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

《大明的工業革命》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

朱舜也不問溫仁同意不同意,把圖紙捲起來到他懷裡,就去查看三叔和那羣煤窯管事商討購買的細節了。

兩人沒有說幾句話,看起來也是一團和氣,但是朱舜覺和溫仁相,真的很累。

每說一句話都的小心斟酌,會不會不應該的底細,有沒有留下把柄,是否出了破綻。

面對這種頂尖的聰明人,說錯一個詞,都有可能讓他推衍出很多東西。

還是看著三叔和那羣煤窯管事簽訂地契省心,也高興。

畢竟那一張張還不如廢紙的地契,在不久以後就是一座座銀山。

京西可是天下最重要的煤礦產區,現在荒廢的只剩下零零星星幾座無煙煤煤礦,那是因爲解決不了煤礦積水問題。

紐可門蒸汽機的發明,最大的初衷就是爲了給礦井排水,因爲礦井只要挖的稍微深了,就會滲出大量的地下水。

當今這個世道沒有任何人可以解決礦井排水問題,這也給大明的僚鄉紳們造了一種慣思維,只要是礦井滲水了,這就是一個廢礦。

朱舜一直憋著不去把京西所有的煤礦買來,就是在等紐可門蒸汽機的發明。

現在有了蒸汽機,別說是積水了,就是一座深潭,朱舜也有信心把它給乾了。

Advertisement

紐可門蒸汽機一次能夠出一百斤水,一分鐘運十六次,走一千六百斤水。

一小時走九萬六千斤,一天走兩百多萬斤,再深的積水也能給乾了。

乾了積水,重新出來的淺層煤礦,就是一片片閃著銀的銀山。

朱舜看著一張又一張的地契,放在自己面前,按上一個個手印,忍不住說道:“現在終於會到撿的心了,真是太爽了。”

朱舜撿了一座又一座剛剛開採沒多富煤礦,煤窯管事們按照老爺的吩咐,擺了一座座廢棄煤礦。

似乎是皆大歡喜了。

傍晚時分,腰痠背痛的朱舜,似笑非笑的目送這些散財子離開,心大好。

忍不住拍了一下還站在旁邊看戲的溫仁,發自肺腑的大笑道:“老溫,走,我請你喝酒。”

仁抄著袖口,笑瞇瞇說道:“什剎海茶館。”

“聽說你小子能在福王世子的茶館喝酒,我也沾沾,嘗試一下在什剎海茶館喝酒是個什麼滋味。”

兩人狼狽爲的還沒離開,工廠主朱壽再次攔住了朱舜,拿著一堆地契,腦門都冒汗了:“舜兒,你給他們打了一堆白條,咱們家哪裡有這麼多的銀子。”

“當心被這羣吃人不吐骨頭的僚鄉紳,拿住了把柄。”

Advertisement

一座無煙煤煤礦價值三百兩白銀,七十多座無煙煤煤礦就是兩萬多兩,還有更多的煙煤荒地。

朱氏紡紗廠現在一個月賺的錢,還不到五百兩,按照現在的規模,十年也還不完所有的欠款。

朱舜敢打下白條,就有辦法解決這件事:“三叔放心,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人就會哭著求著讓咱們不要給錢。”

工廠主朱壽聽了句話,嘿嘿笑了起來,舜兒都這麼說了,信他準沒錯。

朱舜發瘋了似的買走了京西所有廢棄煤窯的消息,在那些煤窯東家的刻意宣傳下,傳遍了整個京城。

人人都在罵朱舜是個白癡,居然花費三百兩銀子的高價,買一座積水的廢礦,這人怕不是得了失心瘋。

這種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都傳到了崇禎的耳朵裡,沒辦法誰讓朱舜乾的這件事太過白癡了,就連宮裡的宦們都把這件事拿出來當做一個笑話。

跑去左牽黃右擒蒼的宋老太爺,要是放在以前,肯定跑過去大罵朱舜這個小兔崽,是個敗家子。

現在嘛,買了就買了,大不了以後宋家來養這位對宋家有大恩的先生。

因爲這件事,宋老太爺還把兩個孫子專門過去一趟,大手一揮,一人給了五百兩銀子。

囑咐他們倆自己不能用,等到先生出去買些案頭清供或者古玩字畫,搶在前頭付錢,拿來孝敬先生。

Advertisement

坐在乾清宮裡批改奏章的崇禎,聽說了這個小道消息,出了一笑意,甚至忍不住唸叨了一句:“終於有機會還朱舜這小子的人了。”

王承恩也是笑了笑。

能讓皇帝欠下人,並且不知道怎麼還掉人,朱舜也是大明王朝難得一見的奇葩了。

關鍵欠的還是大人,還欠了兩次,還不換不行。

兩次借糧。

皇帝要想還了某人的人,太簡單了,隨便升個一兩級,不管有多大的人,都會激涕零的叩謝皇恩。

朱舜這個奇葩可倒好,滿朝文武挖空心思的想要升,甚至不惜拋妻棄子,娶了達顯貴家的兒,朱舜偏偏要考慮考慮。

最後考慮的結果,居然是不願意升

不願意升,因爲朱氏紡紗廠的緣故,朱舜又不缺錢,崇禎真的不知道應該賞賜什麼來還掉這兩次的人了。

現在聽說朱舜買了那麼多沒用的廢棄煤礦,崇禎總算是放心了:“帑還有多銀子。”

王承恩這個六眼秉筆,立即報出了一個數目:“七十九兩。”

崇禎的眉頭瞬間擰在了一起:“七十九兩?”

王承恩知道皇上想問什麼,實話實說道:“啓稟皇上,去年爲了賑濟災民,帑的白銀全部用來採買糧食了。”

“還有一部分補發了遼東軍的欠餉,帑只剩下了七十九兩白銀。”

得,這下賞錢也賞不了了,這點錢還不夠朱舜塞牙的。

知道了帑的庫存,崇禎又恢復了面無表心卻快要愁死了。

今年北直隸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夏糧肯定是顆粒無收了,到了秋天又是幾百萬張嗷嗷待哺的老百姓,上哪去搞來這麼多的糧食。

江南運來的漕糧,還要用來發放邊軍的糧餉,還要養著皇室宗親,實在是沒有多餘的錢糧了。

崇禎現在真的希,那些礦井裡的積水,能夠全部出來灌溉北直隸乾涸的田地。

可惜,希只能是希,怕是隻有龍王爺纔有這樣的本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