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世子爺今天轉正了嗎 第1222章 五天內拿出鋼筆圖紙

《世子爺今天轉正了嗎》第1222章 五天內拿出鋼筆圖紙

太學百寶堂的書房里。

王老大人正躺在一把搖椅上,旁邊一個小廝拿著一把扇,正替他端茶倒水。

另一個小廝則捧著一本書,用合適的聲音朗誦。

王老大人自己則閉著眼睛,愜意地搖著椅子。

兩個小廝不知道他睡著了沒有,毫不敢怠慢,一個時不時手腕。

另外一個讀書的則半刻也不敢停,眼見聲音都有些沙啞,正想放低聲音,就見那邊閉著眼睛的王老大人睜開眼。

“是沒吃飯嗎?聲音大些!”

小廝不敢反駁,只好又讀得大聲了一些。

也不知過了多久,外頭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很快書房的門被人從外面敲響,“大伯,是我!”

王老大人睜開眼睛,總算從躺椅上坐起來,對兩人擺了擺手。

兩個小廝如蒙大赦,手腳麻利地退了下去。

書房門從外面推開,百寶堂那個管事匆匆進來,附在王老大人耳邊說了什麼。

王老大人臉一變,說道:“你派人去工部,讓楊為他們幾個趕過來。”

管事遲疑了一下,“可這個時辰,工部應該還沒有放衙。”

“工部放沒放衙,關我們什麼事?”王老大人理所當然,“他們既然想拿這份錢,就得給我出力辦事。否則,我養著他們這群廢干什麼?”

Advertisement

管事只得依言照做,很快他派去的人就來到工部找到楊為等人。

來的人是王老大人邊的人,楊為幾人一眼就認出來。

幾人聽了王老大人的要求,紛紛吃了一驚。

“你說什麼?王老大人讓我們現在就去?”

“可是,現在工部還沒放衙,我們手頭還有事做呢。”

“是啊,有什麼事不能等到放衙之后再去嗎?”大風小說

那人不聽眾人的要求,一口拒絕,“要是等到放衙后再去,百寶堂還要你們做什麼?這京城里又不是只有你們懂數,隨便找幾個,不比你們這些剛從書院里考上的強?不信你們出去問問,是不是有人搶破腦袋也想進百寶堂?”

這話對那些在場混跡久了的老油條,或許沒有什麼用

但這幾人都是剛進場不久,哪里知道這些人心眼子比什麼都多。

他們之所以加百寶閣,都有自己的原因,有的因為家貧想要多掙些外快補家用。有的想早些在京城買房,把家里人接到京城福。還有的想攢點銀子,早日把心上人娶回家。

對方說話不容拒絕,他們也只得回去向各自的上告了假,跟著那人匆匆趕到王老大人面前。

王老大人早就不復之前的愜意,沉著張臉坐在書桌后頭,一旁坐著的廖存瑞臉也不太好。

Advertisement

“王老,您我們幾個過來,可是有什麼吩咐?”楊為壯著膽子走出來問道。

面對王老大人,楊為的態度截然不同,他一臉的恭敬,毫不像面對沈清之時,白眼就快翻到天上去。

其余人見了王老大人都不敢開口,楊為本來想第一個說話,在王老大人面前掙個好印象。

沒想到,他話音剛落,王老大人突然從手里扔了個東西過來。他毫沒有防備,一時躲閃不及,被那東西正中面門,一時疼得呲牙咧,低頭一看才發現,一支狹長的泛著金屬芒的東西掉到地上。

“王老大人,這是何?”楊為強忍著心中的屈辱,捂著額頭問道。

王老大人冷哼一聲,“這是你們工部出來的東西,你們不知道是何,還要我來解釋?”

幾人被王老大人一頓罵,終于知道面前的東西是一支筆。這支筆的質量可真好,居然是用前不久公布煉制出來的鋼鐵做的。

幾人只覺得不可思議。

“這鋼鐵是用來造船的,現在居然用來造筆,真是暴殄天!”

“是啊,南北商行的船都還沒造出來,居然還用這些東西來造筆,我實在想不明白。”

王老大人冷眼看著他們,“想不明白有什麼用?只要買筆的人付銀子就行了!你們在工部,居然不知道這筆是什麼時候造出來的?我養著你們這群人有什麼用!”

Advertisement

楊為趕解釋,“王老熄怒,這筆十有八九是許大人那邊做出來的。您也知道,許大人和那沈清是師兄妹,自然替捂得嚴嚴的。我們都不在許大人手下,確實提前不知道這事。”

王老大人臉緩和了一些,楊為繃著的神經放松了一些。

接著,他就聽王老大人說道:“以前不知道,我可以不追究。但現在既然知道了,無論你們用什麼辦法,給你們五天時間,把這鋼筆的圖紙搞到手。否則,你們也不必在我這百寶堂待下去了。”

離開百寶堂,幾人都是愁眉苦臉。等出了太學大門,站在還沒放課,顯得非常空曠的大門口,他們才忍不住抱怨。

“五天的時候拿出鋼筆圖紙,這不是開玩笑嗎?那等細的東西,就算許大人自己來,也未必立馬造得出來吧?”

“原本答應得好好的,我們只需要空閑時候來就可以。幾位,看今日這形,恐怕以后這種況不會。咱們也是時候考慮考慮,是不是擔得起這風險。咱們工部雖未曾明令止,可今日我去告假時,我那上的臉可是不怎麼好看。”

“誰說不是呢?我看王老大人那意思,可不是讓咱們研究出來,而是讓我們利用職務之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同僚們,看來咱們是真的得好好考慮考慮,為了這份錢,是否值得這等氣了。”

……

沈清這幾天也是很忙,覺得鋼筆的價格定得還偏高了,可架不住京城人有錢。

哪怕一支筆賣到將近一兩,南北商行還是每天滿,沈清和春柳怕影響到街上的秩序,只好每天發兩百個號。

可就算這樣,還是有人不停催促們趕上架。

人都是有從眾的,眼見買不著鋼筆,也都樂意進來看看其他東西。

這一看,自然舍不得帶走一兩樣。

于是,百寶堂那邊就愈發顯得門可羅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