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1251.第1251章 二十人與候補們(九)

《劍來》1251.第1251章 二十人與候補們(九)

曾經有過一場問答,那人先問一句,“天地間,之所以爲,是因爲有醜的襯托。善之所以爲善,是有惡的存在。徐獬,你認可這個道理嗎?”

徐獬覺得這個道理還算淺,便回了一句,“當然認可。孤不生,獨不長。”

“那你覺得怎麼樣的世道,纔算好世道?”

那人問過問題,很快就再補了一句,“你可以完全不考慮能否實現,只說你心目中的某種理想狀態。”

徐獬試探說道,“人間太平,政通人和,山上清淨,各自修行。仙凡融洽共運轉有序,人神鬼仙無爭。衆生各司其職,萬各得其所?”

聽到這個答案,那人笑著反問道:“我能不能如此理解,換個通俗易懂的說法,世間沒有壞人,都是好人?”

徐獬猶豫不決。如何界定這個“好壞”?誰來界定?

好像猜出徐獬的心思,那人笑道:“那就由你來界定好了。假設你可以一言決之,再假設整個人間就是有一百個人,那麼我又有兩個問題,都是你心目中的好人了,在那一百人的心目中,當真邊九十九個人當中,便沒有壞人了?這是第一問。第二問,就是你此刻心中所想,留下幾個壞人?一個,還是兩個?這一二人,當真能在這種‘大好’世道中生存嗎?若是十個,十幾個,二三十個,你又如何保證他們的人數,會不會越來越多?乾脆來個反客爲主。還是越來越,重返爲十,爲二,爲一,最終爲零,繞回到第一問的境地?”

徐獬直接被繞暈了。

那人自顧自說道:“道祖說天下萬生於有,有生於無。那麼我就又有一問了,試問大道循環,生生不息,既然無生有,有生萬,那麼萬又會生出什麼?是不是一個‘無’?無是什麼境地?到時候我們‘人’,有無一席之地,面對這種趨勢,春江水暖鴨先知,最先察覺這種走向的修道之人,該如何自,是人定勝天,或是盡人事聽天命,還是如道祖所言,反者道之,弱者道之用?”

Advertisement

徐獬很想回他一句,我一個純粹劍修,想這些有的沒的做什麼?

那人說道:“如果我假設徐獬就是人間第一位十五境純粹劍修,同時此外再無第二位十五境,天地走向,世道起伏,衆生生死,甚至是他們如何是人,如何爲人,一切都按照你的意願去運轉,那你徐獬還會覺得這些問題,毫無意義嗎?”

徐獬只能是無言以對。

“追求無錯,想要盡善盡。”

那人自言自語道:“萬人一面?無限麪皮兒,都是一般好。我覺得反而是一種潛在的莫大危險。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道路上,就有人與我意見不同,說我是杞人憂天,總覺得天會塌下來,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比如東海觀道觀的那位碧霄主。

“飛昇境的劍修徐獬,可以不考慮這些。十四境的徐獬,就躲不過這些了。”

徐獬聞言便問道:“我能夠躋飛昇境,甚至是十四境?”

那人笑道:“不能。”

徐獬當場就給氣笑了,逗我玩呢,說得著嘛。

“不是徐獬,總會有別人的。”

那人擡頭天,說道:“總要未雨綢繆。”

徐獬是前不久,纔開始理解“未雨綢繆”這個說法的一部分深意。

今天跟徐獬差不多沉默的,還有個神鬱郁的老人。

他對一位新十四境修士直呼其名,“韋赦,我已經見過陳平安了。”

韋赦似乎習以爲常,微笑問道:“何時何地?”

老人說道:“就在雨龍宗的羽化臺。”

韋赦點點頭。

原來老人就是那個覬覦雲籤的元嬰境供奉田粟,憑藉湛的演技,矇騙過了生謹慎的納蘭彩煥。

卻依然被一個外人釣魚一般給釣上了岸。

Advertisement

這位化名田粟的雨龍宗開山祖師,不由得提醒了一句,“全椒山那邊鬧出這麼大的靜,如今又被顧璨佔據,以陳平安的格,肯定會挖地三尺,深究這裡邊的,你小心留下把柄。留在全椒山修道的,畢竟只是你的神。”

他與大龍湫宋泓,都是這裡的元老員了,雖然輩分、資歷不如韋赦,但是比起陸虛在幾張老面孔,還是要懂得更多幕。

韋赦笑道:“沒什麼,我前不久主走了一趟落魄山,只是沒有上山,在山腳那邊坐了會兒,沒見著正值閉關的陳山主。”

沒有瞧見陳平安,倒是與一個目盲心不盲的道士,同桌喝茶,相談甚歡。

田粟神古怪,憋了半天,沒好氣道:“你倒是藝高人膽大。”

先前有個背琴囊的消瘦老者,孑然一,風塵僕僕造訪落魄山。

與負責待客的賈老神仙聊得投緣,便自報份,來自全椒山,道號空山,書房名繭齋。

還說自己剛上山修道的時候,年輕狂,目空天下煉氣士,只讓三山一個人。

道士賈晟當然不知道何謂“只讓三山一個人”。

山主陳平安卻是一清二楚。

只因爲三山九侯先生,曾經於皚皚洲韋赦有“側讓路”之恩。

所以這趟寶瓶洲之行,韋赦是很有誠意的。

等於是明白無誤告訴陳平安,扶搖洲全椒山的舊主人,就是皚皚洲的韋赦。

不過韋赦之所以願意現落魄山,更多還是與吳霜降有關。

韋赦問道:“劉晝,既然泄份,你接下來打算在何落腳?”

田粟瞥了眼韋赦附近的那個婁藐,再看了張空椅子,嗤笑道:“我可沒有你的手段,也沒有荀淵的魄力。隨便逛吧,腳踩西瓜皮,到哪裡是哪裡。”

Advertisement

天曾雨粟。

在自己一手創建的雨龍宗裡邊,卻要化名田粟,不管如何,還是被他躲過了那場刀兵劫數,得償所願,羽化飛昇。

劉晝也好,宋泓也罷,或是曾先生,這些在修行道路上渡過重重劫的老人們,總有各種路數,各自苦求長生,得個不死。

劉晝轉頭向某個空位,沒來由嘆一句,“如果荀淵有你的修道資質。”

韋赦搖頭笑道:“他要是有我的修道資質,就不會那麼聰明瞭,因爲沒有必要。”

劉晝說道:“這種話,真欠揍。”

韋赦微笑道:“有這種覺的人,曾經有很多。”

荀淵與完老景,是差不多輩分的修道之人,後者剛來這邊的時候,唯唯諾諾,帶著幾分怯懦,境界漸漸高了,心就變了樣。

反觀荀淵,起先意氣風發,是一個心極爲驕傲的人,等到境界越高,越收斂鋒芒,最後變一個幾無棱角的人。

就像一個越活越年輕,一個越老越悲觀。

老道士睜開眼,自我介紹道:“貧道俗名張腳,道號‘黃天’,僥倖躋的十四境,過往經歷,不值一提,就是條喪家之犬。”

可能除了修道百多年就站在山巔韋赦,和消息靈通的田婉,其餘在座十幾個,都不清楚這位老道士的真正來歷。

田婉就知道師兄鄒子,頗爲推崇此人。說這個道士的路數,至是別開一境的水準。

百年一屆的三教辯論,文廟和白玉京贏下的次數,加在一起都不及西方佛國……的一半。

所以後世讀書人,難免都會心生疑,爲何佛家寺廟“方丈”多,宮觀道士裡邊的“方丈”

而唯一一個“連莊”贏下兩場辯論的人,歷史上只有一個,就是文聖。(注,961章年最匆匆)

但是在三教辯論之前,其實青冥天下和西方佛國就開始展開辯論。

不過青冥天下輸得比較慘,尤其是其中一場,白玉京和當時的天下七大道脈,總計派出十七位道,十七場辯論,竟然全輸了。

這十七位道士,必須摘下道觀、去除道服,剃髮爲僧,他們就是後來的“戊午十七僧”。(注,734章逢雪宿芙蓉山)

後來文廟儒生加辯論,變了三教之爭。張腳橫空出世,雖說贏得很艱辛,好歹是爲青冥天下扳回一局。

再後來,陸沉則贏得很漂亮,很輕鬆。

就因爲陸沉的出現,才讓三教辯論不得不訂立一條新規矩,開始限制參與辯論之人的份和境界。

陸沉爲此還跑去蓮花小天找師尊訴苦,說這個規矩,太過針對自己了,懇請師尊幫忙說句話……

結果道祖來了一句,說這條規矩就是他訂立的。

所以老秀才上次在自己學生的村塾那邊,巧見著了那個天瞎逛的陸掌教,酒桌上,與後者推心置腹,說自己這個破天荒的連莊殊榮,本該是陸掌教的。陸掌教一個勁說哪裡哪裡,不敢不敢。老秀才眼神誠摯,說敢的敢的,這裡這裡……

再後來,約莫是喝高興了,就有了老秀才拉著陸掌教,要吵一架,練練手。實在不行,你可以認輸輸一半。

議事員,各有各的地盤,除了中土神洲,一般來說一洲至多二人。例如北俱蘆洲和東寶瓶洲,就分別只有婁藐和田婉。

等到所有人都顯出真,竟然還有幾個,依舊是生面孔。

比如作爲這座祖師堂表面上的東道主,每次負責燃香和住持議事之人,大龍湫的仙人,份就讓人一頭霧水。

小龍湫上任山主林蕙芷的師尊,曾經在山巔古松下,與萬瑤宗韓玉樹共同下出一局殘棋,後世修士始終無法在棋盤上落子破局。

這是桐葉洲膾炙人口的山上趣事。

直到做客小龍湫的年輕,下出兩手,以新換舊,終定局。

“確實好棋,不愧是繡虎師弟。”

“宋泓,你就不怕被順藤瓜?據說那位疑心病很重,我們可別被一鍋端了。”

“哪怕不打上山來,只需與文廟告狀,也夠咱們吃一壺的了?”

“我們又不是什麼謀朝篡位的臣賊子,就算份泄出去,別說反賊,功臣纔對吧?”

宋泓終於開口說道:“有司徒夢鯨在,他不太可能會懷疑到我們大龍湫頭上。退一步說,就算他有所猜測,沒有任何證據,能奈我何?”

田婉冷不丁說道:“除非有人與陳平安來個裡應外合。”

衫彎曲手指,挲著鮮紅的指甲,也不看那田婉,冒出一句冷嘲熱諷的言語,“可別是做賊的喊捉賊。”

田婉霎時間臉冷若冰霜。

宋泓笑道:“何況有了證據又如何,難道能夠證明什麼嗎?”

陸虛一拍椅把手,大笑不已,“說得好,機緣巧合之下,暴得大名驟然顯貴的貨,手得夠長了,寶瓶洲,劍氣長城,如今再加上桐葉洲,管天管地的,不是心積慮養山中,便是出了門就到邀功,當自己是誰呢?”

衫笑瞇瞇道:“怎麼不說是時無英雄使豎子名?”

陸虛冷哼一聲。

不與劍修之流的莽夫,一般見識。

中土大龍湫,自祖師開山以來,香火綿延三千載。

大龍湫雲岫府,是龍髯仙君司徒夢鯨的山中道場所在。

明面上擁有兩位仙人、一位玉璞境,但是上宗連同下山,大小龍湫,已經兩百多年不曾出現一位新的玉璞境了。

唯一的玉璞境,道號“懸鐘”的大龍湫掌律祖師,是宗主與司徒夢鯨的師弟。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元嬰,都是這輩子躋上五境希渺茫的人,陷了一種青黃不接的境。

其實大可不必有此憂慮,還有這個主持議事多年的宋泓,早就是仙人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