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待外敵的態度和手段截然不同,李樑的策略是這樣的:對一個敵人,永遠不打死,打個半殘,然後等待他死灰復燃,再接著打。不但如此,他還選出一些部落來進行扶植,然後讓他們相互制約,誰都沒法子順利的壯大。
拉一些部落,然後再打另外一些部落。而看哪個部落要完了,就扶植一下,看看那個太厲害了,勢力太大了,就狠狠的收拾一頓。
李樑的手段,極爲厲害。
這樣,就能一場勝仗接著一場勝仗,在朝廷看來,就是他李樑能打仗,能打勝仗,是有大本事的!
只要是遼東那些敵人不被徹底平定,遼東就會一直有邊患,就會一直不太平,而李樑就是希朝廷看到遼鎮不太平,這樣朝廷就不得不倚重他。
薊鎮則恰恰相反。
戚繼也想打勝仗,但他想要的不是這種勝仗。他對敵人,力圖斬草除,徹底打死,所以在他鎮守薊鎮的這些年,薊鎮沒打過什麼大仗,因爲敵人已經被打的怕了,服了,也沒實力了。
當年戚繼剛到薊鎮的時候,塞外的董狐貍,董長昂等人何等囂張,都是帶兵屢屢犯邊,現在呢?還有誰敢頭?
這是兩人截然不同的地方。
但在朝廷眼中,就是他戚繼不如李樑有本事了。
而且,戚繼的目標是斬草除,是徹底的將敵人打的喪失戰鬥力,他的目標是很狠辣的,但手段卻是多種多樣,並不只是打仗殺人這一種。有的時候,他的手段也會很溫和,比如說互市。
互市一開,塞外的遊牧民族需要的那些資能夠通過正常的商貿活換取到,而又忌憚於薊鎮的大軍,權衡利弊之下,自然也不願意再打仗了。
但是這種溫和的手段所帶來的效果,是朝中許多人看不到的。
戚繼力主互市通商使得薊鎮安平,但是這種場面太平靜了,太鬆緩了,以至於讓人忽視。而遼東那邊,打的天崩地裂,殺的人頭滾滾,落在他們眼中,卻是好看的多,說起來也煊赫的多,響亮的多!
李樑的軍事才能是沒的說的
,他鎮守遼東數十載,遼東始終安然無恙,他打仗練兵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問題是,他這種養匪自重的做法,很容易就會出問題,一個不好,就變了養虎爲患。
他能夠一直使用這樣的做事手段,所依仗的,乃是大明在遼東的雄厚實力,乃是他手下的兵強將,他能確保手下這些兵力,足夠服那些外敵部落。
但是當敵人越發強大,而自己實力逐漸減弱,到了最後不住的時候,會怎麼樣呢?
事實上,聞安臣很清楚,李樑在其鎮守遼東的後期,已經是養虎爲患了。
他手下有個做塔克世的,是真人,還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但卻早就投靠了明朝,在明朝這邊兒還有職,是建州左衛指揮。後來塔克世被李樑驅使帶兵打仗的時候,戰死沙場,而他的兩個兒子,被李樑收養,明著是把他們收爲義子,實際上是當李樑的家丁護衛。
這兩個義子也很厲害,其中一個尤其出,材魁梧雄壯如巨人一般,使用的弓比一個壯年大漢的還長,用的巨箭箭頭跟掌一樣大小,驍勇善戰,兇狠無比。
這兩個人,一個努爾哈赤,一個舒爾哈奇。
聞安臣更是清楚,努爾哈赤逐漸做大,勢力日張。萬曆四十三年李樑死,三年之後的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就舉起反旗,從此大明遼東,再無寧日。
當然,努爾哈赤這些事,聞安臣並沒有說出來,今年才萬曆四年,這些都是幾十年的事了,還遠得很。說出來徒惹猜忌,一點兒好都沒有。
他只是如實說了在他眼中戚繼和李樑二人的不同。
戚繼聽完,頓生知己之。
他發現,聞安臣說的這些,和他心中所想的,一般無二,甚至比他想的更清楚,更明白,更徹!
對於李樑的行事手段,他看的一清二楚。
而他也很清楚,這樣做是討喜的,朝廷高興,自己也能撈到許多好。
但是苦的是誰呢?還不是平民百姓!
消耗的銀錢從哪兒來?還不是朝廷的府庫?
他一直打仗,一打仗就要金山銀海也似的花錢,而打了勝仗,陣亡的士卒要卹,有功的軍將士要賞賜,這就又是一大筆花銷。但不給也不啊!若是不給,那不就是了慢待有功之臣了麼?讓天下人怎麼看?
遼東如一個無底,消耗著大明的元氣。
薊鎮兵員雖然多,但由於打仗打得,花銷其實不是極多。反倒是這一次重修邊牆,花銷頗多,但戚繼以爲,這是長久之計。鞏固邊牆,百年安平!張居正也對他很支持,所以朝中一些反對的聲音也都被下去了。
毫無疑問,戚繼是孤獨的。
朝朝外說閒話的人不計其數,攻訐他的奏章從未斷過,若不是有張居正的庇佑,他早就不知道被罷多次了。甚至薊鎮部,都有人不滿,覺得戚帥膽子小了,不像以前了。
朝中的高顯貴,能理解他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張居正!
他爲張居正盡心竭力,也不僅僅是因爲要尋求張居正的庇護,他覺得張居正是瞭解自己,賞識自己,真正懂自己的。
聞安臣此時忽然瞧著戚繼道:“戚大帥,以小子那點兒淺薄的見識,還是覺得您這般作爲,乃是最好的。”
想來沉穩的戚繼心竟是有些激。
他輕輕吁了口氣,笑道:“聞安臣,本帥就知道,你是個有本事的人。”
整頓了一下措辭,他緩緩道:“三屯營城牆即將竣工,照理說,你回去的日子也不遠了。聞安臣,本帥此次找你來,其實是想問你,你可否願意留在薊鎮?薊鎮這麼大的地面,幾十萬軍民,每年每月發生的案子也不在數,偏偏現下本帥手中還沒有一個得力的人手能有這方面的才能,是以本想讓你留下。你若肯留,以後薊鎮這一塊兒的事務,則全權由你來置。”
他頓了頓,接著道:“而且,本帥知你能力不僅止於此,以後參贊軍務,理庶務,也當有你。”
戚繼終於是說出了他的目的。
聞安臣聞言,不由得一驚。
他沒想到,戚繼竟然會突然相邀,讓他留在薊鎮。
(本章完)
章節報錯