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纓目一轉,又看向了貞元帝,“說來也巧,今歲九月,西南生了一件連環殺人案,死者雖多,可在陛下眼底,應該算不上驚天大案,可陛下卻對此案萬分看重,派了龍翊衛指揮使謝星闌南下,我亦隨之同行,彼時我曾短暫地生過疑問,可等到后來我想明白了一切,方才明白陛下那時為何要派謝大人這等前欽差親自查辦此案。”
崔曜忍不住道:“此案死的都是衙差,最后一個死者,乃是個縣令,縣令位雖不高,但到底也是朝廷命,陛下民如子,自然看重。”
秦纓冷淡地牽,“朝廷命的案子的確不小,可大周七十二州府,每一州府十多縣衙,有近千個縣令縣丞,每一年,都有縣意外而亡,但這卻是唯一一次,陛下點了監察百的龍翊衛親自南下辦差——”
崔曜仔細一想,似乎真若秦纓所言,頓時語塞。
秦纓繼續道:“我們去的地方是楚州,那最后一個死者乃是慈善縣縣令,我們去辦案之時,住在一間‘半枝蓮’的客棧之中,彼時,我們聽了一段關于當地一位姜姓神醫宮做醫的傳奇故事,但并未將這些閑談放在心上,直到年前出現了毒膏之禍,研制治法之時,我才知道,那位慈山的姜神醫當真宮,還留下了一本經著作,卻因為在后來獲罪,著作上連姓名也無,而同樣沒有姓名的,還有云韶府的一位舞姬——”
“早在辦雙喜班的案子時,我便去過云韶府,翻看記載時,發現永泰二年出現過一位驚才艷艷的舞姬,那位舞姬擅字舞、花舞,很得主子們賞識,可就好像一朵曇花,只在云韶府短暫出現過一年便消失了,關于的記載被撕去,就好像是個忌一般。”
秦纓講的瑣碎,眾人也聽得云里霧里,李琨便問:“這舞姬又是誰?”
秦纓并不答話,只繼續道:“也是在那時,我注意到了永寧公主病得古怪。”
永寧跟在邊,還在低低泣,秦纓垂眸看,眼底滿是憐惜,“眾所周知,永寧公主自兩三歲上,便得了怪病,這些年來一直與藥為伴,一直呆呆傻傻的,我便想,公主份尊貴,什麼樣的神醫找不來,卻為何久病未愈?某一日,我遇見了崔世子,提起永寧的病時,崔世子竟堂而皇之的說,找來了祖母薛氏府上的神醫,還說永寧公主長大了,懂事了,病便會好,這世上,那有什麼病會因為懂事而好?”
秦纓了永寧發頂,“這疑問困擾我多日,但我沒有心思去探究,因我母親的案子,和謝大人一家的案子都找不出機,實在人頭疼,哪怕找到了侯波……”
“直到立春那日,我去定北侯府上赴宴,小廝講了老定北侯九死一生之事,而他們府上,果真對醫者尤其敬重,后來我又問了一位老太醫,得知老定北侯在世時,但凡病痛,必定請慈山那位姜太醫看病,于是我這才肯定當年救老定北侯的是姜神醫,舉薦他宮的亦正是老定北侯,且更為詭異的,則是當年州生出刺客風波之時,咱們如今的定北侯,竟在死守封城的形下,帶著人離開過州城……”
杜巍眉頭擰,貞元帝眼底已生駭然,他看向太后,憤然道:“太后真要讓說下去嗎?就算你心狠手辣,但真要讓琨兒知曉這些?”
李琨正聽得神,見貞元帝如此態度,更不可能放棄,立刻道:“不,皇祖母,我要知道!秦纓,你說下去——”
太后譏諷地看向貞元帝,“皇帝害怕了?”
貞元帝膛起伏,面上冷汗淋漓,秦纓掃了他一眼,繼續道:“也是在那日,我知道了那位無名的舞姬,竟然就是姜太醫的兒——”
“當年姜太醫京后,因醫高明,十分得肅宗陛下信任,一路高升直至院正之位,他的夫人與兒,也被接京中福,可七年之后,年月到了岱宗陛下一朝,姜太醫卻因為明嬪小產亡故一案家破人亡——”
李琨擰眉道:“小產亡故?”
秦纓搖頭,“時隔多年,此事已難查證,但唯一肯定的是,姜太醫醫高明,絕不會對一個孕婦用錯藥,而此案之后,姜太醫被斬首,夫人被流放,后死在半途,兒則被充宮中為伎人,好好的一家子,就如此結局慘烈,憑當年在位的后宮妃嬪,二殿下不如問問太后,此事,或許知道的最清楚……”
李琨忙看向太后,可太后顯然不想提此事,只目幽幽道:“這是四十年前的事,與你起初說的,似乎干系不大……”
太后此言說的真切極了,秦纓輕嗤一聲,道:“是,隔了四五十年,任是誰都看不出有何干系,但偏偏被我知道,姜太醫的夫人也患有疾,而姜太醫在慈山種的藥材,也皆是為了夫人而種,也是那幾日,謝大人因想幫忙探究永寧是何病癥,專門調查了崔家的那位賀神醫,這才得知,欽州薛氏竟然將那賀神醫父子都留在了族中。”
崔曜眼皮一跳,“你說杜氏與姜氏,為何扯永寧公主的病?”
秦纓目掃過眾人,錚然道:“因為,這一切的癥結,都在永寧公主的病上,而這橫了五十年歲月的故事,杜氏、姜氏、皇室,崔氏,薛氏,都有藏極深的牽連,而真正讓我勘破謎底的線索,竟是在永寧公主的藥方之上!”
崔曜一愕,“你拿到了公主的藥方?”
秦纓點頭,“不錯,縱然是宮里,也沒有不風的墻,我拿到公主的藥方,陡然發現,藥方用藥,竟與姜太醫給夫人種的藥材有七分相似——”
《他來了請閉眼》第二部 山上,住著一個奇怪的人。他從不跟人交談,出門總是戴著墨鏡圍巾口罩,還很傲慢。但是聽說,他是一個神探。 我知道。 為什麼? 因為我曾經與他相遇過。 但是他現在…… 別說了。我知道,我什麼都知道。 ―――――― 你好,我是刑警簡瑤,薄靳言教授的妻子。 ―――――――― 他曾經差點就抓到了我。 但是我不會讓這種事再發生。
第三十年,明月夜,山河錦繡,月滿蓮池。 永安公主李楹,溫柔善良,卻在十六歲時離奇溺斃於宮中荷花池,帝痛不欲生,細察之下,發現公主是被駙馬推下池溺死,帝大怒,盡誅駙馬九族,駙馬出身門閥世家,經此一事,世家元氣大傷,寒門開始出將入相,太昌新政由此展開。 帝崩之後,史書因太昌新政稱其爲中興聖主,李楹之母姜妃,也因李楹之故,從宮女,登上貴妃、皇后的位置,最終登基稱帝,與太昌帝並稱二聖,而二聖所得到的一切,都源於早夭的愛女李楹。 三十年後,太平盛世,繁花似錦,天下人一邊惋惜着早夭的公主,一邊慶幸着公主的早夭,但魂魄徘徊在人間的小公主,卻穿着被溺斃時的綠羅裙,面容是停留在十六歲時的嬌柔秀美,她找到了心狠手辣、聲名狼藉但百病纏身的察事廳少卿崔珣,道:“我想請你,幫我查一個案子。” 她說:“我想請你查一查,是誰S了我?” 人惡於鬼,既已成魔,何必成佛? - 察事廳少卿崔珣,是以色事人的佞幸,是羅織冤獄的酷吏,是貪生怕死的降將,所做之惡,罄竹難書,天下人恨不得啖其肉食其血,按照慣例,失勢之後,便會被綁縛刑場,被百姓分其血肉,屍骨無存。 但他於牢獄之間,遍體鱗傷之時,卻見到了初見時的綠羅裙。 他被刑求至昏昏沉沉,聲音嘶啞問她:“爲何不走?” 她只道:“有事未了。” “何事未了?” “爲君,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