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 第180頁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第180頁

他把兒子安置在前院廂房里,沒告訴阮夫人,倒不是怕什麼,只是這時候不想再讓那蠢婦添,何況他也沒想好怎麼置兒子——他已變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留他在世上便是他的恥辱,只有等風頭過了再作計較。

好在那金吾衛將軍曹翊與他私不錯,今日總算能順利,想來他礙于面也不敢出去嚼舌

武安公心如麻,一時安自己這丑事興許不會傳出去,一時又想起與齊王不共戴天的仇怨,恨不得立即帶兵沖進齊王府將他碎尸萬段。

齊王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覺,他私下里查了一年也沒查出什麼確實的證據,京兆府和刑部也不可能貿然拿一個親王問罪,是以武安公先前打算先吃下這啞虧,待皇帝死后太子極再一起算賬。

他以為兒子早被殺害了,哪知齊王囂張至此,竟還安排了后招!

是可忍不可忍,如今神翼軍兵權到了他手上,齊王便是猛虎也沒了尖牙利爪,不足為懼,只是礙于皇帝不好手。

武安公暗自盤算了一夜,直到破曉才睡了過去。

他料想金吾衛懾于他的威勢,不敢將他的私說出去,哪知天下沒有不風的墻,在場的除了曹翊還有十幾個金吾衛,十幾個活人十幾張,誰能管得住?

Advertisement

特別是這樣聳人聽聞又關涉人倫的奇聞,更是長了翅膀似地滿城飛。

武安公一覺醒來,他府上的丑事已經傳遍長安城的大街小巷,甚至傳出了十七八個不同的說法。

有說趙清暉不是武安公親生的,是他夫人不堪丈夫好男風,與下人有了私珠胎暗結,恰好那時候還是世子的趙峻需要一個子嗣,便著鼻子認了下來;也有說趙清暉與其父有同樣的癖好,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只不過不巧被金吾衛撞破丑事。

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武安公一年前大張旗鼓地找兒子,就是賊喊捉賊,其實這老畜生早就覬覦自己親兒子,養到這麼大終于按捺不住,謊稱人綁了去,其實將他囚起來做了自己的臠,已經了一年,要不是被巡街的金吾衛發現,還得繼續下去。

長安城中的百姓一合計,還是這種說法最人喜聞樂見,于是大部分都認定了這就是真相。這種事最不缺的便是慧眼如炬的事后諸葛,便有人道:“那老魅看自己兒子的眼神就不對,迷迷的,恐怕早就有了齷齪心思。”

又有人道:“豈有像他那般養兒子的,我記得有一年上元節看他帶兒子看花燈,將兒子抱在懷里,一路走一路親他臉,那趙世子還是個小娃娃呢,嘖,真真禽不如。”

Advertisement

這些閑話傳到武安公府,氣得他怒發沖冠,拔刀砍了兩張幾案一張坐榻。

鬧得沸沸揚揚,風聞奏事的史臺當然不能坐視不理,翌日朝會,武安公稱病不朝,在家避風頭,果然當日便有史參了他一本。

此事可大可小,連皇帝都特地從驪山趕回蓬萊宮,主持這一日的朝會。

雖說武將不似文臣那般看重私德,但鬧出父子倫的丑事,也太過駭人聽聞了。

何況武安公還是新近上任的神翼軍統帥,任由這樣的傳聞甚囂塵上,他還怎麼號令麾下將士?

便有人道:“此事聞所未聞,或許是以訛傳訛,微臣懇請陛下責史臺徹查此事,還武安公一個清白。”

太子心頭一突,這種事再怎麼聳人聽聞,畢竟是趙峻家事,史參一本是題中應有之義,皇帝申斥一番,閉門思過一段時日,待城里有別的新鮮事蓋過,便也糊弄過去了。

可是一旦徹查,卻不知要牽扯出多事端來。

此人說是要還武安公一個清白,實際上卻是不依不饒,要將此事追究到底。

偏偏此人份不一般——他不但出清河崔氏,擔任殿中侍史,還是大公主駙馬,除了一張皮子厲害,還以剛正不阿、孤高狷介聞名朝野,從不結黨營私,且皇帝一向信賴這個婿。

Advertisement

他這麼一說,便有其他臣僚附和道:“此事的確匪夷所思,武安公不似這等胡作非為之人,其中定有。”

皇帝肅著張臉,沉半晌,方才頷首,令史臺徹查“謠言”。

一退朝,皇帝便即派了中去齊王府,召三子即刻宮“議事”。

桓煊似是早有所料,中還未到門上,他已換好了朝服,命人備好了馬,只等著傳諭的人一到,便即去了蓬萊宮。

皇帝照舊在寢殿溫室殿的側殿中召見兒子。

桓煊一進殿中,還沒來得及行禮,便有一朝他飛來,砸在他額角,隨即“鐺”一聲落在金磚地上。

桓煊不用看也知道那是神翼軍虎符。

“朕真是小看你了!”皇帝冷聲道,他目灼灼,除了憤怒,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似有戒備,又似有些許欣

或許連他也辨不清自己是何心

桓煊下拜:“兒子任意妄為,請阿耶責罰。”

皇帝怒極反笑:“你還知道自己任意妄為,趙世子得罪了你,你已經報了仇,將他殺了剮了朕也不追究你,你難道要為了個姬妾將武安公一府趕盡殺絕?”

桓煊靜靜道:“鹿氏是兒子認定的妻子,只是尚未來得及過門便為人暗害,此仇不共戴天。”

皇帝氣得滿臉通紅,指著他鼻尖,不住地抖:“這逆子,逆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