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

《大明的工業革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

在鄉民們驚呼聲中走下轎子的五位,每一位都在棉襖外面披了一件右衽,儀態俗。

周圍糟糟的鄉民,和這幾位博帶高冠的京城人士,形了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

堆在院子裡的鄉民們趕讓開了一條通道,五位京城人士在一名矍鑠健旺的老者帶領下,走向了正堂。

接著又下來兩個人,雖然不如前面那五位儀態俗,但是瞧他們上的穿戴,也不是普通人。

坐在正堂太師椅上的匠頭朱忠仁,看見走在最前面的那名老者,先是愣了一下,趕站起來主迎了過去:“你說說,怎麼能讓宋老太爺親自過來。”

“老太爺趕裡面請。”

宋老太爺著白鬚,爽朗的大笑一聲:“哈哈,這是應該的,要是沒有朱先生,我宋家早就破落了,哪裡會像現在這樣重振門風。”

“士慧士意,趕給師公磕頭。”

匠頭朱忠仁說到底只是一個鄉野小老百姓,哪裡敢讓書香門第的兩位嫡出給自己磕頭,慌忙躲到一邊。

剛剛擡起腳,還沒走開,就被一隻沉穩有力的大手按住了。

Advertisement

百戶朱忠義默默的說了三個字:“應該的。”

宋士慧宋士意兩兄弟今天隆重的穿上了宋錦右衽,雙手平撐在前,聽到爺爺的命令,鄭重跪在地上。

雙手著地,拜頭至地。

腦門在冰冷的雪地裡停留一段時間,再拜,前後拜三次。

嗡嗡吵吵的鄉民們也不用誰喝止,見到這麼一副莊嚴的畫面,自閉上了,瞪大眼睛看著這從來沒見過的一幕。

等到兩名風度翩翩的年站起來,纔敢說活,平常喜歡扯著嗓門大喊的鄉民們,只敢小聲嘀咕了。

“今天真是開了眼了,原來讀書人磕頭都是這麼磕的。”

“屁,什麼讀書人,他們這士大夫。”

“老朱真是越來越了不得了,這個什麼士大夫都給他磕頭了,咱們想給那個什麼士大夫磕頭都沒有機會。”

匠頭朱忠仁看著這兩個風度翩翩的孩子給他磕頭,本來就得意,聽到鄉民們裡羨慕的話,更是恨不得吆喝著讓全縣人都知道。

匠頭朱忠仁不懂書香門第的規矩,有些不知道接下來怎麼辦了,就在他準備抓一把核桃棗乾的時候。

Advertisement

老幺朱玉端著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三錠銀子,走了過來。

匠頭朱忠仁也是個人,一眼就看出了兒子讓朱玉端來托盤的意思,大模大樣的拿起兩錠銀子,遞給了兩個年:“真是好孩子。”

“這是俺...咳...師公賞給你們的。”

托盤裡的三錠銀子,再次引起了鄉民們的躁

“快看!快看!托盤裡有好多銀子。”

“朱家真是闊了,前兩年連白麪都吃不起,現在可倒好,隨便一出手就是三十兩銀子。”

“我的個老天爺,我這輩子還是頭一次見這麼多銀子,隨手就賞出去了?”

匠頭朱忠仁卻在想怎麼托盤裡有三錠銀子,等到兩名風度翩翩的年讓開路,後面又出現了兩個人。

焦掌櫃和他的兒子焦勖,爲了不被宋家比下去,專門去騾馬行租了兩頂轎子,還做了兩大團綢緞長袍。

焦掌櫃來的時候不停的代兒子要怎麼做,嘮叨的焦勖耳朵都生繭子了,聽話的他,趕按照一位私塾先生教授的禮節,鄭重磕了三個響頭。

匠頭朱忠仁看著這個年,木訥是木訥了一些,不過這孩子磕的比前面兩個響多了。

Advertisement

匠頭朱忠仁也不懂什麼書香門第的禮節,就覺的磕的越響越好,鄉下的規矩就是這樣。

笑呵呵的拿起最後一錠銀子,給了焦勖:“好孩子,趕起來。”

宋老太爺走進堂屋,又讓兩個孫子給朱舜這個先生磕了三個響頭,拱手道:“京城還有幾家親友沒有拜訪,老夫帶著孩子們就先走了,改日再來拜訪。”

匠頭朱忠仁裝模作樣的點了點頭,揹著手,大步走了出去,親自把宋家人送到了門外:“老太爺有空常來玩。”

宋老太爺知道這位師公好面子,笑著拱了拱手:“一定,宋某改日一定來拜訪。”

匠頭朱忠仁又是裝模作樣的點了點,等到五頂轎子起轎了,大搖大擺的走了回去,坐在堂屋裡慢慢品茶。

看到這等貴人都來給匠頭朱忠仁拜年,鄉民們瞬間就沸騰了,爭著搶著跑過去拜年。

按照老規矩,磕頭的時間不能過了中午,但是聽到消息過來拜年的人太多了,到了中午了還是有很多人家沒有排上。

過了中午就代表著給死人磕頭了,鄉民們只能懊惱的先回去,心裡暗暗發誓,明年一定要早來。

焦掌櫃父子等到吃了晚飯才走,尤其是在晚飯的時候,不停的給匠頭朱忠仁敬酒,還說了很多捧人的話,酒還沒醉,聽這些奉承話都快聽醉了。

從晚飯開始,一直到回到牀上睡覺,朱舜就沒見老爹合攏

到了初二,黃村還有附近鄉里的宗族和里長,一個接一個的請匠頭朱忠仁喝酒,雖然不是坐在主位,但能請他過去已經很給面子。

今年的這個年,可以說是朱舜老爹過的最高興的一年,一直折騰了十來天,這才消停下來。

十天後,朱舜得知了一個消息,立刻回京城了。

福王世子回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