩。另附上題記和落款:沒有人能參。——春溪。
次日是除夕,天不亮便要趕回余府,同去祭祖,余嫻收拾完,便由春溪一道陪著歇息下了,睡得深了,迷迷糊糊間,聽見春溪傻笑著念了一首小詩,字句聽不清,唯有頓句后四字:“我的…!”格外醒耳。余嫻習慣了,反倒睡得安心。
因寒節時突生變故,不曾按照步驟在家中好生祭祖,今次過大年,余宏打算攜闔家上下前往梟山升鼓莊,也就是余家的祖宅,清掃故居,上墳祭祖。梟山原是余家的,山險封道,唯有余家人有通天道去往升鼓莊,因為太麻煩,路途又遠,饒是余嫻也沒怎麼去過幾回,只曉得此有數名目不識丁的聾啞守居伯伯,還有些只清道路機關,別的一概不知的愚者,長年累月地守著寶地。山中遍地黃金墳與礦,若傳出去盜墓者和獵礦賊都會覬覦這些寶藏,可技藝再高超,是山也進不來,消息也出不去。
沒人知道這里有多奢豪。
時來此,阿爹就曾叮囑過,不要失足落進去了,里面深得很,險得很。
余嫻年前盤算中的日子便是這天。
天灰青時出發,并不驅車,怕趕不上,皆由專人帶著,駕馬而行。蕭蔚策馬攜余嫻,用大氅裹著,月事中本就怕冷,余嫻又寒,輒冰涼,若再張口言談,吃進風雪,恐怕還要再燒一場,因此兩人一路無話,余嫻把頭埋在他口取暖,時不時探出來看看。
兄長們曾為了不去學堂,犯事時溜得快,苦練過策馬。大哥英姿發,也就跑馬時瞧著不像個混賬。二哥再也不能騎馬,由專人帶著,許是想到年后要被放逐至邊疆,他心已死,呆滯若。
余嫻想起之前小廝通報,自打阿爹和二哥斷絕關系,二哥雖心死,卻反而不尋死了,阿娘醒后去他的院子外遠遠看過幾回,聽嬤嬤說每日只會吃飯睡覺,也算安心了。兩人一直不曾說過話,唯有阿爹傳喚他至書房,告知他戍邊一事那天,阿娘也在,遠遠對上視線,二哥滔天的恨意就漫了出來,問這是否為阿娘的主意?被阿爹掌摑,阿娘才說了一句,“是我的主意。你若不甘,活著闖出些名頭回來,向陛下請旨,以毒婦之名讓你爹驅我下堂。”
二哥卻并不激,依舊蔫蔫的。頗有一種但凡沒人照看,他立即去世的俗。余嫻不再看他,平移視線,落在爹娘上。
從前就注意過,每逢阿爹策馬時,阿娘并不依偎,總是頻頻指點,一會怨他騎得太慢,一會又怨他打馬太輕,阿爹就會笑著安莫急,便更急,罵他本不會騎馬,一點都不豪爽。如今兩人又是這般,余嫻靜靜觀賞一會,眼角就有些紅潤。
抵達梟山時已是申時三刻,要從通天道攀梯上去須兩個時辰,但有鐵索機關,攀梯邊一程一程的愚者將人拖上來,便用不了那麼長時間了。余嫻時不關注這些,如今帶著目的而來,忽然意識到,以前的余家究竟有多窮奢極,仿佛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另一世朝中。
而今的升鼓莊卻猶如一座死城,莊外山林茂盛,劃出一片長地作墓地,墓碑多了,看得人仿佛為死亡這件事麻木。莊雕梁畫棟的“宮殿園”猶在,隨意拿起一簪子敲一敲墻壁,都有金灑下,若是鑿一鑿,一塊金一塊玉,拿出去也能用許久。這是大哥和二哥都干過的事。
守莊伯伯和愚者都很老了,恐怕再活不到幾年,祖上沒了,也教不出這樣一生只作一件事的人,屆時無人守山,盜賊就會多起來。大哥說擔心祖上錢財都被搬鑿而空,不如趁現在多弄些回去慢慢用,不然這樣的東西陛下也會覬覦,收國庫。被阿爹扇了幾個掌,問他是不是也想去戍邊,才不敢說話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許阿爹早就想將此獻給陛下吧。只是遷墳不易,阿爹也在想法子。
余嫻的視線落到蕭蔚的臉上,他從進山中,臉就一直不好,也不像晨起時那樣笑著關切了。想起花家傳來的書中,薛晏自述,曾被擄至荒山,高擺宴,以作靶,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