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明今天來麪館,原本就是打算教徐拙做菜的。
結果進門就被那罐糖蒜給吸引住了。
直到於可可他們回來,他纔想起今天來麪館的目的。
現在徐拙基本功不紮實,讓他炒菜確實有些爲難。
不過倒是可以做水煮菜。
水煮菜系不用炒菜,更不用顛勺什麼的。
只要掌握住味道別鹹了,其他都好作。
徐拙半信半疑的跟著魏君明去了廚房。
原本在吃糖蒜的建國也趕起跟過去。
他可不會放過任何學本事的機會。
來到廚房,魏君明讓徐拙先悶上一鍋米飯。
水煮片味香辣,湯紅油亮,麻辣味濃,最適合搭配米飯。
特別是把麻辣鮮香的湯澆在米飯上,簡直就是無上味。
蒸上米飯,徐拙開始切。
水煮片最好用裡脊,筋,口潤。
可惜店裡沒有。
徐拙從冰箱中找出一塊做蒜泥白用的後。
切掉,倒是可以將就。
今天人多,徐拙擔心不夠吃,一下子準備了將近三斤瘦。
去掉筋就開始切薄片。
有技能加持,切對徐老闆來說已經完全沒有難度。
不過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水煮片要薄厚均勻,不然會出現一些片已經煮老,一些還沒斷生的尷尬現象。
而且切得均勻才容易味,口也更好。
他切的時候,建國開始清洗上海青和一點豆芽。
水煮片的配菜倒是沒啥講究的。
金針菇、黃豆芽、小青菜、芹菜、萵苣都可以。
在兩人忙活的同時,魏君明開始準備做水煮片需要用到的配料。
豆瓣醬、生薑、大蒜、蔥段、幹辣椒,花椒、胡椒等等。
配料準備好,魏君明又拿著剪刀,把幹辣椒剪段。
徐拙那邊把切好後,開始醃製。
擔心徐拙會翻車,這一步魏君明直接代勞了。
往片中倒一些料酒和生。
撒一勺鹽和一勺胡椒,再加一個蛋清。
用手抓拌均勻。
撒一大把紅薯澱,抓拌上漿,這樣做出來的片比較,口也更好。
最後倒一些食用油,再次抓拌幾下。
這一步主要是爲了下鍋時候,片會自散開,避免黏在一起。
“接下來,就要做刀口辣椒了。這一步很關鍵,水煮片好不好吃,關鍵就在刀口辣椒正不正宗。”
刀口辣椒是川菜的一個重要調味配料,很多麻辣味兒的菜都會用到。
做法倒是不難,在鍋裡把幹辣椒和花椒炒幹,然後用刀切碎就行。
不過想做得正宗地道,卻不容易。
因爲炒制的時候,一個不慎就會炒老。
而不管花椒還是辣椒,一旦炒老就有一子的苦味兒。
整鍋辣椒都沒法再用。
另外據口味的不同,用的配料也各不相同。
比如喜歡吃麻的,就多放花椒或者直接用青花椒。
喜歡吃辣的,就用四川的七星椒,這味道辣的過癮。
想吃香的,就用二荊條,炒的二荊條辣度不高,但是味道香濃,最適合怕辣的人食用。
魏君明一邊給徐拙和建國講解,一邊開始手製作。
架上炒鍋,開小火。
往鍋裡倒一點食用油,然後把辣椒和花椒倒進去,開始翻炒。
“翻炒這個手一定不能懶,因爲稍微一停留,或許就有辣椒或者花椒炒糊了。”
等辣椒和花椒的香味兒散出,辣椒段逐漸變的時候。
就可以關火出鍋了。
魏君明把炒好的幹辣椒和花椒倒在一個托盤上。
攤開晾涼。
閒著沒事,他讓徐拙又切了一盤煮好的五花。
“今天趁著下雨,給你們炒個回鍋。”
魏君明打算趁著下雨天,給徐拙展示一下廚藝。
讓他對炒菜先有個初步的認識。
等以後接到炒菜的時候,不至於上手就翻車。
是現的。
早上就悶煮了好幾塊五花,都是爲蒜泥白準備的。
而且切起來也不費勁,蒜泥白和回鍋的厚度一樣。
對質的要求也一模一樣。
這兩道菜簡直就像歌曲的粵語版和國語版。
切好片的時候,魏君明也準備好了回鍋的配菜。
“回鍋是川菜之首,川菜考級評定的菜就是回鍋,就跟粵菜喜歡拿幹炒牛河來評定廚師一個道理。”
“回鍋對配料有著嚴格的標準。必須用蓉城郊區的香蒜苗、出自犀浦和唐昌的Z縣豆瓣和甜醬、以及德醬油或者中壩醬油。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在這中原地區,肯定不能這麼照本宣科了,而且現在也不是蒜苗的季節,你們看看就行啊,不過要是下手學,肯定還得是蒜苗。”
魏君明一邊切菜一邊給兩人講解回鍋。
要不是他說,徐拙還真不知道川菜之首是這道菜。
他一直以爲麻婆豆腐或者宮保丁纔是川菜的頭把椅。
“四川人對回鍋的,外地人本無法理解。”
“心不好了,炒一盤迴鍋下酒,喝醉了睡一覺。”
“家裡團聚,也炒上一盤迴鍋,熱熱鬧鬧吃一頓。”
“饞了打牙祭,照樣還是炒一盤迴鍋。”
“回鍋已經融進了川人的靈魂中,不管做什麼,炒一盤迴鍋絕對是沒錯的。”
在四川生活三十年的魏君明,娓娓道來的說著四川人對回鍋的喜。
他挑選的配菜是洋蔥和青辣椒,今天只是吃飯,不用太講究。
切好配菜,魏君明把豆瓣醬細細切碎,開始炒菜。
鍋裡下煸炒,加豆瓣醬和一點甜麪醬,再來點醬油。
炒出香味兒後倒洋蔥和青辣椒。
再翻炒一分鐘就出鍋裝盤。
品片微卷,澤油亮,香味撲鼻,讓人一看就胃口大開。
徐拙把回鍋端出來,讓逃課三人組先墊兩下。
米飯馬上就好,等不及吃水煮片可以先吃。
結果三人抱著手機,都在忙著聊天。
徐拙好奇的問道:“咋地了?不了?”
於可可白了他一眼。
“今天父親節,我們都給自己老爸發消息呢,你是不是跟我們一樣也忘了?”
“趕去發消息吧,說點兒祝福的話,這雖然是洋節日,但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