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長安好 191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長安好》191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m.xklxsw.net

仆婦低聲音,如實回稟著:“是,那長孫父子還說要等著將真相找出來……”

昌氏眉間浮現出躁意與不安。

今日的會審竟這般不順,并未能定下常歲安的罪名,且還半路冒出了榮王世子這個證人……雖然因病一時未能出面作證。

并沒有生出天眼,無法提前預料一切,所行皆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正因此,每當有不在掌控之中的變故出現,便會令格外不安。

在這種時候,常歲寧口中的“已查到了線索”,便更加猶如一長針,正扎在要

仆婦想了想,道:“未必不是虛張聲勢,胡言語于人前混淆視聽……”

“不……”昌氏卻搖頭:“方才有人來傳話,有人暗中去芙蓉園詳細查問過那馬場侍落水亡之事……你覺得,這會是何人所為?”

“是那常歲寧?”仆婦微驚,那小郎竟如此敏銳?

昌氏:“自然沒有這等手段,顯然是司宮臺在幫。”

仆婦微定心神:“夫人放心,那馬場侍之事做的還算干凈,他們應當查不到什麼……”

“但他們能查到馬場上,必然也能查到別。”昌氏皺著眉道:“有那麼多人在暗中幫著……說不定當真已經查到什麼了。”

在做一件事先毫無準備之事,這種只能一邊做一邊查的行事之法,讓在面對任何風吹草時,都會格外多疑。

尤其此事只一人在暗中謀劃,應國公府也好,圣人也罷,都不是能幫托底之人,反而是需要提防瞞的對象……

如此種種,加劇了昌氏的繃與躁慮。

“我早就說過了,常家那小東西,不是省油的燈!”猛地拂落手邊一只放著細葉寒蘭的玉瓶,眼中閃過一刻殺機。

Advertisement

……

“寧寧,如此是否太過冒險了?”

喬玉柏送常歲寧回到常府,二人來到常歲寧近日常待的外書房中,側沒了旁人,喬玉柏才擔憂地問。

“玉柏阿兄指的是什麼?”常歲寧走到書案旁。

“你直言查到了線索,雖說或可引對方出手,但萬一……”喬玉柏將聲音得更低,因擔心而皺起了眉:“萬一對方因此對你下殺手可如何是好?”

“如此正好,我愿等著他來殺。”常歲寧已在書案后坐下,“若對方當真是這般沖之人,如此輕易便了陣腳,那此事解決起來便簡單了。”

只怕對方并非如此沖盲目之人。

……

潔的白玉瓶碎裂,鋒利的裂口似閃著寒

仆婦一時顧不得喊人進來收拾:“夫人莫不是要……”

半晌,昌氏才自牙關中出一聲冷笑:“我倒是想……但現下卻是不能。”

若此時手去殺那常歲寧,一個不慎若是失手,便等同不打自招,將證據送到對方手中。

縱然事,殺了一個常歲寧,此事卻也不見得便會就此休止,司宮臺喻增,國子監喬央,還有常家其他人,都不可能因此便放棄幫常歲安罪的念頭。

且如此一來,好比是告訴所有人,常歲安一案必有冤,注定只會延出更多麻煩。

這種得不償失的蠢事,傻了瘋了才會去做!

昌氏讓自己冷靜下來,盡量理智地去分析局面。

現下眼睛能看到的“變故”,無非兩不妨先盯守住這兩

“令人盯著榮王府的靜……一旦聽聞榮王世子醒轉病愈的風聲,立即告訴我。”

“是。”

“讓人去馮家,讓他們準備準備,三日后,會有喜轎前去接人過門。”

Advertisement

仆婦略一遲疑,但也理解夫人的想法,此等事宜早不宜晚,每拖一日都會有變故,早些將人接進門來才是最穩妥的。

“是,婢子這便去安排。”

仆婦退出去后,即有使,很快將地上的狼藉清理干凈。

……

“可這樣一來,你的境便實在危險。”喬玉柏正道:“寧寧,我就此住下陪著你,你若需要做什麼便告知我,由我去辦。”

現如今常家只寧寧一人,他實在放心不下。爹娘也很擔心,阿娘已與阿爹說定,今晚阿娘便會過來,哪怕只是守著寧寧,力所能及照看一下寧寧的飲食起居也是好的。

此事回來的路上常歲寧已聽喬玉柏說過了,此時便道:“有三娘在便足夠了,玉柏阿兄今日本就是逃課前來,切不可再耽擱課業了。”

又道:“阿兄放心,常家不缺可用之人,我不會令自己置險境的。”

“可是……”

喬玉柏還再說,卻聽常歲寧與他道:“依玉柏阿兄看來,這上面嫌疑最大的是哪一個?”

自坐下起,便在留神看著面前的名單。

喬玉柏聞言便正走了過去。

那名單鋪展開來,占據了半張書案,上面寫滿了麻麻的人名,但大多名字已被劃掉,想來是被寧寧排除在外的……

而余下的名字里,有幾拿朱筆圈了起來,必然是重點懷疑的對象。

喬玉柏的視線理所應當地落在了那醒目的幾之上。

當看到最前面的那個姓氏時,年人心口沉了沉。

“寧寧,若果真是……”片刻后,他抬眼看向常歲寧:“那我們要如何應對?”

“不管是誰,都不能讓阿兄替他頂罪。”常歲寧看向其上所寫“明家”二字,道:“殺人償命乃天經地義之事。”

Advertisement

此一刻,喬玉柏倏地想到了國子監的那場端午擊鞠賽。

那時他被昌淼所傷,遭遇了不公待遇,是寧寧以他想不到的方式,替他和所有參加擊鞠的學子奪回了公正二字。

而現下,歲安所遭遇的,是更大的不公。

所面對的,或是更難撼的敵人。

兩件事雖完全不能相提并論,但他從中已能預見寧寧的決心——而比那或是站在至高的敵人更難撼的,便正是寧寧的決心。

片刻,喬玉柏亦堅定點頭:“是,理當如此。”

很快,常歲寧讓人請了白管事過來。

“讓人去庫房取了最好的補品出來,送去榮王府。”常歲寧待道:“您最好親自去一趟,以表咱們常家的重視與關切。”

白管事應下。

喬玉柏有些擔心,想了想,還是開口提醒道:“寧寧,這麼做會不會有些不合適?”

按理來說,這種時候要與證人避嫌才對。

“玉柏阿兄所思在理,論起合適與否,自然是不合適的。”常歲寧道:“但如今阿爹不在京中,我因憂慮阿兄安危,六神無主之下,而選擇對證人示好,也是理之中的事吧?”

喬玉柏不是蠢笨之人,聽了這一句,便懂了常歲寧的想法。

這般關頭,與榮王世子走得越近,意圖越是明顯,背后便有人越坐不住。

此舉和當眾與長孫家的人言明“兇手另有他人,已尋到線索”的用意是相同的。

至于來日會不會有人因此質疑榮王世子“為”而做偽證——常歲寧眼下已不打算去考慮這個可能。

只道:“非但要送,還要日日去送,直到榮王世子病愈能出門為止。”

先送兩日,待人“醒了”,再親自上門“探”。

只是和送禮不同,若要探,便還需避人耳目。

常歲寧看著眼前的名單,靜靜思索著接下來的打算。

……

將晚之際,馮家有客登門。

來的是昌氏邊的心腹仆婦,解氏親自來見。

“我家夫人已答應了解郡君的提議,將吉日定在了三日后,不知郡君意下如何。”

仆婦雖說是問,但語氣里無毫相詢之意,只是告知而已。

解氏此刻卻不介意,既是易,便要有與人做易的自覺。

沖喜之說,雖不好聽,但也沒辦法反駁,要想讓敏兒盡快過門,總要有個名目才不會惹外人疑心。

于是,解氏含笑點頭。

不多時,明家的仆婦即離去。

解氏讓人喊了兒子兒媳過來,同樣是拿告知的語氣將此事說明。

“三日后?”

“沖喜……做側室?!”

“這如何使得!”

馮父反應甚大:“敏兒怎能做什麼與人沖喜的側室……母親為何要答應明家如此要求!”

自解氏名聲掃地被貶為郡君后,他對母親便日益不滿。

一旁的馮母也震驚不已,但與丈夫不同,這麼多年下來,對婆母的畏懼順從已刻進了骨子里,此刻并不敢直言表達不滿。

面對兒子的質問,解氏只是淡聲道:“敏兒如今還能配什麼樣的人家?尋常人家的正妻,哪里比得上做明家的側室?且明世子眼下尚無正室,敏兒嫁去,便與正妻無異。”

見兒子還要再說,在前面道:“莫揪著沖喜之說不放了,須知若非有高人算過八字,此等好事也輕易不到敏兒上。”

馮父面變幻不定。

“與明家做親家,便等同與圣人結親,你該不會連這個都不懂吧?”解氏冷笑一聲:“且收一收那無用的自尊,當看些實際長遠之。”

見丈夫似乎被說了,馮母在心中罵了一聲“狗男人”,終于忍不住開口:“可敏兒……”

解氏掃向兒媳,冷臉打斷了兒媳的話:“敏兒是愿意的。”

什麼?

馮母不敢相信。

兒的心很清楚,本人沒什麼太出挑的地方,但耐不住一心想要高嫁——這一點正是拜婆母的教導所賜。

長著這樣一個高嫁腦的兒,怎會愿意做側室給人沖喜呢?

馮母很快找到了兒,想要問個清楚。

到時,馮敏正歡歡喜喜地讓人量準備做嫁

馮母:“……”

好像沒什麼好問的了。

好不容易等人都離開了,馮母思前想后,只問了一句:“……敏兒,你可知那位明世子風流?”

兒當然知道。”馮敏反問:“可難道阿娘認為,我嫁的是他這個人嗎?”

想嫁的只是明家的世子而已。

見母親還要再說,馮敏不耐煩道:“且親事已經定下了,沒有反悔的可能。母親與其說這些沒用的,不如多替兒打算一些,好兒風些出門吧。”

不想再聽了,母親本不知道為此心承了多煎熬,更不知道本沒有別的選擇。

如今只盼著祖母的話是真的,嫁進明家后可以被好好善待,可以過上如愿以償的日子。

兩日后的一件事,讓馮敏心中更安定了幾分。

這一晚,的父親從工部回來時,臉上掛滿了喜意。

他的上峰與他了他將被提拔為工部屯田侍郎的消息,還告訴了他是明家幫他安排打點的,又拍著他的肩膀說他有個好兒,這樣的好福氣實在令人羨慕,又讓他日后多多關照。

如此一通馬屁拍下來,馮父很有些飄飄然,徹底將對沖喜之說的不滿拋到了九霄云外。

馮敏聽了也欣喜不已,下意識地看向祖母。

解氏含笑與點頭。

馮敏愈發激祖母了——定是祖母那日與應國公夫人的相談很順利,應國公府果然沒有輕視的意思!

雖是為側室,卻也比這京師九九的子嫁得彩,沒人敢看不起

因存了這個心思在,馮敏便不打算藏著掖著此事,甚至還邀了許多京中閨秀于出門前一日來為添箱,這添箱宴辦得頗算熱鬧。

嫁人只有一次,縱是做側室,也要風風的!

……

這一日清早,姚夏和魏妙青等一眾郎,約好了一同來看常歲寧。

“你們本不必來的。”常歲寧直言道:“這般關頭,與我走得太近不是好事。”

也不會因為這短暫的“疏遠”,便質疑們的誼。

這些孩子們都是京中郎,們的父親祖父多是在朝為,有此約束在,們行事便注定不能隨心所

這世道于們為難,不能再以友為名來為難們。

“怕什麼,長孫家還能吃了我不?”這態度豪橫的是家大業大園子大,家中阿兄格外爭氣的魏家郎。

“有我大伯父在,又哪里到著我來避嫌呢。”這“天塌了有大伯父頂著”,“人言可畏且讓大伯父去畏”的,是姚家郎。

還有許多態度樂觀,目格外長遠,有幾分俠氣在上的——

“反正常家郎君是被冤枉的,遲早會真相大白的嘛!”

“沒錯沒錯……”

“常姐姐別怕。”

一群孩子們圍著常歲寧紛紛勸著。

常歲寧看著那一張張可的臉龐。

哪怕不久后或許就要分開——但會好好記著們的。

年輕的孩子們圍著一起,起初且是認真安開解常歲寧,待到后頭,聊著聊著就拐了彎兒。

但這彎兒,恰就拐到了常歲寧心上,給了一條新的線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