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恐怖靈異 韓瞎子傳奇 第二章 乾坤秘術

《韓瞎子傳奇》第二章 乾坤秘術

第二天,父親早早起來,將一個白包袱皮裁四方形,用木炭在上麵寫了一個大大的“道”字,掛在石壁上。然後,父親又到門外樹上掰了三枯樹枝,在地上,韓君庭跪在樹枝前。

韓君庭著惺忪睡眼,不知道父親要幹什麽。父親看看外的太,用手指掐算了下,讓母親出去,然後也跪在地上,鄭重說道:“祖師爺在上,乾門第十一代傳人韓宗清,今收韓君庭為第十二代傳人。祖師爺保佑,此子能將乾門發揚大。”說完,磕了三個頭。

韓君庭看父親磕頭,也跟著磕了三個。父親站了起來,拉著他的手坐在了土炕上,說:“兒子,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乾門弟子了。我現在就把有關乾門的事都告訴你,然後傳給你乾門。你要仔細聽,將來不求你有多大就,但一定不能讓乾門斷絕了。”

父親接著道:“我們乾門的兒是道教。道教誕生於東漢時,後有宿土、麻、眾閣、全真、茅山等分支。乾門是茅山道的一個小分支。清乾隆年間,茅山弟子張子虛在中原創立乾門,他就是咱的開山祖師。乾門創立之初,與茅山道一樣,以捉鬼降妖、為民除害聞名於世。但傳到今天,隻剩下一些看風水吉兇運勢的法門了。”

Advertisement

“清末,乾門傳人陳太真來到了北方。陳太真就是你太師爺,我的師爺。在早年間,在北方提起陳老道,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太師爺這輩子行善積德,做了許多好事,但因泄天機過多,40歲上就暴斃而亡。當時,你師爺,也就是我的師傅才門四年,本沒學到什麽。靠著師爺留下的一本《乾坤》,師傅自悟了本領。但適逢世,師傅一輩子風雨飄搖,靠給人算命看相、看風水維生。”

“咱家老家不在二道河,而是在燒鍋嶺。我小時候生了場重病,你爺爺四請大夫看,也治不好。後來,我師傅恰好經過燒鍋嶺,順手就給我救了。當時師傅都60多了,看我還算聰明,就了收徒的念頭。你爺爺為報答師傅的救命之恩,也就同意了。”㊣ωWW.メ伍2⓪メS.С○м҈

“師傅在家住了一個月,教給我門的基本知識,又走了。我17歲那年,師傅才回來了。這一次,師傅在家住了兩年,係統傳授我本領,又把《乾坤》傳給了我,並代我就是乾門的第十一代傳人。後來,師傅走了,說他壽已盡,要回老家。”

Advertisement

“師傅走後,我自己修習《乾坤》,但也隻學個大概。這本《乾坤》是上冊,都是一些算命看相、看風水的法訣。據師傅說,下冊才有捉鬼降妖的本領。練好了下冊,不但神通廣大,甚至能羽化登仙。我問過幾次下冊在哪,師傅一直沒說,隻是叮囑我,學好上冊就行了,下冊早就失傳了。”

“我20歲那年,在燒鍋嶺開始給人算命、看風水。很快,名氣就傳了出來。但是,幹咱們這行,人輕賤,上麵也不讓。當時,你爺爺都沒了,我就遠走二道河,後來又娶了你媽。我是外來戶,沒有地,也不會別的謀生手段,就隔三差五出去,在外鄉給人算命看事兒,賺點錢花。後來,這事被鎮子裏的壞人知道了,這才把我打這樣。”

說到這,韓宗清長歎了一聲,兒子的頭,道:“兒啊,幹咱們這行,命犯五弊三缺。你師爺孤苦一生,我出師那年,摔斷了了瘸子。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我是真不想讓你門啊。可師傅恩重,他將乾門傳給我,我不能讓這個門戶斷了。我給人算了一輩子的命,但就是算不出你的命數。將來,是吉是兇,全憑你的造化了。”

Advertisement

父親說的這些,韓君庭有的明白,有的糊塗,但他還是點點頭,說:“爸,我跟您學。無論您讓我做什麽,我都會做好的。”

“好,好孩子。”韓宗清道,“兒啊,我也沒有幾年活頭了。在這幾年,我把這本領都傳給你。將來,無論你做什麽,都得記住,你是乾門的第十二代傳人,不能讓乾門斷了香火。”

從那天起,韓君庭就跟著父親,正式開始學習乾門本領。由於之前已經學過了天幹地支,所以韓宗清從道教門八卦太極圖開始講起。“太極圖代表月日,代表兩極和上下兩方。八卦代表萬事萬,四麵八方。”

接著,又詳細講解了八卦。“八卦是乾、坤、坎、離、震、巽、艮、兌。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八卦互相搭配又變六十四卦······”。

韓宗清一邊講,一邊用木在地上畫出了八卦的符號。這些東西非常深奧,對於韓君庭這個略識文字的孩子來說,學起來非常費勁。

足足用了半個月,韓君庭總算把八卦及符號弄明白了。至於卦辭,則領會不多。韓宗清知道,兒子年紀太小了。但眼下,也沒別的辦法。

山中無日月。轉眼間,春暖花開了。這期間,韓宗清除了定期出去弄點錢買糧食,就在山裏教兒子。

這一天,韓君庭記了幾個卦辭,覺得有點憋悶。他央求父親,要出去玩一會。韓宗清想了想,道:“好吧!你就在附近玩。記住,別遠走啊。”

韓君庭很開心,蹦蹦跳跳就出去了。可是,這一出去,一直到中午,還是沒有回來。

。您提供大神茶語範厚的韓瞎子傳奇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